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踏板远行记【踏上青藏】


力帆踏板远行记【踏上青藏】
作者:大田鼠  来源:不详  类别:色驴杂谈  日期:2016.05.07  今日/总浏览: 1/119136

  力帆踏板远行记【踏上青藏】

力帆踏板远行记【踏上青藏】(一)

谨以此文献给关心、帮助过我的全国所有朋友

时间:2004年4月21日-5月6日
路线:(成都)-兰州-西宁-格尔木-拉萨
行程:2216公里
装备:力帆LF-125T踏板摩托

http://motorcycle.sh.cn/viewthread.php?tid=154

序言

6年前,我因公出差进藏,虽然时间短暂,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和独有的人文景观却深深吸引了我,美丽、广袤、传奇、神秘的西藏风情在我脑海里烙下了终身难以磨灭的印记。6年后,当我偶然看见一篇介绍摩托车进藏攻略的文章中断言“踏板车基本是不能去西藏行驶”的时候,顿时激起了我这个有着强烈挑战欲望的踏板摩托车爱好者的斗志。从成都到拉萨,虽然无论选择目前已有的川藏、滇藏、新藏、青藏4条进藏路线中的任何一条道路进藏都千里迢迢、困难重重,但凭借我驾驶踏板摩托车多次出入四川西部高海拔藏区的经验,对自身体能、驾驶技能、车况的认识,以及纵观国内各摩托车论坛上许多摩友的进藏心得,特别是许多摩友对目前青藏线路况的赞誉,极大地鼓舞了我的斗志,增强了我战胜困难的信心,坚定了我骑行国产踏板摩托车进藏,打破踏板摩托车不能进藏神话的决心!

经过短暂的前期准备,我选择了气候条件相对较好的4月底,各地摩友一致推崇的青藏线出行。鉴于我的假期时间为17天,以及成都由西、由北出川入甘(肃)、青(海)路况很差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将进藏出发点确定为甘肃省省会兰州(人、车均乘火车抵),到达终点拉萨后再乘车返回的方案。

在兰州,西部旅行车友会的摩友热情款待了我这个来自远方的独行者,并慷慨提供了青藏沿途路况、气候、注意事项等方面具有实际意义的情报。

在经历千般艰辛,历尽万般坎坷的8天行程之后,我终于将踏板摩托车开进了西藏,用事实证明了进藏之路不是畏途,西藏也不再是踏板摩托车的终结地!

当西藏之行已成往事,过往的艰辛、痛苦亦如指尖燃烧的香烟般早已灰飞烟灭,而旅途中所体会的欢乐、愉悦,却如日月山川般永恒,永驻心田,那曾经用摩托车一米米丈量过来的雪域土地,又如一道清晰的辙印,深深地印在记忆的最深处,在我人生的漫漫旅途上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催我上进,勉我奋发。

【第一回】
田鼠出川

在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北极地区,生长着一种非常弱小的动物,它们长相可爱,终年以食草为生,但它们所独有的一种非常神秘的行为却使大脑高度发达的人类至今也百思而不得其解,这就是体现在它们身上的强烈的迁移意识。它们会突然聚集在一起,渐渐地形成大群,开始时似乎没有什么方向和目标,到处乱窜,就像是出发之前的乱忙,正在准备似的。但是后来,不知道是谁下了命令,也不知谁带头,它们却忽然朝着同一个方向,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它们逢山过山,遇水涉水,勇往直前,前赴后继,沿着一条笔直的路线奋勇前进,决不绕道,更不停止,一直奔到大海,仍然毫无惧色,纷纷地跳将下去,直到被汹涌澎湃的波涛所吞没,全军覆没为止,这就是旅鼠。

我这只喜欢骑着踏板摩托车到处游历的大田鼠,在某些方面亦如旅鼠一般,没有过多的准备,没有过多的理由,跨上摩托旅行就是我最大的快乐,胜利到达目的地就是我最高的目标,而一旦选择了既定目标,就会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无论前面有任何的艰难险阻。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本的准备工作还是要做的,从确定出行西藏到付诸实施,我花了约一周左右的时间做准备。

首先,对车辆现状做了一个客观的评估,我的车是2003年7月购买的,累计行驶里程有11000公里,若用人的一生来比喻,应该是正当壮年,加之平时勤于保养,除更换过少量易损部件外,别无大碍。经过多次出入川西高原的体验,由路况非常良好的青藏线进藏应该是没有问题。为保证车辆绝对可靠,临行前我更换了发动机的活塞及活塞环、火花塞、驱动盘离心滚珠(普丽珠)、传动皮带、离合器(总成)、空气虑清器纸芯、机油、齿轮油,将磨损较为轻微的前轮与磨损较重的后轮做了调换,对刹车线、油门线以及走行、制动等部位做了调整和润滑。

第二,准备及购买了部分车辆备品及修车工具:传动皮带、驱动盘离心滚珠(17g)、火花塞、油门线、后制动线、机油(统一JS级)、打气筒、补胎工具、200MM活动扳手及17MM、14MM、10MM、8MM套筒扳手、手钳、大小平口、梅花改锥及全套随车工具。

第三,准备及添置了部分高原及野外用品:登山包(80L)、登山包防水套、防水防寒防滑手套、夏季摩托专用手套、线手套、防风面罩、小方巾、雨衣、防寒大衣、低温睡袋(-15℃)、双层帐篷、防潮垫、雨靴、防水防寒防滑登山鞋、北京布鞋(胶底)、防寒袜、防晒霜(50+)、防裂唇膏、防紫外线墨镜(UV墨镜)、多功能高原防风打火机、便携LCD照明灯、头灯、营灯、指南针、温度计、保温水壶、防身电棒、小刀、尼龙绳(20M)、求生哨、止血带、消毒湿巾、西洋参及常用药品(主要为治感冒及止泻药)。

第四,其它装备:摄影包、数码相机(FZ10+128M+备用锂电)、数码相机伴侣(20G)、光学相机(zoom45-90+备用锂电)、胶卷(14个)、防水胶袋、三角架、各类充电器。
出行准备就绪,4月21日,我拿着当日成都至兰州的火车票直扑火车站行包托运处,首先为绵羊办理随车托运。买单(2角)、填表(2元)、贴签(2元)、过磅(须放尽燃油),很快交付托运。按照铁路规章规定,摩托车托运为4类行包,价格较其它行包为高,100公斤内按标准运价重量与里程结合收取,超过部分加价收取。过磅下来我的绵羊共121公斤,成都至兰州总运费为237元。

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我的心也随着缓缓启动的列车驶离了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驶向那黄沙漫漫的祖国西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谨以此文献给关心、帮助过我的全国所有朋友

时间:2004年4月21日-5月6日
路线:(成都)-兰州-西宁-格尔木-拉萨
行程:2216公里
装备:力帆LF-125T踏板摩托

序言

6年前,我因公出差进藏,虽然时间短暂,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和独有的人文景观却深深吸引了我,美丽、广袤、传奇、神秘的西藏风情在我脑海里烙下了终身难以磨灭的印记。6年后,当我偶然看见一篇介绍摩托车进藏攻略的文章中断言“踏板车基本是不能去西藏行驶”的时候,顿时激起了我这个有着强烈挑战欲望的踏板摩托车爱好者的斗志。从成都到拉萨,虽然无论选择目前已有的川藏、滇藏、新藏、青藏4条进藏路线中的任何一条道路进藏都千里迢迢、困难重重,但凭借我驾驶踏板摩托车多次出入四川西部高海拔藏区的经验,对自身体能、驾驶技能、车况的认识,以及纵观国内各摩托车论坛上许多摩友的进藏心得,特别是许多摩友对目前青藏线路况的赞誉,极大地鼓舞了我的斗志,增强了我战胜困难的信心,坚定了我骑行国产踏板摩托车进藏,打破踏板摩托车不能进藏神话的决心!

经过短暂的前期准备,我选择了气候条件相对较好的4月底,各地摩友一致推崇的青藏线出行。鉴于我的假期时间为17天,以及成都由西、由北出川入甘(肃)、青(海)路况很差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将进藏出发点确定为甘肃省省会兰州(人、车均乘火车抵),到达终点拉萨后再乘车返回的方案。

在兰州,西部旅行车友会的摩友热情款待了我这个来自远方的独行者,并慷慨提供了青藏沿途路况、气候、注意事项等方面具有实际意义的情报。

在经历千般艰辛,历尽万般坎坷的8天行程之后,我终于将踏板摩托车开进了西藏,用事实证明了进藏之路不是畏途,西藏也不再是踏板摩托车的终结地!

当西藏之行已成往事,过往的艰辛、痛苦亦如指尖燃烧的香烟般早已灰飞烟灭,而旅途中所体会的欢乐、愉悦,却如日月山川般永恒,永驻心田,那曾经用摩托车一米米丈量过来的雪域土地,又如一道清晰的辙印,深深地印在记忆的最深处,在我人生的漫漫旅途上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催我上进,勉我奋发。

【第一回】
田鼠出川

在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北极地区,生长着一种非常弱小的动物,它们长相可爱,终年以食草为生,但它们所独有的一种非常神秘的行为却使大脑高度发达的人类至今也百思而不得其解,这就是体现在它们身上的强烈的迁移意识。它们会突然聚集在一起,渐渐地形成大群,开始时似乎没有什么方向和目标,到处乱窜,就像是出发之前的乱忙,正在准备似的。但是后来,不知道是谁下了命令,也不知谁带头,它们却忽然朝着同一个方向,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它们逢山过山,遇水涉水,勇往直前,前赴后继,沿着一条笔直的路线奋勇前进,决不绕道,更不停止,一直奔到大海,仍然毫无惧色,纷纷地跳将下去,直到被汹涌澎湃的波涛所吞没,全军覆没为止,这就是旅鼠。

我这只喜欢骑着踏板摩托车到处游历的大田鼠,在某些方面亦如旅鼠一般,没有过多的准备,没有过多的理由,跨上摩托旅行就是我最大的快乐,胜利到达目的地就是我最高的目标,而一旦选择了既定目标,就会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无论前面有任何的艰难险阻。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本的准备工作还是要做的,从确定出行西藏到付诸实施,我花了约一周左右的时间做准备。

首先,对车辆现状做了一个客观的评估,我的车是2003年7月购买的,累计行驶里程有11000公里,若用人的一生来比喻,应该是正当壮年,加之平时勤于保养,除更换过少量易损部件外,别无大碍。经过多次出入川西高原的体验,由路况非常良好的青藏线进藏应该是没有问题。为保证车辆绝对可靠,临行前我更换了发动机的活塞及活塞环、火花塞、驱动盘离心滚珠(普丽珠)、传动皮带、离合器(总成)、空气虑清器纸芯、机油、齿轮油,将磨损较为轻微的前轮与磨损较重的后轮做了调换,对刹车线、油门线以及走行、制动等部位做了调整和润滑。

第二,准备及购买了部分车辆备品及修车工具:传动皮带、驱动盘离心滚珠(17g)、火花塞、油门线、后制动线、机油(统一JS级)、打气筒、补胎工具、200MM活动扳手及17MM、14MM、10MM、8MM套筒扳手、手钳、大小平口、梅花改锥及全套随车工具。

