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青蛙论坛 » 青蛙摄影论坛 » 摄影杂谈
用户名
密码
帮助 会员 日历 标记论坛为已读

回复
 
主题工具 显示模式
旧 04-04-2002, 12:55   #1
namtso
proof collector
 
namtso的头像
 
注册日期: Jan 2002
帖子: 1,301
精华: 0
既然那么多人说起,偶们就来说一说王小慧的“我的视觉日记”

我看着怎么觉得这么矫情内??
感觉象一份成绩单,老在标榜自己怎么怎么牛,倒不是说牛不好,可是跟“视觉日记”好像关系不大呀
感觉这个女人有点象三毛,一样中国人在国外,一样有才华,一样丧夫,一样有不少老外喜欢但自己只对逝去的那个痴心不改。。。。
早10年看我大概会象当初喜欢三毛一样喜欢她的吧。。。。
唉,早10年看我就早10年喜欢摄影了,现在怎么也是只老蛙~~
__________________
When a feeling was there, they felt as if it would never go;
When it was gone, they felt as if it had never been;
When it returned, they felt as if it had never gone.
namtso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4-2002, 13:31   #2
piloteer
注册用户
 
注册日期: Apr 2001
来自: shanghai
帖子: 6,394
精华: 1
女人都是这个样子的。美其名曰:小资

虽然我还没有看过这本书。
__________________
海龟+海螺
piloteer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4-2002, 13:43   #3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这里有我在上海函授学校的老师 林路 给她写的文章。

王小慧和她的摄影工作场--读《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


作者:林路
这些年来,旅德艺术家王小慧的身影一直出现在中国大陆上,尽管是如此的飘忽不定。她以过人的天赋、不知疲倦的精力以及女性特有的敏感,游刃有余于多种艺术样式的创造过程之中。尤其是由上海学林出版社最近推出的回忆录《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和强烈的反响。在这本一共十七章、38万字、300多幅照片组成的"视觉日记"中,王小慧用她的细腻笔触,将十五年旅德途中的风风雨雨揉碎在斑斑驳驳碎银般的故国月色中,读来时而让人激情不已,时而潸然泪下--从充满喜悦心情准备去德国的"我们可以起飞了"到第一次面对朋友死亡的"燃尽的蓝蜡烛",从成功地展示"我的二十四小时"到遭遇重创的"远处的光"……尤其是在第十六章"抓住感觉"的叙述中,王小慧提到了一次在德国由她主持的主题讲学,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这样一种在国外称为WORKSHOP的主题讲学,题目就叫"抓住感觉"。这里让我们有机会重新来体验一次王小慧在这次主题讲学中的过程,这样一种独特的讲学方式或许对于中国摄影界不无有价值的启发作用。

王小慧是这样开始她的主题讲学过程的--

德国赫尔腾国际摄影节有个常驻机构,他们负责组织策划每两年一次的摄影节,常常是一届刚刚过完,稍事修整便马上又投入了下一届的准备工作。这个机构的主任是曾经多年在柏林摄影学院任过教的威伯尔女士。她很欣赏我上一届摄影节开幕演讲和我表现人的情绪、感觉和人际之间关系的作品,她想请我在下一届摄影节上以这个范畴为题讲学,他们称之为 "Workshop",直译为"工作场"。这是一个由老师和学生一起工作,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共同创作的学习班。……作为女性教育工作者,她提出是否能搞一个只有女学员参加的"工作场",因为凭她的教学经验,女生单独在一起时会毫无顾虑地放开工作,男女生混合时女生不是害羞就是缩到后面而发挥不出来。

我一点也不反对与女学员一道工作并探讨女性视野中的感情和感觉世界,女人和女性题材一直也是我特别关注的。就我们的世界而言,无论东方或西方基本仍是男权规范统治,我作为女人自然关心女性的"边缘文化"在"主流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我自己也是这文化中的活跃分子。
…………

当她问我用什么题目好时,我脱口说出"抓住感觉"。

王小慧一开始就将自己的敏锐感觉放到了一个合适的大环境中,从而引发了这样一场颇为引人注目的"工作场"。说老实话,这些年来,类似的"工作场"在国内也逐渐流行起来,只不过没有采用这样的名称,更重要的是,这些比较一般的"工作场"实际上仅仅是一种短期的摄影技术培训班,参加者交了一定的学费,由名家指导下进行了一些主题拍摄,因此往往缺乏足够的深度。王小慧也考虑到绝不能让这样的"工作场"流于一般,于是她别出心裁,导演了一出生动活泼、却又颇具含金量的"工作场"。

王小慧是个喜欢挑战的人,越没做过的东西往往对她越有吸引力。为了使所有的过程更具有悬念,她最终决定在把题目上加个问号:"抓住感觉"?用她的话来说,"这样人们有思考的余地,也许摄影是那唯一的方式,能把这稍纵即逝、瞬息万变的情绪用一种象征性的图像固定在方寸之中?这个问题是我后来讲课与学员们讨论的第一个话题"。的确,王小慧用摄影这种艺术媒介来"加工"人的情感这个主题,也是希望引起大家对这个题目的关心,因为当今的媒体里,无论从东方到西方,表面化的,娱乐和消费性的照片铺天盖地,充斥大大小小的报刊杂志,技术上是日趋精美但很少能看到真的立意独特,感觉细腻,视觉语言有说服力和真正有深度的作品了。在"工作场"里,王小慧想部分地将在演员学习班对感觉的训练演绎过来让她们有意识地去感知视觉环境,并将她们的感觉有意识地用视觉画面再现出来。

王小慧对摄影的理解和对女性情感特征的深入分析,使她找到了最有效的转换方式,将最难把握的、最不容易捕捉的人类的情感世界,引导人们以直观的摄影画面展示出来。然而当我读到这里时,我却暗暗为王小慧担心。因为这不谛是一次艺术的冒险,比如指导者是否有足够的能量来引导拍摄者的行动,拍摄者的领悟能力又是否能够达到指导者所期待的最终结果?这是一个相当具体的难题。然而王小慧却知难而上,考虑得非常仔细。 当时王小慧想到的是:用摄影抓住感觉可能有那两大类的拍法,一种是纪录性的拍摄,一种是表现性的拍摄,就像她曾拿记录片和故事片两种方式拍电影作为类比所解释的那样。摄影史上有过非常著名的纪录性抓拍的杰作,它抓住了激动人心的或令人过目难忘的感情瞬间,像人们熟知的庆祝二次大战结束在纽约大街上士兵抱住陌生女郎亲吻的照片,或是柏林墙拆除时人们欢呼流泪的场面等等。那常常是在非常时期的非常时刻,但在日常生活中能让人碰到的感情色彩强烈的事件并不那么多,而且那也是不可遇而不可求的。显然,在她“工作场”仅有的四天中,很难设想大家一道去找题材拍,或分头找那可以纪录下的感情瞬间,拍不好容易流于表面。所以她最终决定采取"故事片"的拍摄方式。

但是这种拍摄方式意味着要有立意、有选题,有"编导"、有"演员"。学员必须将她个人化的情感经历及对人生的思考浓缩到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之中,再考虑用什么形式(包括服装、化妆、道具)去表现它。还有就是"演员"的问题。当时的王小慧不倾向用模特。许多摄影"工作场"是有模特的,特别是给那些业余摄影爱好者做的"工作场"常常由讲课人将全部灯光道具布置好,模特站到中间摆姿势让大家拍。因为这些业余爱好者没条件或没能力雇模特与场地及器材去拍照,这样一举多得,各得其所:主持人组织一次赚回一点钱,也不用太费心思讲什么高深理论,只要他尽可能地把画面设计得好,灯光布置得精,模特选得美就行了;那些参加者拍了看似"非常专业"的人体或时装或美人头像照,被亲朋好友赞赏一番,他们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也觉得花点学费"值"。这类学习班很受欢迎,不但满足了这些人的虚荣心,也满足了某些人以艺术为名的窥视欲。

