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路维的吧台,CSS信息正在加载中...

路维的吧台

欢迎来到路维的吧台>>   | 我的首页 | 文件夹 | 驴行酒瓶 | 心情酒瓶 | 图片酒瓶 | 资料酒瓶 | 网语酒瓶 | 随笔酒瓶 | 开心酒瓶 | IT酒瓶 |

发自内心的信赖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10年七月09日, 01:48

发自内心的信赖

《 人民日报 》( 2010年07月08日   23 版   权威论坛)

  一提起中国和埃及,我们立刻会联想到两座建筑和两位伟人。

  两座建筑,毋庸置疑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和埃及的大金字塔。它们展现了古代中埃两国人民高超绝伦的智慧和精湛无比的技能,反映出我们祖先对和平的无限热爱和对生命的孜孜追求,堪称世界古代文明史上两座不朽的丰碑。

  中埃两国友好交往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向黎轩派出使者,黎轩就是现在埃及的港口城市亚历山大。这是中国史籍关于两国人民交往最早的记载。此后,一条穿越崇山峻岭和浩瀚大漠的丝绸之路贯通东西,把中埃人民紧密联系起来。两大智慧民族互通贸易,友好交流,向世界各地共同播撒文明的种子,谱写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谋发展的千古佳话。

  两位伟人,就是已故的周恩来总理和纳赛尔总统。1955年,两位杰出的领导人在万隆会议期间会面,使刚刚从西方列强百年侵略和压迫中解放出来的中埃两个民族再次走到一起,也把中国同非洲和阿拉伯世界重新联系起来。1956年,中埃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埃及成为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非洲和阿拉伯国家。此后,中埃两国人民平等相待,友好合作,携手前进,共同致力于各自国家的发展建设事业,争取和捍卫广大发展中国家合法权益。密切的高层交往是中埃关系的突出特点。在两国领导人的关心和指导下,中埃友好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1999年,埃及成为最早与中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非洲和阿拉伯国家。

  进入新世纪,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2009年,尽管发生了国际金融危机,中埃贸易还是达到近60亿美元,约是10年前的8倍。中国商品遍布埃及大街小巷,埃及大理石、柑橘、水晶制品、地毯等走入中国千家万户。中埃投资合作发展迅猛,据埃方统计,中国在埃累计投资额已达6亿美元,中资机构达600多家,华为、中兴、奇瑞、华晨、联想等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赴埃设立工厂、研发培训中心和代表处。中埃两国政府主导建立的“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项目发展良好,入驻设厂的中国企业不断增加。而在中国广州、义乌等地,从事商务活动的埃及人已达数千人,在两国民间贸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2002年,埃及成为非洲和阿拉伯地区第一个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此后中国公民赴埃人数逐年递增,目前已达到每年10万人左右,埃及中文导游、中餐厨师供不应求。近年来,埃及掀起了学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潮。2004年,中国在埃及设立北非和阿拉伯地区第一所中国文化中心。2007年,北京大学与开罗大学合作在埃设立第一所孔子学院。埃及还有多所大、中学校开设了汉语教学课程。两国相互开展了文艺团体互访、文化周、学术研究会等活动,促进两国民间的相互了解。与此同时,埃及的“东方舞”在中国各大城市悄然兴起,成了中国年轻姑娘健身活动的热门项目。今年,埃及选送八件国宝级古代文物到上海世博会展出,吸引了大批中国游客前去参观。

  在中埃关系全面发展、中埃友好深入民间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埃及发展。他们秉承勤劳聪明、诚实守信、高效经营、友好待人的中国传统理念,尊重埃及人民和当地的风俗习惯,不仅取得个人事业上的成功,也帮助了当地人发家致富,从而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友情。上千年来,中国人的足迹遍及世界。他们从不依靠武力,从不强加于人,靠的是“和”字为先,追求互惠共赢,从而得以与当地人民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可以说,21世纪以来,中埃关系全面、快速发展的最大动力来自两国人民发自内心的信赖和开展互利合作的真诚愿望。

  中埃关系是中国同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关系的开启者,也是中非、中阿长期友好的缩影。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迄今,中非双方已举行了三届部长级会议和一次首脑会议,中阿双方已举行了四届部长级会议和涉及政治磋商、投资、文明对话、环保、能源、新闻等领域合作的多次会议。2006年,中国政府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出台了八项举措,涉及对非援助、投资、贸易、人才培训、农业、教育等广泛领域,推动中非双方共建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取得了显著成果。去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及举行,中国政府宣布了推动中非合作的八项新举措。这些举措切合当前非洲国家的迫切需要,着眼于“授人以渔”,提高非洲国家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今年5月,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天津举行,中阿双方发表了《天津宣言》,宣布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深化政治、经贸、能源、环境、人文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当前,中国和非洲、阿拉伯友好合作在双方都已深入人心。