第三,准备及添置了部分高原及野外用品:登山包(80L)、登山包防水套、防水防寒防滑手套、夏季摩托专用手套、线手套、防风面罩、小方巾、雨衣、防寒大衣、低温睡袋(-15℃)、双层帐篷、防潮垫、雨靴、防水防寒防滑登山鞋、北京布鞋(胶底)、防寒袜、防晒霜(50+)、防裂唇膏、防紫外线墨镜(UV墨镜)、多功能高原防风打火机、便携LCD照明灯、头灯、营灯、指南针、温度计、保温水壶、防身电棒、小刀、尼龙绳(20M)、求生哨、止血带、消毒湿巾、西洋参及常用药品(主要为治感冒及止泻药)。

第四,其它装备:摄影包、数码相机(FZ10+128M+备用锂电)、数码相机伴侣(20G)、光学相机(zoom45-90+备用锂电)、胶卷(14个)、防水胶袋、三角架、各类充电器。
出行准备就绪,4月21日,我拿着当日成都至兰州的火车票直扑火车站行包托运处,首先为绵羊办理随车托运。买单(2角)、填表(2元)、贴签(2元)、过磅(须放尽燃油),很快交付托运。按照铁路规章规定,摩托车托运为4类行包,价格较其它行包为高,100公斤内按标准运价重量与里程结合收取,超过部分加价收取。过磅下来我的绵羊共121公斤,成都至兰州总运费为237元。

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我的心也随着缓缓启动的列车驶离了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驶向那黄沙漫漫的祖国西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下图:田鼠出川(摄影:成都一民)


【第二回】
车发兰州

由于中国铁路在近几年经历了几次大规模调图提速,特别是今年4月18日经过新一轮提速,部分列车时速已经达到160公里,成都到兰州千余公里路程经过不足24小时即到,卧铺车票也仅248元(新型空调车中铺价)。

当初选择兰州作为我进藏出发地,是鉴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来由于川藏线路况甚差,据称部分路段是深达40-50cm的翻浆路,且坡度高达30度以上,踏板车由此出川进藏几无可能,自兰州始发则可避开此路段;二来我的假期时间有限,若自成都始发经川陕公路(108国道)出川,再沿青藏线进藏,时间肯定不够,自兰州始发可缩短行程,节约时间;再则,素闻兰州摩友热情好客,并不乏许多有高海拔、高寒地区实驾经验的摩友,自此始发既可以车会友,增进情谊,又可当面请教,吸取经验教训。

4月22日中午时分,人、车同时抵达兰州火车站。热情的兰州摩友“大气球”一行3人早已等候在此,寒暄过后径直将我带到省城著名的兰州拉面馆用餐。

下图:我与兰州摩友


久闻兰州牛肉拉面大名,吃来果然味道不错,面条滑润劲道,牛肉香嫩化渣,汤汁更是浓郁赶口,再配上几碟开胃小菜,煞是过瘾。

下图:兰州牛肉拉面



本打算吃过拉面与兰州摩友稍事接洽后即刻开拔上路,怎奈“大气球”已安排兰州西部旅行车友会部分摩友当日晚上与我会面并为我接风、饯行,并已收拾好自己的房间安排我留宿一夜。摩友的盛情使我非常感动,恭敬不如从命,只得听从地主安排,老老实实放下背包不表。

摩友们上班去了,我开着自己的车,按照他们提供的线路,在兰州市内作了一次短暂的游览。

虽然我是第一次来这个城市,但先前已通过各种方式对她做过一些了解。兰州是甘肃省省会,古称金城,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和商埠重镇,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在沟通中西方经济、文化,增进我国人民同亚非欧各国人民友谊和合作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兰州的市内交通与内地其它省会城市相比好了许多,车流不大,道路顺畅,我沿着河滨路很快就来到了素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的黄河铁桥旁。说到这桥,倒也有一段悠久的历史,修建此桥是在清光绪三十三年间,当时的清政府花费了国库白银30.669万两,请德国人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铁桥全长233.3米,宽为7.5米,在当时也称得上是一项宏伟的建筑了,直到1942年,为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至今。虽然现在兰州市政府已在黄河上陆续修建了数座现代化的大桥,但气势雄伟的黄河铁桥作为兰州的一大景观,仍矗立与黄河南北,方便着两岸游人,继续发挥着它的余热。

下图:黄河铁桥-中山桥


下图:黄河铁桥



黄河铁桥北岸有一座黄色的土山,因山头有一元代白塔而得名白塔山。相传白塔原为纪念去蒙古谒见成吉思汗而在兰州病故的一位西藏萨迪派喇嘛而建。现存白塔系明景泰年间,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巡抚绰奇补旧增新,扩大寺址,题名“慈恩寺”。山上有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镇山三宝”,是兰州的旅游胜地。

下图:白塔山-慈恩寺


黄河铁桥左侧的黄河岸边,新辟了一块供市民和游人活动的广场,一色的花岗石铺地,辅以垂柳、胡杨绿化,在黄土、黄水为主色调的环境里显得尤为醒目。春天懒洋洋的阳光下,几个经营快艇、羊皮筏的当地人不怨其乏地招呼着过往游人,期望有人惠顾;一对对如胶似漆的爱侣相互依偎在黄河岸边的防波堤上喃喃私语,倾吐着心中的爱恋;孩子们则手牵丝线放飞风筝,急促跑过之后,撒下一串欢乐的笑声。

眼望这一派和谐、安详的场景,不禁忘却了这里已接近大漠的故乡、戈壁的边沿。人有时总会被眼前的虚假景象所蒙蔽,进而产生错觉,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下图:黄河之舟-羊皮筏


下图:龙源广场


下图:广场特色

下图:艰辛与执着-为了绿色


晚间,以“大气球”为首的部分兰州西旅会摩友为我摆下了一桌接风、饯行宴,宴罢,似乎意犹未尽,遂又来到“大气球”的住所继续高歌、畅饮。

是夜,兰州摩友为我展示了他们鲜为人知的一面。

首先,亲见他们所在的西部旅行会正在积极筹划近期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学校学生组织一次献爱心活动,把单纯的摩友出游活动与组织向贫困地区学生捐物助学联系起来,为摩托车旅游活动赋予了全新的含义,意义将非常深远。

第二,兰州摩友人人身怀绝技,个个能歌善舞、落落大方,特别是“大气球”自弹自唱的功夫更是了得,一曲《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歌惊四座,连我这个走南闯北,看惯了大牌小腕的人也不时击掌称奇。

第三,兰州摩友酒量高深,白的、黄的、红的,来者不拒,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有西北汉子的豪放个性,在玉盘珍馐、金樽清酒之间,我似乎感觉到那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悲怆!

面对这样热情的摩友,任何动听的语句,任何华丽的词藻,只能被认为是一种虚伪;面对这等豪爽的汉子,任何谦虚的举动,任何善意的推辞,只能是被看作是一种懦弱。我深深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只有用一杯杯热烈的酒,一首首热情的歌与之作为回应,直到曲终人散。
下图:快乐的气球


下图:为胜利干杯

第二天(23日)一早,带着兰州摩友的深情厚意,带着他们对我的无限期望,满怀着必胜的信心,我开始踏上了赴青藏高原之路。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回】
出师不利

车发兰州之后,真正意义上的旅行便正式开始。

作为西部交通枢纽的兰州交通比我想象的要发达,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若不是兰州摩友的一路指引,或许我将会如无头苍蝇般在兰州城内耗费若干时间。出得城来,在一名河口的地方告别最后一位护送的兰州摩友,这才独自朝着青海省省会西宁方向疾驶而去。

第一次独自飞驰在西凉宽敞的公路上,心情是无比的激动,虽然四野还尽是绿色稀少得可怜的黄土高坡,身旁仍是静静流淌着黄水的黄河,天空也笼罩着罗幔般淡淡的黄沙,但青藏高原那瑰丽的雪山、草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画卷,却彷佛即将在这公路前头的不远处展开,我则骑着我的绵羊慢慢驶入那如诗的画卷中,雪山为我低头,牛羊为我让道,草地向我致意,姑娘向我微笑……

甜美的遐想,渴望成功的冲动,不觉慢慢爬上眉梢。

孰不知接下来的一系列遭遇却给了我迎头一击,回头再想想以上的憧憬,都是那样的缥缈、无知、幼稚和可笑。

首先,出河口不远,由于修路,柏油换成了碎石,道路开始变得越来越糟糕,过往的车辆将公路变成了一个碎石厂,路面凹凸不平,大车过后卷起的黄土遮天蔽日,能见度下降到了5米,行车速度随之减小到每小时30公里。好不容易穿过了碎石路段,可接下来的路况也未见好转,也许是当初修建时质量就有问题,加之不断有重载车辆碾压,又少于维护,道路显得千疮百孔,崎岖难行。我的车在经过一个山梁后终于出现问题,后胎被铁钉扎破了。

冒着当时太阳直射下35度左右的高温,找到一个有依稀树木遮掩下的村落驻车补胎。也许这里是交通要道的缘故,或许这里的人天生就不喜欢热闹,村里的人似乎对我这个不速之客的到来熟视无睹,我默默的拿出随车携带的工具,很快补好了被扎坏的轮胎。

一个看似懂得一点机械原理的当地人从我身旁经过,看我用胶条补胎,顿时显出惊讶的神情,当得知我的车胎是真空轮胎时,连连称奇,称这里很少有人使用这种轮胎,更不用说修补了。我暗自庆幸自己随车携带了修补工具,也庆幸能自己动手修补坏胎,否则后果真难以想象。

虽然路况较差,但由于没有再遇见象扎胎什么的问题,兰州至西宁224公里的路程很快就走完了。此间有两处收费站,每处收费2元。

在即将进入西宁市区的一处农机加油站,我为绵羊加注了第一次90号汽油。

西宁是青藏公路的始点,市区的道路不错,按照指路牌的指引,我没有进城,沿着指向格尔木的方向径自走了下去,按照我当初的计划和行车速度,当晚我可以在青海湖的江西沟或黑马河扎营。

也许是我太兴奋而忘乎所以,也许是我过于相信自己的记忆力而马虎大意,出西宁去青海湖无论走湖南或湖北,本来应该经过湟源这个必经之地,但我却鬼使神差走向了湟中。

西宁至湟中是一条正在翻修的路面,到处都是重型机械施工的场面,过往的车辆夹杂在施工的车辆中艰难地挪移着,我则凭借着绵羊娇小的车身在混乱的道路上穿行。开初还游刃有余,但越往后却越拥挤,绵羊也似乎跑累了似的,速度明显下降,还不时发吐。

离开西宁大约10公里了,可修路的情形依然不变,我心里暗暗盘算,这通往著名风景区和格尔木的青藏线不会如此糟糕透顶吧,是否选错了道路?瞅准一个机会,我赶紧驶下公路,驶入一间小小的摩托维修部,一来好好看看地图,二来也顺便检查一下车况。

当我拿出地图仔细观察时,这才发现自己真的走错了道,湟源,湟中,这一字之差却缪之千里!我痛恨自己的马虎和想当然,不是灵机一动驶下公路,还真差一点误入更深的歧途呢!

