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青蛙论坛 » 青蛙摄影论坛 » 器材讨论区
用户名
密码
帮助 会员 日历 标记论坛为已读

回复
 
主题工具 显示模式
旧 09-20-2001, 00:02   #1
大牛
超级无敌大肚花和尚飞天牛
 
大牛的头像
 
注册日期: Apr 2001
帖子: 3,330
精华: 1
青蛙十日谈:构图

说了不练假把式
羌版今天忙,我越俎代庖,出第一个题《构图》。如何把被摄物合理的安排在画面上,利用镜头的透视效果,使景物的各个部分有机的组成一个整体,通过鲜明、生动的造型,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
欢迎大家积极讨论。
__________________
旧时代的花和尚,渭州经略府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大闹五台山 ,火烧瓦官寺 ,倒拔垂杨柳 ,大闹野猪林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天孤星鲁智深是也!!!

新时代的大帅牛,,帅的要整容,帅的惊动党中央,如果不帅你可以举报,可以告我,可以打110报警的大牛是也!!!
大牛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0-2001, 10:56   #2
BigWhiteBall
注册用户
 
BigWhiteBall的头像
 
注册日期: Mar 2001
帖子: 3,621
精华: 3
这是我当前最关心的话题.
先上一张我在黄山脚下漂流时的片子.
当时看到一只黑色的蜻蜓,由于没有带长镜头,又不敢靠得太近拍,所以构图不理想.回来后扫描,再准备重新裁减.大家也来试试.
拍摄数据:
Eos300 + EF24-85 @85



上传的图像
 
BigWhiteBall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0-2001, 10:58   #3
BigWhiteBall
注册用户
 
BigWhiteBall的头像
 
注册日期: Mar 2001
帖子: 3,621
精华: 3
这是我裁减大片后的结果.
上传的图像
 

此帖于 09-20-2001 15:51 被 BigWhiteBall 编辑.
BigWhiteBall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0-2001, 15:14   #4
piloteer
注册用户
 
注册日期: Apr 2001
来自: shanghai
帖子: 6,394
精华: 1
我想了一段时间,觉得你这个主体实在很小,很难动手,除非把蜻蜓专门放大,不过这就成了玩数码了。
__________________
海龟+海螺
piloteer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0-2001, 15:23   #5
BigWhiteBall
注册用户
 
BigWhiteBall的头像
 
注册日期: Mar 2001
帖子: 3,621
精华: 3
引用:
最初由 piloteer 发布
我想了一段时间,觉得你这个主体实在很小,很难动手


是啊, 主要是拍的时候有限制,要不再换张:
自砸一砖:上面留得太多,景深不够.

拍摄数据:
Eos300 + XXB + G106
@f4


此帖于 09-20-2001 15:47 被 BigWhiteBall 编辑.
BigWhiteBall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0-2001, 15:36   #6
piloteer
注册用户
 
注册日期: Apr 2001
来自: shanghai
帖子: 6,394
精华: 1
大白球你总在出难题呀,这个又是在太简洁了。本身就没什么东西了。怎么裁?我倒是觉得景深不是大问题,而是背景颜色不好,显得脏了点、杂了点。不过这倒和我的某一张片子很像。
__________________
海龟+海螺

此帖于 09-20-2001 15:39 被 piloteer 编辑.
piloteer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0-2001, 15:46   #7
BigWhiteBall
注册用户
 
BigWhiteBall的头像
 
注册日期: Mar 2001
帖子: 3,621
精华: 3
我想说的意思是:经常在路边看到可爱的花花草草,可是在一张照片里应该放在什么位置上,我只是觉得这张片子的话太中间可以在上去一点.

这是缩小后的原片:
上传的图像
 
BigWhiteBall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0-2001, 15:48   #8
BigWhiteBall
注册用户
 
BigWhiteBall的头像
 
注册日期: Mar 2001
帖子: 3,621
精华: 3
引用:
最初由 piloteer 发布
大白球你总在出难题呀,这个又是在太简洁了。本身就没什么东西了。

就是因为简洁位置才难摆.好比汉字:笔划少的才难写嘛.

这张稍微裁了一下,可以比较一下哪个位置好
上传的图像
 

此帖于 09-20-2001 15:53 被 BigWhiteBall 编辑.
BigWhiteBall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0-2001, 17:28   #9
P_luz
注册用户
 
注册日期: May 2001
来自: 上海
帖子: 1,880
精华: 1
我认为剪裁后好,不过能否讲花右移一点,左边留空多些.
总是觉得对角线安排时,要选择一个合适的重心.比如花的开口方向多留点空间.
P_luz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2-2001, 13:51   #10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好久没有增加这个栏目的内容了,等下个星期2开始,家里的adsl装好后,又有东西可以做了 http://home.chyangwa.com/study/index.htm


这张图片乍看上去没什么特殊之处,但是从摄影专业角度上评鉴就不同 了。首先摄影者充分利用了色块的分割和模特儿的姿态与造型使整个画面活 泼了起来,我们可以在任务头部与背景的安排上体会到这种构图艺术,即浅 色与深色巧妙搭配协调的艺术,一般来讲,在摄影取景时即应考虑到人物与 背景之间的构图艺术,摄影取景与构图有三大忌讳:
1.头部背景与垂直物体相叠,比如电线杆、树干等等。
2.头部背景暗淡(有高侧光的处理除外)。
3.倾斜拍摄(高手的刻意勾勒、抓拍或采用广角镜头的倾斜除外);倾斜拍 摄是摄影构图上最忌讳的!别小看端平相机拍摄的工夫,通常的技巧是尽量 以景物中水平或垂直物体为参照调整相机是否有倾斜,如果是风景照可以地 平线或水面为参照。为什么说摄影构图最忌讳倾斜拍摄呢?一是因为倾斜构 图使画面产生不稳定感觉,二则影响后期创作的剪裁空间,画面倾斜将会使 后期创作的暗室放大剪裁余地大为减少,制作人员将无从下手!三是倾斜构 图在自动化彩扩工艺是容易产生削头去脚的现象,画面很不雅观。因此我们 在摄影取景时必须考虑到以上因素,养成端平相机的习惯。



这张图片是利用阴影构图的典型例子。我们一些摄影爱好者大概很少考虑到在无实际景物的白色背景 情况下的构图吧?!请看这张图片的处理手法:利用 不怎么密集的绿叶和阴影使画面形成光与影的艺术效 果,要么怎说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呢。但是千万记住 一点,那就是尽量避免阴影投射到人物的脸部!其实 在现实中有很多能让我们所利用的阴影效果,只要你 有心注意,就会拍摄到许多有层次和品位的光影背景,哈,非常有意思的喔。


我曾讲过摄影构图的三忌讳,其中之一是倾斜取景,但现实中一些摄影师有其特别的创意,异样的和 突破传统观念的手法也是摄影师的一种构思,如果不 是图片上人物背后的那个球状树平衡了画面,看起来 就有点别扭了,这是微妙的一笔啊!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2-2001, 14:55   #11
F60
赤膊鸟
 
注册日期: May 2001
帖子: 94
精华: 0
美女

她叼的是香烟,还是我们呀?
__________________
名画一旁静来坐,苦茗两三沏已怡。尔闻乐中不道倦,忽觉肚里鸣叽叽。
F60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6-2001, 22:50   #12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构图是摄影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人觉得这是难事。他们似乎没有认识到,摄影者可以通过多种方法使取景范围内的各部分协调起来,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例如拍摄时可以站侧一些,或蹲下来,或换用别种镜头,等等。在这些方面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使乏趣的构图变为一种具有特色的构图处理。

  然而,有许多摄影者常不细加注意取景器内的整个画面。只要主体在画面内和焦点内,他们就不细看画面四角还潜藏着什么杂物。

  对一个景物进行取景,这就确定了所选取的每一部分。因此,拍摄时易于忽视的那一小块不雅观的杂物就会在所拍照片上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一旦按下快门,视点就固定下来了。实际事物摄录在胶片上就改变不了,只能作分析研究。

  要达到良好的画面构图,就得经常练习,使构图技巧娴熟,几乎成了本能。那时我们就会见景生情,随机应变,而不致盲目听从一般的陈规旧套。如果我们刻板地去运用一些“法则”,那么所拍照片就会显得呆板,正如我们平常所说:“照片倒是合乎格式,就是不够味儿。”例如,若使刻板地运用“三分法”,就会有这样的情形。原来,旧时候人们想用“三分法”给视觉上的协调提供可靠的数学根据。

  大多数富有经验的视觉艺术家都熟知“三分法”,而且这种方法对他们的工作也可能是适用的。当然,这并不是一条真正的法则或定律,只不过是设计和赏析艺术作品方面一个有用的起点。

  基本上说,一幅照片可以用想象或各用两根横线和直线分为三个大小相同的部分。这四根线的相交点为画面中自然的焦点,也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很自然,不论在生活或是在艺术中,我们都谋求和谐的关系。一幅正确运用三分法创作而成的摄影作品可能向观众传达出和谐的感情,即使他们并不完全明白个中理由。正如一般所说的,凡事只要是对的,大家就本能地明白它。

  相反,违反一般常规的画面构图会显出异常的样子。明显的不协调可能不适于宁静的风景照,但它恰恰是街头摄影家所需要的。违反常规的构图可能强调出或象征着城市里行人来去匆匆的景象。

  我觉得,重要的一点是,要尽量多向画家和摄影家们学习构图知识。我们应当熟悉构图法则,但不能让它们束缚得紧紧的。只要我们立意要打破常规,那就会明白何时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照片只能是一幅一幅拍摄的,每次拍摄时都必须加以构思。当然,画家拥有较大的艺术自由,例如纽约市导游手册的封面就是一位画家将该市大多数著名建筑物的外形特征集中起来画成的一幅画。而摄影家只能限于拍摄现场的东西,他确实没有办法把多处名胜古迹一同摄录在一个画面里。

  我们眼前的景物转瞬即变,往往没有时间来考虑:“三分法”等一类构图法则。但是,若有了经验,构图处理就容易多了;无意中我们会发现所拍照片带有一种韵律和节奏感。构图方面的敏感变成为视觉反应的一部分,可以认为这是必然的结果。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6-2001, 22:53   #13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不 列 松 论 构 图

