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拍摄全攻略


微距拍摄全攻略
作者:黯无天日  来源:《摄影杂志》  类别:摄影技艺  日期:2002.05.19  今日/总浏览: 1/119013

  OCR转贴:微距拍摄全攻略! 

黯无天日(均转自《摄影杂志》) 

http://www.chyangwa.com/forum/showthread.php?s=&threadid=17984

微距拍摄全攻略! 


微距摄影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它能把人们平日所忽略的细微地方,巨细无遗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给予观众前所未有的惊喜。微距世界精采万分,今期摄影全攻略就带大家进入精采的微距世界。 


----------------------------基础篇---------------------------- 

纤毫毕现 

微距摄影是指近距离的、放大倍数高的拍摄方式。一般能拍摄至接近实物原大(Life size)的影像便属微距。微距摄影的目的是力求将主体的细节纤毫毕现的表现出来,把细微的部分巨细无遗的呈现在眼前。 

基础篇 

在微距摄影中,有一个名词是必须要认识的,它就是放大率(Magnificatlon)。因为微距摄影其实就即如放大摄影,故放大率直接影响著微距拍摄的效果。由于放大率是由菲林表面所得的影像和实物主体大小的比例来定义,故此放大率是以一个比例来表达。由于这缘故,放大率又称为「影像比例」。 

日常经常听到镜头能拍到1:1、 1:2的微距效果,这些比例便是指镜头的放大率。左边的数值代表菲林平面上影像的大小,而右边的数值则代表实际主体的大小,当镜头能做到1:1的放大率时,即镜头可将实物的真实大小完全投射在菲林平面上。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135菲林的面积为24mmx36mm,若我们使用的镜头能把一个面积同样为24mmx36mm的主体完整地记录在135菲林上,这支镜头便有1:1的放大率,大家应记著左边的数字越大,放大的倍数便越高,2:1的放大率便比1:1高。若右边的数值较左边大,放大率便越小。 


两难问题 

控制景深实为微距摄影中一门重要学问,由于拍摄主体和镜头间的距离非常接近,故景深非常浅。拍摄平面当然问题不大,但要拍摄立体的主体时就真的非常困难,除非阁下使用具有移轴功能的大型片幅相机去改变清晰平面,否则你除了靠收细光圈来增加景深外,其他可做的实在不多。但收细光圈后,曝光时间便相应增加,有可能产生另一个问题----倒易率失效问题(Reciprocity Failure)。 

由于菲林存在倒易率的失效问题,带来色彩和感光度的偏差,影响影像质素。为避免这问题,我们需将曝光时间倍增,由于镜头涉及很多复杂因素,影响了正确的曝光值,故我们建议大家作+/-2级的包围式曝光,以增加拍摄的成功率。 


----------------------------甚麽是「实物原大」?---------------------------- 


我们在拍摄一个人的全身照时,整个人的高度虽超逾1米,但纪录在菲林上的影像不过只得数十毫米罢!实物原大是指将主体的大小以1:1 的比例纪录在菲林上,即主体的高度若是10mm,其纪录在菲林上的影像也是高10mm,这便是实物原大。通常,具备1:1放大率的微距镜头便可拍出实物原大的影像。 


----------------------------何谓倒易率失效问题?---------------------------- 


每一种菲林也有其最佳曝光范围,以一般的日光菲林来说,其最佳的曝光范围通常是在1秒至1/1000秒之间。在这范围之内,要保持相同的曝光量,开大一级光圈,必须校快一级快门。1/250,f/4的曝光量是等同1/500,f2.8的。但是,若菲林的曝光时间超逾其最佳曝光范围,以上的情况便不会成立,即1秒,f/16的曝光量并不相等於2秒,f/22的曝光量。由於菲林超逾其最佳的曝光范围,往往会令菲林速度有所流失。曝光时间愈长,菲林速度的流失便愈多,故必需要作多一点时间曝光,以抵偿菲林速度的流失。 

初学者其实毋须太在意倒易率失效问题,若真的需要作长时间曝光,大家只需作包围式曝光便可, +/-2级曝光,一般以足够应付。 

----------------------------器材篇---------------------------- 



摄影器材在微距摄影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因为器材的近摄能力直接影响著拍摄放大率。试问如果你的器材先天没有微距功能,不管你的摄影技巧如何超群,你也是绝不能拍出微距作品的。一般来说,常用的微距拍摄器材有微距镜头(Macro lense)、近摄镜片(Close--up filter )、近摄伸延管(Extension Tube)、倒接环(Reversing Ring)、伸缩摺腔(Bellow Extension)等。现在,让我们逐一介绍吧。 