接下来检查车况,打开空气虑清器,发现在成都出发时新换的虑芯经过兰州至西宁段、西宁至湟中10公里段灰尘的蹂躏已经面部全非,联想到去拉萨还有那么遥远的路程,而类似的灰土路面还是未知长度,而备用的虑芯仅剩一个时,我的心开始揪紧了,因为我车车的虑芯和其它车辆的虑芯不同,是一种少有车辆使用的长方形虑芯。我赶紧询问修车店的老板有没有此类虑芯,回答是否定的,并预言即使在西宁也很难有售。对此我并不是感到特别的意外,因为从兰州到西宁,一路上踏板车的踪迹的确很难寻觅,也毫不夸张地说是罕见,只是暗自责怪自己当初为何从成都不多带几个。

换上备用空气虑清器后,发动机工作似乎变得稍微好些。联想到车车在上坡时动力减低时,考虑可能是在成都出发时将前驱动盘离心滚珠(普丽珠)换成了23g的重珠所致,重珠在平坦路面行驶可使提速加快,但在山区行驶时却会减小爬坡的扭力,随之我又重新换上了备用的17g轻珠。

这样折腾下来,1个多小时又耗费过去,本来很充分的时间现在已所剩不多。来不及吃午饭,在旁边一家馍馍店花2元钱买了3个饼、2个馍馍,赶紧折返西宁。

在西宁重新找到去湟源的出口,踏上平坦的柏油路面,一路狂奔而去。

路面是那样的好,那样的整洁,与去湟中的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不觉将车开到了80迈。

一队军车从远处结队而来,看阵势在百辆上下,从车身上披挂的标语看出,这是训练新兵的汽车队。看见军人,作为80年参加部队的我这个老兵来说尤为亲切,想当初我所在的坦克团外出训练时,也是这样的阵势,可那轰隆隆咆哮而至的30多吨重的铁家伙可比这汽车神奇多了,油门一轰,如力拔山兮,气势如宏。想着想着,我胯下的绵羊似乎霎时变成了当初部队的坦克,勇猛无比,所向披靡,向着拉萨开进!

“哐啷啷……!”一阵刺耳的巨响从胯下传来,车车顿时没有了任何动力,立刻把我从威猛的坦克联想中惊醒过来。

我赶紧紧急制动,不等车车完全停稳就跳下车来,急忙来到路边。两个正在查车的路警和路政员也被这刺耳的声音吸引过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我顿时如数九天遭遇一盆冰水――从头凉到了脚!

仔细分析刚才声音产生的部位和动力突然全失的原因,初步判断为传动部分故障,但究竟是何种故障,单单这刺耳的金属声就都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因为那肯定不是传动皮带断裂所致。在打开边盖前,我几乎没有了任何勇气!刚刚才踏上青藏线,难道老天就要我就此止步,打道回府吗?我的雄心壮志,我对家人、对朋友、对兰州摩友到达拉萨的许诺就要化为泡影吗?“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情景会在此时重演吗?

机械毕竟是机械,不能强求它能象人那样坚强。我没有别的选择,只有面对,只求奇迹能够出现。鼓足勇气,我利索地打开边盖,首先看到的是完整的皮带和完好的离合器,并没有如散热片、齿轮齿片之类的金属碎削,紧绷的心顿时松弛了下来。再检查前驱动盘,发现皮带已经从前驱动盘上脱落,而前驱动盘严重松脱,紧固螺帽不知去向。我顿时心中一阵狂喜,不相信奇迹真的就这样出现了,赶紧找到已掉落在边盖里的螺帽,重新安装好前驱动盘、皮带,拧上紧固螺帽,检查无误后点火试车,居然没有任何问题!

细细回想,原来是在误入湟中时由于途中更换了驱动盘滚珠,没有拧紧驱动盘紧固螺帽所致,真是虚惊一场。

处理完毕,赶紧驱车上路,此时又耽误了约1小时时间。此后一路不敢怠慢,小心谨慎地朝青海湖方向驶去。

不久,车开上了一条非常漂亮的高速公路,路口无人管理,心想这可能就是摩友提到过的免费的高速公路吧,一拧油门,车速提到了90迈。

可好景不长,就在离湟源约40公里的地方,前方出现了一个收费站,按规定,这里的高速公路也是严禁摩托车驶入的,一番好说歹说,给了5元过路费被撵出了高速公路,但总算避免了原路返回的尴尬。

走在破烂不堪的109国道,看着宽敞平坦的高速公路上驮着肮脏的垃圾,如蜗牛般的农用车慢条斯理爬行时,心里着实不是滋味。

又一个农机加油站出现在109路边,我这才意识到羊儿该加油了。在此,我又添加了12元钱的90号汽油。

湟源县城很快到了,眼见天色尚亮,打听到去青海湖仅需翻过前面的日月山,而此时由湟源去青海湖的高速公路由于辅助设施没有完全完工而不再限制摩托车驶入,回想之前发生的一切,心想不会再有什么阻碍我继续前行到达青海湖扎营的情形出现,遂下决心一鼓作气跑到青海湖。

但往往世间很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接下来我所遇到的变故真是应验了那句老话:船破偏遇顶头风,屋漏偏遇连夜雨。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刚刚通过日月山收费站不久,我的车车居然在不大的坡道上没有了动力,时速从20迈下降到了10迈以内!

日月山近在咫尺,翻过它就预示着今天计划的圆满实现,但此时的车况不得不让我放弃这个计划。

在山脚下的一个小村,我试图找到一家食宿点,可居然没有一家可以接待我这个孤客。好在我早准备有帐篷等野外用品,在西宁时买了2元钱的干粮,在此对付一夜对我这个跑惯了深山老林,有一定野外生存经验的野驴子来说,已不算什么大问题。

村子背后有一条窄窄的雪水河,河边一块布满了牛羊粪便的草甸看起来像是村民平时放牧的牧场,其间稀疏种植的杨树似一道天然的遮风挡雨屏障,这正是理想中的扎营地。

支好帐篷,收拾好周围环境,再仔细观察好四周地形,天已经慢慢黑了下来。经历了一整天无数变故的我,此时已经疲惫不堪,而当肚子发出“咕咕”叫声的时候,我才猛然想起自早餐后已经两顿没有进食了,这才赶快拿出干粮,就着暖壶里已经快要见底的茶水狼吞虎咽起来。

夜色很快笼罩了山野,四周漆黑一片,山区温度下降很快,拿出温度计一看,此时的温度已经从白天的30度下降到了-2度。

为了取暖,我赶紧四处收集散落的干草和枯枝,拿出在成都购买的江浙出产,专为高原低氧地区设计的007气焊打火机想生一堆篝火,可这被广告吹嘘得神乎其神的打火机居然打不着,但凭感觉这里的海拔高度仅在3000米以下!

情急之中赶紧掏出在路边小店花1元钱买来点烟的一次性打火机点燃篝火,随着火苗欢快的跳跃,一股暖流霎时涌向全身。

直到这时,我才有机会来慢慢欣赏这日月山美丽的夜色。

一轮皓月穿过树尖,如银盘高挂夜空,天空清亮如洗,幽蓝的天幕勾勒出日月山美丽的轮廓,若隐若现,似仙境,如天宫。没有鸟叫,没有虫鸣,只有那条雪水河的轻柔水声,如少女般在我耳边呢喃,慢慢飘向远方。

月朦胧,人朦胧,在逐渐深沉下来的夜色里,我忽然有了睡意。突然,一个小黑点从雪水河的对岸一下跃过来,慢慢向我靠近,联想到郊外的野狼,我本能地一跃而起,顿时警觉起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下图:黄河流韵


下图:天下黄河



下图:甘肃境内路边的小贩


下图:初入青海


下图:多路并进-青海段路况


下图:西宁段路况


下图:西宁市区过境路


下图:西宁市区-直行至湟源 左行至湟中


下图:西(宁)湟(源)高速公路


下图:路遇失火


下图:109国道湟源段


下图:路边景色


下图:湟源-日月山路段


下图:我的扎营地


下图:日月山夜色


【第四回】
初识青海湖

上回说到在我忽然有了睡意的时候,一个小黑点突然从雪水河的对岸一下跃过来,慢慢向我靠近,联想到郊外的野狼,我本能地一跃而起,顿时警觉起来。

我的视力非常好,虽然过了不惑之年,但双侧仍有2.0,这要得益于幼年时家里老人坚持每天用一副鸡肝为我做粥喝,直到上学。设想在当时那种物质非常匮乏的计划经济年代能坚持下来,老人的疼爱、执着是何等的伟大和不易。

当小黑点距我有30米左右时,我看清那是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

小孩是奔着我来的,是那堆篝火把他引到了这里。他很腼腆,像个女孩儿,不算很好的衣服却收拾得很整洁,脖子上端正地系着一条红领巾,红扑扑的脸上扑闪着一对明亮无邪的眼睛,凭感觉这是一个朴实、憨厚、品学兼优的山里娃。果然,当我用善意的话语打消他所有的怀疑与顾虑后,他告诉我他叫尹国强,12岁,是小学6年级的学生,是班里的班长,家就住在附近的村子里。

小男孩的到来给原本孤寂的我带来了慰藉,顿时睡意全无,话也多了起来。我从他的家乡讲到西宁,从西宁讲到兰州,从兰州讲到成都,从成都讲到北京,从北京讲到世界――尽管他有些地名是平生第一次听到,毕竟他走得最远,看到最大的地方是不足10公里外的湟源县城。

我不怨其烦地讲着,他也不怨其烦地听着,当我勉励他好好学习,将来好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那里的精彩,体会祖国的辽阔壮丽时,孩子质朴的脸上泛起了甜蜜的笑容,眼睛里流露出向往的神情。相信这一夜,相信我的话语,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难忘的印记,也许就此改变他的一生。

懂事的孩子在我临睡前飞快地跑回家为我灌满一壶开水,并约好第二天早上出来放羊时再来看我。

孩子走后,我静静躺在帐篷里回想一天来从兰州到湟源日月山380公里路程里所发生的一切,深感旅途的艰辛与精神的折磨,对明天及今后旅途中未知变故的恐惧,也象阴霾般时刻笼罩着我,压得我甚至有些喘不过气来。

借着微弱的手机信号,我给成都的好友“一民”发去了求助短信,将绵羊怠工的情形细细罗列一番,请求“会诊”。

“一民”与成都摩友紧急“会诊”后很快反馈信息,要求我第二天重点检查化油器、点火器、高压线圈、火花塞和油路,并适当考虑是否有加到坏油的可能。

第二天,当初升的太阳刚刚划破晨霭,两只早起的喜鹊已在枝头嬉戏打闹了。我赶紧翻身起床,在近旁冰冷的雪水河里洗漱完毕,准备吃点干粮后开始检查车辆。

比喜鹊更早起的小男孩在此之前已把羊赶出了羊圈,看见我起来,飞快地跑来和我打招呼,并利索地在四周拣拾干柴,为我升起了篝火。

高海拔山区气候的特点是昼夜温差大,早晚凉,中午热,记得一句非常形象的概括这种气候特点的戏言就是“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就着噼啪燃烧的干柴,我迅速烤热昨日剩下的大饼和馍馍,与小男孩一块儿分享了这顿充满野趣的早餐,然后开始检查车辆。

电路没有问题,火花塞放电正常;油路也没问题,只是略感负压下降,考虑到在发动机工作温度较低情况下也属正常;最后拆下化油器清洗,也未发现有明显的堵塞;拆下空气虑清器查看,因出西宁后一路柏油路面,道路清洁,也未见堵塞。重新组装后试车,情况依然如故,发动机动力明显不足,声音沉闷。观察发现排气管有少量黑烟排出,再次拆下火花塞查看,发现有较多积炭,怀疑化油器空气混合比调节不当,故调校混合器螺丝,点火试车,情况还是没有好转。

这样翻来覆去折腾了几个小时,几近中午十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看来凭我的能力已经无法使这绵羊起死回生,遂决定立即返回湟源县城找专业维修店修理。

在我的请求下,小男孩去村里找来许多放学在家的孩子,一起帮我将车从河滩推上高高的路基,我这才得以上得公路,奔湟源县城而去。

踏板摩托在山区称得上罕见的稀罕物,县城仅有的几个修理店均拒绝修理,问遍了所有的摩的师傅,最后找到一家河南人开设的修理店。

这里所有的摩托修理店生意都是出奇的好,且师傅都是内地人。看过我的摩托车后,几个小工模样的师傅直摇头,称没有修理过,只有他们的师傅――修理店老板可以接这活儿。等到修理店老板和家人吃过午饭,这才神气活现地来到我的车前。点火、试车、听声之后,拿来工具,三下五除二把化油器拆了,躲在一旁捣鼓了一通,这才吩咐小工再把它安上,一试车,居然成了!