“构图”一词源于拉丁语,其本来意思为结构、组成或联结,而在摄影中则是指画面的安排,确定画面内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便最终构成一个统一的画面整体。这也就是摄影者为了表达思想内容而创造的整个造型结构,其中包括光与影,线条与色调等造型要素的组合。
迄今最负盛名的摄影构图大师,也许是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在长期的摄影实践中,他锻炼出了一双极其敏锐的眼睛,以至于他拍出的照片常常带有信手拈来的风格,但却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构协调的作品。有趣的是,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用50mm的标准镜头拍摄的,而极少用35mnm或90mm等镜头拍摄。在摄影构图方面,布勒松有许多精辟的见解。l952年,他在《决定性的瞬间小—文中指出 “一幅照片,要把题材尽量强烈地表达出来的话,必须严格地建立起形式之问的联系。摄影隐含有辨识功能,就是把真实事物世界的节奏辨识出来。眼晴的工作,就是在大堆现实事物中,找出特定的主体,聚焦其上。照相机的任务,只不过是把眼睛所作的决定记录在胶卷上而己。正如对绘画作品一样,对待摄影作品,我们也是将它当作整体来观看和感受的,而这个整体,我们只须一瞥便可把握。在摄影 作品中,构图实际上就是眼睛所见到的不同元素的同时组合和有机组织的结果。由于内容和形式是不可能分割的,因此,构图是不可能事后补上的,不可能作为一种补贴在基本素材之上的事后设想。换句话说,构图必须具有必然性。 “摄影具有新的可塑性,就是主体运动时瞬间出现的线条所形成的。我们配合着运动而进行拍摄,仿佛运动本身就是按照着自己的预定方式展露着的生命似的。但是,在运动的过程中,会有特别的时刻,当这一瞬间出现时,动态进行中的各项因素都处于平衡状态。摄影的任务,就是要抓住这一瞬间,将其中的平衡状态把稳,并凝结动态的进行。” 布勒松认为:“摄影家的眼睛,永远都在评估出现在他眼前的事物。他只须移动1毫米的几分之一,便可以把线条吻合起来。他只须稍微屈膝,便可以将透视改变。把照相机放置在离主体近一些或远一些,他便可以刻画出某一细节——这细节,既可能相得益彰,也可能喧宾夺主。然而,对照片进行构图所需的时间,几乎是跟按动快门的时间一样的短,因为两者同是条件反射而已。 “有时,你得拖延一会儿,以等待适当的时机出现。有时,你会感到眼前的景物万事俱备,几乎可以拍成好照片了,只是还缺一点什么。缺的究竟是什么呢?也许,有人突然走进你的视线范围。你透过取景器,追踪他的行动。你耐心等待着,最后终于按下了快门。你抱着大功告成的感觉(虽然你不知道为什么),满意地离去了。以后,为了落实这种感觉,你可以把影像印成照片,细心分析照片中的几何图形。如果快门是在决定性的瞬间按下的话,你会观察到,原来你已本能地将某一几何模式捕捉下来了。要是没有了这几何模式,照片就会令人感到乏味,缺乏生气。” 布勒松指出:“构图是我们永远必须全力以赴的首要任务。然而,在拍摄的那一瞬间,它却只能从直觉中产生,因为我们当时是在捕捉稍纵即逝的时刻,而且,它所牵涉到的种种相互关系,都处在运动之中。应用黄金分割时,摄影者除了自己的眼睛之外,便没有什么规矩准绳可以遵循。任何几何分析,任何将照片之繁化为线条形式之简的工作,都只能在照片拍摄冲印之后进行。但是此时所能做的只是于事 无补的事后检查而已。我希望永远都见不到摄影机的取景器装上构图格出售,磨砂玻璃上也不会画上黄金分割的线条。” 布勒松是十分反对对拍摄好的照片进行任何剪裁的。 他认为:“对一幅好照片进行剪裁,那就无疑等于将正确的比例关系抹杀掉。况且,构图差的照片,能够通过暗室放大机将其剪裁而改为成功的例子,是绝无仅有的。因为,这样一来,当时视觉上的完整结合已不复存在了。关于照相机的角度,已有很多人讨论过了,然而,唯一有效的角度,只是几何构图上的角度,而不是由摄影师为了取得什么效果而俯伏在地上,或做些滑稽可笑的动作所得到的无中生有的角度。”

此帖于 09-26-2001 23:12 被 chyangwa 编辑.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6-2001, 22:54   #14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对于如何获得较好构图的一些建议

人们常说,画家所面对的挑战,是怎样在一张空白的画纸上,加上一些东西来使它变得有艺术性;而摄影家所面临的挑战则是迥然不同的,他们要从杂乱的环境中,超过运用构图技巧,把其中无关的景物除去,使画面看来具有艺术性。换句话说,作画是从一个空白的画面开始,然后决定把一些东西加进画面内,来表达自己的意念。摄影师(除非是静态的摆设)所关注的,就是怎样安排现有景物内的元素,借以表达自己的意念。 摄影家要想拍出好作品,就必须追求构图上的和谐。长期以来,人总结出了一些取得好的摄影构图所应遵循的基本法则,这些法则在一些摄影书刊和文章中,已经介绍得很多了。国外一些摄影名家却经常告诫人们,对摄影构图法则不要过分拘泥,因为它会束缚人们的创造性,重要的是理解其“精神”和“作用”。事实上,他们的许多名作也并非都是采用这些法则来创作的。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构图法则却有引导作用,容易入门;对于大多数摄影者来说,平时记住一些构图要 领,在拍摄以前就能生动地想象出照片拍出后会是什么样子,对于成功地创作一些优秀的摄影作品也是大有帮助的。 美国摄影家L.小雅各希斯认为:“构图是从摄影者的心灵的眼睛做起的。构图的过程也被称为‘预见’,就是在未拍摄某一物体之前或正在拍摄的时候,就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图像或印象。通过经常析自己和别人的作品的构图,就会使自己的这种预见本领更加娴熟,变成一种本能。”奥地利摄影家伊涅斯特·哈斯对此也有同感,对于构图,他己达到手中无剑,剑在心中的境界,他认为、“构图在于平衡,每个人对平衡的处理都各有不同。”正如同武功达到最高境界时,已没有招式名称,只凭自己的功力去化解。关于相机在构图中的位置,他认为:“你越能忘记你的器材,·越能集中你的题材和构图,那么相机只是你眼睛的延续,再没有其他意义。” 小雅各布斯还认为:“构图的最基本的因素是线条、形式、质感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空间。当然色彩同样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会聚的线条一般能说明透视关系,但并不是所有的照片都非要表现出透视的深度不可。许多杰出的作品都是平面图案。在取景器中的某个景物或人物的肖像,都是根据摄影者个人的感受进行安排的。因此,怎样构图,和怎样选择主体、光线、色彩一样,也能成为一个摄影家独特的个人风格的基础。 “在大多数情况下,每幅照片中都有一个或一组形状或形式起主导作用,而照片中的色彩、体积、位置和其他形状等,都是为主导因素服务的。 “构图中的对比,是指大与小、明与暗、近与远、主动与被动、平滑与粗糙、色彩的浓艳与轻淡等等的对比。要多利用这些相互对立的因素,通过它门使主体影响整个构图。例如,恰当地利用对比法则,照片就会具有强大的魅力。” 有些人或许对构图有天赋。不过,根据美国摄影家维利·奎克的看法,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够通过应用一些基本法则,达到具有相当水平的摄影构图能力。为此,他提出了一些简单的方法。他认为,依据这些方法,任何人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会拍出较好的照片。 维利·奎克指出,摄影者最易犯的错误是拍摄的祝点取得过高,与被摄体离得太远,致使画面出现各种各样与拍摄目的毫无关系的东西。他说:“请记住,画家是 把东西画进画面,而摄影者则是从画面去掉一些东西。” 他说:“一张照片应该只有一个趣味中心,画面上不能有无用的东西。如果你对某个物体是否有助于画面抱有怀疑,你就应尽可能地把它放弃掉。” 摄影构图法则中,人们最熟悉的可能就是所谓的“三分法”了,即将画面纵横均分为三份,从而使画面被分割成为九个相等的方块,四条分割线上出现四个交叉点。通常摄影者就在这四点上选择一处作为趣味中心的最佳位置(如图3—1)。画面右端那些交叉点,一般又被认为是最强烈的。但奎克认为:“这并不是说,趣味中心非得准确地置于交叉点上不可。正因为如此,实际上趣味中心常出现在交叉点附近。” 奎克指出:“每一幅照片都应保持一定的平衡。这就是说,对主要被摄体的安排,不能使画、面出现向分量大的一边倾倒。但平衡并不意味着将两个同样大小和同等形状的东西置于对称的位置。这里的关系,只要你看一下在玩跷跷板的孩子就知道了。跷跷板两边的孩子,小些的一个必定坐在离中央远些的地方,而大的孩子肯定坐在靠近中央的地方。” 奎克认为:“把突出的线条安排,指向趣味中心,是拍摄一幅悦目照片的另一个要素。这些线条被称为主导线,有效地利用主导线,可以创造出惊人的照片。把主导线安排成对角线,会产生有力的动感。 “线条常常在照片中提供一个边框。这可以通过选择视点来进行,例如在树下通过树枝框住画面上的被摄主体。此时通常使用小光圈,以使整幅照片清晰。这样做,也有可能使边框过于突出,但安排适当,会得到好照片。

“在一幅照片中,地平线的位置会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拍摄时,地平线要尽量避免处在照片的等比线上,因为这样做会把照片均分为两半,给人以呆板的感觉。
地平线处在画面下方,会给人以宁静的感觉,而处于上方,给人的感觉则是活泼、有力的。 “此外,横幅画面可以产生安宁、平静的感觉,而竖直画面则会产生动态效果。” 奎克认为,以上方法如果运用得好,你的照片将会出现明显的改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很快就会学会鉴赏构图,从而为你增添摄影的乐趣。 摄影家瓦尔特·德·格鲁伊特对摄影构图作了一种全新的阐述。’他认为:“每一种构图都是以排列次序为基础的,就像我们从哥士达心理学和信息学原理中所了解到的那样,构图可以用多种方法获得。它产生于相似事物的组合以及对相反事物的强调。排列次序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形态和色彩的疏密和对比也会产生排列次序。排列次序是以一种美学上的均衡为基础的,而均衡则从复杂、矛盾和动态之中造就和谐。” 他说:“任何人,只要懂得把照片分成单个的构图成分,借以得出它在美学上的一致性和合理性来审查照片的具体效果,就都会成功地创作出好的作品。" "要获得令人满意的照片构图,须经常分析照片。” 他提出的分析照片构图的最重要标准是: 1.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以及反差情况。

2。照片所传递的信息的价值以及类似事物。

3.照明和纵深。

4,突出的线条和照片的画幅。
对于如何获得较好的摄影构图,格鲁伊特提出了以下重要建议:

1.画面所提供的信息不能造成视觉上的混乱

2.人物和环境的关系要有助于传达照片的构图。

3.应当避免由于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含糊关系而可能产生的错觉。

4.明与暗的关系或者彩色对比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5.除了人物和环境在形式上的关系之外,对人物和环境的心理上的权衡也是 十分重要的,因为每个视觉印象都立即作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判断。无偏好的估价意味着根本没有反应。

6.表现与我们熟悉的物体相类似的东西,使人容易辨认,从而能比较迅速地予以理解。因此,重复内容是必要的。
7.照片的复杂程度一定不能太低(感官刺激不够),也不能太高(感官刺激过分),

8.每个人对每幅照片的美学评价总是不一样的,而且这种评价是受感情支配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认识,他的经历和他的敏感性。

9.形式主义和时髦风尚是不能持久的。这种缺乏独创性的缺点,是不可能用技术补偿的。

10.照明、透视、重叠和影纹的层次变化,有助于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体现出明显的纵深感。

11.不寻常的透视效果,有助于使照片生动活泼。

12.有意识地使用突出的方向线和选择适合主体的画幅,会加强照片的效果。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6-2001, 22:55   #15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线条在构图中的作用