然而这恰恰不是王小慧所需要的,为了挖掘所有人的潜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员们相互间拍摄,并且通过轮流着互相拍的方式,不断地寻找新的兴趣点。为了保险,她也找了一个年轻的女模特备用。

聪明的王小慧在准备幻灯讲座时,尽量找这样一些例子:被拍摄者既不年轻又不漂亮,但如果瞬间抓得好,感染力非常之强。然后是许多技术性的准备工作,她不想要传统的摄影棚--太单调太人工化太无戏剧性和场面感。她希望找一个没有干扰的而且没有装饰的大空间,让学员们有更多的创作余地,结果大家开车一起找到近郊一个被废弃的煤矿建筑。那里虽然很破旧,有些玻璃窗已经打碎,但是却很符合原始的设想。 王小慧在她的行文中将所有的准备工作说得很轻松,然而我深深理解在这些文字后面的紧张心情。这是一次只需成功不许失败的"工作场",这是一次不仅仅关乎声誉、更重要的是具有相当责任感的"演出"。德国人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中国人灵活的思维方式,在王小慧的整个策划过程中,得到了完美地体现,但是又有多少人能体验和理解其中的艰辛与困难。四天的"工作场"开始了,我们最终看到了一次非常成功的"演出"--

摄影节上总共有十个"工作场",都是在正式开幕晚会的第二天开始,时间为四天。来我班上的几乎全是专业人员,除了一个学建筑的学生和一个税务顾问外。有一个是学过摄影专科又上过艺术学院的资深摄影师,她开了一个照相馆,生意还不错,她只用中型机器"哈苏"拍照(120卷),非常专业,也在《哈苏》杂志上发表过她拍的人像照片。她和那个税务律师都已经五十多了,也不漂亮。有个从柏林来的女孩子刚刚从摄影学院毕业,还没找到工作,她没钱来学这个班,但听威伯尔主任的介绍又非常想来听课,她是威伯尔以前的学生。于是她毛遂自荐,说愿意为我做助手,帮我做各种事务性的工作。我很高兴地答应了她,她是用劳动换这学习机会,后来她拍出了非常好的作品。

……

我为她们时间安排非常紧凑,不仅早上讲评,白天拍摄,晚上还有交流和"家庭作业",即自拍摄影。……然而第一天工作结果出来时,我发现不少人还停留在形式美的层面上,我说我不反对她们拍形式美的东西,但在这类题材的摄影里形式永远应当处于从属地位……后来几天里学员们拍摄了许多关于感情方面的题材,像痛苦、忧伤、孤独、欢乐、喜悦、迷茫、失落、乃至恐惧、压抑、嫉妒、甚至愤怒等等。我觉得他们把这些题材都很好地用摄影表现出来了。我曾对他们说过,构思一个拍摄题目的过程是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到感性的过程,既要先用直觉去感知它,又要用头脑思考分析如何实现并做拍摄的计划,然后实拍过程又是一个很感性的过程……工作气氛从陌生拘谨到热烈活泼,常常会听到叫声、喊声、欢笑声,最后一天气氛达到白热化的地步。所以最后那天我拍下了她们在一起的工作照。她们手舞足蹈,欢笑跳跃,有些只是下身穿了裙子,完全没有了相互的隔阂和陌生感,好像是姐妹或是多年好友.她们工作极为投入,希望取胶卷的人能晚些再来,这样她们可以在最后一天还尽可能多拍些作品来。

四天以后,她们挑出大会规定的每人最好的六张照片,交给组委会去参加公众观摩会用。每个主持人要到前面去解释自己"工作场"的主题,意图和过程等等。王小慧的报告在结束时大家热烈鼓掌,几个女人高兴得抱作一团,她的助手悄悄说:"我注意过了,我们的掌声最长也最热烈",她把掌声也全录下来了。

几个月后,王小慧在齐格丽特新书发布的展览上碰到一位陌生的人,朋友介绍他是摄影节的发起人兼总策划之一,他告诉王小慧,那个"工作场"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说那些日子整个赫尔腾都在说"抓住感觉"的话题,没人能想到这个别出的心裁的题目能拍得那么好,而普普通通的学员拍出了不普通的作品。

我一面读着书中感性的文字,从心底为王小慧的成功而鼓掌,一面我又浏览着那些学员们拍摄的作品,感受到其中精彩纷呈的视觉力量。这些表现方式各异、创作风格不同的照片,都是从人类情感的角度找到一个突破口,试图将抽象的情感空间转换成具象的视觉语言。不管是表现恐惧也好,展示忧郁也罢,还是一次真真切切的微笑或是沉思,拍摄者都力图以不再一般化的、程式化的手法图解时空,而是将情感一次又一次的具体化,通过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甚至是一个虚化的影像,构成了情感世界的多元结构。也许只有这样,图像的空间才可能具有不可重复的巨大魔力,摄影的创造也就有了时时令人激动的可能。尤其是一幅令人难以想象的画面--作为模特儿的王小慧是着衣站立的,而摄影师却是裸体的。当时在旁边的另外一个学员将这样一幅珍贵的画面记录下来,并被王小慧放在了她们自己印制的小册子的第一张,题目就叫做"我的工作场"。这样一种不同凡响的"工作场",自然会引起了人们各方面的关注。

这以后,每个学员都给她写了非常热情洋溢的信,告诉她那个"工作场"与她们以往参加过的只是在摄影技术上有所提高的学习班不同,她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方面的触动,也或多或少地改变了她们的日常生活。比如一位开照相店的摄影师说,她从来都是用大机器在摄影室为顾客拍人像的,拍了二十多年,已经感到自己有些麻木,来的人老老少少,胖的瘦的,俊的丑的,从报名照到金婚留念她都得拍。她把它只是当作工作,一种可以养家的职业。下班后她是绝不愿再摸一下照相机的,也不喜欢用小相机。她刚刚与男友分手心情沮丧,她自己还带了两个女儿,她以为自己不再会有热情去搞艺术创作了。

但王小慧的"创造力"与"工作热情"感染了她,她将这全部感觉:"离别的疼痛,心灵的创伤、失落的情绪等等都用摄影表现出来,"而且与当今媒体所展示的那些"永远年轻美丽的身?quot;对抗,她很勇敢地脱下了衣服拍摄了人体照片,自拍并让别的学员拍摄,因为她要表达的东西并非年轻美丽的身体……她很欣赏王小慧把技术的东西放到第二位而将艺术表达放在那么重的位置,她还说在这"工作场"上,她拍了一张很少见的照片:一个全裸的学员站在三脚架后拍摄主持人的镜头,她说这个做"模特"的王小慧却是着衣的!最后她说她已经买了一个135小相机并开始也拍摄如同王小慧这样的"视觉日记","用相机来画速写,收集印象和感觉。"

一次摄影"工作场"竟然能够引起这样的震撼力,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如此的改变力量,这也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尤其是当我们还只是停留在对一些摄影技术或艺术概念纠缠不清的恩恩怨怨中,或者说甚至将摄影仅仅作为一种沽名钓誉的"终南捷径"时,我们是否想到了摄影也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生活方式,它将引导我们走向命运神秘而充满挑战的远方?王小慧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更精彩的还在后面。面对这样一本会给我们带来新的视觉愉悦的读本,尤其是不管从哪一个角度看,图文之间不再是传统书籍中文字配插图,而是两个并行的信号系统,相互交叉,相得益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从她的《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中,找到更多的人生的启迪……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4-2002, 13:47   #4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1"抓住感觉"的宣传照片