发动机动力恢复,声音清晰明亮,试驾与平时无异,心里着实佩服这高明的师傅,急忙上前打听故障原因以及排除故障所用的是何等高招,可这师傅就是支支吾吾,问东答西,心想这可能就是别人谋生的诀窍吧,既然别人不愿意告诉,也就不再刨根问底了,毕竟这师傅也不心黑,只收了我5元钱了事。

收拾行囊准备上路的当口,修车店小工师傅悄声告诉我,他师傅只是为我车车化油器油针做了调整,减小了进油量而已。原来问题居然这么简单!

满怀疑惑,我重新踏上征程,但奇怪的是这车居然也一路顺畅。

从湟源县城出发,已是下午3点半钟。两天来遭遇一连串车辆变故后,时间被耽误了不少,计划也随之打乱许多,在车车恢复正常后我显得异常兴奋,加大油门直往前冲,以期追回失去的时间。

当我以30迈的速度翻过日月山后,四周的景色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远处绵延的雪山,近处成群的牛羊,湛蓝的天空飘浮的满天白云,都预示着进入了高原地界。

越往里走,景色越发秀美,草场渐渐变成了宽阔的草原,从公路两侧一直延伸到天边的山脚,成群的牦牛和绵羊悠闲地啃食着刚刚破土而出的嫩草,远处草场随处散落的大小海子在午后倾斜的眼光照耀下,如钻石般发出耀眼的光芒,简直美极了。我深深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里,已然忘却了昨日的辛酸、不久前的失意。

穿过山垭口,不久来到一个小镇,从街边红红绿绿的招牌上可以断定这是从湟源进入青海湖的最后小镇――倒淌河。

这是一个聚居人口以藏族为多的小镇,随处可见穿戴鲜艳藏民族服饰的男女,但其中也不乏头戴白帽的伊斯兰回民。

在一回民清真小食摊前,我再次花2元钱购买了两个白面大饼和两个油煎大饼。可别小看这些个面饼,无论从以前我在川西地区出游,还是这次在日月山的遭遇中,我已深深体会到它的作用,廉价、方便、耐饿,且保存时间较长,对我这种不太讲究的野驴子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眼见天色不早,怀揣大饼又开始赶路,我今天的计划是在青海湖边扎营。

翻过一道道山梁,穿过一个个草场,当道路前方的地势忽然开阔时,我突然看到右侧天幕边出现一道深深的黑云,从地平面一直延伸到半空,蔚为壮观。

随着车车以90迈的速度向前奔跑,我与那黑云的距离越来越近,当黑云周围藏民的房子由模糊变清晰时,我陡然发现那道深深的黑云居然是深蓝色的海水!

我也曾见过真正的大海,但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在这青藏高原之上,在我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在没有任何预示的雪山、草地之间突然出现的高原深海让我感到赞叹和惊奇了。

眼见天色向晚,从里程表上可以看出自湟源出来已经跑了110公里路程,因此我毅然放弃了继续前行至青海湖中部江西沟扎营的计划,准备赶在天黑前就在此湖边扎营,因为我看见蔚蓝的湖边到处都有藏民的居所,到处都是牛羊遍地,我太想即刻融入那美丽的风景之中了。

路边草地上一条若隐若现的机耕道把我带到一户藏民的的居所,听到摩托车声,从三间藏居里同时钻出数名藏民,把我和摩托团团围住,当我向其中最年长的藏民说明来意后,淳朴的藏民豪爽地答应了我的请求,同意我在他家留宿。

一位身穿喇嘛袍的年轻藏民把我引到一间宽敞的房间休息,不到一支烟功夫,香喷喷、热腾腾的奶茶已经由年轻漂亮的藏女捧到我的面前,喇嘛随即也从藏房里端出硕大的青稞饼,象看透了我已经饿坏了一样,殷勤地招呼我先把它们吃下。

之后,喇嘛便和我拉起了家常。原来他叫华旦,年方27岁,是这家的长子,就在离家不远处109国道边的甲乙寺出家,下有弟弟、妹妹共6人,年长者是他们的阿爸和阿妈,除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以及他阿爸、阿妈在家外,其余的弟弟、妹妹在外放牧还没有回来。

当夜幕降临,草原陷入一片黑暗包裹之时,华旦的弟弟、妹妹放牧归来,牛羊归圈之后,一家人这才聚集在一起。

我的晚餐是华旦特意安排的,主食是煮羊排和羊肉面片,只有他和我两人在他漂亮的卧室进餐,其余人等则在他家的柴房用餐。

当夜,华旦诚心邀请我与他同睡一张热炕,因考虑到他特殊的喇嘛身份,我蜿蜒谢绝了他的盛情,在偏房同他22岁的弟弟睡在一起。

躺在浸润着浓浓酥油香味的床上,回想起走向这青海湖之路是那么的遥远,可见到她时又是那么的突兀,简直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梦境一般。

兴许屋外的湖面正起风吧,呼呼的风声此时穿过窗户和门的缝隙发出怪异的啸叫。但我没有任何的恐惧和胆怯,因为临睡前我曾看见几只凶悍的藏獒正十分尽职地守护在房门周围。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下图:我的早餐


下图:我的小朋友


下图:日月山垭口


下图:龙羊峡水电站输电线


下图: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地见牛羊


下图:牧羊姑娘


下图:倒淌河草原


下图:倒淌河石碑


下图:倒淌河镇


下图:初识青海湖


下图:老羊识途


下图:湖边放牧


下图:青海湖畔


下图:牧牛女


下图:湖畔夜色


下图:华旦其人


下图:华旦阿爸


下图:华旦阿妈


下图:华旦的卧房


下图:华旦的家



下图:华旦家的羊



下图:我的小吃


下图:我的晚餐



【第五回】
勇闯橡皮山

当屋外一阵狗叫声把我惊醒的时候,已是第二天的凌晨。

我赶紧穿衣下床,刚打开房门,一阵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人顿时打了个寒战。却见屋外景色与昨日迥然不同,一夜大雪给整个草原披上了银装,原本隐约可见的机耕道被大雪覆盖得没有了踪迹,只有一个移动着的绛红色小点在雪地上显得分外醒目,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最后消失在莽莽的天边。哦,那一定是早起去喇嘛寺做早课的华旦,昨夜他是这么说的。

看见我起来,同样早起的华旦阿爸赶紧过来陪我,帮我收拾行装,阿妈却端出糌粑,盛满热腾腾的奶茶请我用早餐,然后双膝跪地,恭敬地在房门边看着我和华旦阿爸边吃边聊。

就在此时,我猛然发觉附近有几双火辣辣的眼睛在偷偷观察着我,当我不露声色地用余光扫视过去时,发现是昨夜晚归的华旦妹妹们在隔壁偷窥我这个陌生的外族人。当我正待仔细端详她们时,她们却象受惊的小鹿般风似的飘然而去,只留下一串如银铃般的笑声,此后再也没有了踪影。

在告别华旦家人准备上路时,我掏出钱包要为我的食宿付帐,可朴实的老人说什么也不肯收,反倒使我倍感尴尬,情急之中只好拿出一包香烟送给昨日与我睡在一起的华旦弟弟,并往华旦阿爸手中塞上十元钱,跨上摩托飞身离去。

雪又开始飘飘洒洒地下了,落在公路上很快就被融化,留下一片水渍。

出华旦家不远就是江西沟,在江西沟一农机加油站我又再次添加了28元钱的燃油。

驶离加油站不远,雪突然大了,其间还夹杂着冰雨及冰雹,刚刚清晰的四周顿时又再次笼罩在白雾茫茫之中。

温度开始下降,刺骨的寒风穿透了我认为最保暖的防寒手套,从双手小指开始,慢慢朝无名指、中指方向侵蚀,所有指头很快变得僵硬和麻木。冰雨迎着头盔面镜扑面而来,还未等到我用麻木的手去刮掉它们,就已经冻成了冰块,顿时看不清路面。我赶紧掀开面镜,但肆虐的寒风此时又如千万把锐利的尖刀,刺破薄薄的面罩,从任何可以进入面部的细小部位猛扎进来,面部顿时感到一阵剧痛!

我不得不放慢车速,忍痛睁开因睫毛结冰已经快被封死的双眼,艰难地前进。

冰雪越来越大,风也越来越凛冽,刚才还隐约看见的近在咫尺的青海湖湖岸,转眼已被白雪所覆盖,天地一片混沌。就在这时,胯下的绵羊也慢了下来,无论如何加油,速度始终不见提升,最后居然完全停止下来,熄火了。

不知是风雪太大阻碍了来往的车辆,还是我独自出发太早的缘故,这时路上没有一辆车经过,在这前不见路人,后不见来者的寂寞公路上,我第一次感觉到了无助与恐惧!

冰雪打在我的车上、身上,很快结成了一块块的冰,左右两个后视镜被冰雪完全覆盖,结成了两个非常漂亮的冰勺,如雕塑一般。我已无暇欣赏这难得的冰雪美景,一心只想如何重新启动机器,赶快冲出这冰雪的牢笼。

电启动无效,直到电量消耗殆尽;脚启动无效,直到双腿酸软。无数次启动,无数次失败,直到最后不得不放弃努力。

我木然地站在冰冷的公路上,任凄厉的风雪肆意蹂躏着我的身体。回想自兰州出发后一路的艰辛与变故,回想家人、朋友对我独自驾驶这踏板车进青藏的担心与挂牵,感叹苍天的无情与折磨,倍感踏板车出行的艰辛与困苦,痛悔交加的泪水夺眶而出,在还未到达脸颊之前转眼结成了冰凌,再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

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是啊,川西高原2000里路是我一个人挺过来的,川渝2000里路也是我一个人走过来的,还有很多很多上千里路都是我独闯过来的,在一般人眼力多少我还算是勇敢的男人,但在眼前如此艰辛困苦的环境里,在接二连三一个个突生的变故下,在这前不沾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坏车,特别是当想到我到达拉萨的远大理想有可能就此失败的时候,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痛苦与失落,这也许就是到了男人那种“不轻弹”的临界点了吧?