线条是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视线往往会随着线条移动,无论它们是由道路、排成行的笔直树干和电线杆等构成的明线条,还是隐含在形体、色调和颜色的轮廓中的间接线条,都是如此。因此,摄影家们可以充分利用线条,通过精心安排画面构图,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被摄物,P把画面中不同的景物联系在一起,或由它们来表现纵深和动感。通常,垂直、对角和水平的构图,能造成完全不同的基调,曲线则能使影像产生一种节奏感。 正如英国摄影家鲍勃·霍姆斯所说,在摄影构图中,运用不同的线条能代表不同的意义:“水平线条能表现平稳和宁静,是最静的形式。如果照片中有地平线,如像风景照片中的地平线,那么它可能会进一步缓和人们的情绪。低的地平线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而高地平线更会给人以亲近的感觉。 对角线很有活力,可以用来表现运动;曲线能表现高雅和优美,而会聚的线条则能表现深度和空间。” 此外,占画面主导地位的垂直线条,能强调被摄体的坚实感,它们常被用来作为封锁画面的坚固屏障。 在摄影时,选择一个突出线条构图的视点和画面,会使影像或景物简化。这种方法,常常能使一个杂乱的画面变得简洁,并且几乎总能拍摄出引人入胜的照片。 英国摄影家克里斯·瑟曼将线条称为构图辅助物。他说:“每当我能把这些线条纳入一幅照片的画面中时,我就会兴奋起来,因为我感到很有可能获得一个有趣的图案。” 格鲁伊特认为:“画面中突出的线条像照明和透视一样,是重要的构图成分。有时,只要有一二根线条的走向有所变化,整个照片构图所表达的意图就变了。画面中的线条可以相连或分开。一条直线显得静止或死板,而折线或曲线就给人一种活泼和富有生气的印象。当几条线条会聚的时候,就形成了角度,或者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线条不必总是在被摄体上直接显现出来。相反,有时往往会因照片中含有把几个物体联系在一起的想象中的线条,反而更富有感染力。” 苏联摄影家B·斯季格涅耶夫在谈到摄影画面中视觉因素所遵循的规律时指出:“人的眼睛首先注意的是照片中的长线,然后沿着这根长线移动。垂直线引人向上看,因而使人产生高度感;水平线则引人向两边看,因而使人产生广度感。由此可见,垂直线能强调出被摄体的高度,水平线则会强调出它的广度。此外,在观看任何一幅照片时,我们常会自动地构成一根中轴线,即直接通过画面中心的水平线和垂直线。 “这是构图的几何中心,主对角线即通过这几何中心。它们与中轴线及画面的界线一起构成主线网。影像在主线网的位置决定着照片的造型性质:情节结构中心的位置,画面的对称或不对称,各部分的均衡,被摄空间的动势。” 斯季格涅耶夫认为:“画幅的选择往往与其余的线条配置方向有关。例如树木,特别是没有叶子的树干,无疑是风景照片中的垂直线。它们常常确定了画幅的主要方向。”“有时,画面中没有动体,却具有动势,此时,要在照片中表达出动感,也许是最困难的事。一般有经验的摄影家会将线条、物体的边缘摄入画面的一角,或通过从画面一角中直接引出线条来产生动感。” 英国摄影家罗杰·达柯指出:“大多数摄影作品都具有两个基本要素:线条和影调。在摄影领域中,纯粹的线条仅仅是一种派生的技法。至于影调,它是深浅不同的灰色形成的影像。一张具有影调的照片,一定会有深浅不同的影调对比,而线条就存在于影调对比的边界线上,正是这些线条吸引了我们的视线。要注意,这里的线条具有含蓄和明显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他说:“平时我们观察一条直线时,大多数人很快就会将视线停留在直线的中央,因为直线具有两个相同的端点,限睛衡量之后,目光就会趋向中点。但如把一条直线折成一个直角,尖点会立刻引起我们的注意,吸引住视线。如果连折四次,直线就变成了一个矩形。普通照片的形状就是这样,矩形的边框把视线围在其中。如果我们全神贯注地轻视一张长方形的纸,眼睛很快就会疲劳,并且自然而然地将视线停留在中央。原因很简单:尖角是一种向外的箭头,而中央却是吸引视线的‘引力中心’。”因而,达柯指出:“你要想在照片中展示出一个静态的物体,就应该把它安排在画面的中央。相反,如果你希望表现一个具有活力的物体,就得打破平衡,把它靠近某一个边角。这样,就有了另一种形式的线条,它是含蓄的,从中心伸向边角。在很大程度上,物体活力与动感的表现就取决于它是否被安置在这条斜线上。” 摄影家们在构图中还经常采用一种“定向线簇”,它常常能收到“光芒四射”的效果(如图3—2)。在大多数情形下,它把观众的视线引向主体,其完整的效果形成了一种从主体沿着直线向外放射的气氛。这是一种达到形象化效果的简易方法。达柯 认为,有时“如果线条与视觉产生了共鸣,一簇线条本身就能成为一个主体”。曾有一幅最感人的艺术作品,确实除了线条以外,没有其他东西。这就是挪威摄影家埃德温·芒奇拍摄的《呼喊>>这是一幅“几乎可以被人听到并感觉到”的作品,而画片上不过就是白背景上的几条黑线。其夸张的透视不仅能造成紧张感,还有传递声波的作用。这也说明了声音与摄影并不是没有关系,它在摄影中能激起感情上的共鸣。 摄影构图的另一基本技巧,是运用能将观众带入画面的“内引线条”。虽然内引线条有许多复杂的形式,但最易于识别和最易于获得成功的是C形、S形及富于透视感的斜线。 美国摄影家P.C·约伯认为:“富于透视感的斜线在前景部分要大于被摄体所在部分。被摄体通常位于三分法的主要位置上,而斜线(如通道)自然是愈往后愈狭。因而,通道会立刻将观众的视线引向被摄体,并停留在它上面———如果画面中没有与其相争物体的话。在整个景物中,让通道的色调比前景中的其余部分略亮一些,是有好处的。 “C形线条也是一种有效的内引线条,但拍摄时须注意透视线条不得从任何一个底角弓I入。一般而论,内引线条不得从任何一角开始,而要从底边中心略偏一处的某测开始。” 至于S形线条,也有人称之为“形体线条”。这是霍加思最先作为一种优美的构图线条提出的。因为它来自妇女的优美身段:一种稍稍拉长的“S”形。作为——种常用的构图线条,它确实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在利用线条进行构图时,有一点须引起注意,即画面中的直线,特别是和边框平行的直线,不能毫不间断地从画面的一边伸向另一边。否则,很容易出现下列的情形:原来的意图是只想拍一张照片,而结果却好像是两张互不相关的底片印到了一张相纸上。这个问题在拍摄自然景物时,例如在地平线居中,天空和地面各占一半画面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如仍纠正这种毛病?在美国摄影家B·克莱门茨和D. 罗森、菲尔德合著的《摄影构图学》一书中指出,只要使“这种直线的延续性中断,而且使某一部分画面的图形伸进另一部分画面,照片的整体感就会牢固地建立起来”。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6-2001, 22:56   #16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突出主体的一般方法


摄影构图中用以突出主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主体居于画面的中心。由于人物和物体处于长方形画面的中心部位,整个照片具有一种特殊的稳定性。 苏联摄影家A·德科指出,这种把主体位于画面中心的构图方法,是处理主题的最有效的艺术方法之一.但是,在运用这种构图方法时,应相当细心地安排人物与物体,因为将主体置于画面的几何中心,往往会使照片显得较为呆板。例如有些初学摄影的人,常把被摄人物安排在取景范围的中心,并让其正面对着照相机,两眼注视着镜头。结果照片显得呆板,而且画面四周都留有大小一样的空白。这种构图法,更适宜拍摄有关运动的题材。 德科将摄影实践中一般采用的突出主体的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种:

1.把主要表现对象拍成特写或接近于特写的中景,这就要求从近距离拍摄,画面范围只是一个小空间。

2.将主体配置在前景中,这样画面就可以包含足够大的空间,成为一张全景照片。

3.使主体与背景在影调或色调上有适当的差异,或形成鲜明的对比。,

4.用光线强调构图中的主要部分,使之显得亮度最高。
5。对主体进行精确聚焦,使次要部分或背景失去清晰度。

6.使画面中的主线向涵义中心集结,并用光斑加以强调,这种方法多用于表现内景。 ”

7.把主体设置在画面中心或靠近中心的部位。如果近处没有特别引人注目的东西,观众首先就会注意到主体。

8.用拍摄角度来着重强调主体。但须注意,不应用极度的俯角或仰角。
德科认为,光线是最有效的造型手段,可以充分用以强调被摄主体。下列一些光线条件能够突出主体的立体形状、空间感和表面结构。例如,较暗的前景和较明亮的背景。能强调出被摄体的空间纵深感;暗色体态的轮廓形状在谈色的背景上可以很好地被描绘出来;同样,淡色的体态在暗色的背景上会显得很清晰;富有表现力的明暗、物体表面上和谐的影调层次的交替变化,使物体显得与原物相像,因而,照片也就活生生地表现了实际的被摄主体。 美国摄影家凯瑟琳·卡尔霍思指出,观众看照片时往往首先注意照片上的明亮部分,并且会以为这是趣味中心。因此,当被摄主体陷于阴影中时,他提出了两种可供选择的突出主体的方法 “最可行的方法是定近被摄体并设法避开周围比较明亮的区域。如果实在不行,则可以用辅助闪光略微照亮被摄主体,或者在光线反差不太大的情况下,使用白色反光板或镜子把额外的光反射到主体上,。这也会有所帮助。甚至可以让照片 曝光过度,也就是按照阴影部位曝光,以使画面中的较明亮部分失去层次。虽然后一种技巧运用起来比较困难,但在某种情况下可能是处理主体照明不足的较好办法,因为这样还可以削弱背景的色彩。”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6-2001, 22:57   #17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构图时利用前景与背景的方法

