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青蛙论坛 » 青蛙摄影论坛 » 摄影杂谈
用户名
密码
帮助 会员 日历 标记论坛为已读

回复
 
主题工具 显示模式
旧 04-08-2002, 11:27   #1
M6+35/2
注册用户
 
M6+35/2的头像
 
注册日期: Mar 2002
帖子: 129
精华: 0
Unhappy 我的巴以冲突地区观

巴以冲突持续之久,鲜血和无辜生命的损失使人不得不感到深深的悲哀。千余年来两大文明的不断冲突今天依旧没有该变。人类在物质上突飞猛进的同时精神上却几乎是原地踏步。
在此不想挑起各家支持者的争执,因为这不象争论尼康佳能谁好那么轻松。只想引起些思考,看看人类究竟该作些什么。
回顾巴以历次冲突几乎都是以赢得战争巴赢得同情。我认为这里没有赢家,只有输家。你没见输的一方流血,赢的一方并未得到安宁,而几乎全世界都因此增加了仇恨。人类该反省!
我以为理想主义的解决办法应是他们组成一个国家,(他们原本同是闪族后裔)和平相处,世界并非没有成功的例子,比如中国西南地区就有很多不同信仰不同种族的人和睦相处在一块土地上。但不巧他们是千余年来不断冲突的两大宗教文明的发源地和当今的冲突前沿,上千年积累的仇恨指望一两代人和几个睿智的领袖人物去消化是太不现实了。我们只能企盼少流血,少逝去些无辜生命,等待人类文明缓慢的进步,直到我们能相互一笑泯千年恩愁时。
我无意偏袒以色列,但现在的舆论把以色列说成大灰狼,把巴勒斯坦描绘成小白兔使我有些想法不吐不快。我们人类是常用自己的视角看世界,难免偏差。英国人(还有英语国家为主体的西方人)印地图格林尼治在中央,中国人把神洲大地摆在中心,但别忘了南北方极的连线才是地轴,南北极恰好没有人!
一:同情弱者论
有人说同情若者是人的天性,我不否认。但天性既称为天性正是因未经思考来自天然,未必都是值得张扬的,有些甚至应加克制直至克服。具体讲二战后期,纳粹德国和小日本都处于弱势,直至成了弱者,难道值得同情?我当然不是把阿拉法特比作希特勒或东条英机,只想说明强若与正义,与赢得同情没有必然联系。
二:迫不得以论
以马哈第尔为首的一派(当染包括全体穆斯林和许多非穆斯林,其中有我的偶像唐老鸭及许多中国人)认为人体炸弹不是恐怖主义,是力量对比悬殊时巴人迫不得已的行为。我想以此逻辑以色列动用军队占领巴领土难道不是迫不得已吗?别忘了巴极端组织的人体炸弹和暗杀活动从没间断过,以色列也是别无选择,难道只有挨炸的份?在此我斗胆给恐怖主义下个定义供大家参考。
A:躲藏在暗处不宣而战。
B:以伤及无辜来要挟对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不论是何目的及为何原因)之所以不论目的和原因是因价值判断标准无法统一会导致最纯粹的恐怖活动也能找到借口。这里的伤及无辜特指故意的,不包括战争状态下的误伤,因为任何战争行为都有误伤,不论是你是穆斯林,基督徒还是共产党。
以上两条缺一不构成恐怖主义。
三:中美关系历来坎坎坷坷,中国人于是习惯与恨乌及屋。美国人支持的我反对,亲美的都是坏蛋。这是懒得思考没有公平心的表现,美国不是没干过好事,我们也不会永远代表正义。
憎恨留给历史巴,谁让他偏心这块土地,让他产生了那么多且重要而又不调和的文明!怜悯和同情给所有流血的人吧,不论他姓巴或姓以!放下武器吧,阿迷陀佛!阿门!真主保佑!
行者无疆
__________________
手中端哈苏,胯下骑路虎,床头揽梦露,命短不算苦!行者无疆
M6+35/2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8-2002, 13:18   #2
bigblue
注册用户
 
注册日期: Nov 2001
来自: 上海
帖子: 233
精华: 0
这里必须除去感情因素,就历史遭遇而言,中国近代史和以色列是相近的,饱受欺辱。因为中国是按照自己的最大国家利益出发,采取了支持巴勒斯坦的立场。 这是苏秦“合纵”策略的再次体现。

我们总不能让美国太顺了,到处都搞定了,然后可以全心全意搞我们吧?
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奋力向前,如逆水行舟,然而由始至终,我们都不断被推回到---往昔岁月。 ----《了不起的盖茨比》

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而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麦田守望者》
bigblue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回复


主题工具
显示模式

发帖规则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不可以回复主题
不可以上传附件
不可以编辑您的帖子

vB 代码开启
[IMG]代码开启
HTML代码关闭
论坛跳转



所有的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现在的时间是 13:05.


NewvBB Core 1.1 Final - vBulletin v3.0.3
中文化与插件制作 NewVBB.com™ 2024。
友情连接        
摩托车.上海.中国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
沪ICP备010502
沪ICP备05000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