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八月 05, 2012
雨后彩虹&大觉寺
我觉得北京并没有严格意义上头的四季,所谓春秋两季,实在比女子的青春都要短暂,不必准备春装秋装,脱下棉袄就是短袖,虽略嫌夸张,但也大抵如此。
北京可以分成雨季和旱季,冬天那半年为旱季,除了偶尔的几场雪给干涸的土地沾衣欲湿一把,就是一个字“干”(第一声,绝非第四声),加上家家户户的暖气,更有为干燥锦上添花之效,以致于冬天的早晨醒来,干得嗓子眼疼,并不罕见。
靠近夏天那半年,就是雨季了。这在今年的北京表现得尤为明显。除7月21日,我等有幸恭逢61年一遇的暴雨外,前几日又连着下了两天两宿。不过,这回时间长,滴里搭拉连绵不停,不会如那场61年一遇的死了77人,还有淹死在广渠门大街上的。。。。。。唉,除了匪夷所思外,只能怨地名风水不佳了,这名字起的,能不积水潭么?好比通县和天通苑,都有“通”字,但实在是北京最不通的两个交通堵点。
雨停之后,竟然在自家的窗前,看到了彩虹。。。。。。北京的空气质量,经过雨水的洗涤,终于也能出现彩虹了,实在是,61年难遇。
不由想起“百年孤独”中那场绵延几十年的雨水。。。。。。如此的话,以后丈母娘的刚需必然从“有房有车”上升为“有房有车有船”,北京也能摇身一变为水乡,我家九万定能深刻理解何为“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趁着天晴,今天带着九万和父母去了趟大觉寺。慕名前往,于我,亦是初访。喜欢大觉寺的寺名,“大梦我先觉”,透着“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的嗟伤,但,也可能并不是这个意思,我却懒得上网查了,宁愿自以为是。
大觉寺的格局也是三进式,功德池,钟鼓楼齐全。大殿气势轩伟,木窗的油漆连同十二诸天的彩绘却都已经剥落了,未曾修缮,倒有一番古意。殿前的银杏真的很有年头了,主干总得几人合围吧。有佛堂有方丈院有佛像也有请香处,却不见一个和尚。。。。。。大约此处还未曾被宗教局收回。20元一人的门票进门后,就是宣传480一间的“标间”和“素食餐厅”小册子,放在路边随取,我还以为是介绍寺庙历史的,拿起来看才发现,可见旅游局管理的色彩之浓。有寺庙之名,有寺庙之格局,却无寺庙之实,难道这才是“大梦我先觉”的真意?
大觉寺的出名却是因为有一个茶苑,可能是先有泉水,再有茶苑吧。抱着九万去茶苑坐坐,却被380元起价的茶水单给吓了一跳,价格真不亲民,岂止不亲民,简直太铜臭。可见要在禅院享受“茶,上茶,上好茶”的待遇,也是需要一定的身价的。好在茶苑的服务员小姑娘们倒不怎么势利,给我免费提供了一壶热水,给九万调米糊和冲奶粉,九万吃喝满足后,开始咿呀乱叫,怕扰了380元之上消费者们的清静,赶紧抱着她,退走。
功德池里的金鱼倒是又多又胖,但看池边介绍乾隆在此处的留诗,原先石桥一左一右两个池子,都植满了荷花,一边红一边白,不知何时才能复鱼戏莲叶间的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