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青蛙论坛 » 青蛙摄影论坛 » 摄影杂谈
用户名
密码
帮助 会员 日历 标记论坛为已读

回复
 
主题工具 显示模式
旧 02-10-2002, 08:47   #1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网站两周年祭 (转载)

网站两周年祭
韩浩月


我想我真够“可耻”的。整个网站的人都快“死”光了,我还在“死皮赖脸”地活着。

我从一名普通编辑做到了主编,网站也从100多人剩到了七八个人。两年的时间不短不长,对我个人来说,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知道,网站疯狂烧钱疯狂招人那会儿,我甚至连软盘应该插在哪里都不知道,就稀里糊涂成了一名网编。然而现在,在网上我已经攒了N多的文字,认识了 N多的网友,拥有了自己的个人网站和论坛……用一句网友的话说,网站养人,才不到两年的时间,耗子就变成硕鼠了。

说真的,进入网络公司的头两个月,我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两年前有几个网站不是像无头苍蝇似的?)。在我之前的频道负责人在浪费了几百张打印纸之后,频道该怎么定位仍然一片茫然。然而在面对竞争的时候却摆出了无比的激动与兴奋———从上班第一天起,我就开始承受来自这位负责人的挤压和排斥。如果不是我考虑良久才毅然入了这行,我会毫不犹豫地离去———但是网络给了我一个信心:虽然我无能,但还不至于达到无知的地步。而在网络公司,无知的人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当然你可以把这归罪在当时人们对互联网的陌生身上)。

媒体曾经惊呼,说网站囊括了多少多少的行业精英。现在我有理由推翻这句话。在某个人进入网络公司之前可能还算得上精英,但之后就不是了,是垃圾。

一个只知道复制拷贝别人的文字稍加修改变成自己网页内容的人,不是垃圾是什么?据说从网站出去的人都不容易再找到工作,想来是有道理的。垃圾们拿着CEO们发的高额工资喝着咖啡、开着 QQ、听着MP3通宵达旦地加班,一任散漫和惰性肆意张扬。这种散漫和惰性滋生起来很快,消除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盲目随从、随遇而安剥夺了人们思考与想象的能力,在大家都以copy为天经地义的时代,谁还会动脑筋去冷静的思考?

网站开业的前一天就经历了第一次裁人。虽然裁掉的人不是很多,但因为大多是网站初创时的班底,所以显得很悲怆。大家都在摸索。昨天可能还是很精彩的想法,今天可能就被别人的创意取而代之,对不起,你走人。再有更好的主意出来,那好,你上场。没有商量的余地。虽然当时很少有人看到网络的伤痕,但却有了“病急乱投医”的味道。

网站正式开业了。为了表示庆祝,公司组织了一次郊游活动。投资商的嗅觉毕竟是灵敏的,事实上在网站开业之前,投资商就预见了网络的不景气。但网站仅前期制作就已运作了两个多月,不可能在刚开业的时候就宣布倒闭。投资商的讲话很简短,却令我印象深刻。他面色沉郁:“我希望大家,不管以后在不在我这里工作,都能真正学到一点东西,毕竟互联网对我们来说,还不是很熟悉……”可惜大家仍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当中,没有听明白他真正想要说出来的话。

网络在短暂的红火与繁华之后,迅速低迷。一年四季,都是互联网的冬天。作为一个不大也不小的网络公司,我们处在了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几十万几十万地烧钱,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展会,把广告大幅大幅地张贴到路牌上和地铁里,只为了每天能多博得一些点击率。为了安慰投资商,技术人员在计算点击率的时候,把每个页面都囊括在内……但事实上,自开业那天露了一下脸后,投资商很长时间就没有来过。

那次郊游是我看到公司全体员工最快乐的一天。回到公司开始自己的事业的时候,每一个人似乎都变得无精打采。迟到的人在为自己被扣掉的工资嘟嘟囔囔,后来就干脆不再打卡。加班的人申请了睡袋和零食,白天黑夜都猫在办公室,在网络聊天室和联网游戏上醉生梦死……封掉了ICQ,OICQ,但还是有大量的聊天软件可以使用,大家都在疯狂地玩着、聊着。关于梦想,已经渐渐地被自己葬送掉了……

同时,公司内部的争权夺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几乎每天都有人走掉。公司的大小头目们每隔一两个月就会变换一下。个性鲜明有棱有角的人成了牺牲品。而我永远属于中立者,甚至总结出一条在职场立足不败的经验:不参与竞争,不发表意见,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所以每次的惊涛骇浪我都相安无事……有时我很恨我自己,恨自己的无动于衷和懦弱。不是我非得留下来不可,而是,这个网已经成了我生命里的一部分。我在属于我的那一部分里辛勤劳作,我热爱自己现在所做的一切,虽然我也很明确地知道,我并不可能给这个网站带来一分钱的收入……

