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青蛙论坛 » 青蛙摄影论坛 » 驴行色坛
用户名
密码
帮助 会员 日历 标记论坛为已读

回复
 
主题工具 显示模式
旧 04-21-2004, 18:26   #1
kelly
莫非
 
kelly的头像
 
注册日期: Jan 2002
来自: GZ
帖子: 2,880
精华: 0
梅岭古道

1
上传的缩略图
点击图像查看原始大小

名称:  img_0500.jpg
查看次数: 456
大小:  158.7 KB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象洋葱,只能一层一层地剥,有时还得流泪。
kelly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21-2004, 18:26   #2
kelly
莫非
 
kelly的头像
 
注册日期: Jan 2002
来自: GZ
帖子: 2,880
精华: 0
2
上传的缩略图
点击图像查看原始大小

名称:  img_0501.jpg
查看次数: 435
大小:  184.8 KB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象洋葱,只能一层一层地剥,有时还得流泪。
kelly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21-2004, 18:26   #3
kelly
莫非
 
kelly的头像
 
注册日期: Jan 2002
来自: GZ
帖子: 2,880
精华: 0
3
上传的缩略图
点击图像查看原始大小

名称:  img_0503.jpg
查看次数: 435
大小:  189.3 KB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象洋葱,只能一层一层地剥,有时还得流泪。
kelly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21-2004, 18:27   #4
kelly
莫非
 
kelly的头像
 
注册日期: Jan 2002
来自: GZ
帖子: 2,880
精华: 0
4
上传的缩略图
点击图像查看原始大小

名称:  img_0510.jpg
查看次数: 441
大小:  191.2 KB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象洋葱,只能一层一层地剥,有时还得流泪。
kelly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21-2004, 18:27   #5
kelly
莫非
 
kelly的头像
 
注册日期: Jan 2002
来自: GZ
帖子: 2,880
精华: 0
5
上传的缩略图
点击图像查看原始大小

名称:  img_0511.jpg
查看次数: 449
大小:  178.0 KB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象洋葱,只能一层一层地剥,有时还得流泪。
kelly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21-2004, 18:27   #6
kelly
莫非
 
kelly的头像
 
注册日期: Jan 2002
来自: GZ
帖子: 2,880
精华: 0
6
上传的缩略图
点击图像查看原始大小

名称:  img_0513.jpg
查看次数: 441
大小:  182.6 KB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象洋葱,只能一层一层地剥,有时还得流泪。
kelly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4-21-2004, 18:28   #7
kelly
莫非
 
kelly的头像
 
注册日期: Jan 2002
来自: GZ
帖子: 2,880
精华: 0
7
上传的缩略图
点击图像查看原始大小

名称:  img_0512.jpg
查看次数: 459
大小:  168.8 KB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象洋葱,只能一层一层地剥,有时还得流泪。
kelly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7-22-2004, 23:13   #8
kelly
莫非
 
kelly的头像
 
注册日期: Jan 2002
来自: GZ
帖子: 2,880
精华: 0
轻叩梅关



引子


诗人艾龙把《诗刊》寄给我,里面夹着我们在梅关的合影照。站在关楼下,站在“梅岭”那两个血红的石刻字前,他在笑,我也在笑,笑容如冬季里古驿道盛开的梅花一样灿烂。

梅关称为“岭南第一关”,是古代赣粤两地商贾交通的必经之路,也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其娇艳独特的梅花景致更是吸引了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前来观景赏梅,吟诗作赋,挥毫刻碑,可谓“一路梅花一路诗”。

我喜欢诗,也喜欢梅花,从来没有想过不是梅花盛开的夏天,我会开始寻找梅关古道的旅程。



梅岭千年古道


逆着古代中原文化经梅关古道进入珠三角的方向,我前往梅关古道。不过与古人主要靠船行不同,我选择的是汽车。事实上,从广州到南雄早就没船可坐了。离南雄最近的古道,在往北9公里的珠玑镇。夹道成巷,名曰珠玑巷。长1.5公里的这条巷子曾是翻越梅岭后南来移民的第一个落脚点。当梅关古道成为中国南北交通要道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时,而处于梅关古道上的珠玑巷,便逐渐发展成繁华闹市。

