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nax/Maxxum 7 采用了全新设计的9点AF系统,形成超宽大的对焦区域,中心对焦点采用了双十字交叉传感器,易于使用、准确和方便。
- 中心对焦点为双十字交叉传感器的9点AF系统
Dynax/Maxxum 7 的9点AF系统采用了新设计的AF模块(CDC912)。传感器形成了一个超宽大的对焦区域,其中心为世界上最快的双十字交叉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有助于提高AF速度和精度。
新型AF模块由8个线形AF传感器和1个创新的双十字交叉传感器组成。该传感器是在“+”形传感器的基础上再叠加一个“x”形传感器,从而提高了AF精度,尤其是f/2.8及以上的大口径镜头。
将画面垂直和水平均分成三等份,新型AF区域覆盖了中央的一块,自然形成了构图的“三分法”。宽大的AF区域也保证了拍摄动体的有效性。
[双交叉传感器说明和光亮度的比较]
(xitek点评:这个双十字交叉传感器有“+”形传感器再叠加了“x”形传感器,形成一个“米”形传感器,其检测的精度和快速性应该要比以前的“+”形来得更好。具有首创精神。不过当镜头的最大光圈不到f/2.8,中心AF区域就是“+”形;只有采用f/2.8、f/2、f/1.4之类的镜头,才能用上“米”形传感器,其实也只有使用这类镜头,对对焦才有更严格的要求。)
9点AF区域选择
该机具备中心点AF按钮和8点对焦区域选择器,可以任意选择对焦点和宽区对焦,选择方式灵活。按下中间的中心点AF按钮,则以中心的双十字交叉传感器为对焦点,在中心点AF按钮的边缘是一个八向环形按钮,可以随意按动来选择除中心点外的8个AF点。
(xitek点评:这种选择方式比以往的更为灵活和实用。Minolta终于实现了9个AF点在九宫格的布置,虽然在此之前的Contax
N1也号称用5点在九宫格的位置,但由于只使用了5个AF点,构不成像Dynax 7的中央一个大十字。)
|


|
AF/MF 控制
除了常规的AF/MF切换开关外,Dynax/Maxxum 7在机背靠近手柄处增加了一个AF/MF切换按钮,操作者可以眼睛不离取景器,并保持机身的平衡,用拇指来按住。通过AF/MF按钮可以立刻在AF与MF之间切换。Dynax/
Maxxum 7内置由电子控制的AF耦合杆离合器,按下该按钮可以启动AF或允许MF。
* 除了xi和Power Zoom镜头外,该方式可以配合其他所有的AF镜头。
(xitek点评:在机背用拇指来启动AF的方式,在Contax
AX、G2上早已经有了,现在出现在7上,要比原来用左手拨动机身卡口边上的AF/MF拨杆要方便得多。如果机身前面的AF/MF开关放在MF位置,按下该按钮启动AF;如果机身前的AF/MF开关在S-AF或C-AF位置时,按下该按钮允许MF。显然这是一种最好的操作方式。)
直接手动对焦(DMF,Direct Manual Focus
)
 |
马达驱动的离合器
|
在直接手动对焦(DMF)模式下,当AF完毕并锁定焦点后,内置的AF耦合杆离合器将镜头与机身的耦合杆连接断开,这样就不用切换AF/MF,直接从调焦环手动调焦。
* 该模式需要通过用户自选功能(Custom 22-2)来实现。
(xitek点评:这是Canon EF USM和Nikon
AF-S镜头上的全时MF模式,但它们都是依靠镜身驱动马达自身的特点来实现的。原来Minolta的机身驱动系统因为缺少全时MF,越来越受到竞争对手和自身用户的抨击。现在从Dynax/Maxxum
7开始就不同了,AF系统依然是机身驱动,镜头还是原来的镜头,除了xi系列的AF镜头外,其余的都可以在7上实现全时MF。其实现手段很简单,就是通过内置耦合杆离合器快速地将机身驱动马达与镜头AF耦合杆分离,这样MF就很容易了。这也是一个非常Smart的idea!现在的问题是:虽然新的镜头已经改进了,在AF时对焦环不旋转,而且对焦环也变得宽大了,但Minolta原来许多AF镜头调焦环的MF手感不甚理想,使用时可能不是很顺手。
DMF模式与采用USM马达的系统还有点不同:DMF只能在单张AF模式下工作,在连续AF模式下不行,而USM马达系统则与AF模式无关。不过在实际使用中,也只有在单张AF下才有必要临时改变焦点;在连续AF中,由于焦点一直在追踪动体,似乎必要性不是太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