前景和背景在摄影构图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因素,它们作为一张照片的有机组成部分,能起到突出主体、增加照片空间感和深度感的作用。因此,在摄影构图中,正确地利用前景和背景,可以使照片中的景物更加和谐统一,从而更富于艺术感染力。 曾作为美国《生活》杂志摄影台柱的美国摄影家安德烈亚斯·法宁格在为《生活》杂志工作的二十多年中,与当代许多摄影大师都有联系,并从他们那儿学到了许多有关摄影的要领。在他根据这些学到的东西写成的《摄影构图原理》一书中,有许多关于摄影构图的精辟、独到的见解。他指出:“被摄体、前景和背景之间的关系,是影响画面印象的最重要的视觉因素之一。如果遇到被摄主体与背景重叠(例如一座暗的雕像衬在一片树木背景上),有讨厌的背景(穿越天空的电话线或电线)抢夺视线,或者旁边是零乱的灌木,与主体无关的停放着的车辆,或一段长长的空路面等情况时,常常可以利用变更照相机的位置以改变被摄主体与前景或背景的关系来加以防止。为了把不受欢迎的背景移到镜头之外,可以将照相机向两旁稍作移动或从一个较低的位置上去拍摄,从而使被摄体更多地衬在天空上。 “如果这样做还不行,改换不同焦距的镜头,同时变更被摄体的距离,也可以带来令人满意的效果。退远一点,用长焦距镜头拍摄,常常可以去掉空旷的前景,以及背景上不受欢迎的部分。相反地,走得更近一点,用广角镜头拍摄,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虽然这两种画面的透视关系有很大不同。若是前—:种情况,空间深度感显得较小,并更为压缩,但被摄体及背景之间的实际比例能或多或少地被保存下 来。如果是后一种情况,由于近的被摄体表现得反常的大,而远处的被摄体反常的小,深度会显得像扩大了似的。 “第三种方法是设法把背景或前景中不受欢迎的部分隐藏起来·(并且有时去掉),叫做‘选择焦点’:不是把光圈收到最小,而是调整到只使被摄体表现得具有适当的清晰度,背景或前景不清晰的程度。光圈越大,镜头的焦距越长,被摄体和相机之间的距离相对越短,而且被摄体和背景或前景间的距离相对越大,主体清晰与背景或前景不清晰之间的差别也就越大。”(光圈越大,焦距越长,景深也就越短) 法宁格指出,在解决被摄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时,有经验的摄影师实际上可以在三种类型的背景中进行选择: “首先是一种不适宜的背景,不用说,这是应该防止的。因为它太突出,太俗气鲜艳,与被摄主体的颜色、调子太相似,或者多少与它太混合,或者简直太不好看,从而有损于被摄体。此种背景可用前述方法处理。 “其次是一种非彩色的背景,它与被摄体是没有联系的、单纯的,而且其色彩和调子的性质与被摄体对比舒适,并不突出。典型的例子是白、灰、黑或单色的纸板,刷白了的墙壁,以及天空。 “另一种是成为一体的背景,它直接与被摄体或它的一部分形状有关,例如有些沉重的阴影故意地被作为构图的一部分而采用,以便美化被摄体。也有可能在一些场合中,很难确定哪是被摄体哪是背景。此时,这些背景恰恰是构图上重要的一部分。 “其他成为一体的背景,还有如补足风景画面的令人感兴趣的云层,作为美术家肖像的背景的画室里零乱的和起刺激作用的东西,婚礼蛋糕背景上的新娘和新郎等等。这些被摄主体、背景和前景的成功的结合,成为良好的构图基础之一。” 美国摄影家B.克莱门茨和D,罗森菲尔德合写的《摄影构图学》一书中,对摄影构图的背景处理也极为重视。他们指出,背景是一种微妙的、但却是强有力的构图因素。’背景空间对画面的统一感有着深远的影响。有时,被摄体周围有个空间, 似乎使物体靠近了。因为这部分空间往往比任意两个物体之间的空间都大得多。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把每一张照片的背景都留得很大,而是说明背景空间在改变物体形象方面的作用。如果物体之间的间隔很小而且安排得很紧凑,那么背景可以拍得小一点。此时,那小小的背景区域,看起来给每个物体周围加上了更大的“天地”,并且减少了拥挤和密集的感觉。拥挤和过分松散对于构图同样是有害的。当然,如果物体之间的空间比较大,足以削弱统一感,显得松散的话,那么,背景空间也可以放大一些。 有时,背景显得十分杂乱,拍出的照片也有可能因被摄体背后有其他东西而受到损害。在这种情况下,摄影家卡尔霍恩认为,最重要的是,首先你应当意识到这种毛病。为了改善背景,改换一下拍摄角度是很有用的。这就是说,你可以围着被摄体转动,直到你在取景点中看到可以接受的背景为止。你也可以站得高一些或低一些,从而取得更精彩的影像。如果实在无法变换角度或背景,则可以开大光圈来减少景深,使背景焦点不实。这样会伎背景不那么显眼。如果你是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拍摄,就不妨使用闪光灯照亮被摄体,这样背景会显得较暗。 摄影最能引起人们兴趣的一点是,它在一个平板的二维平面上,能展现三维空间,即表现出事物的高度、宽度和深度。正如美国摄影家阿瑟·戈德史密斯指出的:“摄影不可能再现深度,它只能模拟深度。然而,它却能极生动地模拟。” 为了较好地达到这种模拟效果,必须利用一些景物造成错觉,使照片画面看起来有空间和深度。最常用的是利用前景,将观众的视线引导到主体部位。用广角镜头配合前景,也可以将空间感和深度感夸大,但此时,前景最好兼有引导视线的作用,例如利用婉蜒的山路引向村庄,用一排同样的树木引向高塔等。拍摄时,广角镜头应该很接近前景,越接近深度感越强; 另一种形成空间或深度感的方法,是在画面的前景及背景处,都出现有同样的景物。由于远景和近景的影像大小不同,也会形成深度感,一排同样的白杨树,影像逐渐由大变小,画面就自然有深度的错觉。这种感觉,与镜头的焦距长短有直接 的关系。焦距越短,效果越强;相反,焦距越长,效果越弱。 戈德史密斯提出,一种传统的构图方式是,利用一个前景物体作为边框,框住较远处的物体。他认为这样也可以增加深度感。一个坚实的暗色物体可以突出被摄体,效果通常最佳。如果在照片的前景中摄入黑色或剪影的轮廓,由于构成了强烈的对比,便可以把暗淡浅白的背景强调出来。例如拍摄沙滩照片,如果前景摄入一块黑色的石块或婉蜒伸展到远处水里的栏杆,那将会产生很好的深度效果。 英国摄影家迈克·基普林认为,在拍摄风景照片时,任何东西都可用来增添前景的趣味,从而使照片具有深度感。可以是树木、动物、建筑物或车辆,但是它们必须与整个画面有关: “利用广角镜头和低角度拍摄,以及利用这种镜头本身所产生的畸变能进一步突出前景的趣味。当使用这种方法拍摄时,岩石、花草、砾石等都可能显得比例大一些。 “要拍摄有趣的前景不仅仅只限于使用广角镜头,使用长镜头也可以有效地运用这一技术。望远镜头可以压缩透视,这一特性可大大地发挥作用。镜头越长,前景部位的较大物体和背景部位的较小物体的自然透视就会大大地减小。使用200mm的镜头就有可能缩小两者之间的明显距离。如果景深很小的话,即使使用较小的光圈,照片上的所有被摄物并不都在焦点上。此时,摄影师应根据主体的范围来决定把焦点对在前景、中景还是背景上。” 基普林指出:“如果背景比较单调深暗,可以使用色彩鲜艳的前景在画面上造成明显的深度。这种拍摄技巧,在光线不太好的情况下是值得一试的。拍摄时可使用一束色彩鲜艳的鲜花来弥补光线的不足。 “从背景部位来照亮前景部位上的陪衬物,也可以提高照片的质量。针对较暗 的背景选择一个受到明亮光线照射的前景,就能很自然地做到达一点。但是,应 该小心使用通过镜头测光的相机,否则前景部位可能会曝光过度。应当按主要被 摄物来测光,然后手动调整相机,或者使用曝光锁。”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6-2001, 22:57   #18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影调、色彩与构图

在摄影构图中,光线和色调拄往可以用来创造画面纵深感和戏剧性的效果。 英国摄影家戴维·加兰特认为,在早晨和傍晚,光线来自低角度,此时的光线是最好的,要充分加以利用。它能自然而然地把各个特殊投影平面分开,突出画面中的某些重要方面,从而使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加兰特的体会是:强硬的光线能使物体产生细长的影子,因而往往可以创作出戏剧性效果,而柔和的光线则能办人创造一种静温安详和悠然轻松的气氛。光线当然是色调的同义语,但归根结蒂,照射在被摄体上的光线的强弱程度和种类,决定着色调的性质和类型。 通过细微的色调变化,而不是强烈的色调对比,可以轻易取得纵深感并因此而产生真实感,反差太大往往产生一种图解式的和平面的效果。摄影大师们运用光线和色调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真实感,使观众如身临其境。如果拍摄的是肖像,则会给人以可以同被摄者交谈的感觉。 一般来说,彩色照片的画面构图不同于黑白照片,它的视觉效果有赖于暖色(红色)和冷色(蓝色)之间的关系,有赖于这些特定颜色的对比。因此,重要的画面因素在构图时往往退居第二位,所以说,彩色照片的画面构图,要比黑白照片难于掌握。 加兰特指出,在进行彩色照片构图时,要记住,较强的色彩往往比较弱的色彩显眼。这是因为,所有颜色都是由色素与灰色的某种百分比组成的,画家仍称之为色度比。具体地说,在一种颜色中,色素越多,这种颜色就越强,它的存在就越明显。例如,嫩红色在暗蓝色的背景中简直会跳出来。同使用光线一样,两种颜色配在一起时,其色素内容的生动对比,能够使本来沉闷的画面呈现生气,从而使照片成为一张成功的作品。 在摄影构图中,影调能对观众产生积极的情绪上的影响。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在于长期形成的心理因素。黑色常使人联想起夜晚,联想起某种神秘的事物。因此,暗调的照片要比淡调的照片更富有戏剧性,且有粗豪、深邃的效果。白色与淡灰色调,常会激起人们愉快的情绪,使画面有雅洁、娴静、坦白或高贵的效果。绝大部分是中灰色调的话,还有一种平易亲切的印象。 色彩也同样会使画面形成特别的气氛或感情。红色是强力、温暖和进取的象征;蓝和绿是宁静、和平、寒冷的颜色;棕和黄则相当于黑白摄影的中色调,是冷色调和暖色调的调和体。要注意运用恰当的颜色来衬托主体,对比性不宜太强,否则会有不调和之感。 画家,尤其是一些经典的名画家都懂得,最有效地运用光线的技巧,是使画面中的最重要部分比其他任何部分都明亮些。摄影也是如此。美国摄影家约伯指出,在处理画面影调时,“一般是画面的边缘最暗,渐渐地往最亮部分过渡。任何一种用平面表现的艺术,最重要的就是要将观众的视线牢牢地吸引在画面上。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构图技巧,只要被摄体位于最亮部位,它总是比较容易吸引观众的”。· 美国摄影家L.小雅各布斯在谈到色彩与构图的关系时指出:“色彩总是作为形式、线条和质感的附着物吸引着观众的视线。色彩浓重的形状可以主宰整个画面,比如一大群彩色气球,布满白云的蓝天与鲜亮的金色麦穗相接等。一座建筑物,不管它是什么颜色,只要安排在适当的位置,就会主宰画面。如果建筑物是深红色,其效果就远比深棕色或灰色要强烈得多。黑白照片也存在色彩的因素,有深暗的黑色,有强烈的白色,有舒适样和的灰色,所有这些构成了色调。除此而外,黑白照片的基本构图原则与彩色照片是一样的。” 小雅各布斯认为:“巧妙地安排色彩,能使构图更加具有动感。例如,利用相似的两种色彩或两个形状,就可以把人们的视线从画面的—‘个部分很自然地引向另一个部分;而随着视线的移动,能产生一种特别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动感的实质所在。”十九世纪法国画家塞尚,就是善于运用这种技巧的大师。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6-2001, 22:58   #19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这些都是很理论的东西,希望能指导自己平时的摄影。

边 走 边 拍

曾经有位摄影家,教人学习构图的方法是:发现题材后,先拍——张,然后再走近些观察,看看可不可以再精简些。如果可能的话,再拍一张。再走近一些,看看是否还可以再缩小些取景范围。如此一步步走近,便往往可以拍到最精练的画面,而且可以训练自己的取景构图能力。 当然,有时候反其道而行之,也可以一步步后退来考虑构图。前者是使画面精简.后者则是使画面更丰富,有更多的现场气氛。当一步步后退时,画面容纳的影像便越来越多,场面也更大。 至于什么时候该采用哪种方法,那就要看题材的性质、现场的环境以及自己的意图而定了。事实上,这两种取景方法是并行不悖的。在很多情形之下,我们取景构图时,不妨走前去拍几张,再退后一些拍几张,等印出照片后,再排起来互相比较,选择最满意的一幅放大。这种做法。对于初学者会有莫大稗益,能迅速提高自己的构图技巧。 这正如摄影家史蒂夫·巴维斯特所说,人们往往花上大笔的钱去购买摄影器材,以求拍得更好的照片。然而,有时却会惊奇地发现,有一种最有用的“器材”,可以改善构图的最佳工具就在自己身上,这就是自己的双脚。他说: “一些摄影爱好者对于什么是焦点、光圈和速度了如指掌,但是拍出的照片却是构图松散,主体过小。改掉这种最常见的毛病,就要向前迈两步,靠近被摄体,注意构图紧凑,突出细节。事实是,突出细节永远比包容一切更有趣味。拍摄一枝独放的花或一棵树,胜于拍摄一幅全景风光;拍摄一幅面部和双肩的肖像,胜于拍摄全身;而拍摄一幅抽象的特写,比拍摄放在一起的一堆日常用品,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巴维斯特还指出:“只向前迈步而不退步是不行的。有时,物体本身就具有漂 斥亮的线条,因而不必追求突出的主体。此时,你要后退几步。把它们都纳入画面,拍出的照片就能引人入胜。也就是说,被摄体周围的细节,有时可以衬托主体,使构图充实严谨。" 有人买了变焦镜头,自以为可以解决迈步之劳,而实际上,用70mm镜头在2米处拍摄的照片,与用200mm镜头在6米处拍摄同样的影像,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相似,但结果完全不一样。因为照片的透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焦距决定的。 巴维斯特认为:“调动双脚是最实用的办法,它可以使镜头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人们往往抱怨50mm标准镜头不够用,但是只要简单地朝前迈几步或朝后退几步,这种镜头就会有较大的用场。使用广角镜头也是如此,向前迈几步靠近被摄体拍摄,和向后退几步远离被摄体拍摄,结果也有不同。靠近拍摄,前景突出而显眼,后退则背景变小,从而能得到强烈的透视效果。 此外,左右移动,上下移动,或是环绕着被摄体走走,都会发现整个构图会有明显的改变,从而找到最理想的拍摄角度和视点。 每个人对周围世界都有自己的特殊视角,大多数的摄影家往往会满足于这一视角,不再想寻找其他角度。英国摄影家R,科认为,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是值得的,因为我们可以在任何特定位置上对好角度拍出最佳效果。他本人常有这样的体会:“在仍然保持竖直画幅的情况下,通过降低拍摄高度,比如微微屈膝或蹲下拍摄,就可以使照片得到改进。在拍摄远景或建筑物时,这种办法能够把原来看不见的景物也拍进去,从而改进了前景。在另一种场合,采取低角度拍摄,可以使画面上端的绿叶茂盛的树枝不那么突出,从而使主体显得比较清楚。 “当拍摄儿童和动物时,蹲着或跪着的姿势也是很有用的。站直身子把相机朝下俯拍,往往会产生不自然的透视。蹲下身子拍摄,使自己与主体处于同一水平上,好像眼睛对着眼睛那样,就要好得多。 “有很多时候,当我们从地面仰拍楼房,树木或其他高的物体时,效果也很好。 仰拍应当是这样的:要有意识地仰拍,使形象整齐,构图均衡。通常可以用标准镜 头或广角镜头来拍摄这种画面,这种技术对予特长或特短焦距的镜头尤其适用。此 外,有时候拍摄人物,特别是‘具有鲜明特征的人物’,以及正在从事某种工作的人 物,采取低角度仰拍的办法,常常会得到更为动人的效果。” 摄影家T·伍德科克也认为:“一幅照片,如从视线的高度进行拍摄,它的平静 感甚至会更为明显。不过,这样拍摄出来的画面有点呆板。当你遇到一个对称式 构图的画面时,采取高角度或低角度拍摄,使画面活跃起来,效果往往会更好。这 样拍摄,能使影像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因而能吸引观众的兴趣。 “低拍摄点的效果往往更为动人。从接近地面的位置向上拍摄,能把物体的高 度、力量和对比强调出来,因此,它是挽救呆板的构图或类似题材的好办法。用竖 幅画面,效果将更加明显。从高处向下看物体,观者是处于有利地位,使物体显得 力量有限。过去意大利的独裁者墨索里尼也懂得这一点,所以,他从来不让他的照 片从高处拍摄。高拍摄点还能产生宁静的效果,能突出画面上的图案,而削弱对 比。无论是采取高拍摄点或低拍摄点,照相机与垂直平面所成的倾斜度愈大,产生 出来的效果就越明显。”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7-2001, 10:41   #20
大牛
超级无敌大肚花和尚飞天牛
 