(1)微距镜头(Macro lens) 

现在,差不多每一支镜头皆有微距功能,但它们所指的微距功能其实是指镜头的近摄能力。一般来说,镜头的放大率要达至1:2甚至1:1,才称得上是微距镜头。微距镜头是最易使用的微距拍摄器材,用家毋须外加任何配件便可立即使用。一般镜头的最高解像度和最高反差度是焦点在无限远时表现出来的,但微距镜头刚好相反,它的最高解像度和最高反差度是焦点在近距离时表现出来的,故要拍摄高质素的微距照片,必须选择微距镜头。 

为配合不同的需要,市面上有不同焦距的微距镜头可供选择,由20mm至135mm不等。较广角的微距镜头多会连同伸缩摺腔一同使用。若使用20mm微距广角镜连同伸缩接腔使用,它便能做出高达5:1-12:1的放大率。 

最多人使用的微距镜头焦距为50mm和1OOmm。由于50mm微距镜和普通标准镜同样有47度视角,但它能在距离主体9英寸的距离进行拍摄,做出1:2的放大 
率,故不少用家喜欢以50mm微距镜代替普通50mm标准镜使用。除50mm微距镜外,100mm微距镜也十分受拍友欢迎。 100mm焦距容许拍友在更远距离进行微距拍摄,加上透视感没有受到夸大,这在拍摄立体的主体时能有较自然的效果。



微距镜头:


(2)近摄镜片(Clase- up filter) 


若阁下的镜头没有微距功能,但你又希望一尝拍摄微距的滋味,使用一些外加配件便能助你达成心愿。近摄镜片是其中一项较易使用的外加配件。用家只需把这些近摄镜片自作普通滤片般旋紧在镜头前的螺旋坑纹上便可,非常方便。 

这些近摄镜片一般以屈光度为单位,其实它们只是不同屈光度的放大镜罢了。它们不但可让用家在较近距离对焦,亦可增加镜头的放大率。用家可在同一时间使用多於一块的近摄镜片,某屈光度则是依镜片的数字相加起来,如+2镜片和+4镜片一起使用,便能做到屈光度达到+6的效果。 

近摄镜片可在任何镜头上使用,用家大可放心。现在的相机大多设有TTL测光功能,故用家亦毋须因加上了近摄镜片导致失光情况而担心曝光出错。但有一点用家必须留意,若用上了两块或以上的近摄镜片,镜片之间的表面会产生眩光(flare),令影像的质素下降。 



近摄镜片: 


(3)近摄伸延管(Extension Tube) 


除了使用近摄镜片外,另一较简单的方法可算是使用近摄伸延管了。近摄伸延管是加在镜头与相机之间,它能令镜头和物件之间的距离较为接近,但同时今镜头和菲林平面之间的距离增加。由于镜头只集中了主体的一部分,但仍然能把影像投射到相同面积的菲林上,因而造成放大效果。只要镜头越接近主体,菲林上的影像便会越大。 

市面上普遍有售的近摄伸延管一般是一套三件的。三件的长度也不同,普遍的长度为12mm、2Omm和36mm。用家可分开使用或是一起使用。大部分相机生产商都会出产原厂的近摄伸延管,由于设有电子接点,它能把伸延管所造成的曝光偏差因素的数据传送至相机的电脑中,免却了曝光问题。当然,原厂的货品是比较昂贵一些。 

伸延管适合在较长焦距的镜头上使用,方便拍摄一些难以接近的主体,而放大程度亦会大为增加。 


近摄伸延管: 


(4)伸缩摺腔(Bellow Extension) 


和近摄伸延管一样,伸缩摺腔亦是安装在相机和镜头之间,透过改变镜头和主体的距离以及镜头和菲林上影像的距离而造成微距效果。虽然安装伸缩摺腔比较麻烦,但用家可随意改变伸缩摺腔的长度而改变放大的倍数,故使用弹性会较高。 