上传的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4-2002, 13:48   #5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2等待
上传的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4-2002, 13:48   #6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3动感的眼神
上传的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4-2002, 13:48   #7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4对比
上传的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4-2002, 13:48   #8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5多重人生
上传的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4-2002, 13:49   #9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6工作现场
上传的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4-2002, 13:49   #10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7进入状态
上传的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4-2002, 13:49   #11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8恐惧
上传的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4-2002, 13:49   #12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9玛丽亚
上传的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4-2002, 13:50   #13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10飘逸的姿态
上传的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4-2002, 13:50   #14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11生存的舞姿
上传的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4-2002, 13:50   #15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12思考的延伸
上传的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4-2002, 13:50   #16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13完美的构成
上传的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4-2002, 13:51   #17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14王小慧在工作现场
上传的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4-2002, 13:51   #18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15疑虑
上传的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4-2002, 13:51   #19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16挣脱
上传的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4-2002, 13:51   #20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17重新站起
上传的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4-2002, 13:52   #21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18自我命名
上传的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4-2002, 13:53   #22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一个理想主义傻瓜的日记---王小慧和她的“视觉日记”

刘武

10年前,也就是王小慧在德国出车祸后的第二年,我认识了回到天津老家的她。我很感叹德国医生起死回生和整旧如新的技术,那次让她鼻骨粉碎、肋骨断裂、颈骨至尾骨挫伤以及丈夫身亡的严重车祸,居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任何痕迹。

今年9月,在她新出版的《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中,她回忆那时医生告诉她可能有下肢瘫痪的危险。她说:“我曾一百次设想过那情景,一个下肢瘫痪的人如何旅行,如何抢拍,如何做暗房……”

那时,也是她职业摄影师生涯的开始。她的视觉日记也是从当时的病床上开始的,在她刚刚还能活动指节的时候,她就拿起照相机拍下了自己被损伤的面孔、为丈夫制作的告别礼物等。

后来,她出现在任何场合都会带着相机,每一个与她相见的人都有可能被她摄入镜头。照相机成了她的第三只眼睛。

她的成就可能有许多人关注,但她的心灵也许被很多人忽视,这可能是她写作这本“视觉日记”的原因。这本书并非仅仅记录了一个漂泊海外的中国女子奋斗成功的历程,更多的是告诉了人们她内心真正在思想着什么,她在这个世界上体验着什么。

10年来,我最欣赏王小慧的是,她一直在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生活,而没有为金钱、名利、仕途之类的东西耗费自己的精力。在这本书中,她也这么说:“我向来是个很重感觉的人,纵观我这些年大的走向,我人生的重大决定和选择,基本是‘跟着感觉走’。大部分这样的决定虽然在许多外人眼里‘不明智’,可我自己却觉得它顺乎自然,合乎本性。”在我看来,王小慧是个少见的淑女,这有许多书本之外的东西可以证明。她的外貌无疑具有古典美,她很少会纵情欢笑,而经常的表情是面含微笑;听过她说话的人都知道,她永远柔声细气,纵使生气也不会形声于色。当然,这都还是外在的证明。

在这个世界上,兼具美貌与才华的女性不少,但兼有美貌与多种才华的女性却不多,王小慧则是这其中难得的一位。古代淑女具有的“琴棋书画”才能她一样不缺,此外,她还会摄影、拍电影、建筑设计等。

不过,她又绝非人们俗称的“女强人”。她执着于爱情,而并不迷乱。在本书中,她回忆了一段令人感叹的爱情故事。当时,她与丈夫一起在德国留学,一位德国诗人爱上她,并为她殉情。她在许多年后才体味出这位诗人的情感。

在经历车祸后,王小慧也曾试图寻求感情的慰藉。有钱的、有才能的、有权力的、有背景的男人都像车窗外的风景一般在她眼前掠过,没有一个能在她心中停驻。她的父亲曾告诉我,有一次,一位高干的儿子邀请她与自己的家人一起过节,但王小慧却婉然推拒说:“我要陪我妈妈。”

她还是一个孝顺的女儿。虽然她如今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而且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但是只要回到国内,她总会挤出时间到天津去看望已经离异的父母,并且无论在世界上的哪个角落,她都会给父母打来电话。她的这本著作就是她在病中口述,由她父亲最后校改完成的。

尽管10年过去了,但当我读到她这本书时,我依然确信自己当年的第一感觉:她的确是一位难得的淑女。用她自己书中的话来说,她是一个“理想主义傻瓜”。

(《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王小慧著学林出版社2001年9月版38.00元)

《中国青年报》2001年11月21日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4-2002, 13:53   #23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王小慧和她的视觉日记

黎蓉


今年4月从纽约回苏黎世的第一天,就听我先生兴致勃勃地对我提起有一位优秀的中国女摄影家住在慕尼黑。几天后,无意中在我先生的书桌上看见那张别致的“名片”时,我一下子被上面那黑白肖像的中国女子所吸引。她微笑着,那样的优雅而温婉,而同时眉目之间,神情之中自然流露出的成熟、灵慧之美如磁石般吸引住我的目光。她不是那种惊国倾城的绝美,但她那会对我说话的眼睛和神情使得我顿时产生想认识她的念头。正巧复活节在眼前,于是在与她电话约过后,我们驱车前往慕尼黑。她居然比照片上还显年轻。她给我们泡菊花茶,给我们看她的摄影作品和出版的书籍。于是我们的谈话由菊花茶打开,一发而不可收,从她的作品和书籍到人生和艺术,从正在上映的电影新片到人间爱情,从她爱吃凤爪这样的人生趣事到她的人生感悟和理念,以至些微的“闺房秘话”……那晚我们一见如故地用中文聊了好几个小时。

然而真正认识她,走近她,却是在读过她由电子邮件发给我的书稿“我的视觉日记”之后。我将那20多万字的书稿打印出来,从午夜读到窗外鸟鸣天亮仍不舍放下。

这是一本令人感动、发人深思的书,自然是难得的好书。日记也许是世间最隐私、最真实、最自我的东西;对于小慧,则更是她视之胜于自己人生一切的最大珍宝。她曾说过,如果不幸发生火灾,第一件她会去抢救的东西不是她昂贵的首饰或照相机,而是她的日记本。爱写日记的人都是因为自己内心的需要而写,她在写这些日记的时候从没想到过将来会发表它们,正因此,它们才是那样的真实亲切而感人,浅显而深刻,无论是她谈人生还是谈艺术。钦佩并感激她有如此的勇气和无私将自己15年以来的传奇人生经历以及对人生和艺术独到而深刻的感悟、思考来与读者分享。

令人感动的是她传奇般的人生故事,她的生死之恋,她漂泊异国15年中的浮浮沉沉以及她的坚韧和执著,她的敢于梦想并脚踏实地地去实现梦想,她的永不满足且不断超越自我。世间大概有许多的年轻女子经历过爱夫英年早逝的悲痛,但能如她那般在痛苦中凤凰涅,谱写出如此灿烂的人生的,却为数不多。正因此,她赢得的从不是人们的同情,而是敬重和爱慕。书中“远处的光”这一章节感人至深。在这里,小慧叙写着在丈夫俞霖因车祸撒手人寰后,她所经历的身心重创。读着它的时候,很难想象她那娇小的身躯内曾经历过那么深重的创伤,而那依然年轻美丽的容颜后早已解读人生的沧桑。而正是这样的苦难、这样在死亡边缘与死亡的交锋,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这以后的她。躺在病床上,康复器械中的她拍出了“摄影史上最真实的自拍作品”。而在这期间对艺术本质的思索使她的作品脱离从前的唯美倾向,走上追求“真”的、现实主义的,同时更具有其独特个性的艺术道路。对死亡的严肃思考使她意识到“一个人的生命长短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生命要有价值,生命的意义是为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留下美好的东西”。在她身体康复后要对今后的道路做重大选择时,即是回大学工作并修完建筑学博士学位还是做自由职业者,“经历过死亡威胁的我深感生命的脆弱和可贵。在病床上我曾发誓要对我的生命负责,珍惜活着的每一天,每一分钟,不应该为一个虚名而消耗宝贵青春了。”由此她选择了后者,一条更艰难,却也是更忠实于她热爱艺术的自我本质的道路。也正是这种对艺术的挚爱、坚定与执著推动着她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走向一个比一个更高的境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懂得死亡的人才更懂得“生”。