大牛的头像
 
注册日期: Apr 2001
帖子: 3,330
精华: 1
一个好题目,怎么参与的人这么少?
羌版说了:谁不在这个帖子上发表观点,砍去10个帖子的工分
下岗的斑竹必须发3个帖子以上,否则下岗费停发 再就业没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
旧时代的花和尚,渭州经略府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大闹五台山 ,火烧瓦官寺 ,倒拔垂杨柳 ,大闹野猪林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天孤星鲁智深是也!!!

新时代的大帅牛,,帅的要整容,帅的惊动党中央,如果不帅你可以举报,可以告我,可以打110报警的大牛是也!!!
大牛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7-2001, 16:48   #21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照片构图与观察力    

如同流行歌曲的创作者一样,摄影师也可以被看作是创作家。通过取景器摄影师能够把千变万化的素材加工成为自己的具有独创性的作品,通过变换摄影器材,他能够巧妙地处理这些素材,发挥出无限的创造潜力。
和流行歌曲作者不同的是,他不能从形体上改变题材。只有具备训练有素的锐敏的视觉他才能运用想象力进行构图。这里我们将讨论的就是这种对构图十分重要的观察力,以及能使一幅摄影作品具有独创性的一些构图基本规则。
规则也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的,尽管在摄影构图中有一些应当遵循的规则,但这仅仅是为避免一些典型的弊病。

一、地平线和三分法
三分法以及“千万不要把地平线放在画面中间”,这两个规则或许你已经很熟悉了。就拿三分法来说,为了取得最佳效果,这是一个可以运用或者说可能被滥用的一项规则。设想把你的画面纵横均分为三份,这样你就得到九个长方形或九个正方形。
从理论上说,在风景类的照片中,地平线应该置于两条横线之一的位置上(例如上横线),被摄体或者镜头焦点应在下横线和纵向钱之一的交叉处。当然,这一规则将适合某一些照片(例如风景照片),它可以造成一种和谐的构图。
还有另外一种处理地平线的规则,即不要把地平线放在画面中间的位置,因为这样会把画面切割为二。如果天空景致特别迷人,就给它大部分画面,如果不是这样,就把地平线移到上方,以避免平淡无味的天空占有更多的画面。


二、被摄体位置
把主要被摄体放在画面中什么位置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你把能用来改善并增加画面趣味性的衬景放在什么位置上,也是举足轻重的。
拍摄人物时,摄影者通常总是想把他们直接放在画面中间,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弊病,这就使画面四平八稳,如果水平握持相机,看起来就会更糟。转动相机以取竖画面,把人物移到画面一侧,再配以有趣的背景,就会大大改善构图。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衬景就能得到更有趣味的构图,让人物站着或靠着一个有趣的物体,如装饰考究的铁栅栏、门柱或背靠树木,例如让人物偏离画面正中并且竖握相机拍摄。


三、背景和前景
千万不要忘记,你最终得到的照片将包括你在取景器里所见到的一切,画面将不仅仅只有你所要拍摄的主题。你必须考虑到背景和前景。你的主要被摄体应与照片上其它物体保持和谐,注意背景不要破坏或转移人们对主要被摄体的注意,而应尽可能完美地烘托主要被摄体。
如果背景大繁杂,可用调节光圈的方法使背景焦点不实,如还感到不理想,还可以用更换镜头或变换拍摄角度的方法以改变背景。
要避免被摄体后面出现的高大物体,例如树木、路灯杯柱等,因为它们看起来象从主要被摄体上长出似的。画面边缘出现一部分焦点不实的人体也可能造成不良的效果。
如果人物是主要被摄体,被摄人物就应姿势自然,不要立正站着,不要看镜头,让他们望着画面外的远处,或让他们看书读报,这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处理手段。


四、边框的选择
这种技巧常常用于“巧克力糖盒”的装璜摄影。它包括用前景的物体框住景物或被摄体,最常用有树枝、拱门、装饰漂亮的栏杆和庭门等。
拍摄前你可以利用光圈和景深预测装置来使主体周围的景物焦点清晰或焦点不实。画面上方和一侧焦点不实的树枝将有助于框住所摄景物,并使注意力自然而然地集中到被摄体上。焦点清晰的边框可能也是很吸引人的,但它们可能会与主体分庭抗礼。
古代欧洲城市常见的拱门可以把视线引到狭长的鹅卵石路径或为田园景色加上边框。
古建筑物外面的装饰考究的栏杆和庭门可以使建筑物照片更加别致风雅。接近拍摄并且利用前景作为边框就要使用小光圈,因为这类照片边框和被摄体都应当在焦点上。


五、阅读画面
在很多方面,欣赏一幅画面宛若读一页书。我们的视线全自然地横扫画面或进入画面而落到焦点上。典型的例子是一条自画面下方弯曲的小径会把你的视线引到靠近画面上方的人物或建筑物上来。看这样的画面时,你的视觉就会下意识地跟随这条小径,自下而上地来到拍摄焦点。
画面上的对角钱也会引导你的视线,例如一条蜿蜒的海岸线或者流经峡谷的江河都会引导你的视线。顺着这类对角钱,你往往会观察到视线好过的所有画面成分。


六、图案结构
如果你注意观察的话,到处都能发现一些图案结构,利用在日常物体上发现的图案结构能够创作出趣味盎然的,甚至是超现实的照片。
很难一下举出例子,因为能拍摄图案照片的可能性是无数的,你可以寻到现成的图案,也可以从玻璃上的倒影中得到图案。此外,不同颜色的类似物。现代楼房的混凝土和钢材的建筑结构都可能成为图案。你还可在结构设计中找到相似的或重复的部分,选择一个适当的视点,在即景器中进行一番周密的剪裁,你便可以得到这类图案照片。


七、填满画面
另外,对某些种类摄影非常有用的构图法是使被摄体填满画面,对于动体摄影来说这是一种特别有用的技术。你所需要的只是被摄体,它周围的一切都是没有必要的,而且会分散人们对趣味中心的注意力。
接近被摄体,但不能漏掉任何重要部分。用一个动作填满画面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带有杂乱背景的一幅动体照片不是一个完美的照片。
这种技术不仅仅可用来拍摄动体,如果你要拍摄静物,而画面中又不需要表现其它物体,这时你可以靠近被摄体使波摄体充满整个画面。


八、器材
选择适当的器材在构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也不需要满满一大提包的镜头。虽然富有选择力与想象力的眼睛仍然是最重要的,但是选择适当的工具有很大帮助。
可变焦距镜头在构图中是最有用的工具之一,通过变换焦距和视角你可以精心地选择被摄体,而且不用移动位置进行拍摄。你还可以去掉难看的或有干扰性的物体,或把画面充满从而取得更大的效果,你也可以把更多的景物包括进来而获得一个更好的透视和更大的景深。
如果你必须在远处进行拍摄的话,望远镜头有助于把动体充满画面。半广角镜头对场景和风景照片是很有用处的,它有助于你完成“三分法”构图,给你较大的取景范围,从而有助于拍出带框的画面,同时还能把前景物体也摄入镜头。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7-2001, 20:06   #22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摄影构图学     

摄影艺术的创作,在对着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谁都想拍摄出生动感人的艺术作品。当你很熟悉了解自己的照相机和各种感光材料的性能并掌握了一定的用光,布光知识和技法;当你把镜头对着人物和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对着雄伟的建设场景和壮丽的山河风光,你考虑的一定是如何构成一个理想的画面,创作出完美的艺术形象来。也许就在这个决定作品命运的一瞬间,你深深地感到构图是那么重要,那么关键。在很大的程度上,构图决定着构思的实现,决定着作品的成败。因此,研究摄影构图的实质,就在于帮助我们从周围丰富多彩的事实中选择出典型的生活素材,并赋予它以鲜明的造型形式,创作出具有深刻思想内容与完美形式的摄影艺术作品。

一、构图的概念

1、什么叫“构图”

构图一词是英语COMPOSITION的译音,为造型艺术的术语。它的含义是:把各部分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在《辞海》中,谈到“构图”为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这个术语中包含着一个基本而概括的意义,那就是把构成整体的那些部分统一起来,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作者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借以实现摄影者的表现意图。总之,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

构图还需讲究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在我国传统艺术里叫“意匠”。意匠的精拙,直接关系到一幅作品意境的高低。构图属于立形的重要一环,但必须建立在立意的基础上。一幅作品的构图,凝聚着作者的匠心与安排的技巧,体现着作者表现主题的意图与具体方法,因此,它是作者艺术水平的具体反映。概括地说,所谓构图,也就是艺术家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着空间把它们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诉诸于视觉的点、线、形态、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

构图是表现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则作品中全部摄影视觉艺术语言的组织方式,它使内容所构成的一定内部结构得到恰当的表现,只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得到和谐统一,才能产生完美的构图。

2、构图的目的

每一个题材,不论它平淡还是宏伟,重大还是普通,都包含着视觉美点。当我们观察生活中的具体物象—人、树、房或花的时候,应该撇开它们的一般特征,而把它们看作是形态、线条、质地、明暗、颜色、用光和立体物的结合体。通过摄影者运用各种造型手段,在画面上生动、鲜明地表现出被摄物的形状、色彩、质感、立体感、动感和空间关系,使之符合人们的视觉规律,为观赏者所真切感受时,才能取得满意的视觉效果—视觉美点。也就是说,构图要具有审美性。正象罗丹所说的“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作为摄影者,不过是善于用眼睛渤视大自然并把这种视觉感受移于是画面上而已。

但构图不能成为目的本身,因为构图的基本任务,是最大的可能阐明艺术家的构思。

构图的目的是: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景物加以强调、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繁琐的、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安排陪体,选择环境,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总的来说,就是把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别人的艺术,这话可真切地表达了构图的目的。

3、构图的性质

构图和设计可以通用,因为它们的含义是一样的。设计的精确概念和它的原始含义是构思,即艺术家为了明确而动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适当安排各种视觉要素的那种构思。

构图不仅指具体操作,而且还意味着把整个形态作为与复杂的摄影规则相联系而描绘的对象,把自然物象引入到一个现实的境界,成为不同于自然的一个独立存在的世界。任何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都是一个复杂的思想艺术的统一体。作品的复杂性是由生活的复杂性决定的。然而在画面处理上贴切自然,五彩缤纷,浑然天成,绝少斧凿痕迹,这是什么缘故呢?原在就在于摄影者在创作时,就象“工师之建宅”,经过一番选择提炼,筹划安排,组织结构上下了功夫,在“经营位置、置阵布势”中体现了摄影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匠心独运。因此,我们在创作中一定要进行一系列的组织安排,巧思结构,精心布局,突出主要的方面,强调出本质的东西,并把作品的主题思想体现到鲜明的形象组织中去。