从珠玑巷往北再20公里,就是分属赣粤两省、跨岭南北的梅关古道。它和珠玑巷本是一条相通的完整古道,但在上世纪30年代修公路时遭到破坏。在广东南雄和江西大余之间,古有40公里驿道相连,岭南岭北现存仅8公里,刚好被岭上的梅关一分为二,两省各有其半。

公元前214年,赵伦率秦军经过梅岭入粤,在岭口设横浦关,又称秦关,是梅岭最早的关隘。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政治家、大诗人张九龄奉诏开凿拓宽梅关古道。为拓此路,张九龄之妾戚宜芬以血开道,献出了性命。想着张九龄和戚宜芬,瞬间我明白了梅关关楼下“梅岭”二字为什么会如此的鲜红,那是用鲜血染成的。

梅岭古道凿通后,只需骑马行40公里陆路,就可以从长江水系转入浈江,进入珠江水系。“马背九十里,坐而致万里”,梅关古道当时也就成了中国南北交通要道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南来北往的商旅挑夫,络绎不绝地在这条古道上奔波拔涉,沟通着岭南与北方的联系,维系着岭南对于中央王朝的臣服。一直到粤汉铁路修通之前,广东和外界最主要的沟通,靠的都是粤赣交界处梅岭上窄长的梅关古道。



岭南第一关――梅关


梅岭是五岭(南岭山脉)之一的大庚岭一段,故梅岭又称大庚岭,是江西省同广东省两省的分界线、分水岭。这里海拔仅有746米,但地势险要,奇峰叠秀,而且山峰连绵不断,逶迤数百里。“南控北粤,北挹三江”,为粤赣两省的天然屏障。越王勾践的子孙汉将梅娟,曾在此筑城据守,并在岭上广种梅树,因而得名。

秦始皇时期,在这里修通南越道,筑横浦关,并有军队守关,这是梅岭最早的关楼,后来年久失修,横浦关倒塌了。唐张九龄凿通梅岭驿道后,在太平盛世,经济繁荣,梅岭亦未设立关卡,军队驻守也是时有时无。只是到宋代时,广盐入赣,为加强管理,增加关税收入始于宋朝嘉佑八年,也即公元1063年,南安知军蔡挺在这驿道口建筑关楼,并命名为梅关。因此,这里就有了“唐凿路、宋立关”的说法。

坐落在梅岭山顶的梅关的关楼为砖石结构,高约七米,厚约五米,青砖筑就,拱形门洞,以前靠一扇坚实的闸门,腰拦粤赣两地。一眼看去,觉得它与长城上的山海关、嘉裕关的气势无法比拟。但细细思量,却不得不赞叹梅关的历史价值。由于它屹立梅岭之巅,骑跨双峰之谷,所以不雄不壮却气势非凡,不高不厚却易于镇守,无怪乎明朝名将戚继光过梅岭时留下了“却把梅关当玉关”的诗句。

关楼北面刻有“南粤雄关”,南面刻有“岭南第一关”,城门二侧有“关防暴客来、梅止行人渴”对联,是光绪癸未年李化题。从这对联大家也可以想象当年梅关所起过的重要作用。北面东侧是登关楼的唯一蹬道。两侧竖有一块赭红色大石碑,上刻有“梅岭”两个大字,碑高2.7米,宽1.2米,为清康熙年间知府书题,字刚劲有力。



一路梅花一路诗


青石板和鹅卵石间杂铺就的梅岭古道,于壁立的两侧山坡上蜿蜒。古驿道上斑驳的青石板上,那清新的夏风夹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扑面而来,路边残断的诗文碑石和开得正艳的鲜花把我带入古驿道那独特的韵味之中。梅岭自古以来以梅花著称于世。虽现是夏天,但我仍可从古往今来的文骚客赏梅的挥毫泼墨,题词赋诗中感受到梅花盛开时的壮丽。