钱花光了。人走光了。该到了为这个网站写祭文的时候了。在网站成立近两周年的时候,网络的大部分频道已经停止更新,有的甚至删除。最后一次一下子走了30多人,大办公室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没有人说一句怨言。大家都面无表情。可能是已经麻木。

曾经包下一层楼的网站从豪华的办公楼里撤了出来。曾经所谓的电子商务成了投资商的企业宣传网。曾经有人愿意买断的网站现在几乎成了一个空壳……太多的曾经到现在只剩下桌子上这几台孤单单的电脑,还有我,一个惟一留下来的老员工。

如果有一天我也离开,并且求职到你的门上,请你,拒绝我。因为我是网络时代最后一批逃兵中的一个…… (完)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2-10-2002, 09:04   #2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高级庸才越来越难混了
武卫强


有关人士预测,人才市场将在不久的未来重新洗牌。那么,人才是过剩了还是短缺了?香港人才要做内地打工皇帝,本土人才价格能跟着水涨船高吗?一位业内人士说:像曾经风云一时的吴士宏,号称打工女皇,那是因为当时的人才市场竞争没有这么激烈,现在那样的奇迹很难再发生了……

什么叫“山雨欲来风满楼”?近日,一条消息不胫而走,即大批港人正准备北上做“打工皇帝”。而时讯记者获悉,大批内地知名企业也都有到香港招聘雇员的想法,许多企业甚至已经付诸行动。比如河南金雀电器股份有限,分别以50万和30万人民币的年薪在香港聘请了一位副总经理和一位国际业务经理;而“远大空调”集团则声称要用专机把在香港通过面试的35名港人接到长沙参观总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雇员在就这一问题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流露出了自己的忧虑,他担心自己的位置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受到挑战。他说:“现在的人才市场有一种迷信,就像前两年对互联网存在迷信一样,只要你是在哈佛或者麻理学过工商管理,有过在华尔街工作的背景,你就可以做一个网站,然后就会有风险投资看好你。我们现在的人才市场也是一样,非常看重资历,比如你有过在国际集团工作过的背景,熟悉商业规则,这个职位就是你的。像我们这样的土生土长的高级雇员和香港来的人才相比,他们对国际市场要比我们熟悉,在这些方面比我们有优势。而且如果是同样的价格,好像公司的老板更愿意找香港人才,更相信他们的经验。”

但是许多自己做公司的人则多数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如果能够吸引香港人加盟,无疑将对自己公司的国际化进程大有好处。一位曾经与香港人共事过的先生说:“我认为许多香港员工要比内地员工职业,他们不会把个人的事情带到公司业务中来。比如说打电话,内地员工很少有人认为在办公室打私人电话有什么不妥,但是香港员工就会懂得上班的时间是拿薪水的,所以不应该在办公室处理个人事务。”这位先生希望,通过香港人才北上打工这一现象,可以对内地的人才市场形成竞争压力,使得内地的人才看到自己的差距,同时在这种互相融合中,完成我们人才的国际化过程。

业内人士估计,不久的将来,内地企业不管是在内地市场还是在国外市场,都将与跨国企业在同一个平台上展开竞争。

一位业内人士说:“一两年前,像吴士宏还是很高级的人才,那是因为当时我们内地没有形成真正的人才市场,一些有很好素质的优秀人才都在境外,他们出于种种原因不肯到内地就业。现在情况变化了,来的人才多了,谁也不要耍大牌。大家互相学习,一比较,就知道谁更专业。”他还认为,随着更多的优秀人才的到来,对平抑目前内地人才市场的“虚胖物价”也是有好处的。很多“人才”自恃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或者在国外工作过的经验,漫天要价,使得企业的人力成本大大提高。但是过去,因为有这样背景的人才少,即使发现他们存在一些问题,企业往往也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现在则不一样了,有更多优秀的人才愿意到内地发展,可选择的范围扩大了,这对企业是一个好处。以后人才要凭真本事吃饭,不像以前那么好混了。

一位在某咨询公司做高层管理的先生说:“过去我们对人才的看法一般是受过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文凭,能说几国外语,结果我们发现按照这种模式来找,找到的往往是高级庸才,现在国内人才市场成熟了,更多的优秀人才来竞争一些有吸引力的职位,这绝对是一件好事。”当然也有观点认为,香港人才的北上,也可能会再次导致人才市场的高薪泡沫,比如说一些高级管理层的职位薪酬也许将再次上扬。

时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发现越是年纪轻的人,受过比较好的教育的人,对自己的未来越有信心。他们认为如果能和香港人才做同事,那么将使自己的视野更开阔,学习的东西更多。一位大学生对记者说:“我喜欢和优秀的人共事,无论是香港的人才还是内地的人才。现在香港人才看好内地,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机会更多了,至少我们和优秀的人共事的机会大大增加。我的一些师姐师哥他们毕业以后,也有自己办公司的,他们经常感慨的一件事情就是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员工,以至于不得不和一些非常不专业的下属共事。现在有那么多的人看好内地,正好可以炒掉不敬业能力差的员工。过去,上过一个大学就稀奇得不得了,自己都把自己当人才,现在不一样了,我喜欢竞争,我想如果人才市场重新发牌,出局的只会是一些不专业的滥竽充数的人,而上来的将是真正的优秀的人,他们将带动人才市场进入良性循环。”

