星期一, 十二月 10, 2012

庆生

记得自己很年幼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你的生日”,大致意思就是幽怨自己过生日无人祝福,现在想来,大概是所谓青春期的“芳心可可”,并非无人祝福,而是没有“那一个人”。不知是自己的个性太过彪悍,还是上海的水土太过阴柔,从小到大,我一直是属于问津乏人的类型,以致我不得不北上做差别营销。。。。。。诚然,话说回来,迄今,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次庆生,还是在上海,由紫色鸢尾和黄色水仙交织,金茂的晚餐,末尾还有一只点着蜡烛的巧克力蛋糕,那么高的楼层,实在令人如步云端。

虽然,人总是要从云端回到现实,但我还是真心感谢曾经如此用心给我庆生的那一个人,即使他的背影已泯灭于众人,但,那烛光依然在记忆的深渊中微亮。那是唯一一只为我的生日而燃的蛋糕与蜡烛。

前几日出差广州,抽大半天时间小游,算是提前给自己庆生。

早起退房寄存行李,地铁1号线至陈家祠站下,才刚过八点半,游人寥寥。按一个朋友的说法,陈家祠是“有品位的豪宅”,那些石雕砖雕木雕,处处皆奢,那是一种不计时间不计代价的奢华,可以慢慢等的那种,必然富过三代,多年经营。那些斑斓的陶塑灰塑,极具岭南风,倒是别处所罕见。逛了一会儿,阳光很给面儿地露脸了,光影是王道啊,那些建筑的细节在光影中的明暗变幻实在令人着迷。

记得多年前,我刚买宾得那会儿,也是出差长沙,岳麓书院,拍了几张照,有朋友看后,认为我适合拍建筑,建议我常去故宫。我当时颇不以为然,觉得自己还是更偏爱自然风光。现在发现,建筑的确比自然风光更令我激动,凝固的音乐与诗篇。虽然,我和土木工程八竿子打不着。有机会一定要去西班牙,看看高迪那如捏橡皮泥的柔软线条,那如梦推砌的马赛克,以及令人发指的圣心大教堂,还有古根海姆悍然走出的大蜘蛛。那个朋友真是好眼力。

用一个半小时逛完陈家祠,一路走过半塘到荔湾,这一带是广州传统定义上的“西关”。西关的建筑特色是骑楼,类似江南的长廊,能档风雨,只不过骑楼是廊上还有房间罢了。记得上海有条金陵路,解放前广州人客居云集于此,金陵路两边也多骑楼。有一段路走岔了,扎到一个玉器市场里,却意外发现一座小小禅林,这才是真正的大隐隐于市,寺里的出家人要有怎样的修为才能面对几步之遥的万丈红尘心波不起呢?

走了回头路,终于走到了十莆,正有些累了,抬头就是顺记,瞌睡来了个枕头,赶紧进去坐下,要了碗净云吞和一球椰子雪糕,边吃边遗憾不能多一些人,可以多尝一些味道。但依我这种拔脚就走,一拍照就不动窝的走法,还是一个人比较爽气。

十莆到头就是著名的上下九,没有停留,直接到沙面。多年前到过这个以洋楼出名的小岛,这次却发现,和洋楼相比,沙面的树更有特点,特别恣意特别张扬,那绿有种南方才有的勃勃生机,但枝干虬结,又透着历史的积淀,可以想见,这些树都是租界时期的遗存。和青岛的八大关一样,沙面大约也是广州的婚纱外景地,小小一个沙面岛上,足有十几对新人在拍婚纱照,我很八卦地看了一遍,没有发现足以穿透厚厚脂粉的姿色,女人的心理就是这么奇怪,明知道照片中的那个美女和自己只是“神似”,依然乐此不疲。

回到上下九的陶陶居,买了一堆饼当手信。虽然老婆饼和莲蓉酥还是莲香楼的好,但陶陶居的老公饼是我的心水,加之本家,自然要照顾它的生意。提着一大堆饼,还是从十莆走,看到陈添记的招牌。虽然小巷露天桌椅十分简陋,但常常满座。不敢尝试它的招牌鱼皮,怕腥,试了它的艇仔粥和肠粉,粥7元,粉3元,价钱平到笑。

长寿路地铁站回酒店取行李打的机场,一切顺利。

这样的庆生,有吃有喝有玩,实在过的很有首尾,假若年年都能如此,有如此心境有如此时光,心愿已足。

明天就是我这个射手座的生日了,祝自己快乐。


作者 island (daily) :: Comment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