不知过了多久,一辆红色的建设125摩托突然从对面驶来,当看清上面载着三个手提酒瓶的藏族小伙子时,我本能地警惕起来。常听说在野外有藏民袭击单身汉人的情况,如在内地,对我这个当过兵,曾在警队防暴队做过特警的人来说,要对付两、三个小流氓可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要在这等高海拔地区,要应付三个土生土长的凶悍藏民,也许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红色125径自驶到我面前停下,三个藏族小伙子利索地跳下车来。车手很年轻,面目清秀,汉化说得不错,当他主动向我询问是否车辆出现故障,并马上从他车上取出随车工具准备帮我修车时,立即打消了我所有的顾虑,相信遇到了好人。

和我判断的一样,小伙子也认为故障发生在油路上。检查输油管、燃油过滤器,最后打开化油器,检查油针、浮子。当提起油浮子时,我惊异地发现在其下部已凝结了约2MM左右的冰,同时在化油器里有一些酱油状的黑色粘稠液体!

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类情况,顿时一头雾水。还是藏族车手一语道破天机:我加到劣质汽油了!

联想到前日误入湟中行车发吐(冲)、日月山绵羊怠工、今日青海湖雪地熄火,原来一直以为是车辆故障或高海拔缺氧所致,却是这汽油在作怪!回想几次出现故障前都是在农机加油站新添加燃油不久,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好歹今天在藏族朋友的帮助下终于抓到了这只兴妖作怪的狐狸的尾巴。

用汽油冲洗被污染的化油器,放掉输油管前端的一部分燃油,重新点火启动,成功!

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恨不得把三个藏族小伙子都挨个拥抱一遍。

朴实的小伙子如华旦家人一样,坚决不收我的报酬,我也只好再次拿出从成都带来的香烟犒劳他们,并为他们照了一张合影,我许诺要把他们的照片放到网上,让无数人看到他们,为他们祝福。

告别三个帮了大忙的朋友,跨上飞快的摩托,向着远方我疾驶而去。

风停了,雪住了,当明亮的阳光冲破层层乌云划破天际,当成群的牛羊再次出现在我的视野,当青海湖美丽的湖面再次呈现在我的眼前,当银色的雪山再次映入我眼帘的时候,我顿时感觉到了一种无以言表的美,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舒畅体会!再好的山,再好的水,再好的风情,都没有当看见一个人心灵深处的美时感觉那么令人心醉!当市井里的人们为了蝇头小利尔虞我诈的时候,当人们利欲熏心见利忘义的时候,如果再想想那些帮助过我而不求任何回报的,还被许多人认为是愚昧、蛮荒、没文化的山野小民,我都会为他们的自命清高而感到羞愧,感到汗颜!

当美丽的青海湖被我慢慢抛在身后的时候,转眼又一头扎进了山里。

本打算找一家加油站重新换油上路,但出青海湖之后再没遇见新的加油站,前面就要进山,是进还是退?

已经知道车辆所谓的故障是燃油所致,我的心里已经踏实了许多。经过这几天一连串的变故与折磨,我也多少预见到就要走出阴霾,不会再有更大的困难可以阻挡我前进的步伐了,因此我鼓起勇气,决心驱羊上山!

山里的气候与外界总是有所区别,在青海湖边刚刚看见放晴,这下太阳又全无踪影。转过几个山沟,车开始爬坡上行。

绵羊载着我在山间艰难地缓缓移动,随着高度的不断攀升,动力也急剧下降,20迈,15迈,10迈,5迈,最后喘着粗气在半山腰上停了下来。为了不致熄火,我赶紧跳下车推行,1米,5米,10米,20米……我一直坚持着往前推,因为我看见了山垭口,我知道翻过垭口就预示着离下一个加油站近了一站,而换过汽油,就预示着我的绵羊就可以重新焕发活力与生机!

一辆重载的30吨卡车同样喘着粗气慢慢爬上山来,在以10迈左右的速度靠近我时,紧闭的驾驶室车窗慢慢摇下,一只右手伸出来。我看不清那人的面容,我不知道那人是男是女,但我十分清楚地看到那伸出的右手对我做出了一个大拇指向上的手势!

我的眼眶湿润了,虽然那手势我完全可以把它看作是对我的赞扬,但我宁愿把它理解为对我的鼓励与鞭策,因为我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一路上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努力去迈过的沟沟壑壑!

在不懈的努力和艰辛的推行之下,我终于迈过高岗,来到了垭口。

这里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在垭口的路牌上,我看见一个陌生的名字“橡皮山,3817米”。

地图上没有这个地名,也许是这里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太多的缘故吧。回头望望走过的道路,那山似乎已不再象来时那么高不可攀,前方的路也似乎已不再象既往那样坎坷与曲折。我心里顿时感觉轻松了许多,人的潜能看来还是非常巨大的,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许就是描述人的潜能被激发后而成功跨越极限和困境的情形吧。

稍事休息后开始继续赶路,过茶卡盐湖,越海拔3672米的旺朵秀垭口,居然一路顺畅。

当夜色降临之时,我来到了一个春意盎然的小城――都兰。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下图:青海湖雪景



下图:青海湖经幡


下图:帮我修车的藏族小伙子


下图:再见青海湖


下图:湖边牛群


下图:勇闯橡皮山


下图:雪锁橡皮山


下图:再向雪山行


下图:茶卡盐湖


下图:路边小景


下图:可爱的野骆驼


下图:野骆驼群


下图:刺破天穹


下图:旺朵秀垭口


下图:雪原羊踪



【第六回】
大漠奇遇

当我来到都兰县城时,已是晚上8点半钟。

一天来340公里的路程,加之修车、推车,已让我感觉疲惫不堪,赶紧找到一家旅店驻车歇息。

当晚正值旅店停电,没有热水可以洗浴,只得要了半斤烧酒,就着厨房摸黑赶制的一碗连锅菜囫囵填饱肚子,和衣上床休息。

借着摇曳的烛光,我查看了随身携带的都兰资料。

都兰县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缘,是以汉、藏、蒙、回等民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原为北魏时期吐谷浑王国的活动中心,后为吐蕃属地,丝绸之路从此经过,有“南丝绸之路”之称。面积5.3万平方公里,人口5.33万人,辖七乡两镇,2个省属监狱、1个省属牧场、1个州属农场、1个国际狩猎场。

都兰气候条件较为优越,资源丰富,系青海省的主要产粮区及十大资源县之一,小麦亩产曾创2013斤的全国最高记录,矿产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也是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农牧民人均年纯收入接近2万。

这都兰原来是这样一个聚宝盆,真可称之为西部江南了。睡在这流光溢彩的聚宝盆之上,着实让我安稳了许多。这夜,我真的梦见了金子……

当第二天清晨的曙光照亮大地的时候,日历已经翻到了4月26日。

天气是那么的晴朗,空气是那么的清新,我的心情因此也显得格外的轻松。

在都兰县城标记有“中国石油”的加油站,我放掉车上所有的残油,重新加满90号标准汽油,同时也装满了一瓶1.25升塑料可乐瓶作为备用。

迎着初升的太阳我又开始踏上旅程。

跑在都兰漂亮的柏油路面上,听着发动机发出的欢快响声,我的心也随之欢畅,嘴里不觉哼唱起小曲来:“马儿唉,你慢些走慢些走,我要把这壮丽的景色看个够”。

出都兰,过香日德,越过海拔3088米的乌兰山后,景色由绿变黄,植被逐渐减少,四周山丘严重沙化。当再越过海拔3015米的脱土山后,一望无际的戈壁便直扑眼帘,到处黄沙漫漫,寸草不生,一派死亡之海的荒凉景象,这就是著名的柴达木盆地。

从以往掌握的地理知识中我仅知道柴达木盆地是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一个封闭的内陆高原盆地,海拔在2600—3100米之间,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中部是冲积平原和湖积平原,西北部是风蚀雅丹地貌类型,但对其没有一种客观、理性的认识。当身临其境,真正走在这荒漠之上时,我才第一次切身体会到它的浩瀚和广漠,对此我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恐怖。

我和绵羊就在这不着见边际的戈壁沙海中穿行,四周没有树木,没有飞鸟,没有房舍,没有人烟,车辆也少的可怜,只有远处灰黄连绵的大山和近处干涸见底的河床和各形沙丘,有的如新月、有的似垅岗,要么就是一堆堆什么也不像的普通沙堆。膜果麻黄、红砂、蒿叶猪毛菜、合头草及蒿属等叫不出名的旱生、超旱生灌木、半灌木零星分布其上,一望无涯。

不知何时已爬上头顶的太阳此时如火球一般高悬在没有一丝云彩的天空,发出耀眼的白光,照得大地一片通亮,似乎连影子也无处遁形。

3、4个小时时间过去了,四周的景象仍如当初一样,丝毫没有变化,道路亦如一条丝带直直地伸向远方,我木然地驾驶着车辆,神情开始有些恍惚。

记得在兰州和“大气球”等众摩友在一块儿时,摩友们曾提及过很多摩友在长途驾驶过程中当长时间经历一成不变的景色时,往往都会产生疲倦和神情恍惚的情况,而对于一个人独自驾车遇到这种情况时更是十分危险,其后果往往是撞车、摔车或偏离车道驶下公路。而处理这种状况的办法,要么大声唱歌,要么赶紧停车休息,我选择了后者。

在标记有“109线,2500”的路标处,我停车休息,同时拿出前日在倒淌河花2元钱从回民小摊处购买的未吃完的面饼开始进餐。

此时已是午后时分,烈日已将大漠烤得发烫,侧耳聆听,居然可闻严重缺水的土地不时发出的细微爆裂声。

环顾四周,莽莽戈壁一片死寂,公路前后没有来车,除了呼呼的风声,只有我独自一人,在这大漠腹地。

烈日、饥渴、晚间的低温、黑暗、孤独、野兽……我不敢想象,赶紧收拾行装,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收拾完行装,正要上车,忽见一辆红色的弯梁摩托从身后疾驶而来,车手眼戴墨镜,身上用风衣裹得严严实实,一袭酷毙的行装打扮,车后驮着一个军用旅行包和两个鼓鼓囊囊的边包,凭直觉这肯定是一位远行的摩友!我不假思索地赶紧高声招呼,生怕这一幕会是大漠中产生的幻觉,即刻就会从眼前消失似的。

疾驶的弯梁车在略微迟疑后慢慢停在路边。在车手缓缓下车的当口,我忽然发现他的坐骑上赫然挂着川A.A的牌照,这不是成都的车牌吗?

我赶紧上前询问,得知他真是来自成都的摩友,名叫范士雄,年龄与我相仿,也是独自一人奔拉萨去的。

突然的变故,又是突然的变故,这变故来得是那样的突然,以至使我和他都顿感措手不及,无论对他还是对我而言,都可谓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两个来自遥远四川成都,既熟悉又陌生的摩友在大漠的深处,在渺无人烟的浩浩戈壁,奇迹般的握手了!

在握手的时候,我又一次感到了惊奇:他居然是失去右手的残疾人!