小慧是一个敢于梦想,更积极努力、脚踏实地地实现梦想的人。十几年前,一家德国出版社约她为《女人的中国》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故事。她在其中写了自己的梦想。她40岁的时候有一家叫做《女人四十》的德国妇女杂志采访她时,竟把她这篇10年前的文章拿出来重新刊载。此时,她当年梦想的摄影、写作、出书、办展览、拍电影等等全都实现了。10年前的文章是一个证明,那时,她只是讲了她的梦,而并不知如何具体去实现。她说:“对我来说可怕的不是梦想不能实现,而是没有梦想”。而她更懂得“人应当看到一个未来,但这未来不应该是空洞而遥远的,你的这个目标应该成为你的现实,而现实不是光去想而是要去做的,所以你要去创造这个属于你个人的现实。为了创造这个现实,你应当赢得人来帮助你;你要改变你的环境,而不要让环境改变你。你的生活是在现在,所以只有现在是最重要的,而现在每分每妙都在接近你的未来,都要为你将来的设想起作用。”这样在生活中分秒必争的人,必然值得生活赐予她“梦想成真”的回报。而她的梦想是没有止境的,因为在她眼里,一个“不成功的追求者”比一个“不再追求的成功者”更令人赞赏。她不但不重复别人,且力图避免重复自己。她注定会在永远求索的道路上不断地超越自我,永远在“繁花之中再生繁花,梦境之上再现梦境”。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12月12日第十版)

上传的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4-2002, 13:54   #24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生死爱--读王小慧《我的视觉日记》
  2001-12-20 11:30:35


  
  一位漂泊者这样说道:“假如上帝只允许我带走两样东西的话,我定会毫不犹豫地说:这两样东西是日记本和照相机。”如果这两者仅仅向我们展开一幅旅途长卷、异地风情,它或许不会那么吸引我们,但当这些记录伴随着一位非凡的女性与她的传奇经历,它就有了不可代替的位置。这就是我们面对的一本书《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作者:王小慧。

  一本用生命写成的书和用摄影纪录下的生命。

  读《我的视觉日记》,随作者一起漂泊……每一幅图片都让我停留、令人回味、令人惊叹。很少有如此图文并重的书,很少有书能体现如此高贵的品性与气度,精湛的专业与观察力,深刻的哲理与思考。

  她叙述的是过去二十年我们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一段故事——留学生涯。每个留学生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但很少有人能像她那样把悲喜交集得如此完美。

  她让我们进入她的生活之路、艺术之路与精神之路,她从一个孩子、一个看来令人羡慕的留学生,一个唯美的艺术家,而突然遭遇了生命的极限、死亡的边缘,而这一切从此改变了她的一生。

  正是在这种时刻,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艺术,她在病床上苦苦思索;生命的价值、艺术的本质与艺术的真实。“现在对我来说,艺术最重要的在于真实,即使它可能只是艺术家本人眼中的真实。”(见120页)“经历过死亡威胁的我深感生命的脆弱和可贵,在病床上我曾发誓要对我的生命负责,珍惜活着的每一天、每一分钟,不应该为一个虚名而消耗宝贵的青春。”(见136页)

  她对事物的观察、视野与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甚至在这个时候,她仍然没有停止她的视觉日记和思想日记。最为可贵的是,这种精神的旅程被毫无掩饰地纪录下来,用纪录片式的“怵目惊心”语言,写下了她摄影生涯中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峰(见系列的自拍像)。她这一时期的摄影作品,也带上了象征意味,如《远处的光》(见119页),这正是她追寻的精神的景点,内在的风景。这或许也是她以后拍抽象作品的一个真正的源头。

  她要发现本质的真实而不是表象的真实,这种真实不是来自心灵本身。这个观点一直影响到她后来拍的肖像集《从眼睛到眼睛》,她准确地抓住了这些人物潜在的语言,内在的世界。

  当上帝把这些遭遇都集中于一个人时,那就注定她的生命能量不再是常规的能衡量。

  当她走出了精神的创痛和死亡的阴影,就像一个浴火的凤凰而重生,她以几倍的能量去面对生活、面对挑战、面对生命的每一天。她的摄影题材也越趋广泛、具象和抽象,象征与写实综合并用,并不断超越自己。这些因素在她的近作“花之灵”系列中得到了具体展示。她不屑于老表现花的自然属性,不是去回归花的自然美。花仅仅是一个母题或者是一个元素,她展示的是人的全部属性,人的难以言说的情感状态,这又是她的精神景点,她所赖以寄托的内在风景,她也为花卉摄影注入了新的语言。


  除了摄影之外,她还写作,做电影编导,并都令人吃惊地获得了成功。

  她的第一部用意识流手法拍摄的电影《破碎的月亮》先后荣获德国电影“影评人”奖和奥地利布鲁登兹国际艺术电影节特别奖。

  书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她带给我们的德国的人文景观——那各具个性的德国知识界与艺术界的人物群像,其中,由于文化差异而进行的有关艺术、生活方式和女性价值观的对话,将会被普遍关注。

  在这些人物中,最令我震惊的是两位纯艺术家:演员安斯佳和建筑师、行为艺术家沃特,不仅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几近艺术样式,而是他们的心态、对艺术的迷恋如宗教一般。安斯佳之死(见41页)令作者写下了本书最凄美、令人动容的一章。而沃特的沙漠建筑并在里面生活(见377页),甚至让做螺旋防波堤装置的大地艺术家罗伯特·史密斯都为之逊色。

  从某种程度上,作者的旅程,她的苦难、欢欣、生、死与爱也是一个时代的记录。

  在这个处处被物欲包围的世界里,如果我们能从她的书、她的作品中感受到那种高贵的品性,这已经足够了。

  生活中,作者以她的艺术与为人赢得了数以百计的朋友;我想,她的书也一定能赢得数以千计的读者。

  注:《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王小慧著/学林出版社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4-2002, 13:58   #25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我的视觉日记》:一个女摄影家的真实世界



(2001-12-24 11:44:04)


“是真爱就不能没有悲剧倾向”

今年冬天,一本书在两个半月内再版了四次,它的作者就是王小慧女士,一位旅德15年的摄影家。书名起得老实,《我的视觉日记》,插图倒很丰富。起初,我随意地翻开了它。一天之后,当我读完这本400多页的厚书,我竟感到作为读者实在是有些承受不起:虽然文体稍嫌絮叨,但这本书有着极为罕见的痛苦和纯真,事先我却全无准备。王小慧在书中将自己完全打开了。她是命运的亲生女儿。母体分娩时的阵痛以及产后的喜悦,都被她一一记录在文字和镜头里了。

刚读到第三章《燃尽的蓝蜡烛》,就迎面遇上一个悲剧。一位叫安斯佳的外国演员因为深爱王小慧而无力自拔,在她宿舍当着她丈夫的面跳楼自杀了。他临死前不久写的诗:“我的顺从根植于深深的欲望,我的玫瑰浇过鲜血才能盛开。”——真叫人受不了,想想那场景,再看到书中所附安斯佳的照片,他兀自在那里含笑不语。