十年砺剑 路途仍艰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10年七月09日, 01:38

  十年砺剑 路途仍艰

《人民日报》  (1999年11月26日第7版)

    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特别首脑会议不久将在阿尔及利亚
首都阿尔及尔召开。这是马格里布一体化进程历经长达4年停
滞之后首次举行的马盟首脑会晤,标志着这一区域性组织终
于走出低谷,重现生机

  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由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毛里塔尼
摩洛哥突尼斯五个北非阿拉伯国家组成,其宗旨是在
尊重各成员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大力发展
经济互补,加强外交合作,最终实现经济一体化。

  马盟的成立是马格里布人民经过多年努力的成果。几十
年来,马格里布各国进行过数次联合的尝试,但因种种原因
均告夭折。80年代后期,国际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世界经
济也呈现出朝地区化、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的趋势,这为马
格里布人民实现既定目标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加之各国之间
关系相继改善,五国领导人得以首次坐到一起,于1989年2月
17日在摩洛哥古城马拉喀什签署《马拉喀什条约》,成立阿
拉伯马格里布联盟。

  马盟成立后共举行了6次首脑会议,但因各成员国政治制
度和经济结构迥异,彼此联系并不十分密切,经济的相互依
存度不高,成员国之间固有分歧和新增矛盾不断对它形成冲
击,从而制约了一体化进程。首先,成员国对马盟一体化目
标的认同并不一致。利比亚视马盟为阿拉伯统一的第一步,
主张将马盟建成为政治、经济和社会均实现统一的组织;摩
洛哥和阿尔及利亚持较稳健态度,倾向于在现阶段将马盟发
展为松散的经济集团;突尼斯和毛里塔尼亚则介于二者之间。
目标的不一使马盟自成立伊始就屡屡出现不和谐音符。其次,
90年代初,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北非地区尤其是阿尔及利亚
形成严重冲击,各国为求自保采取了严格的社会和安全措施,
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受到限制,马盟进程在成员国议事日程中
被置于次席。各国对付原教旨主义的策略不尽相同,也造成
相互间的一些不满和猜疑,马盟的向心力遭到削弱。第三,
洛克比问题的产生使利比亚与马盟其它成员国发生龃龉。马
盟其它四国虽同情利的处境,但均执行了安理会对利制裁决
议,引起利的强烈不满。利遂于1995年拒绝担任马盟轮值主
席国,使马盟机制无法继续正常运转,马盟一体化进程从此
裹足不前。另外,马盟两个最重要的成员国摩洛哥和阿尔及
利亚围绕
西撒哈拉问题的固有矛盾再度激化。1996年,摩洛
哥指责阿尔及利亚在西撒问题上立场后退,提出暂时中止马
盟活动。这不啻是对马盟进程的又一沉重打击,使马盟陷入
全面瘫痪。

  与此同时,欧盟却在加速推行“南下”战略。1995年底
以来,欧盟已召开了三次
欧洲—地中海国家合作会议,旨在
2010年建成欧洲—地中海自由贸易区。欧洲大市场的迅速发
展使处于地中海南岸的马盟五国获得实现经济飞跃的难得机
遇,同时也面临着被欧—地一体化浪潮吞没的巨大危险。马
盟一体化进程的中断,使五国被迫面对统一的欧盟各自为战,
无力在融入欧洲大市场的同时有效维护自身利益。因此,五
国均感受到重振马盟、增加自身分量的迫切性,不同程度地
呼吁恢复马格里布一体化进程。

  今年以来,北非形势的迅速演变使马盟凸现生机。首先,
摩、阿两国领导层发生更迭,新上任的领导人均将推动马盟
进程视为紧迫任务。西撒问题的进展减少了上述两国改善关
系的障碍,两国也更加注意避免再受西撒问题的干扰,摩、
阿关系明显升温,阿总统布特弗利卡亲赴摩出席哈桑二世国
王的葬礼,并向新国王穆罕默德六世保证积极推动马格里布
一体化进程。此外,洛克比问题今年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安理会中止了对利比亚的制裁,马格里布地区因此消除了另
一大麻烦。马盟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可喜局面。在五
国的共同推动下,今年5月,马盟在阿尔及尔举行了时隔4年
的马盟后续工作委员会会议,就建设大马格里布的战略统一
了认识,决定恢复马盟所有机构的活动,并决定成立专家小
组着手研究马盟与欧盟关系等重大问题。

  马盟一体化的再次启动,是马格里布地区形势走向缓和
的必然结果,是各国领导人审时度势,为了本国和本地区人
民的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Valid XHTML 1.0 Strict and CSS. Powered by pLog
Design by Blog.lv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