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由此也产生了他是如何驾驶摩托车的疑问。看见我惊奇的表情,老范会意地把我领到他的车前,详细向我介绍了他的爱车。

这是一款110cc的力帆四挡循环变速式水冷弯梁车,所有通过右手操控的部件全部集中在方向把的左侧,他就是利用仅有的左手进行驾驶和操控的,而装在右手的假肢只是起轻微的支撑作用。

当我抬起头,再次用充满感叹与敬意的眼光注视他时,那张因曝晒已变成古铜色的脸上居然显得是那样的从容和平淡,只有在那浅浅的微笑背后,才能捕捉到唯一一点难以察觉的刚毅与坚强。

在我独驾绵羊走南闯北的时候,我曾得意于我行为的伟大;当有人称赞我勇敢坚强时,我曾钟情于我胜利后的满足。但此时此地,在一个行为比我更伟大、意志比我更坚强的残疾人面前,我深深地羞愧了,直到此时,我才真正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

和我一样,老范也是个畅快人,结伴进藏的提议一拍即合,我们很快达成协议,一路生死相随,直到终点。

有了伴的路,再不显得寂寞,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茫茫戈壁很快走到了尽头,青藏公路的最后一个修整地――格尔木转眼出现在眼前。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下图:朝辞都兰


下图:香日德公路


下图:西出乌兰山


下图:流失的土地


下图:翻越脱土山


下图:寂寞公路


下图:最后的挣扎


下图:大漠深处


下图:渴


下图:戈壁蜃楼


下图:沙化的大山


下图:可望难及


下图:我的午餐


下图:大漠奇遇


下图:老范110


下图:改装的车把


下图:抵达格尔木


【第七回】
夜宿鬼门关

上回说到在大漠深处与独臂摩友老范奇迹般相遇,并相约一同结伴进藏,从此两个孤独的旅行者不再孤单。

在格尔木留宿的当天晚上,我和老范如久别重逢的老友一样开怀畅叙,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和认识,也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原来老范是在24岁时因工伤失去右手的,右手肘部以下截肢,属国家4级伤残,可以想象在人生最灿烂的年华失去右手的痛苦。但老范在经历短暂的消沉之后,在朋友的鼓励下,顽强战胜了生理缺陷带来的不便和心理压抑带来的障碍,开始勇敢面对生活,他从学习钓鱼开始了解摩托车,并由此喜欢上了摩托旅游。

作为残疾人驾车进藏,老范有超出常人许多的困难。3年前他便开始为此行做准备,驾照是特批的,摩托是特别改装的,经费是多年来从每月仅600元的退休费中积攒下来的,单单为适应高原气候和克服由此带来的高原反映,他便独自驾车跑遍了四川各地的名山大川!此次由成都出发他选择的是经若尔盖、临夏、兰州的出川路线,道路非常艰难,当我遇见他时,其左手布满了止疼膏,虎口部位已经撕裂,渗出淡淡的血迹。

有这样的朋友与我结伴进藏,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也对最终胜利到达拉萨产生了必胜的信心。首先,老范是和我一样能吃苦的人,在任何困难面前我们都会坦然面对;第二,同样喜欢疯狂出游的我们都具备相当高原及野外生活经历和经验,能善于处理和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第三,我们都为此行做好了一切物质上的准备,为完成旅行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再者,我们都具备一种战胜困难、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第二天,我们经过一夜的修整,体力已经完全恢复,车辆经过检修、换油,确定没有任何故障,遂决定立刻启程踏上新的征途。

出格尔木市区后,视野顿觉开阔,左侧美丽的布尔汗布达雪山,右侧一望无际的沙海,前方白雪皑皑的昆仑山脉尽收眼底,使人感到无限的舒畅。

彷佛老天有意安排似的,天气也异常的晴朗,能见度非常高,数十公里外的雪峰清晰可辨。随着摩托不断向大山深处挺进,景色越发秀丽,不免产生山似一幅画,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感觉。

自出格尔木后,正在兴建中的青藏铁路一直伴随公路,时而左,时而右,时而穿戈壁,时而跨沙洲,整洁、美观的路基似一条银色的项链,给美丽的昆仑山脉添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和老范驾驶摩托一前一后以70迈左右的速度在山野间欢畅地奔跑着,尽情欣赏这难得的美景,纵情体会这驾驶的乐趣。

翻过一道不算很高的山梁,公路的尽头赫然出现一座美丽的雪山,是那样的真切,那样的清晰,彷佛伸手可及。雪峰在湛蓝的天空映衬下显得尤为壮丽,而雪峰之上的冰层在阳光照耀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如不身临其境你是无法体会那神话仙境般的美丽,真可谓美轮美奂,那山就是著名的昆仑山,那峰就是昆仑山主峰玉珠峰。

转过无数个弯道,当整个昆仑山毫无保留地完全呈现在我们眼前时,那壮丽的雪山美景再一次让人惊叹。连绵不断的雪山似一道天然画屏,巍然耸立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直到天际!

当我们沿着笔直的公路,伴着昆仑山一直爬上垭口时,一种胜利的情绪顿时布满身体的每个细胞,我和老范紧紧拥抱在一起,为我们胜利迈上青藏线第一台阶而欢呼!此时的海拔高度是4767米。

高海拔伴随的高原反映此刻悄然而至,我们互相提醒对方不能兴奋过度,不要剧烈运动,不要长时间停留,否则就会出现头痛、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甚至休克等严重后果。

的确,高原反映的后果是可怕的,有人曾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即便象我这样结实的身体,当兴高采烈四处寻造最佳摄影角度摄下美景之后回到摩托车旁时,也是气喘吁吁,眼冒金星,有些力不从心了。赶紧喝下几口浓浓的西洋参茶,收拾停当摄影器材,一溜烟跑下山去。

与昆仑山北坡相比,南坡地势显得平坦许多,水草也逐渐茂盛,但明显感觉人烟稀少,当来到一个名叫不冻泉的地方时才知道,原来这里已经进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眼见天色尚早,我们经过短暂休息之后,继续前往90公里外人称“鬼门关”的五道梁投宿。

五道梁因海拔高(4800米),空气稀薄,气候恶劣,生活条件艰苦而声名昭著,有“人到五道梁,一脚阴来一脚阳”,“人到五道梁,难见爹和娘”之说,是青藏线上气候最恶劣的地区。

由于初上高原,对当地各方面情况不熟悉,从安全角度考虑,我们选择了在五道梁兵站投宿。

兵站类似于各地的军供站,通常设置在距公路较近的平整空地上,是专门供来往部队车队及人员食宿的驿站,在没有接待任务时,兵站也对地方过往车辆及人员开放。

在五道梁兵站,我们找到负责对外接待的管理员少尉,在说明情况后对方爽快地答应了,当时说好每人住宿费30元,并满足了我们要将车停放到室内的要求。

寝室在一幢4层的砖混结构楼房的顶楼,从楼下扛着重约40公斤的旅行包上楼,居然中途停顿了2次,进入房间后已是腿脚酸软,上气不接下气,这种因严重缺氧导致的体能下降情况,是没到过高原的内地人难以想象的。

寝室约在30平米上下,设置了6间高低床,被褥按部队内务规定摆放得井井有条,显得非常整洁。屋里没有卫生间,楼道里也没有盥洗间,洗漱要到楼下专门的水房,房间里没有电视,没有电源插座,给手机、数码相机等充电需要到管理员办公室,这不免使我们感到非常不方便。

当我们收拾完毕,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兵站食堂已经关门,我们只得上街寻找饭店。

青藏线上的街,实则是紧靠公路两侧自发形成的若干铺面,多为修车补胎、换油校泵、食宿干杂店,长不过百十米而已。不费任何力气,我们便找到一家成都饭店。

老板和老板娘均来自四川农村,在五道梁开饭店已经快5年了。听到熟悉的乡音,我们和老板一家都感觉到十分亲切。我是个开朗和闲不住的人,几句话就把老板娘逗得喜笑颜开,在征得同意后,我亲自下厨做了三道色、香、味俱佳的川菜,合着纯净、甘甜的西凉牌啤酒,我和老范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是夜,我和老范均未睡踏实,因为高原缺氧,我们均不时被自己急促的呼吸所惊醒,这五道梁的确是空气稀薄,难怪被一些人称作是“鬼门关”。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下图:结伴出发


下图:天际雪影


下图:青藏铁路第一高桥--三岔河特大桥


下图:奔向昆仑


下图:壮丽的昆仑山


下图:昆仑主峰--玉珠峰


下图:昆仑山口(海拔4767M)


下图:蓝冰奇观


下图:烈日下的蓝冰


下图:路遇骑友(武汉自行车骑友 56岁 已骑行3月)


【第八回】
穿越可可西里

五道梁漫长而艰辛的一夜,在我们不停地辗转反侧中终于度过。早上起来,昨夜呼吸苦难的症状荡然无存,想细细回忆夜里折腾的情形时,却又如电影资料馆里陈旧的黑白电影一样,朦朦胧胧,断断续续,不成章节,彷佛已经过去许久许久,离开很远很远,这也许就是往来鬼门关之后的那种感觉吧。

9点整,兵站的兵哥们起来跑操了。我也是当过兵的人,想当年早上起来要围着400米长的操场跑5圈,可这里倒好,50米长的操场只跑2圈,而且没想到中途居然还有掉队的,当一班人跑下来时,个个脸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看来这鬼门关的确凶煞!

由于我们昨晚把摩托车放进了一间库房,使得它躲过了五道梁冰冷的寒夜,早上推出库房很容易就启动了。经常出入高寒、高海拔地区的经验告诉我们,摩托车要尽量避免在室外过夜,因为室外的低温极易使化油器内部结霜、油门线冻死、发动机过冷,从而造成启动困难或不能启动。如果没有条件把车放入室内过夜,而第二天出现了启动困难或不能启动时,可以用一壶开水浇向化油器和发动机表面,一般情况下都能使车辆启动。

兵站用水不是很方便,听说水房的水还是用水车到很远的地方拉来的,昨晚我和老范也因此没有洗漱就上床了,不过好在高原的低温没有让捂了一天的脚发出什么异味。

在网上看过一些网友的帖子,说沿途的住宿站点可以讨价还价,但不知道兵站是否也在此例,我决定试试。找到管理员细诉夜宿兵站后如用水、入厕不便等种种不尽人意之处,并历数自费摩托出游的艰辛,少尉受到感动,居然真的便宜了我们5元!

吃过早餐,检查车辆各系统运转正常,做好所有准备工作,10时30分,我们离开五道梁,下段路程将是穿越著名的可可西里无人区。

可可西里位于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交界地带,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国内野生动物聚集数量最大,原始自然状态保持最佳的地区,也是中国最大的无人区。从地图上看,我们自不冻泉以后即开始进入可可西里保护区,但自五道梁以后,才真正开始进入无人区。

在经历了荒无人烟、干涸贫瘠的柴达木盆地无人区之后,我脑海中始终笼罩着一种荒芜、恐怖、死亡的阴影,无人区似乎就是死亡之海的代名词。

但自五道梁出来,一路风景秀丽,莺飞草长、沃野遍地、雪山飘逸、和风熙熙,与先前看到的柴达木盆地无人区有着天壤之别,若不是偶尔转头环顾四野,瞥见那方圆几百公里没有人烟的景象,聆听除了风声之外再没有任何声息的时候,你也许会怀疑自己正身处城市郊外某处恬静的山庄、别墅。

青藏铁路与公路在蓝天白云下并肩向西南延伸着,已经完工的铁路路基如画家用手中的狼毫在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做就的画纸上精心描画的淡淡一笔,为草原增添了无限生机。