继续往下读,差不多有40页,《远处的光》,另一出悲剧正在等待我。王小慧和她丈夫俞霖,她把他们之间的爱情描述为“大孩子般的纯洁”,“半幻觉”的“绵绵情意”,他们是同济大学建筑系的同学,毕业后双双留学德国,一对金童玉女天仙配。1991年10月30日,王小慧刚刚结束了大学生活,决心从事自己所喜欢的摄影行业,这样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多与丈夫团聚。第二天是万圣节,西方俗称“鬼节”,相当于咱们的清明节,他们开车前往布拉格,为了完成她的稿约。因为经过几年的努力,王小慧在德国摄影界已经闯出了些小名气,有出版社开始向她约摄影作品了。谁知竟在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俞霖被撞死。

接二连三的悲剧让外人都觉得恼火,这样捉弄人也太过分了。而当事人呢? 王小慧从昏迷中醒来,脑震荡,鼻骨粉碎,两条肋骨撞断,更难以接受的是,那么好的爱人彻底失去了。“包里刚好带有一个14毫米的超广角镜头,使我可以自己举起手不用借助于三脚架来拍摄自己。”她以艺术家的自觉,拍下自己肿胀变丑的脸,而她以前是赫赫有名的美女,众人心中的“缪斯”。她努力举起相机拍下病床和救护车周围的一切,她拍下善意的病友,拍下了自己第一次站起来,并且拍下了丈夫追悼会的情形。

王小慧的自拍系列被称为“摄影史上最真实的自拍作品”,相机是延伸出去的一截手臂,她自己比喻为“第三只眼”,也就是外在自我对内在自我的观照——她用它完成了和严酷事实的对话,最终获得了话语权,以及世界性的影响。她那种“又苦又美”的摄影风格也基本定型。

美女摄影家

在一个私下的场合,我见到了王小慧女士,她瘦,眉眼总带笑,而我作为一个读者却沉痛得笑不出来。

她难以归类。长相过于端庄和精致,高鼻梁似乎有一点儿歪,也许是车祸留下的痕迹,穿着裙子,颇修边幅,与她职业摄影家的身份不吻合。你会觉得她美得相当脆弱、家常,眼神有时是无助的,可是一堆人中唯有她在一刻不停地干着自己的事业,周围的人倒是围着她转。一个东方弱女子,单枪匹马浪迹天涯,但她很有人缘儿,她居留的城市慕尼黑,不许她搬走,这样他们所宠爱的小慧就可以永远住在身边了。

因为她学建筑出身,又写一手漂亮文章,会让人联想起林徽因,她的那段生死恋和周游世界的经历,又有些像三毛。她刚到北京的第二天,就得知网上管她叫做“美女摄影家”……

这是一个创作力惊人的美女摄影家。那本视觉日记写作期间,王小慧得了椎间盘突出。她躺在病床上,把想写的东西对着录音机讲,然后由保姆帮着整理,最后她亲自校对。这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仅花五周时间,写出了洋洋30万字,一天近一万字,那些叙述失去爱人之痛的抒情段落就是她关上灯对着静夜倾吐的结果。

她深受命运的青睐,如果减去那两件接踵而来的悲剧的话。王小慧几乎步步顺利,恢复高考的第一年(1977年)即以高分考取名校(如今她已是同济大学的客座教授),与爱人一起早早被公派留学,搞摄影引起大众关注,其摄影集《女人》入围“欧洲年度摄影集大奖”,并获“柯达杯”优秀摄影作品奖,写剧本又获奖,继而用奖金将它拍成短片——一部叫《破碎的月亮》的电影为她获得了几个奖项,其中包括德国电影“影评人”奖,书籍出版也常有不错的市场反应,她每年都能鼓捣出几件很像样的事情来,今年则参加了“中外摄影家聚焦北京”的活动,为“申奥”拍摄。

她勤奋得过了头,“我小时候的外号就叫‘小闲不住’”,“我目前处于创作的高峰时期,忙得连谈恋爱都顾不上了”。她尚未成为大师,没有那份自在,她只不过是勤劳的艺术工作者,流着汗水,干着粗活,在长期的体力劳动中聚敛着经验。

风格的流变

细看王小慧的摄影作品,觉得她抓住了两点,一个是东方,一个是女人,所以能在西方引起较大反响。

有一句颇为有趣的评论说:“她在人们熟悉的事物前按下了快门。”王小慧不以猎奇取胜。从书中提供的线索来看,她的创作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她早期的摄影作品比较唯美,主要拍摄一些风景和人体。开一句玩笑说:风景和人体都是人家的,如何能利用那些熟透了的元素把老外震了呢?那时王小慧正在转型中,幸好学习建筑打下了深厚的艺术功底。她有意识地引进了一些中国古老的观念来拍摄人体,例如“男左女右”、“合二为一”、“阴阳”和“五行”,她喜欢拍摄略湿的头发,让它带有书法的韵味。她拍摄的西方城市和建筑总有一层前置的薄膜,似乎有一层面纱,使形体变得不那么确定,有着中国水墨画的痕迹。深厚的文化底蕴把她的作品托起到一个高度,西方人也从她东方化的简略中找到了新颖的视角。

此外,王小慧早期还拍摄了不少道路、海岸和天空的照片,它们是直指未来的矢量:那是与摄影者本人生活相关连的某种隐喻,人生道路不正如此吗?这条线索被她带入下一阶段。

随后就是她的自拍系列。经历了一番生死考验后,王小慧的作品蒙上了强烈的自传色彩,她在镜头前自渎、自救以及自省。她触摸到了艺术的本质,并且开始进入严肃的写实主义创作。她这一时期的作品很有震撼力,既是纯个人视角,又具有一种超越性,超越了生死和性别。

紧接着,她游历列国,拍摄其“人物系列”。她说:“我强调让他们注视着我,这些照片都是在和被拍摄者至多两米的距离内拍摄的。”王小慧扔掉了长焦,走近些,再走近些,面对面,互相凝视。她用近摄的方法来捕捉人物,使镜头前的人们具有同一性:古典而平和,对世界充满信赖。近摄陌生人,让人们在一面之交中打开心扉,王小慧做到了,女性原本就是具有亲和力的。她拍摄的泰国妓女是这一时期的杰作,评论家说:“这些面孔比城市景观更有人文涵义。”此中还有一个花絮,后来她结集出版《从眼睛到眼睛》,因为涉及到肖像权,她又一一找到那些在她镜头里出现过的朋友或是路人,让他们签授权书。看来,摄影乃是一项艰苦的社会工作。

第四个阶段,她拍摄了“花之灵系列”和一些抽象作品。她镜头下的花朵像是“无言的结局”,有时又那样地俏皮。她拍下日常生活中最不被人注意的细节,观众很难猜出她到底拍的是什么,在那些独具美感的抽象作品身上,她所追求的是良好的肌理和浓缩的诗意。

一次,王小慧与朋友谈论摄影的意义。她认为是抓住感觉,“摄影是一种可能的方式,把这种稍纵即逝、瞬息万变的情绪用一种象征性的图像固定在方寸之中,无论以纪实的或艺术表现的方式。”她强调说,存在的危机是,我们太轻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轻得都麻木了,我们需要用艺术来保持警醒和激情。


《北京青年报》 2001年12月20日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4-2002, 14:02   #26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风之歌--访旅德摄影家王小慧



王小慧站在香港艺术中心的展厅中。四壁都是她应德国歌德学院之邀在这里展出的黑白肖像摄影作品,同时将要放映她编导并获德国「影评人」大奖的电影《破碎的月亮》。她对来出席这个影展开幕式的中外来宾做介绍,黑色的晚装里着她姣好的身材,头发向后挽起,十分地优雅,十分地温婉,声音谈吐亦充满音乐般的磁力。

你无法相信她超过40岁。因为她的脸不仅光洁,而且纯美,她在说话时常常稍稍歪一下头,妩媚地笑着,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齿,展现着她的快乐和幸福。

