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青蛙论坛 » 青蛙摄影论坛 » 游手好闲
用户名
密码
帮助 会员 日历 标记论坛为已读

回复
 
主题工具 显示模式
旧 12-21-2002, 14:23   #1
Peter
自然得真机,造作减趣味。
 
Peter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n 2002
帖子: 296
精华: 1
战争对美国来说是祝福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2002-12-21)

  虽然伊拉克已经接受联合国的武器检查,但是看来美国总统小布什还是对这个“邪恶轴心国”的合作态度感到不满。目前,美军已经摩拳擦掌,只待捉到伊拉克总统沙旦胡先的小鞭子,就发动攻势,杀他一个人仰马翻。

  虽然伊拉克和美国曾经结下梁子,交过手,但它毕竟还是成为了美国的手下败将,更重要的是,它并没有严重伤害到美国,因此美国这种狂追猛打,好像非要动武不可的态度,难免会引起人们议论纷纷。

  有人说,这是因为小布什要为老爹出一口怨气。如果这是牛仔时代的单打独斗,这样的解说还有点道理。然而,目前涉及的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牵涉的人及范围都多且广泛,影响深远,即便小布什有此意,参众两院的议员也不会笨到让他为了个人恩怨而大动干戈。而且,这也解释不了为何英国也如此“热心”地支持美国的军事行动。

  因此较合理的解释应该是:利益。这项军事行动符合美国的利益,也符合英国的利益。国家就好比个人一样,在作出决定之前,必定会打过算盘,衡量其中的利害得失,只有在发现收益比成本高的时候,他们才会大张旗鼓,展开行动。推而广之,“理智”的美国肯定会从这场军事行动中得到若干好处,否则她没有必要趟这一池浑水。美国将从这一系列的行动中,取得经济效益,换言之,战争能带动美国的经济发展。

  美国经济评论家弗里曼德曾经说:“只要国家不遭到大规模的破坏,战争与衰退是不会并存的;历史告诉我们,国防开支会刺激经济发展。”他甚至否定了罗斯福新政的功效,他说:“是二战,而不是新政结束了大萧条。”

  他讲的也未尝没有道理。通过大量的军事开销,的确会带动经济发展。其中的逻辑很简单,就如我们政府一直以来所采用的扩张式财政政策一样,通过政府的大量支出,刺激经济发展,不过其中的区别是,我们多数花在教育及建设方面,而美国则把花花绿绿的钞票塞进炮管中。

  当然,以战争作为经济推动器的其中一个前提必须是──战场不是在自家门前。而非常巧合的,美国近年来发动的战争,恰好都是选在别人的家门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如果战争在国内发生,那它就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届时血流成河,生灵涂炭,局势动荡,再大的经济效益都会被抵销掉。

  在美国着名经济学家加西林撰写的《通货膨胀》一书中,有一副关於美国经济周期与战争的插图,也正好印证战争带动美国经济的说法。插图中有一个令人感兴趣的现象:每当美国经济陷入萧条后,美国总会涉及战争,然后经济又继续往上攀,仿佛战争对美国来说是祝福,不是咀咒;是迈向繁荣的踏板,不是走向末落的道路。

  如果上述论断正确,那世界和平爱好者们,最好在每天的祈祷中加上这么一句:“请上帝保佑美国永远繁华昌盛。”,因为一旦经济滑落,我们的山姆叔叔可就要开始磨枪了。……(作者言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作者为新闻从业员)
Peter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12-21-2002, 14:38   #2
piloteer
注册用户
 
注册日期: Apr 2001
来自: shanghai
帖子: 6,394
精华: 1
这个作者的观点不敢苟同。首先英国永远是美国的摇尾巴狗。只要美国要作的英国没有不同意的。

其次,这样一场局部性的,短暂的战争,究竟能对经济起多少的拉动作用还是存在疑问。美国最多花个几千亿美金吧。

其三。恐怕小布施还是有给老爸报仇的意思。他老爸因为这栽了,他就要因为这而成功。也不要把政治家想的太聪明了

最后,恐怕小布施还是哪个老一套,希望通过战争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现在美国国内经济这么差,人民对自己的国家,布施政府严重缺乏信心。布施完全有可能希望通过战争来提高自己的地位。

可是,我看,美国人永远不会关心家门外的事,赢了再多仗,经济没起色,还是没用。布施的计划多半落了空。他很有可能会布他老爸的后尘。
__________________
海龟+海螺
piloteer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回复


主题工具
显示模式

发帖规则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不可以回复主题
不可以上传附件
不可以编辑您的帖子

vB 代码开启
[IMG]代码开启
HTML代码关闭
论坛跳转



所有的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现在的时间是 17:28.


NewvBB Core 1.1 Final - vBulletin v3.0.3
中文化与插件制作 NewVBB.com™ 2024。
友情连接        
摩托车.上海.中国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
沪ICP备010502
沪ICP备05000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