构图学就是要研究一切构图的结构形式和规律,研究构图结构的原理和原则,研究构图和各种思维形式的对应关系。构图学必须建筑在全部思维科学的基础上。

但构图是否也反映了客观事物的规律,至今人们仍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画无定法”,因为客观事物千变万化,情感思想内容更是纷纭复杂,所以谁也讲不出构图结构的规律。恩格斯说“自然界中的普遍性的形式就是规律”,因此可见,规律就是普遍性的形式。实践证明,构图结构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在中国画论时的“经营位置、布置、布局、结构、光色”等都是有关构图规律精辟论述。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把构图结构称为“章法”或“布局”,“展纸作画章法第一”。位置经营如同围棋,下子格格皆可落,切勿乱迷。素纸也可处下落墨,切记不可胡乱抒笔。棋有棋路,画有画理,一笔走失如棋败局。古人将章法(构图)比作下棋,摄影变如此,也要有一定的章法与布局,置阵布势。

因此构图称为画面总要,所谓总要就是纲要、概要的意思,画面构图象写文章一样,做到有章有法,有次有主,相互呼应,虚实对比,藏露隐现,简繁适中,疏密无间等的构图规律,服从于主题表现的要求,同时又要取得整体形式感的完美和谐的统一,这就是构图最终的目的。

二、创作与构图

摄影创作是一种最少固定最多例外,最少常规最多变化的精神劳动。当一个摄影者的头脑被一个真实的情感意象所吸引、占有,又有能力把它保留在那里并用视觉形象表现出来时,他就会创造一个好的构图。摄影创作离不开构图,就象上面所谈的和写文章离不开布局和章法一样,它是作品能否获得成功和重要因素之一,创作与构图的关系就是那样密切。

1、主题的形成

创作原意是艺术家形象的活动,艺术之所以不同于生活的复制主要饮食着创造和想象,包含着摄影者观的激情和创造力,包含着形象思维力和概括力。无疑地,每个摄影者在他生活的任何瞬间,都有可能被某种思想感情所占据或激动,有时候这些思想感情使他难以摆脱。于是就开始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热心地寻觅这种思想感情的表现。摄影者在生活的瞬间中创造出摄影艺术作品来,这是一种奇特而高涨的激情形式。因此有些人把这种激情称作为“灵感”的东西。这种灵感,心理学家认为是在创造活动中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灵感是因思想高度集中突然爆发出来的创作能力。但灵感不是凭空而来,往往是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后出现的,灵感的来临常常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有时是在无意之中被触发的。激发灵感的机缘很多,各种启发因素的作用实际上是促使摄影者在想象中流动的,瞬间的未定形的思想感情明朗化并找到感性显现的美的形式。周恩来同志说过,“长期积累,偶然得之”,他解释,“这种偶然得之是建筑在长期的生活和修养基础上的。从司空见惯的东西中,唯独天才的艺术家才能够发现美创造美”。正象罗丹所说的,“美到处都有,只有真诚和富有情感的人才能发现它”。生活和美紧紧联系在一起,生活中的一切无不饮食着美的因素,关键在于艺术家的敏感和想象力。艺术家的高于常人的敏感来源于不断地努力观察生活和艺术修养。

摄影创作的主题挖掘是来自于生活的。主题的形成引起摄影者更强烈的创作欲望和创作冲动。主题是灵魂,是属于思想性的东西。“意在摄先”是说在摄之前必须立意,意也就是主题,主题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主题一是摄影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孕育而成的,二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

2、主题与构图的关系

主题确立后,艺术构思是形象思想最活跃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虽有形象,但不是实践阶段。因此,事实上还有若干细节或人物形象可能尚有疏漏,而要完成创作意图,必须具体地把在构思中的形象和画面描绘出来。如何表现是个技巧问题,但技巧正是整个构思的组成部份,而构思的成熟又取决于认识的深度。为了获得表现力,艺术家在画面上说寻找“造型动机”物体结合和各种变化,以便找出其中最优秀的一种,这就是构图。

作品的构思正是从构图上体现出来的,没有构思也就没有构图,构图的过程正是构思发展和深主题的过程。

每个艺术家都生活在现实的社会里,有自己扎根的土壤—人民和生活。离开了这沃土,生命之树就会枯萎,艺术之光就会熄灭。作品总是体现着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思索、判断和结论,透过作品可以看出作者的素养、思想、性格、情趣、要求和愿望,在作品的后面是作者的个性,在真正的创作活动里,形象是具有强烈个性的。

构图有它自身的规律和方法,摄影者根据他们内在的敏感来进行构图,造型艺术是视觉的艺术,靠眼睛就能分辨出构图的好坏。构图在其品质上的特征,首先应当使观赏者不用去看作品标题,也无需介绍和注解,凭视觉直觉立刻可感受到作者的意图。作者不能靠文字达意,用标题说话,靠人、物、景和整个画面的结构去表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和对生活的炽热的爱。作品的主题思想,正是通过作者塑造的栩栩如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典型形象体现出来的,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使观众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真切感。

所以我们在摄影创作进行构图过程之前,先要寻找创作动机(立意的动机、造型的动机),而构图则是创作艺术作品的一个过程,构图是艺术作品一切因素的综合。这种综合,是能够更全面地、更有力地表现作者思想意图,也就是把作者的思想体现到可以感触到的艺术作品形式的过程,所以,构图正是按照艺术作品的内容把形式的一切因素连接在一起的。

三、陪体在画面的地位和作用

陪体是指画面上与主体构成一定的情节,帮助表达主体的特征和内涵的对象。组织到画面上来的对象有的是处于陪体地位,它们与主体组成情节,对深化主体内涵,帮助说明主体的特征起着重要作用。画面上由于有陪体,视觉语言会准确生动得多。它的作用有如下几个特点:

1、陪体深化主体的内涵。从作品《技革迷》来说明,画面的主体是两个工人,陪体是机器齿轮和桌上的饭,机器与工人和饭一起构成了生产技革的情节。由于作为陪体的大型机器旁边,工作桌上摆着的盛饭、工人正在聚精会神的研究,使情节中潜藏着许多的内涵,机器和桌上的饭,是工人的形象语言,它反映了工人在四化建设中,废寝忘食地搞技革的真实写照,这里陪体所帮助表达的视觉语言是文字难以表达的。

2、画面处理好陪体,实质上就是要处理好情节。陪体的选择要能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说明事件的特征,也就是要有典型性(如《晚年乐》)。

3、画面陪体的安排必须以不削弱主体为原则,不能喧宾夺主,陪体在画面所占面积多少,色调的安排,线条的走向,人物的神情动作,都要与主体配合紧密,息息相关,不能游离于主体之外。由于画面布局有轻重主次之分,所以陪体在画面上常常是不完整的,只需要留下能够说明总是的那一部分就够了。陪体全,主体会削弱,不要贪大求全,要从实际效果出发,取舍人有分寸感。

4、陪体的处理也有直接和间接处理,有时陪体不直接见诸于画的情况,我们说陪体虽是与主体构成情节的对象,但有一些画面与主体构成情节的对象不在画面之中,而在画面之外。画面上主体的动作神情是与画面以外的某一对象有联系,这对象虽然没有表现在画面之上,却一定会出现在观赏者的想象之中,这种表现我们叫作陪体的间接表现。

陪体的间接处理,重要的在于必须巧妙地安排好引导想象的媒介。

陪体的间接处理是结构画面的一种艺术手法,它可以扩大画面的生活容量,创造画外之画,让观赏者的想象来参加画意的创造,引起欣赏的兴趣和回味的余地。所以结构画面要做到像外见意,画外有画,画幅有限,画意有限。一些经典画例给我们以范例,如《深山藏古寺》,只画了小和尚下山溪边挑水;《竹锁溪桥卖酒家》,只在竹梢上写一酒字;《踏花归去马蹄香》,马蹄的香都不在画面之内,画面只见蝴蝶飞扑在马蹄之中,只留给观众去想象。绘画中的这些艺术构思很值得摄影者在立意和结构中学习,在选取素材,经营画面时,同时要考虑抒情性、哲理性及含蓄的审美要求,要学会利用间接处理陪体的手法,加强摄影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环境对烘托主体的作用

在许多的摄影艺术作品里,我们常常可以从画面上看到有些对象是作为环境的组成部分对主体、情节起着烘托的作用,以加强主题思想的表现力。作为环境组成部分的对象是处于主体前面的,我们称它为前景;处于主体后面的,我们称它为背景。

1、前景处在主体前面,靠近相机位置,它们的特点是呈像大,色调深,大都处于画在的四周边缘,前景通常运用的物体是树木、花草,也可以是人和物。陪体也可以同时是前景。

A、利用一些富有季节性和地方特征的花草树木做前景,渲染季节气氛和地方色彩,使画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用春天的挑花、迎春花作前景既交待季节性,又使画面充满春意;用菊花、红叶做前景,秋色洋溢画面;用冰桂、雪枝作前景,北国冬日的景象如在眼前,亲临其境。拍摄海南风光,用椰树、芭蕉作前景,富有南国情调;用竹、红棉,具有南方的乡土气息。这些前景对主题常常是有力的烘托。

B、前景用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

结构画面对镜头有意靠近某些人或物,利用其呈像大,色调深的特点,与远处的景物形成明显的形体大小对比和色调深浅的对比,以调动人们的视觉去感受画面的空间距离,视觉的效果画面就好象有了纵深轴线,使人感觉不再是平面的了。一些有经验的摄影者在拍摄展示空间场面的内容时,总力求找到适当的前景来强调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感,而且常常利用前景与远景中有同类景物,如同是人、树、山等。由于远近不同,在画面上所占面积相差越大,则调动人们的视觉规律来想象空间的能力就越强,纵深轴线的感受就越鲜明。

C、突出画面内容的概括力

在表现一些内容丰富、复杂的事物的时候,有意将所要表现的事物中最有特征的部分放置在前景位置上,是加强突出画面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为了一个数据》和《新炊间黄梁》)。画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为了展示农村生活日益富裕的景象,前景是两只新的铝制水桶,上面摆着等着要下锅的鱼块、肉类、蔬菜、白米等,由于它们处在画面的前面,呈像大而鲜明,给了人们强烈的视觉印象,加强了对内容的概括力,增加了画观视觉感。

D、运用前景与背景景物作内容上的对比,来完成摄影艺术常用的对比手法(如《差距》、《第一接触》),形成令人深思的主题。

E、前景给予人们一种主观的地位感。加强画面的地位感,如用门、窗、建筑物等鲜明特征的景物做前景,让其在画面上占有较大的位置,给观众以心理上的影响,无形中就会缩短观众与画面之间的距离,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这对增加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是很有利的。给观众以地位感,在其它艺术文学创作中都是很重视的,要引人入胜,先要引人入境。象李白的诗句一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四句诗中第一句很重要,先说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是在床前看明月,所以后面引发出来的思故乡的情感才自然、真实。而摄影艺术会做到这一点,就常常借助于前景来达到。

F、前景的运用可增加画观的装饰美。

一些有规则,排列的物体,以及一些具有图案形状的物体,用来作前景,使画面象装饰了一个精美的画框或花边一样增加了美感,显得画面生动活泼,跳跃(如《宝钢圆舞曲》)、《新的高度》),将人物镶嵌在中间,十分优美、优雅、自如。

G、前景有均衡画面的作用

有时我们在画面上发现空缺不均衡的时候,比如天空无云显得单调时,用下垂的枝叶置于上方,弥补画面不足之处;有时画面下方压不住,上重下轻的时候,可用山石、栏杆做前景,色调深使画面压住阵脚,达到稳定、均衡的作用。