她目前的确很幸福。她像一只鸟,到处飞,奔波于世界许多国家。「过去没有孩子这件事,给我带来很大阴影。现在这种阴影也不存在了,没有孩子也可以愉快地生活。因为没有孩子就有了更多自由,否则,像我那些朋友,不可能随意地出去旅行。孩子一方面有很多天伦之乐,另方面也要付出很多精力。我想既然没有那边的优点,至少可以利用这边的优点吧。」她笑着,这些话是在后来采访她时说的。

她更像一只蜜蜂,不停地工作。「我每次回家只能呆几天」--她的家在慕尼黑,「没时间做饭,早上吃面包,晚上吃方便面,有时有朋友请客。」「我天天都会拍照片,天天都会写东西。你想让我不去写,不去拍东西是不可能的,这比吃饭睡觉更重要。」

我和她坐在餐桌旁谈话,一时,她拿起相机,小小的银色袖珍相机,自然、优雅地对准了我,不足一米,我竞也没有觉得不自在,就看着她按下了快门。她有一种训练有素又令人轻松的气质。

她的勤奋令人感叹。有位德国记者在《王小慧的七个生命》的报道里写道:「在她面前,你会感觉自己很惭愧,觉得自己最多只不过是个中等水平的人,而且无可救药地懒惰。」

我看到她的一个日记簿放在她下榻的酒店零乱的床头柜上。她说她要把每天的经历和感受通通记下来,这几天在香港很忙,但还是坚持写作,总要到夜里三四点才睡:问她有多少本日记了,她比划着,有一米多高了吧?

同时,她又是那样地充满灵性和浪漫。她说:「其实现在我并不特别费力去做什么。但在30岁以前,我是大学里有名的用功学生,整天背着个大书包,中午都不回宿舍休息。」她是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的高材生,以出色的成绩得到学校的推荐,并获得奖学金赴德国慕尼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她给我描绘出一幅到达德国后的画面:一起进修的十个同事,乘着一辆面包车,嬉嬉哈哈地沿途拍摄城市建筑和风景。她,一个可人的女孩,坐在车后,很倦,总是打瞌睡。可是,只要笑声一停,常常是有好风景了,大家都急着抢拍。这时她会马上醒来,抓起相机,迅速按动快门……偏偏是她,拍得往往比别人还多。

与生俱来的艺术感觉造就出风格独具的作品,王小慧首先以她独特的城市建筑与风景摄影让人目眩。

作家冯骥才说:「她不是用眼睛看世界,而是用心来看世界。一旦看到,她便心跳了。绝无清晰的思辨,却是一阵情绪的波澜。这是一种传统的自我方式,传统的非理性方式,而艺术是否成功,不在于你使用哪种方式,而你在于你能否用这方式达到真正富于魅力的境界。」

德国传媒对她这些作品的评论更多:「像莫奈印象派的风景画,有的充满梦幻气息,但没有丝毫媚俗。」她拍摄的都市「蒙上轻轻的面纱和透明的表层,看上去似乎很有传统水墨画的痕迹……」

「有一张照片,常有专业的人问我是怎么后期制作的,我说没有,就是那时在车上一睁眼,蒙胧之中,隔着玻璃拍的,我用的偏震镜,碰巧出来的一种光的效果。」

她满谦虚的。不过她「技术的精确性」在有关的评论中也屡屡被指出。

她越来越受到赏识,在德国、中国以及不少其它国家和地区办个展,这些年来以一年一本的速度出书、出画册,并经常受到邀请,出席国际摄影节,举办讲座,发表论文并接受各种传媒采访……

成功就这样开始了。

 



 

但不幸突然发生了。

那天,她和她丈夫俞霖驱车前往布拉格,应邀拍摄一个新的城市专题摄影集。当时,她刚刚辞去大学讲师的工作,成为理想中的自由摄影人。而丈夫永远是她的坚强后盾和支持者……「工作辞就辞了吧,你不就是想搞艺术吗,如果以后你没有收入,我养你!」他是她的大学同学,才华横溢,是几座颇受称道大型建筑的设计者,同时也是她摄影作品的苛刻的第一批评家,是愿为她背着沉重器材走遍天涯的贴心伴侣。

车外阳光温煦,车内放着乐曲,那是多好的时刻!可是一切突然就停止了。

瞬间,车祸夺去了他的生命。

她从昏迷中醒来,面对一片惨白世界。

哀痛无以言说。可是,她竟在刚刚能恢复动作的时候又抓起了相机,拍摄了一组自拍像,一组充满痛苦令人潸然泪下的自拍像:伤残的面目,包扎的肢体,黯然的目光……或许,如一位影评者所说:「我们是否可以武断地猜测,她的精神康复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了自拍摄影的帮助而得以实现的。至少,她想到以自拍摄影来缓和与消化死的威胁所带来的种种伤痛。」

谈到往事,泪水依然涌在她的眼中。本是不太在意的,失去了,那一切才显得格外切肤。「有一种爱像空气,它虽然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但你看不见,摸不着,所以你常常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可是一旦没有了这空气,你会感到一分钟也不能呼吸,无法生存,在失去俞霖时,我的确有这种感觉。」

「……从前,我是很虚荣的常把自己认为不够好看的照片撕掉,不能设想发表受伤时的自拍像。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最有价值的是真实,不论在生活中还是艺术中。」

一种生死间的彻悟。她在谈话中几次说到:「生命要有意义,但生命随时都可能会失去。」「我忽然觉得好多事情都不重要了,也许明天你就不存在了,那你今天自然要做你最想要做的事了……」「哎,那些总是吵架的夫妻,假如他们知道相处的日子有限,只有几天,或只有一个月,他们还会吵架吗?!」

但,她对生命的看法并不宿命,不游戏。「第一,我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第二,我要给这世界留下点有意义的东西。如果我死了,没有人记得我这个人曾经活着,我觉得我白白活过了。」

不过,现在如何评价生命的意义,对她来说也许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她工作着,就快乐着,她的作品就是她生命的体现。

她的目光从风景更多的转向人物,更多地从摄影棚设计出的意念摄影转向拍摄真实生活中的人们。

「我有一个展览叫『我的视觉日记』。一张照片常常可以代替许多语言,这两年拍的是一个很大的系列,像一个工程,就是拍人物,世界各地的都有。德国有句成语:『从眼睛到眼睛』。有人建议下部摄影集便用此为题目。这特别适用于我这些肖像,因为我在拍摄他们的时候都很近,面对面,眼对眼。很多人用长焦镜头去拍人,这样相互交流得肯定不会那么深,拍出的人像作品也容易流于表面。」

「从写作的角度,成功的人可写的内容更多,但从摄影的角度我更喜欢普通的人。因为成功的人常常作出一种姿态来,给公众看的,这不是我认为的真实状态,就像这两天在香港艺术中心参加首映式的台港名星,不少摄影师趋于若鹜,但我并不很感兴趣。」

「我感趣的是那些真实的面孔,是有人性的、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人,不论他是美的还是丑的,只要在这瞬间是实的。

「比如我在泰国拍那些沦落风尘的女人,拍她们往往比较困难,她们不愿将自己的痛苦和隐秘公诸于人,我不止一次地被她们谩骂,甚至把饮料泼到我的相机上……后来我试着与她们交谈,试图了解她们,所以出现了画册中那个露天酒吧中的女人自己跑上来争着被拍的场面,这是我为梅里安出版社拍摄《曼谷》一书的『副产品』,但这些『副产品』有时比正产品更有价值,这些面孔比城市景观更有人文含义。」