镜头选择方面,一般拍友普遍以50mm标准镜配以伸缩摺腔使用。当然,阁下亦可配以不同焦距的镜头使用,你甚至可以配合一些相摄微距的器材如微距镜、伸延管、近摄镜片等一同使用,完全不受限制。你更可另购一些附件,用作翻拍幻灯片,用途非常多元化。 

伸缩摺腔通常有不同牌子的配搭,并且大多备有光圈耦合性,即可用上TTL测光,可避免曝光错误。 




伸缩摺腔: 


(5)倒接环(Reversing Ring) 


其实,任何普通镜头也可以拍摄微距,但必须要用上倒接环。微距镜头的结构基本上是一支普通镜头的「倒转版」,故任何普通镜头配合上倒接环也能拍出微距效果。你只须购买一个倒接环,(一般以滤镜直径作区分,倒接环的另一端则配不同牌子的接环)把镜头倒转装上便可。 

拍友通常以50mm标准镜配合倒接环使用,以获得1:1的放大率,若希望得到更高的放大率,可使用较广角焦距的镜头。测光方面。由于镜头是倒转的,故原来的光圈值已失效。若使用有TTL测光的相机,用家便可以收光圈来直接测光,但这只限于手动调校快门,光圈则难以调校。 

用家使用倒接环时要非常小心,皆因把镜头倒装时很容易会把镜头表面弄花。此外,用家在对焦时也会非常吃力。现在,倒接环已经不甚流行,若你真想亲身感受一下倒接环的效果,你可到相机器材铺碰碰运气,甚至在那里订造一个。当然最简单的方法自然是手持倒转的镜头拍摄啦,但必须留意「手震」问题。 

准备好微距器材,我们已可开始拍摄。 



倒接环: 



----------------------------采光篇---------------------------- 

采光篇 

在摄影中,采光是重要的一环,微距摄影也不例外。拍摄微距,最方便的光源莫过于自然光。阳光能给予我们一个最自然的效果,由于我们无法控制阳光,故曝光是完全受现场环境所影响,想获得一个理想的效果殊不容易。当然,我们并非完全处于一个被动位置,我们亦可依靠一些辅助工具如反光板和遮光板等器材去帮助我们获得一个理想效果,当然,若用上了人造光源,拍摄时的灵活度则会较大。 



人造光源 

拍摄微距,拍友不时需要闪灯补光,若拍摄微距时直接以机顶闪灯辅助拍摄,闪灯的输出量往往会因过大而造成曝光过度的现象,即使输出准确,闪光亦会有可能因镜头遮挡而产生黑影,有见及此,不少厂商均有制作一些专门给微距拍摄用的闪灯,环形闪灯(Ring Flash)便是其中一种。 


环形闪灯 


环形闪灯是一种专为微距而设的闪灯,由于是为近摄而设,其输出直往往较普通闪灯的火力为低,一般GN值有12的环形闪灯已算是高输出量的型号了。由于闪灯是以环形设计,它能把光线平均地围绕主体,得出一个没有阴影昀主体影像,效果非写自然。这些闪灯非常先进,不但有TTL测光,有些型号更是可以选择左或右的闪灯输出量,随意为主体加上阴影,加强主体的立体感,令创作的空间大增。 


----------------------------多创意、多心思---------------------------- 



微距拍摄是一个难度颇高的摄影项目,困难的地方不在于拍摄技巧的运用,而是在于拍友的心思、创意、耐性以及运用器材的熟练度。如何看出一些我们平日忽略的细微事物?如何以微观角度表达事物?如何在事前作周详计划?(这在拍摄昆虫时尤为重要)如何能快速的架起器材拍摄?这一切一切,主宰了一帧微距作品的成败。 

现在科技进步,先进的对焦系统、准确的测光模式已令拍摄微距作品较从前容易。若要算最方便的组合,一支100mm微距镜加上一支环型闪灯已能做出上佳效果,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试试。

----------------------------OVER---------------------------- 


作者: 黯无天日
来源: 《摄影杂志》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02 chyangw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州芙络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chyangwa.com
苏ICP备17063294号
友情连接        
阿宽 liba RK photoxu 小狐
iNikon 大卫独夫 UnderBase基地 车坛影协 中国婚纱摄影网
沈阳916 色影无忌 小狐摄影 秀峰网上商店 新奇相机网
枫亭个人文学 叶落秋寒 国产经典双反 Nikonfans 佳能一族
中国摄影图片 影友驿站 球球 kelly 越野饼干
摩托车.上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