H、前景运用虚焦点的表现手法,给人们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近年来,在很多的摄影艺术作品中,很多人在前景的运用上,常常运用虚焦点,杂乱的景物来作前景,虚而且乱,观众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还觉得有意思,这是由于人们对摄影艺术的审美趣味也在变化和发展,越来越趋向自然、真实、要求有现场的气氛。前景的虚和乱可以强调出这种现场气氛而且前景的虚也有助于突出主题的实,以虚衬实。前景的乱也是要打引号的。事实上是乱中有治,形似乱,却是以不妨碍主体突出为原则的,如果乱得边主体都淹没了,恐怕观众也难以接受,你自己也不满意,所以它的原则是:“虚中求实,乱中求治”。

以上说的是前景的八个作用。事实上,前景的运用往往是同时起其中的几种作用的,最好一箭射几雕。总的来说,运用前景的意义是丰富画面的词汇,增加画面的文采。但是切记,前景不可滥用,可有可无时,宁可不用,以求画面的简洁;另外,前景的形状、线条结构要尽可能优美,与主体紧密联系和呼应,结合成一个整体,帮助表达主题思想。

2、背景

背景是指在主体的后面用来衬托主体的景物,以强调主体是处于在什么环境之中,背景对突出主体形象及丰富主体的内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切造型艺术家都很重视背景的作用,雕塑、绘画、建筑等艺术都非常重视背景对主体的烘托。黑格尔在《美学》中说过,“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及地方部位”。摄影艺术家同样懂得,背景对一幅摄影作品的成败有举足轻重之势。往往有这种情形:拍摄一幅作品,主体、陪体、神情、姿态都很理想,但由于背景处理不好而告失败。摄影画面的背景选择,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抓特征;二是力求简洁;三是要有色调对比。

A、首先要抓取一些富有地方特征、时代特征的景物作背景,明显地交代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气氛,以加深观众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抓取其有时代特征的景物,使人们了解时代背景。

如用冒烟的火车头或工厂的烟囱作背景,在五十年代还是使人感到生意蒸蒸日上,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能启发人们的审美感情;但八十年代的今天,仍然这样作背景,就会被说成是污染,反映码头工人也是如此。拍摄人像也很重视选取富有特征的环境作背景来衬托人物的职业和性格特征。(如少女不能先用大红大花作背景),这称为环境肖像。环境对人物的烘托,背景的衬托也有正衬、反衬之分,如幸福的儿童用鲜花盛开的花园作环境衬托,是正衬;如饥饿贫穷的儿童处在花花世界的繁华街道上,是反衬。

B、背景的处理力求简洁。有人说过这样的话,“绘画和摄影艺术表现手段的不同,在于绘画用的是加法,摄影用的是减法”,因为绘画反映生活总是给画面上添上些东西,而摄影反映生活则总是千方百计地减去那些不必要的东西。而其中重要的是将背景中可有可无的妨碍主体突出的东西减去,以达到画面的简洁精炼。

从很多摄影作品上分辨出来,发现许多有经验的摄影者都充分调动各种摄影手法以达到背景的简洁。有的是用仰角度避开地平线上杂乱的景物,将主要对象干干净净地衬托在天空上;有的用俯角度以马路、水面、草地为背景,使主体轮廓清晰,获得简洁的背景;有的利用逆光,将背景杂乱的线条隐藏在阴影中;有的用晨雾将背景掩藏在白色的雾霭之中;有的用长焦距镜头缩小背景,景物排除在画面之外;有的用虚焦点柔化背景线条。这些方法都可以收到简洁背景的效果。

C、背景要力求与主体形成影调上的对比(在彩色摄影中要有色调对比),使主体具有立体感、空间感和清晰的轮廓线条,加强视觉上的力度。

处理轮廓形状的法则:暗的主体衬在亮的背景上;亮的主体衬在暗的背景上;亮的或暗的主体衬在中性灰的背景上;主体亮,背景亮,中间要有暗的轮廓线;主体暗,背景暗,中间要有亮的轮廓线。因为摄影是平面的造型艺术,如果没有影调或色调上的对比和间隔,主体形象就要和背景溶成一片,丧失被视觉识别的可能性,所以有人把画面景调色调的对比,比作运载手段,有了它,画面形象才会凸出来送到观众面前。

背景的处理是摄影画面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在拍摄中细心选择,才能使画面内容精炼准确,使视觉形象得到完美表现。

五、空白的留取

摄影画面上除了看得见的实体对象之外,还有一些空白部分,它们是由单一色调的背景所组成,形成实体对象之间的空隙。单一色调的背景可以是天空、水面、草原、土地或者其它景物,由于运用各种摄影手段的原因,它们已失去了原来实体形象,而在画面上形成单一的色调来衬托其它的实体对象。

空白虽然不是实体的对象,但在画面上同样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沟通画面上各对象之间的联系,组织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纽带。空白在画面上的作用,如同标点符号在文章中的作用一样,能使画面章法清楚,段落分明,气脉通畅,还能帮助作者表达感情色彩。下面具体分析一下画面空白部分的处理及其所起的作用:

1、画面上留有一定的空白是突出主体的需要。要使主体醒目,具有视觉的冲击力,就要在它的周围留有一定的空白,如拍人物也总是避免头部、身体与树木、房屋、路灯及其它物体重叠,而将人物安排单一色调的背景所形成的空白处,在主体物的周围留有一定空白,可以说是造型艺术的一种规律。因为,人们对物体的欣赏是需要空间的,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如果将它置于一堆杂乱的物体之中,就很难欣赏到它的美,只有在它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间,精美的艺术品才会放出它的艺术光芒。

2、画面上的空白有助于创造画面的意境

一幅画面如果被实体对象塞得满满的,没有一点空白,就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画面上空白留得恰当,才会使人的视觉有回旋的余地,思路也有发生变化的可能。人们常说:“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空白留取得当,会使画面生动活泼,空灵俊秀。空白处,常常洋溢着作者的感情,观众的思绪,作品的境界也能得到升华。

画面的空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实处的延伸。所谓空处不空,正是空白处与实处的互相映衬,才形成不同的联想和情调。比如齐白石画虾,几只透明活泼的小虾周围大片空白,没有画水,但人们觉得周围空白处都是水。摄影画面空白处与实处的经营,也应能激起观众丰富的联想,利用空白来创造意境,在其它艺术中都有创造性的作用。

3、空白还是画面上组织各个对象之间呼应关系的条件

不同的空间安排,能体现不同的呼应关系。所谓呼应,总是由两个对象之间有一定距离构成的,如两上对象紧挨在一起,也就无所谓呼应。一切物体因开头不同,使用情况不同,线条伸展方向不同,光线照射不同等等情况,都会显出一定的方向性,有向背关系,要仔细观察物体的方向性,合理地安排空白距离,以组织其相互的呼应关系。

4、空白的留取与对象的运动有关

一般的规律是:正在运动的物体,如行进的人,奔驰的汽车等对象,前面要留有一些空白处,这样才能使运动中的物体有伸展的余地,观众心上也觉通畅,加深对物体运动的感受,人的视线也是一种具有合乎人们欣赏的心理要求。总之,我们要善于灵活地,具有独创地运用空白。

5、画面上的空白与实物所占的面积大小,还要合乎一定的比例关系。

要防止面积相等、对称,一般来说,画面上的空白处的总面积大于实体对象所占的面积,画面才显得空灵、清秀。如果实体对象所占的总面积大于空白处,画面重在写实,但如果两者在画面上的总面积相等,给人的感觉就显得呆板平庸,这是一个形式感觉的问题。

我国古代绘画论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也就是说在疏密的布局上走点极端,以强化观众的某种感受,创造自己的风格。空白的留舍及空白处与实处的比例变化,的确是一项创造性的画面布局的重要手段。

六、画面要达到整体的均衡

在把画面的各个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中,最后一步是要审查一下画面是否均衡,因为均衡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一种心理要求和形式感觉。画面均衡与否,不仅对整体结构有影响,还与观众的欣赏心理紧密地联系着。

现实生活中,一切稳定的物体都有均衡的形式:桌子四条腿是稳固的,如果三条腿则一定将它形成均衡的鼎足足势才会稳固;盖房子如果下面小上面大,就给人一种不稳固的感觉;挑担子一头重一头轻,使人走路不便;劳动中人们的姿态显然是求得身体均衡以合乎这一劳动特点的姿态……。许许多多的生活现象培养了人们要求均衡的心理,并且在人们的审美过程中起作用。

一幅画面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均衡,安定的,人感到稳定,和谐,完整。利用人们要求均衡的心理因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强调画面的表现力:

1、强调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时,要求画面的均衡平稳,甚至有意地采取对称式的均衡,从四平八稳的对称均衡中显示出一种古朴的庄重的关系。

2、在一些强调幽雅、恬静、柔媚的抒情性风光画面及生动活泼的人物、情节画面中,要求的是变化中的均衡画面上可以有疏有密,有虚有实,但整体要求是均衡的。

3、均衡还可以从另一方面来加以运用。即有意地违反均衡的法则,使画面人不均衡中造成某种动荡感,象受到外界冲击一样。利用不均衡的变格形式来深刻地表达主题。

以上我们详细谈了关于画面构图与布局的五个关键的问题,可概括为:

1)主题在画面的位置和地位;

2)陪体在画面的地位和作用;

3)环境对烘托主体的作用;

4)画面空白的留取;

5)画面要达到整体的均衡;

这对今后我们在摄影创作中很好地去运用和实践,找出画面布局的规律、重点手法,提高我们创用上的成功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8-2001, 15:23   #23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均衡平稳


  均衡,就是平衡。这是字面的解释和理念上的概念。我们这里讲的均衡式构图,是一种艺术审美观和视觉心理概念。
  均衡区别于对称,因为这种形式构图的画面不是左右两边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对应,而是相等或相近形状、数量、大小的不同排列,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是一种异形、异量的呼应均衡,是利用近重远轻、近大远小、深重浅轻等透视规律和视觉习惯的艺术均衡。当然均衡中也包括对称式的均衡。
  《澜沧江畔》,是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澜沧江赛龙舟时拍摄的,当时,许多人站在江水中观看,傣族姑娘艳丽的衣衫和五彩的遮阳伞,把江河装点的十分好看。作者站在她们的后面拍下了这张照片,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傣族民族节日的热闹和欢乐。在画面的右边有十几个打伞姑娘,色彩诱人,如果只拍她们,场面显然太小,如果场面大一些,画面左边又较空,正在观察取景设法使画面均衡,不至于右面太重,使画面失去平衡的当儿,只见有一个赤背男子和一位妇女走进了画面停在江水中,而且都是背面,与右边人群面向一致,于是便按下了快门。一男一女这两个人成了这幅画面的视觉均衡物,现在看虽然画面上是右面人多,左边人少,但两者却起了呼应作用,从视觉上不觉得画面偏沉偏重,达到了艺术的均衡效果。




  均衡式构图,给人以宁静和平稳感,但又没有绝对对称的那种呆板无生气,所以是摄影家们在构图中常用的形式,均衡也成了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之一。
  要使画面均衡。形成均衡式构图,关键是要选好均衡点(均衡物)。什么是均衡点呢?这要从艺术效果上去找,只要位置恰当,小的物体可以去与大的物体相均衡,远的物体也可与近的物体求均衡,动的物体也可以去均衡静的物体,低的景物同样可均衡高的景物。效果好坏与作者的审美能力、艺术素质有关,要多加实践和学习,一定会掌握这种构图形式,用好这种艺术技巧。来源《人民摄影》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8-2001, 15:28   #24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打破均衡

摄影教科书中讲,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有四条,一是画面结构简洁明了,二是要有完整的视觉印象,三是整体结构要均衡,四是结构要多样统一。看来均衡是摄影构图的基本要耱之一,也是传统的构图原则。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些新潮的摄影家认为均衡刺激性不强,反映不出现时代的生活节奏和特点,他们主张打破均衡,而且也在实践他们的观点,拍出了一些不均衡的作品。我们把这些作品的构图形式,称为非均衡式构图。对于这种形式的构图,我的看法和观点是,既不反对均衡,也不反对不均衡。因为生活是多种多样的,现实生活中既有均衡也有不均衡。只要是内容的需要和创作意图的需求,形式可以任意选择。
非均衡式构图具有不稳定,不和谐,紧张刺激、动荡不安等特点。从景物形象上来表现动势较为理想;从心理反映上用来表达烦燥不安的情绪、不协调的动作或不一致的注意力和不同的表情等,具有优势;如展示战争的残酷、革命风暴、狼藉现场等场面,亦可取得好的视觉效果。