三国东吴大将陆凯奉命率军前往海南途经梅岭时,留下了一首《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树春”。据考证这是最早赞叹梅岭梅花的诗句,它开创了梅岭梅文化的先河。在此之后,北宋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曾为梅岭古驿道题赋了好几首梅花诗,其中最有名的是《庚岭梅花》“梅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此外,唐朝的张九龄、宋朝文天祥、明朝的汤显祖、清朝李如筠等众多诗人都曾经为梅岭梅花题诗赋词,“花以文名,文以花传”,使得梅岭梅文化在中国诗坛占据重要一页。

梅岭诗文化中,最为世人传颂的诗歌当数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陈毅、项英等同志从中央苏区突围,建立以梅岭为中心区域的游击根据地,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在这期间陈毅元帅写下了《登大庾岭》、《偷渡梅关》和《梅岭三章》等光辉诗篇。来到 “陈毅隐蔽处”,不由得又让我想起了发生在1936的“梅山事件”,仿佛看到了火已烧到眼前,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陈毅元帅,耳边《梅岭三章》在回响: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生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一个关口的两种文化


在梅关的门洞里将脚一前一后地跨着,粤赣两地就都踩着了。以梅关为界,北面是江西的大余县,南面则是广东的南雄市。

在古代,梅关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分界线,它还是两个古代民族,两种不同文化区域的分界线。梅岭北面是属于中原地区汉民族居住的土地,归属于比较发达的汉族文化区域,梅岭南面则是古代南蛮族居住的土地,是蛮族部落文化区域。过去的梅关:“梅止行人渴,关防暴客来”,它把中原和江南一批又一批南迁客迎进古道,把一批又一批朝廷的贬官谪臣拥入岭南之怀,把一波又一波中原先进思想、技术和文化吸纳到当时还比较慌凉落后的南蛮远地。

逆着古文明行进的方向,我从南面广东这边上梅岭,过了梅关,赣南山水便泼染在视野开阔的红土地上。在梅关附近北侧不远处有个“望梅阁”,与梅关一道始建于宋朝。站在阁前抚栏远眺,大余县城历历在目,山野田庄尽收眼底。

两个民族、两种文化在梅关交汇相融,使梅岭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特有的历史文化风情。古道两头的广东南雄市和江西大余县,因地利而繁华一时。千年风流逝去,多处古道已在风尘中废弃、湮灭,而梅关尚在。如同长城一样,梅关如今已成为文物和摆设,突兀岭巅,日受千人拜,夜观万盏灯,于风声雨声中寂寞地度着时日。但这关隘的废弃实在是人类相互信任彼此宽容的明证,是当今中国交通发达的明证,归终是社会进步的明证。



后记


轻叩梅关,与诗人艾龙在梅关古驿道不期而遇。他从江西来,我从广东来,但却同是为了那“一路梅花一路诗”。

未见梅花,但能感受到梅花正在眼前怒放着。下山的路越走越宽,回首望去,梅关也逐渐远去,苍茫于林野之间。



梅关交通:

从江西到梅关,可在赣州坐长途车约2个半小时可到大余县城,30元包车约15分钟直接至景区大门或乘大余往广东南雄的班车到路口景区牌坊处下车,步行约20分钟可到景区售票点。

从广东到梅关,可在广州坐火车或长途汽车约3小时到韶关,然后从韶关坐长途汽车2个小时到南雄,南雄汽车站坐到大余的汽车在中途梅关站下车,步行约20分钟可到景区售票点。

kelly@chyangwa.com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象洋葱,只能一层一层地剥,有时还得流泪。
kelly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7-23-2004, 09:06   #9
TEA
我是斑竹
 
TEA的头像
 
注册日期: Apr 2003
帖子: 750
精华: 0
Thumbs up

看了kelly姐在MSN上的话语,今天终于拜读到了,利害~
图片也很漂亮,很清新
__________________
虽说是斑竹,可是什么都不明白.......
TE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回复


主题工具
显示模式

发帖规则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不可以回复主题
不可以上传附件
不可以编辑您的帖子

vB 代码开启
[IMG]代码开启
HTML代码关闭
论坛跳转



所有的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现在的时间是 02:20.


NewvBB Core 1.1 Final - vBulletin v3.0.3
中文化与插件制作 NewVBB.com™ 2024。
友情连接        
摩托车.上海.中国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
沪ICP备010502
沪ICP备05000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