王小慧所涉足的艺术领域不仅是摄影,你看她近年来所获的一些成绩:编导影片《破碎的月亮》获德国「影评人」奖和奥地利艺术电影特别奖,称其「优美、神秘,具有象征的美感和梦幻般的境界」;拍摄另一部艺术片《世纪末的京剧人》被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波兰等国翻译放映,创作剧本《燃尽的蓝蜡烛》,参加台湾96年度政府电影剧本奖评选,评语中竟写道「直追世界名著而无愧」;完成纪实文学作品《世纪末的中国女人》已与德国最著名的文学出版社之一Fischer出版社签约即将出版,她的论文集《建筑文化与传播学》也马上要出版。

1998年王小慧入选由著名的跨国出版社PRESTEL出版社(德、英、美)选撰的《150摄影大师作品集》,在60多位入选的摄影家中她是唯一一位中国人。

对王小慧推崇备至的德国传媒还将她的名字演绎为「聪明智慧的小女王」。

不过,「小女王」小的时候并不是小公主。她5岁就尝到家庭离异之苦,和妈妈过着拮据的日子。「出身不好」,更使她倍受压抑,这个瘦弱的「小可怜儿」,还染上了一种皮肤病,成了被剃光头发的小秃子。在小学,有一次她的假发被刮掉了,一些同学围过去看热闹,笑话她。她不想再去上学,但母亲给她讲故事,鼓励她丑小鸭会变成白天鹅。她拼命用功,并以所有科目都100分的好成绩受到校长的表扬和同学们的尊重。

「自信是积累起来的。每做好一件事,并受到承认,就增长一些,最后,就成为一种状态了。」她说。

她在高度利用生命的状态中生活,仍然孑然一身。朋友很多,但好像没时间交往,或许还是没遇到真来「电」的人。有些德国朋友开玩笑说她是个「中国的紫禁城」,很难攻进,而德国女人相比而言则是随便出入的「汉堡的自由港」了。

如果生活重新开始--「我想我以后的男朋友会很有福气,会把想给俞霖的爱补到他的身上,我想我更加懂得爱,更加善于爱也更加珍惜爱了。」

「我是个很重感情的人,但以前并不太了解男人,常用女人的想法想男人,理解男人,现在经历多了,想问题也多了,也更关心男人想什么,其实男女思维、行为感觉方式的差异非常大。」

过去我对追求者花我当时几倍工资的价格买的礼物不屑一顾,而对俞霖亲手做的一些小玩艺爱不释手,现在我比较懂了,每个人表达感情的方式不同,有些人喜欢用物质;有人喜欢用言词;也有人只是默默地帮助你做些具体的事情,我都会理解和尊重,也会珍视,只要它是一份真感情。但对我来说价值的高低绝不是可以用「价格」来衡量的,我觉得可以用金钱、物质『买到』的女人特别廉价,得来太容易,很难得到真正的尊重和爱。」

她对我讲过一件小事:「有个德国艺术家朋友以前做客时常常带些鲜花来,后来生活拮据,一束花变为一枝花。有天来时带了一瓶果酱,告诉我是他家花园里的梨子做的,他在瓶子上的标签上写了日子和他的签名--他平时在他作品上也是这么签名的。他做这果酱要花很多时间,而且这么认真,充满爱心,礼轻情义重,这比花许多钱买一瓶香水或一个相机送我更有价值。所以这个空瓶子我一直留着,有纪念意义。」

「有时我也会迷恋于美好的词句之中,常会为一些信感动」。「我妈妈说我这样的人容易上当的」她笑着说。

你还会上当吗?「我想会。」她答得很快,不加思索。

因为你还保有纯真?

「我想我这点挺好的。这点和我妈妈挺像的。其实我比她差远了,但我多少遗传了她一些天性。我只是失去了我的丈夫,而她,不仅在战争中失去了她的丈夫,还失去了另外六个亲人……抗战结束后,她一个人抚养几个孩子,又要去读大学、工作,非常不容易。现在她78岁了,心态还是那么纯真。人家说,到我们家就像到了绿洲一样,好像外面的浮躁,喧嚣都没有了。她特别纯静,特别安祥,话也不多,一下子好像就让人静下来了……」

「回天津家我有时夜里醒来,一睁眼看到她坐在我身边。我问她为什么不睡觉,她说想你又看不见你,看你太忙,不忍心再占你时间了,所以在你睡着时好好看看你。」

王小慧朋友们都说,没见过比她更忙的人。把自己形容成一个飘来飘去的汽球,朋友们说她更像风,汽球还能看得见,摸得到。风却不,飞来飞去,无影无形,但还是在沙漠和海洋上留下了痕迹……

以下的谈话记录,或许会使读者对王小慧和她的作品有更多的了解

问:从中国到德国,你认为自己能否溶入德国社会?

王:昨天有个英国记者也问到,中国是我的家,还是德国是我的家?我是否能溶入德国社会?我开玩笑说大丈夫四海为家。我到处都能参与,很少有我不能参与的地方。我也许是一很大的例外,不能代表一般出国留学的人。有一次,在一个学习班里,结束时每个人都要用一句话讲出自己最重要的特点,于是,有人说自己心肠特别好,有人说自己特别努力……我说,我这个人是独一无二的,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大家为我鼓掌,我并不是很傲,但我觉得我就是我自己,没有第二个拷贝。在德国,我没有被排斥在外的感觉,而我的优势就是因为我是中国人。好像是在90年……德国每年有一个大奖,叫艺术家促进奖,推选绘画摄影、雕塑、建筑界等各十个人,好像中国评选什么「十佳」之类。那时我还不是一个专业摄影师,还在大学里教书,但我得了摄影第二名,是从4600多个职业摄影师中选出的,我和第一名就差了一票。其实,我要是和这4600个人比技术比工作经验未必能比过他们,当时我展览题目是「人之初,性本善」,与书法结合在一起……但我的财富是我的中国文化,我的经历和我的感受,当然,再加上我的思考。

问:你想用摄影表达什么?

王:表达情感与思想,表现人性。每个人的思维和情感是流在你血液中与你不可分割的,它自然而然会再现到你的作品上。有些观念性的作品可能是一个长久的对重大人生理念的思考,也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感觉,一个小小的灵性的火花。比如我拍「阴阳」系列、「人际关系」系列等等。比如我拍的「部份被解放的女人」一组作品是因为我觉得许多人不能真正地解放,只是一部份地,作品中她的手是解脱了,身上仍被重重包围着……广义地说,每个人,不光是女人,总被许多东西束缚住,这些东西往往有些是自己为自己加上的而无法真正解脱……

问:你怎么想到《人际关系系列》?

王:人的各种情感,人和人之间和种种问题,我希望用一种视觉的又有一定美感的东西去表现。用文字去表现则容易得多,用视觉的方式表现便较为困难。首先你得有一种视觉吸引力同时又要表达出你想表达的意念。虽然可能有一定抽象的意味,不那么直接。我有一张照片叫「隔着薄膜的男人和女人」是想说世界上有很多男人、女人。天天生活在一起,但他们之间永远隔着一层薄膜。我的很多女朋友,跟我会讲很多心里话,但不会和她丈夫去讲,她的丈夫可能根本不理解她或不想倾听,这不论在中国在外国都很多。

问:在你的创作中,你如何对东、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和表现?

王:这个题目太大了……举个小例子,我以前并不欣赏京剧,我妈妈是搞西洋音乐的,我从小就喜欢西洋音乐,京剧一听就烦得慌,特别是文革中听了那么多样板戏而没有其他。可后来我拍了影片《世纪末的京剧人》,觉得京剧是那么好的东西,有了距离后才感觉到它的美。我是越是到了国外才越喜欢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看我的作品觉得很西化很现代西方,西方人就说我的作品如何有东方味,很含蓄,我觉得都有道理,我的东西既不是很中国的,也不是很外国的,就是我自己的。

问:你正在做你最喜欢做的事,所以很幸福?