照片《东张西望》,拍摄的是一群老年妇女观看文艺表演的场景。虽然画面构图算不上是标准的非均衡式构图,但人物的姿态表情,左右两端几位大娘的视线,均具有不稳定感,东张西望给人一种不愉悦的心理刺激,基本上达到了均衡构图的视觉效果。来源:人民摄影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8-2001, 15:30   #25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直角灵便

  直角三角形,就是侧三角形,是不等边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式构图一般是以画面的一个竖边为三角形的直线,底边为横线,立在画面一侧。直角三角形式构图,大都注意被摄物的方向性。景物的运动方向或面向应对三角形的斜边,使运动物体的前面或景物的面向前留有空间,给以出路。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在横幅或竖幅画面中均可选用,其特点是竖边直线可显示景物之高耸,底边横线又具有稳实、安定感,并且富有运动感,具有正三角形式和倒三角形式构图的双重优势,同时左右直角灵活多变,很受摄影家们的喜爱,所以使用较多。

  《万里长城永不倒》这幅照片,就是直角三角形式构图。左直边是年久失修坍塌了的一个敌楼,底边的长城虽然已不整齐,但仍然牢固而稳当地座立在群山之中,远处长城蜿蜒起伏在群山峻岭之巅,更加显得雄伟壮观,年代久远。直角三角形式构图的特点,不论从外形上还是内涵上均在这幅照片中得到了展示。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的灵便性,不仅表现在左右两边,横竖均宜,而且还表现在底边长竖边短或底片短竖边长均可选用,只要三个角中有一个角可形成直角,便可用这种形式构图。 来源:人民摄影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8-2001, 15:32   #26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圆形团结


  圆形构图是把景物安排在画面的中央,圆心正是视觉中心。圆形构图看起来就象一个团结的团字,用示意圆表示,就是在画面的正中央形成一个圆圈。
  圆形构图,除了圆形物体以这种图式表示其圆外,实际上有许多场景可用圆形构图表示其团结一致,既包括形式上的,也包括意愿上的。如许多人围着一个英雄模范在签名,不少少年儿童正聚精会神地听老人讲故事,小朋友们围着圆圈做游戏等,均可选用圆形式构图。照片《大书法家》,拍摄的是一位书法家正在写字,不少人围着他在观看。从形式上看,书法家在中心,被大家围住,形成了一个圆形;从内在含义上看,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书家写字的手上,形成了以他为中心的汇聚圆,所以选用圆形构图最为合式。

  圆形构图给人以团结一致的感觉,没有松散感,但这种构图模式,活力不足,缺乏冲击力,缺少生气。
  圆形构图如能与圆形画幅和方形画幅结合起来,表现力更能充分发挥出来。竖画幅也比较好,只是横画幅因其左右宽度较大,离中心较远,很难形成一个等距离半径态势,所以横画幅一般很少选用圆形构图,宽画幅更是如此。当然,只要处理得当,任何画幅均适合圆形式构图,不存在禁区。来源:人民摄影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8-2001, 15:34   #27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S形优美
  S形,实际上是条曲线,只是这种曲线条是有规律的定型曲线。S形具有曲线的优点,优美而富有活力和韵味。所以S形构图,也具有优美和活力的特点,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且画面显得生动、活泼。同时,读者的视线随着S形向纵深移动,可有力地表现其场景的空间感和深度感。
  S形构图分竖式和横式两种,竖式可表现场景的深远,横式可表现场景的宽横。S形构图着重在线条与色调紧密结合的整体形象,而不是景物间的内在联系或彼此间的呼应。
  S形构图,最适于表现自身富有曲线美的景物。在自然风光摄影中,可选择弯曲的河流、庭院中的曲径、矿山中的羊肠小道等等,在大场面摄影中,可选择排队购物、游行表演等场景;在夜间拍摄,可选择蜿蜒的路灯、车灯行驶的轨迹等等。总之,S形构图是摄影家们常用的构图方法,佳作不少,在各种摄影作品展览中均可见到。照片《远山》,就是一幅S形构图的作品。群山绿草之中,一条山路伸向远方,S形的线条吸引着观赏者的视线,并引导视线顺着S形走向深山之中,给读者留下无尽头的悬念。 来源:人民摄影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8-2001, 15:36   #28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十字神秘

  十字形,是一条竖线与一条水平横线的垂直交叉。十字形构图给人以平稳、庄重、严肃感,表现成熟而神秘,健康而向上。因为十字最能使人联想到教会的十字架,医疗部门的红十字等,从而产生神秘感。
  十字形构图,不宜使横竖线等长,一般竖长横短为好;两线交叉点也不宜把两条线等分,特别是竖线,一般是上半截短些,下半截略长为好。因为两线长短一样,而且以交点等分,给人以对称感,缺少了省略和动势,会减弱其表现力。
  十字形构图的场景,并不都是简单的两条横竖线的交叉,而是相仿于十字形的场景均可选用十字形构图。如正面人像,头与上身可视为垂直竖线,左右肩膀连起来可视为横线;建筑物的高与横的结构等。也可以这样讲,凡是在视觉上能组成十字形形象的,均可选用十字形构图。照片《亭顶》,是视觉上的十字形形象,亭阁上的尖顶高竖在画面上,顶盖的屋脊形成了横线,显得神秘、稳重,尖顶的顶端有一只小鸟停落在上面,也给画面增加了一点情趣,更加具有了活力。

  复旦大学马棣麟教授编著的《摄影艺术构图》一书讲到十字形构图时说,十字形的画面结构可分为“破十字形”和“分割十字形”两种,他说:“无论是哪一种十字形构图形式,都是根据对象的性质和主线条的形状,以及艺术构思,造型要求等等要素熟练结合的产物”。
来源:人民摄影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9-2001, 05:46   #29
canon_elan
注册用户
 
注册日期: Sep 2001
帖子: 62
精华: 0
呵呵,我来向权威挑战---各位准备砖头

大家都安静,我来偏激一点,也好活跃一下气氛,呵呵,欢迎批评,但是不要搞人身攻击。

第一篇《摄影构图学》让我看起来象以前的政治书,学习**的目的,学习**的意义....从构图的英文单词composition说起,但是我觉得没有必要加上“学”字。摄影当然是一门艺术,但基本上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加上“学”字有点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嫌疑。英文里面的摄影师叫做photographer,或者说翻译成摄影人,但是我不知道如何把“摄影家”严格地翻成英文。(famouse photographer?) 我读了一些美国“摄影家”写的构图"学"书籍,开头好像没有大片的“构图学意义,目的”的讨论,简单了就是出好照片。

构图无非是更好地体现主题,而且也离不开主题的特征。比如拍人像多用垂直构图是因为人体本身是垂直的。这些文章用的片片好象都有问题:
如“S形优美“。 偶觉得那个片子没有什么特点。首先主题就不突出,如果说S形的公路是主题,那么旁边的景物对表现主题没有帮助,相反还吸引了一部分注意力,并且占去了照片大部分面积。

圆形团结的图片更没有特点。如果改进可以在书画家的正上方垂直往下拍,略去书画家的脸孔,那看到的才是圆形,才看到团结。而只有这样的角度,圆形这种几何形状才成为这张片子的构图中心。这样的场景是常见的,但是这张片片我还是部清楚主题或者主体是什么。

十字神秘的片片更照高了。主体是什么?塔尖?为什么左边的檐不完整?好像也没有不对称美呀。如果主体是檐上的雕刻,这个片子问题就更多了。

不同照片用不同的构图是因为在特定情况下特定的构图对表现主体有更好的效果,有更好的视觉冲击力。《直角灵便》和《均衡平稳》都是重要的构图原属,但是例片太牵强,大家如果光看照片根本感觉不到作者要说的这几个构图要素。

总结:我觉得这几篇文章作为摄影技术文章没有太大的说服力,从写作风格和用的图片看有点象是20年前的摄影教材。

此帖于 09-29-2001 05:53 被 canon_elan 编辑.
canon_elan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9-2001, 06:10   #30
canon_elan
注册用户
 
注册日期: Sep 2001
帖子: 62
精华: 0
我也谈构图

呵呵,是摄影构图,而不是构图学。我也是做研究工作的,私下觉得摄影构图可以说“构图艺术”,但是“构图学”好像不太合适。我初学摄影才半年,照的片子不多,但是花在研究别人的片子上的时间很多。下面的图片都是别人的作品,写的都是我从这些作品中总结的一下原则。经验有限,请大家指点补充。

人像摄影用光太复杂,我现在还没有魔到头绪,呵呵不好意思了。毫无疑问垂直构图是人像摄影中的主要构图方法。主要原因也是因为人体是垂直的,这样容易让主体充满画面。 人像也有采用水平构图的,但是这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如何处理两边的空?

一种办法是让模特平躺,这样处理其实和垂直构图原这是一样的。
我发现很多水平构图的人像作品把主体放在一侧,是不对秤的构图。然后通过模特的肢体和眼神的“虚拟”线条来填充另外一侧的空,以平衡画面。

下面这张图是通过模特的眼神填充一侧空白的

上传的图像
 

此帖于 09-29-2001 06:13 被 canon_elan 编辑.
canon_elan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9-2001, 08:22   #31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Re: 我也谈构图

引用:
最初由 canon_elan 发布
毫无疑问垂直构图是人像摄影中的主要构图方法。主要原因也是因为人体是垂直的,这样容易让主体充满画面。 人像也有采用水平构图的,但是这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如何处理两边的空?


同意这个观点, 由于我们一般用的 135 相机底片都是长方形状, 所以最简单的拍摄方法就是用垂直构图,这样很容易构图, 而目前在青蛙论坛发的很多人像帖子,都是用水平构图的, 因此就存在了如何处理两边的空? 很少有处理的好的, 这样就使自己的作品大大打了折扣。 并不是反对使用水平构图, 而是水平构图要比垂直构图,在拍摄人像方面难处理一些。 如果无法处理好如何处理两边的空,那就还是先老老实实用直构图吧。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9-2001, 08:25   #32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Re: 呵呵,我来向权威挑战---各位准备砖头

引用:
最初由 canon_elan 发布
总结:我觉得这几篇文章作为摄影技术文章没有太大的说服力,从写作风格和用的图片看有点象是20年前的摄影教材。


是的, 目前的摄影教材,很多都是很老的材料了。大家也可以提供些资料补充完善这个讨论帖子。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9-2001, 09:45   #33
canon_elan
注册用户
 
注册日期: Sep 2001
帖子: 62
精华: 0
人像水平构图

这张也是水平构图处理变空的办法。头片象一边,模特的腿和脚成了背景添了右边的空,我觉得用模特的肢体填空要避免太复杂的背景。
上传的图像
 
canon_elan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9-2001, 09:48   #34
canon_elan
注册用户
 
注册日期: Sep 2001
帖子: 62
精华: 0
人像水平构图

水平构图的大头像,摄影师用模特的右手臂填空,而且简单背景原则仍然适用
上传的图像
 
canon_elan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9-29-2001, 09:57   #35
canon_elan
注册用户
 
注册日期: Sep 2001
帖子: 62
精华: 0
人像对角线构图

这张也是水平构图,但是倾斜了模特的身体。
这种对角线构图在人像摄影中很容易照成特殊的视觉效果。
上传的图像
 
canon_elan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回复


主题工具
显示模式

发帖规则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不可以回复主题
不可以上传附件
不可以编辑您的帖子

vB 代码开启
[IMG]代码开启
HTML代码关闭
论坛跳转



所有的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现在的时间是 08:56.


NewvBB Core 1.1 Final - vBulletin v3.0.3
中文化与插件制作 NewVBB.com™ 2024。
友情连接        
摩托车.上海.中国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
沪ICP备010502
沪ICP备05000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