在来西藏之前,常在媒体上看见诸如“青藏铁路是一条环保铁路,不会对当地脆弱的动植物资源构成威胁”之类的提法,至于如何保护当地的确已十分脆弱的动植物资源,在没有做实地的考察前是没有一点感观印象的。行车途中,我特别注意到在每个施工单位指挥部的附近,以及较大型的施工点,都树立有制作得十分精美的巨幅宣传画和醒目的标语,大多都是提醒人们文明施工,爱护野生动物,注意保护生态资源之类的内容。铁路建设工地几乎都用透明纱网或木桩与外界隔离,虽然施工车辆的主要通道还是公路,但漂亮的路面上几乎看不到明显的污染痕迹,没有那种车轮滚滚,烟尘遮天,喇叭嘶鸣的场面。一些如采石场等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严重的部位,都能看见正在做着一边施工一边恢复的工作,所谓恢复工作,就是在施工后随即移栽从其它地方运来的附着有原有土层的灌木或牧草,将因施工而暴露的岩石层重新覆盖,至于是否能够成活,我不得而知。在铁路和公路附近,还时常可以看见一些圆形的金属管道从路基下穿过,一面面制作不算很好的提示牌上写着“进入野生动物保护区禁止鸣笛”、“动物通道”等内容,想必那就是人们善意地为野生动物提供的“人行横道”吧。

任何形式的施工,都会对当地原有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但从青藏铁路施工开始就有如此高的环保意识,以及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的对保护环境所做出的实实在在的努力,还是多少让人感到了欣慰。通过我的观察和体验,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可以断言在不远的将来青藏铁路完工时,青藏高原的美丽景色不会因青藏铁路的兴建而逊色,青藏高原的珍稀动植物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不会因青藏铁路的兴建而遭到很大的破坏。

就在我们刚刚翻过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之后,就幸运地见到了一群天性胆小的野生藏羚羊,从它们悠闲自在地在草地上觅食的那种不惊不诧的神情看来,似乎已经知道了人类要与它们和平相处的美好愿望,不再与人类保持距离。随着人们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不断增强,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能看见蓝天下这人与动物和睦相处的场面,再不会为偶尔一睹藏羚羊美丽的风采而感到是一种幸运了。

随着摩托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飞奔,可可西里美丽的自然风光在我眼里不断延伸、变幻,如万花筒般焕发出光彩绚丽的图案,我忍不住思绪万千,真想即刻变成一只能搏击长空的雄鹰,在可可西里广阔的蓝天翱翔。

我不时招呼老范停下车来,一同跳下路基,象天真的小鹿,如撒欢的牦牛,跑向雪山、跑向草地、跑向蔚蓝的天边。直到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人为什么渴望想回归自然,为什么渴望要拥抱蓝天!对于被烦杂的城市生活所困扰,生活在被钢筋水泥所禁锢,被污浊大气所笼罩的城里人来说,真正的自然就是自由和和谐,就是奔放和美丽,就是没有任何污染的山川、水源和空气,就是湛蓝如洗的蓝天。此时此景,我不免产生想融入其中的感觉,走着走着,我想起了日本电影《追捕》中那句经典台词:“杜丘,你看多么蓝的天啊,一直走,不要朝两边看,你就会融化在蓝天里了”。

随着公路两侧的景色不断变化,刚才还离我们很远的雪山转眼已能分辨出其细微的轮廓,当路边出现的许多涓流慢慢汇集成小河的时候,我们来到了长江源头沱沱河。面对那一条条密如蛛网的河道,真不敢相信这就是日后奔流在祖国南方,横贯东西的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站在沱沱河沿上,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面对这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造就了无数英雄豪杰,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的滔滔大河,在深感自然博大的同时,也深深感到保护母亲河责任的迫切与艰巨。一路所见的资源退化,水土流失,人为破坏,如邪恶的病毒一般,正在慢慢侵袭着母亲河的肌体,就在沱沱河上,还随处可见愚昧的人们丢弃的发泡饭盒、塑料袋、饮料瓶、生活垃圾。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圈子逐渐向人烟稀少的西部扩大,真担心这最后的净土还能保持多久。

出沱沱河不远就是著名的索兰达杰自然保护站。保护站是以一位为保护野生动物被偷猎者杀害的英雄命名的,目前有许多来自内地的志愿者在此工作,在我的行程安排里有去保护站看望志愿者,并在那里投宿,借此了解一些他们工作情况的计划。

当保护站孤独的平房赫然出现在荒无人烟的路旁时,我一阵惊喜。这是一幢不大的砖石建筑,也许是为了隔离风沙,门窗都紧闭着,没有一个人影,一辆陈旧的装配有警灯的北京2122吉普车静静地停在门口,我想此时志愿者们可能都在里面吧,随即慢慢回转油门,将车驶离公路,准备停车。

就在此时,不知从何处突然窜出一只与摩托车一样长短的黑色藏獒,飞快地朝我猛扑过来,并发出凶狠、低沉的吼叫。许多网友与藏獒接触的经历让我了解到,一条纯种的藏獒足可以抵挡数只凶猛的豺狼,并可致人于死地!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本能地赶紧调整方向,想将车重新驶上公路,可此时无论如何转动油门,车的速度始终难以增加!

我期望这时从保护站赶紧出来一个人叫住这条大狗,我也希望这狗能跑累了自己停下来休息,我还后悔自己为什么开的不是时速能达到200迈的宝马!但是,保护站始终没有人出来,狗也没有停止追赶,并且还越跑越快,与摩托车保持着相同的速度。此时,我已经能够清楚地看清它的模样,看到它那冒着骇人凶光的眼神,看到在我脚边布满俐齿的嘴!

格尔木出发前,老范跟我讲了他在四川若尔盖藏区与藏獒相遇的经历,一再嘱咐不能在藏獒追赶时伸脚驱赶,更不能停车,因为那样只能适得其反,被藏獒找到下口咬你的机会。我就这样与藏獒僵持着,始终保持着距离。

藏獒似乎觉察到我的坚韧,在追击未果后,转身扑向走在我身后的老范。早有准备的老范此时加大油门,灵活地绕过藏獒,把它远远地甩在身后。

经过藏獒这样一阵追赶,我哪里还有胆量敢再去保护站,只得和老范继续往下个驿站――雁石坪赶去。

天黑之前,我们来到了雁石坪。这里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夹皮沟,也许由于地理位置相对优越的缘故吧,铁路施工单位的一个指挥部就设在这里,各种店铺也很多,人员也比较密集,在街上居然还看到了久违的卡拉OK厅。

在一位好心的铁道工人指点下,我们找到一家湖北人开设的小店住下,虽然条件简陋,但水电齐全,晚上临睡前还得到了洗脸烫脚的热水,住宿费用也仅每人20元。

雁石坪再往下的路段将是翻越唐古拉山,也将就此进入西藏境内。我们真心希望老天能在明天赐给我们一个象今天一样的好天气,我们默默祈祷着。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下图:可可西里无人区


下图:金色项链


下图:防风带(左侧提示牌“动物通道”)


下图:风火山(海拔5010米)


下图:一桥飞架东西


下图:兴建中的青藏铁路


下图:幸会藏羚羊


下图:拥抱自然


下图:长江源--沱沱河


下图:万涓成水



【第九回】
风雪唐古拉

头天傍晚看见落日被一团黑云慢慢遮盖,不免心生忧虑,农家谚语说的好: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高原的气候本来就变化无常,捉摸不定,很担心天气变化会为我们今天翻越唐古拉山增加意想不到的困难,也许因为天气恶劣而会迫使我们不得不在这里停留几日,所以当时间还在6时左右时,我便起床来到屋外观察天气。

屋外天已经大亮,但这背阴的夹皮沟还深藏在雪山投下的阴影里,高原早上特有的低温,使没有行人和车辆的街道更显出清冷,只有凄厉的北风从荒凉的街道吹过。

天气似乎还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从不断飘过的丝丝乌云和逐渐下降的云层看,那变化只是迟早的问题。我赶紧回房叫上老范收拾行装,将所有御寒用品悉数穿戴在身,再让老板为我们泡上两碗加了红烧肉罐头的方便面,赶在天气变化之前出发了。

此时的公路上还十分冷清,几乎看不到来往的车辆,只有我和老范一前一后象两只脱兔,在寒冷的旷野上逃亡。

正如我所料,太阳在还未完全露头时,就又被一片片乌云遮盖,远处浓密的黑云不断向我们头顶压来,眼看一场大雪就要来临,气温随之也越来越低,此时已经感觉防寒手套里的双手有些麻木了。

转过一道山梁,左前方出现了一排绵延的雪山,几条清澈的雪水河顺着山脚蜿蜒流淌在宽阔的草原上,一群早出的羊群悠闲地啃食着刚刚冒出地面的嫩草,全然不顾已然就要降临的大雪。

公路在广阔的草原不断向远处延伸,视野也越来越宽广,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见尽头处大片雨云与地面接触的景象,而公路正好就要从其中穿过,看来一场与风雪的搏斗在所难免了。

随着一团雾气扑面而来,能见度很快下降到10米左右,伴着刺骨的寒风,黄豆大的冰雹夹杂着片片雪花很快打在我们身上,头盔面镜顿时被雾气笼罩,四周白茫茫一片。

我迎着风雪,双眼紧盯着路面,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这时,一个U形的坡面出现在面前,由于冰雪交加,路面湿滑,下坡时我不敢把车速放得太快,以免发生事故,但当我从坡底开始往上行时,却由于失去了惯性的冲力,发动机在高原缺氧的状态下动力又明显减小,顿时感到车辆开始减慢速度,最后居然停滞不前了!为了避免熄火,我不假思索地毅然跳下车,推着驮了45公斤重行李,自身重120公斤的车艰难地往坡上爬去,直到坡顶。事后才知道,此地的海拔高度是4700米!

回头望望走在后面的老范,只见他从容地紧跟在我的身后,始终与我保持着20米左右的距离,同样艰难地前进着,一种敬佩与吝惜交织的心情顿时油然而生。过温泉驿站后,见风雪稍微有所减缓,我赶紧停车招呼休息,并关切地询问老范是否能继续坚持下去。老范艰难地睁开被冰霜冻住的睫毛,眯缝着双眼,挥动着他那仅有的左手,带着乐观的神情坚定地说了声:“没事”!

面对路途的艰辛和困难,作为正常人,我时常会顾及肢残的老范,非常担心他是否能和我一样挺过去,但每当我提及时,老范的回答却总是那样决然和果断,面对我的关心和照顾,他又是那样的不以为然,总是那句“千万不要顾忌我,你能吃的苦我都能吃,你能克服的困难我都能克服”。每每想到此,我都会为他那精神所感动,为他那坚强所折服!每当我遇到困难,对前途感到困惑与彷徨时,就会在心里默默的想到他,都会用他的精神鼓舞自己。这就是榜样的作用,这就是力量的源泉,我为有这样的朋友而深感欣慰。

老范的回答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向前的决心,稍事休息之后,冒着风雪我又领头上路了。

面对不畏风雪的两个远行者,老天也似乎受到感动,刚才还铺天盖地的冰雪现在渐渐减缓下来,在我们穿过一片广阔的雪原之后,前方又看到了阳光。雪后的山峦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分外美丽,天空也在雪地的反射下显得更亮、更洁净,空气也变得异常清新,我一边尽情地欣赏这如画的美景,一边贪婪地呼吸着这比内地含氧量要少60%的稀薄空气,彷佛一个饥渴的乞儿遇到久违的布施一般。

不知不觉中,我们上到一个很大的山梁,当走过标记109国道3333米路桩后,眼前豁然开朗,一排巍峨的雪峰如携手并肩守卫边疆的战士,巍然屹立在广阔的雪原上,在蓝天白云衬托下显得庄严肃穆,不免令人肃然起敬。群山深处,天涯尽头,一队百辆军车组成的车队正浩浩荡荡迎面驶来,恰似一条巨龙缠绕在白云缭绕的山间,更为这天然图画增添了一道威武的色彩。

经验告诉我,我们此时已经来到了非常熟悉、非常向往的唐古拉山中了!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战略位置,唐古拉山因此成为我国一介名山,也是历史上多少人难以逾越的一道天然屏障,多少人一生都梦寐以求一睹其风采的天险!当我们身临其境时,那种超越自我,超越自然的感觉却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

我不时停下车,频频举起手中的相机,试图把一幅幅纯美的画面尽摄其中,但此时此地,我已深感自己设备的无力,技术的欠缺,已经无法把这俯首皆是的美景一一收入,只希望把这美好的记忆永留心田。

同样第一次目睹唐古拉山风采的老范也是异常激动,一改一路紧随在后的做法,迅即加大油门超越正在拍照的我,直向垭口奔去。

当我来到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垭口与已在此等候了一阵的老范汇合时,两人饱含热泪相视良久,脸上洋溢着淡淡的微笑,虽然没有过多的语言,但我们都知道,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泪是饱经艰辛的泪,这笑是战胜艰难困苦之后胜利者的微笑!