王:我这两年自我感觉和状态特别好。一方面是慢慢地和过去告别;另一方面是可以自由地创作,而且自由地生活。我很随缘。去很多国家但也不是很具体地去计划。这两年有很多地方邀请我,我也有很多个人旅行计划,拍很多东西,写很多东西。并不一定是想马上发表,没有功利性,很自由地创作。

问:你一直非常勤奋?

王:勤奋有两种,一种是强迫自己,一种是自发的,不做不行。在30岁以前,在国内上大学的时候,我是有名的用功的学生,十几年前我为德国《女人的中国》一书写过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名叫「车到山前自有路」。那时我刚到德国,梦想的事就是拍照片、写作和拍电影。用这个成语做题目我想说的意思是我想去那个遥远的山,虽然可能很远,也不知路在哪里,但你只管往山的方向走好了,不要问路在哪里。德国有一个杂志叫《女人40》噢,它叫「up 40」,「40以上」这杂志十年后又重新转载我这篇文章来证明我当时想的事现在都做到了。从40岁以后,就是现在,处于一种自由状态,你想让我不去写、不去拍东西是不可能的,这已经成了我的自然的生命基本状态。能够随心所欲地去创作是人生一大幸事。所以我想,就这种意义来说,我是这世界上少有的幸福的人。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4-2002, 15:15   #27
沙满天
注册用户
 
沙满天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n 2001
来自: 上海
帖子: 100
精华: 0
Re: 既然那么多人说起,偶们就来说一说王小慧的“我的视觉日记”

引用:
最初由 namtso 发布
我看着怎么觉得这么矫情内??
感觉象一份成绩单,老在标榜自己怎么怎么牛,倒不是说牛不好,可是跟“视觉日记”好像关系不大呀
感觉这个女人有点象三毛,一样中国人在国外,一样有才华,一样丧夫,一样有不少老外喜欢但自己只对逝去的那个痴心不改。。。。

严重同意!其实个人认为她的许多东西都脱离了摄影的形式。虽然林路很推崇她,虽然我很喜欢看林路的书、听他的课。但对于王小慧,我的看法不感苟同,其实她所表现的东西并不新鲜,西方早就有了。可能因为她是个中国人(在西方人的印象里,大多数的中国人跟清朝时没什么两样),所以当一个中国人以他们都认为前卫的形式来表现的时候,就大大地接受了她并大加赞颂(如同卧虎藏龙获奖,谭遁的出名一样)。我个人认为王小慧在国内被大炒,对国内的摄影界将造成很大的影响,也许这种影响将使许多摄影者背离摄影的初衷。上星期天在松江瞎拍,和摄影协会的朱钟华老师聊天。在谈到摄影的理念和构图时,朱老师就告诉我现在拍东西一定要大胆、要反传统、要有个性。这些我很同意,但最后朱老师的话让我感到让我无法接受,他说拍作品就是有让别人不知道你在拍什么,让人看不懂,这就高明,就像王小慧!摄影的目的是什么?摄影是记录,是记录你认为美的、丑的。是善于发现别人不常发现,但别大家所接受的观察视角。摄影是大众的艺术,哪怕是沙龙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
我行我色,源于生活,色于生活
沙满天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4-2002, 15:25   #28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朱老师 的有些观点,我也不太能接受。 不过这个可能就是差距。 我毕竟和他们的水准相差很远。 或许从他们的层面上讲, 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跳出框框, 如何标新立异。 我还在糖水片的层面上混。 也只希望自己能拍出几张汤水片,就足够了。 卧虎藏龙 的画面还是很不错的。 尤其是片中在树枝上的打斗,周润发,背剑站立在枝头上的那一段,很美。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4-2002, 17:43   #29
船长
海盗船长
 
船长的头像
 
注册日期: Oct 2001
帖子: 1,230
精华: 0
奥斯卡最佳摄影片都差不到哪里去的

引用:
最初由 chyangwa 发布
朱老师 的有些观点,我也不太能接受。 不过这个可能就是差距。 我毕竟和他们的水准相差很远。 或许从他们的层面上讲, 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跳出框框, 如何标新立异。 我还在糖水片的层面上混。 也只希望自己能拍出几张汤水片,就足够了。 卧虎藏龙 的画面还是很不错的。 尤其是片中在树枝上的打斗,周润发,背剑站立在枝头上的那一段,很美。


不是树枝是竹林,还有玉娇龙跳下悬崖的那个山也很美,云雾缭绕象水墨山水画,很象黄山
船长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5-2002, 01:51   #30
tessarphoto
斑竹
 
tessarphoto的头像
 
注册日期: Jan 2002
来自: 上海
帖子: 1,766
精华: 0
艺术观点个人喜好不同,不能以偏概全。何况现在已经是个多媒体综合表现的时代,摄影也只是一种表现手段被利用,很多观念性的东西借助照片来传达,这样的照片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摄影了,不能拿传统来定义它。

大众艺术不假,音乐也是大众艺术,为什么有人爱听摇滚不爱听民歌,有人天天唱沙家浜却对重金属厌恶之极?大众其实也是分群体的,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都会形成不同的群体,对图像的理解认识也会随之不同。看不懂的东西不一定是好的,也不一定是不好的
tessarphoto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5-2002, 09:07   #31
fisheryu
注册用户
 
fisheryu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n 2001
来自: 上海
帖子: 770
精华: 0
Red face

插嘴,关于形式问题,我觉得并不是一定要追求新式。还是那句老话,形式要与内容一致。关键还是自己要清楚,这片子到底要表现什么,片子里到底需要多少元素,然后再用合适的形式把元素组织起来。所谓不要拘与形式,我想是指不要被各种构图“定理”局限,一切以片子要表达的主题为核心进行考虑,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不过话说回来,要达到“无招”的境界往往需要先遍览各家招法,更重要的是,一定要领会“独孤九剑”的内涵,下手时目标明确。否则,一无目标,二无原则,那是无赖撒泼,不是高手过招。举个例子,俺砸人闷棍的时候…… ft, 说岔了,秘诀不可外传…… 总之,如果没有内容,不懂美学道理而一味追求形式怪异肯定是不对的。片子的主题始终是在形式之上的。
fisheryu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5-2002, 11:40   #32
M6+35/2
注册用户
 
M6+35/2的头像
 
注册日期: Mar 2002
帖子: 129
精华: 0
另类!

王的风格应归在主观摄影类吧?但我等俗人对那种更喜欢那类雅俗共赏的。比如卡什的肖象,卡帕(还有正在阿富汉和巴勒斯坦的独眼英雄们)的作品。王的太个人化,而且技术对她不如所谓感觉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
手中端哈苏,胯下骑路虎,床头揽梦露,命短不算苦!行者无疆
M6+35/2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05-2002, 11:52   #33
leicam7
行者武松
 
leicam7的头像
 
注册日期: Dec 2000
来自: qingdao,china
帖子: 1,430
精华: 0
Cool

相对王的作品,我更喜欢她本人。在中央电视台的瞬间世界看过对她的访谈,很优雅,很书卷,很灵气的一个女人;很迷人----不是容貌而是气质和内涵的吸引,是我渴望而不得的那种女性。
__________________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此帖于 04-05-2002 13:01 被 leicam7 编辑.
leicam7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回复


主题工具
显示模式

发帖规则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不可以回复主题
不可以上传附件
不可以编辑您的帖子

vB 代码开启
[IMG]代码开启
HTML代码关闭
论坛跳转



所有的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现在的时间是 07:08.


NewvBB Core 1.1 Final - vBulletin v3.0.3
中文化与插件制作 NewVBB.com™ 2024。
友情连接        
摩托车.上海.中国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
沪ICP备010502
沪ICP备05000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