出垭口之后便开始下坡,坡势不算很陡,也不是很长,当我们把唐古拉山远远抛在身后的时候,已经不知不觉来到了西藏地界。

这里是藏北无人区,虽然地处唐古拉山脉的南坡,水草也较北坡茂盛,但人烟十分稀少,只是偶尔可以看见游牧的藏民在靠近公路的地方放牧。

天气又开始转阴,我们不时在雨雪区域中穿行。突然,我发现老范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赶紧转过头去察看,当看见他停车在路边用力挥动左手向我示意时,我顿时感觉他发生了意外。

原来老范摩托车的油门失去了控制,油门转把不能转动了。我马上联想到我冒雪在青海湖行进中时也遇到了类似情况,那是因为低温冻结了油门线里的润滑油,造成油门线不能伸缩,同时也因为同样的原因使转速表线里的润滑油冻结,造成钢丝断裂。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开水浇,没有开水时也可以采取对着油门线撒尿的方法来应急。

好在此时太阳又鬼使神差般出来了,老范灵机一动,马上转过车身,让油门线朝着太阳可以照射的方向,借着太阳发出的温度使油门线解冻。一支烟的功夫,再试车,好了!我和老范同时发出了愉快的笑声。

在此之后,阳光便开始伴随着我们,有了阳光的日子,心情顿时轻松了许多,路面虽然不如青海的好,但基本上对行车没有造成大的影响,安多县城很快就到了,在这里吃罢午饭,添注燃油,便又开始出发。

下一站是藏北最大的行政地区那曲,也是由北线进入拉萨的最后一站,也是整个青藏线条件最好的驿站,由此,我们彻底放松了心情,得以一边开车,一边欣赏安多至那曲沿途草原优美的风景。

虽然此时已近黄昏时分,但高挂在地平线之上的太阳透过低矮的云层,依然发出灿烂的光芒,为山峦、房舍、牛羊拉下长长的影子,煞是好看。

当来到一个宽阔的牧场时,我被这里绝美的景色深深陶醉,久久不忍离去,若不是对在索兰达杰的藏獒还心有余悸的话,真想就在此扎营过夜。但见:落日撒下的余晖象为草地穿上了一层金装,成群的牛羊又好似镶嵌在这金色衣装上的珍珠与玛瑙;归巢的鸟儿在旷野中欢快的鸣叫,彷佛要告诉我们它的收获与辛劳;牧人的炊烟在寂静的草原上慢慢升腾,呼应着远处身穿藏袍正在取水的藏女,那恬静的画面已然就是陶令笔下令人向往的桃花锦里!

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秀美的山川草地,我们转身朝那曲赶去。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下图:开河


下图:晨浴


下图:环保施工


下图:风雪唐古拉


下图:雪域雄兵


下图:踏上唐古拉山


下图:天险唐古拉


下图:胜利的喜悦-老范


下图:畅游唐古拉


下图:珍禽-真情


下图:长空比翼


下图:大地的晚妆


下图:草地暮色


下图:旷野中的藏居


下图:藏女取水图



【第十回】
梦圆拉萨

当我们趁着暮色来到那曲地区行署所在地那曲镇时,街上已是华灯初上、灯火通明。鳞次栉比的商店饭铺、茶楼酒肆,霓虹闪烁的发廊、歌厅,川流不息的车马、人流,灯红酒绿之间莫不散发着浓郁的现代生活气息,很难让人把这里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海拔4500米上的雪域高原联系起来,更难使人想到,就在半个多世纪前,这里的人们还生活在奴隶制社会!看来任何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道德规范和传统观念都很难抵挡现代文明的渗透与同化。

趁着在旅店休息的时候,我对那曲的概况做了一些简单的了解。

那曲地区是西藏对外开放的旅游区之一,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交界,东邻昌都地区,南接拉萨、林芝、日喀则三地市,西与阿里地区相连。下辖那曲、安多、聂荣、比如、嘉黎、巴青、索县、班戈、申扎、尼玛等10个县,1个双湖特别行政区,藏族人口占了该地区总人口的绝对多数,达到98.98%。

那曲在藏语中意为“黑河”,黑河是怒江的上游,因水色发黑而得名。整个地区在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怀抱之中,西边的达尔果雪山,东边的布吉雪山,形似两头猛狮,守护着这块约4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被人们称作“羌塘”(藏语意“北方高地”)的宝地。

那曲地区属亚寒带气候区,高寒缺氧,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年平均气温为-0.9℃至-3.3℃,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间,是干旱的刮风期,这期间气候干燥,温度低下,缺氧风沙大,延续时间又长,5至9月相对温暖,是草原的黄金季节,这期间气候温暖,风和日丽,降雨量占全年的80%,绿色植物的生长期全部集中在这个季节,这时的草原一片青绿,万物茂盛,人欢畜旺,其中的8月(藏历6月),还会在此举办藏北草原的盛会-赛马节。

第二天,我和老范起了个大早,虽然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但由于经过几天来高原的磨炼,我们都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海拔高度与气候,显得精力充沛、精神抖擞。因为今天是我们前往拉萨的最后一段路程,数小时后就要双双踏上布达拉宫宽阔的广场了,这对于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之后,眼看胜利就在咫尺的两个苦行者来说,彼此内心都充满了难以言状的兴奋和激动,我还特意刮去了几天未修整的胡子,穿戴整齐,急待那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

迎着那曲早晨温暖的太阳,我们一路欢歌朝着拉萨进发。

出那曲镇不久,四周再次呈现出初春草原绿草茵茵、牛羊遍地的美丽景色,但与之不和谐的是,此时的公路已不像前段那样宁静,参加青藏铁路施工的车辆旁若无人般鸣响汽笛,高速往来于工地和公路之间,飞驰过后泛起的阵阵黄土可谓铺天盖地,已然不像我们在青海境内之所见,看来文明施工与野蛮施工、保护环境与破坏环境的距离不仅仅在于几幅标语、几句口号之间。

好在很快通过了这个施工路段,公路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就在此时,天空却突然黯淡下来,不一会儿,风卷着雪花就扑面而来,四周很快又变成茫茫一片。在感叹高原气候变化无常的同时,无赖之中还得赶紧拿出已经放进行囊的雨衣穿上,继续赶路。

随着公路逐渐往上抬升,透过皑皑白雪,这才发现我们又在翻越一座大山了。

当我们眼前的景物慢慢变得清晰,前方白雾中透出湛蓝的天空和绚丽的彩霞时,已经翻过垭口,来到了大山的另一边了,但这又是一番不同的景色!

苍劲的雄鹰在如洗的长空翱翔,彷佛要与我们比试拼搏的力量;笔直的公路从布满鲜花的草原中穿过,彷佛在铺就一张圣洁的地毯,引领我们两个虔诚的行者去到布达拉宫神圣的堂殿;两侧耸立的无数高大、美丽雪峰,又恰似一群手挽轻纱、肤如凝脂的美艳娇娘,含情脉脉向我们顾盼。

我再一次为高原的美景所惊叹,也再一次为雪域的圣洁所感染!

路边磕长头去拉萨朝觐的人们开始出现,但见个个衣裳褴褛,蓬头垢面,饥肠辘辘,步步为艰,惟有面向拉萨,虔心拜佛的决心没有改变。他们逢沟过沟,逢坎越坎,披星戴月,露宿风餐。望着那些风尘仆仆,一步一拜,匍匐向前的信徒,那身影莫不就是自己和老范,泪水模糊了双眼,进而阻断了视线,思绪如汹涌的雅鲁藏布江水,在我的心中奔泻、飞溅。

我和老范都不是信徒,不是为取经、拜佛远道而来;我们都是普通人,也没有想到要扬名立万;我们都是彻头彻尾的唯物主义者,不为征服自然、征服高原而战;我们都过了不惑之年,也不会因一时头脑发热前来冒险;我们的车辆都是最不起眼的城市代步车,不会不远千里出来飙车、清闲。特别是作为一个仅靠左手驾驶机车的四级残障人士老范,不辞辛劳,不畏艰险,只身前往拉萨,到底是为了那般?

在我们的心中,最能吸引我们的是美丽的大自然,唯一使我们能够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是我们心中永远不灭的信念!这信念就是坚强,这信念就是乐观,这信念就是坚持,这信念就是挑战!

人生需要坚强,要敢于面对各种困难;人生需要乐观,要活得潇洒、活得自然;人生需要坚持,能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人生需要挑战,要勇于张扬个性、超越自我、发掘自身能源。

作为摩托车旅游爱好者,我们也同全国所有的摩友一样,把拉萨看作是我们心中最神圣的地方,去到拉萨就是我们的梦想。这里除了有无与伦比的优美自然风光供我们欣赏外,路途中还有无数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险和困难等着我们去克服,更有“地球第三极”之称的高原雪域要我们去面对。到了拉萨,就可以自豪地说我看到了我们这个星球最美丽的地方,今生无悔了;到了拉萨,也等于向世人宣告,我们战胜了所有困难,成功登上了“地球第三极”,这无疑又是一种无形之冕,将为你的人生烙上一个勇敢者的印记,激励自己以及周围的所有人。

当我们一步步告别美丽的念青唐古拉山,告别最后的羌塘草原,告别闻名遐迩的羊八井地热发电站之后,伴着高原傍晚依然灿烂的阳光和和煦的春风,走过109国道3785米最后的界桩,我们来到了心中的圣地――拉萨。

时间:公元2004年4月30日18时45分

地点:西藏藏族自治区首府 拉萨 布达拉宫广场

我和老范今生最大的人生梦想在此时此地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全文完。

下图:走出雪原


下图:雪线


下图:通向圣殿


下图:妖娆


下图:羌塘草原


下图:奔腾


下图:念青唐古拉山


下图:虔诚


下图:圆梦在拉萨


下图:诚挚的敬礼


作者: 大田鼠
来源: 不详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02 chyangw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州芙络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chyangwa.com
苏ICP备17063294号
友情连接        
阿宽 liba RK photoxu 小狐
iNikon 大卫独夫 UnderBase基地 车坛影协 中国婚纱摄影网
沈阳916 色影无忌 小狐摄影 秀峰网上商店 新奇相机网
枫亭个人文学 叶落秋寒 国产经典双反 Nikonfans 佳能一族
中国摄影图片 影友驿站 球球 kelly 越野饼干
摩托车.上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