惠锐顾问公司北京办事处高级顾问杨小闯在接受时讯记者采访的时候说,内地需要香港的金融、证券、保险业的高级人士,需要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和经验,希望通过引进这些能人,让中国企业与国际接轨。而对香港来说,一方面要适应经济转型,急需大量资讯科技人才;另一方面需要大批熟悉内地情况、文化背景的高学历人才。杨小闯认为,香港内地人才将出现“专列”对开的局面。在这场对开的“专列”中,处于劣势的并不一定都是内地人才。“到内地工作的香港人才,同样也要面对香港人才本地化的挑战,他们也必须不断寻求突破,否则同样会遭到淘汰。竞争总是公平的,机会总是属于真正优秀的人。”

时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一家公司里,坐同样的位置,内地人的薪水往往比香港人低。北京外企服务集团人力资源分公司总经理王晓平告诉记者,这种现象由来已久,原因是香港地区的薪酬整体高于内地,但这种现象不会维持太久。

王晓平总经理认为,现在跨国公司的人才理念不再是本地化,而是全球化。无论是什么样的人才,不管你是哪里人,只要是人才,都一样使用。高级人才将来会更多地通过猎头公司获取,而不是去人才招聘会揽才。而一般的白领打工将呈自由流动的趋势。随着人才市场的全球化发展,香港人才和内地人才之间的地域差异将逐渐消失。

杨小闯则谈到,“内地知名企业赴香港招聘会”的火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地人才在实践经验上的不足,对于内地的求职者来说,香港人才的加入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她强调:“内地现有的高学历毕业生是一支庞大的队伍,这支队伍将是未来人才市场的生力军,对他们来说,现在重要的不是挤破了头去抢夺有限的好职位,而是选择有挑战的工作锻炼自己,扩展视野,提升自己所学知识以外的能量。”(完)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2-10-2002, 13:05   #3
piloteer
注册用户
 
注册日期: Apr 2001
来自: shanghai
帖子: 6,394
精华: 1
第一篇文章是狗屁。没有本事的人瞎掰。

第二篇文章有道理,香港人确实素质比我们高,而且他们英文好,国际化程度高。
__________________
海龟+海螺
piloteer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2-12-2002, 01:24   #4
小刚
黄金小旋风
 
小刚的头像
 
注册日期: Dec 2000
来自: 中国\大庆
帖子: 918
精华: 0
挺好的文章,给现在比较牛X的白领提个醒.
小刚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2-20-2002, 12:38   #5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互联网在虚构的冬天之后干点什么



如果亚马逊在m y8848散伙之前盈利,不知道m y8848这个亚马逊模式的网站还会不会是这个结局。但无论怎样,在去年年底,这个提前到来的利好消息,终于给网络经济,更严格地说是网站经济打了一支强心针。B2C的老总、CEO们相视而笑,以同一个动作抹了抹头上的汗,异口同声地嘘了口气:“春天终于来了!”

  啤酒上面的泡沫

  巴菲特说过,当潮水退去的时候,你才能看清楚到底谁没有穿游泳裤。说这话的时间可能很早也可能就在NASDAQ跌破3000点的时候。这之前,巴菲特的投资理论由于互联网在NASDAQ的万丈光芒而备受猜疑,因为他建议投资人买进的股票没有一支是类似亚马逊、e-b ay这样的所谓高科技股。到了今天,巴菲特或者说随便什么传统企业的老前辈成了笑到最后的人。而当初意气风发的.com似乎收敛了许多,尽管依旧时而传来互相起诉有炒作之嫌的新闻,但人们对.com的狂热早已经褪去,即便是在亚马逊传来盈利消息的时候,也是如此。

  英特尔的董事长安迪·葛鲁夫选了“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个短语作为自传的名称。他指的是新经济疯狂发展的速度。但很显然,在那个时候,人们把新经济硬生生的与.com挂了钩,现在看来,那不过是NASDAQ给人开的一个玩笑而已,当.com的倒闭狂潮开始的时候,路透中国区的总裁白杰夫在一次论坛上说出了心里最想说的话:活该!在他看来,几万美金的大班椅是那些曾经有着大把钞票的.com们“烧包”的最好例证。

  1999年到2000年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在北京中关村的大街上,铺天盖地的.com公司的广告似乎想告诉人们,时代不同了,坐庄的是那些有创意够年轻的CEO们,当然还有背后一大群等着撒下一张钞票换来十张的风险投资家们。然而与这个行当密切相关的人,或许没人相信狂热能够持续下去,就连最最乐观的分析家都认为,大部分的网络公司最终会消失,至于等待这些网站盈利则更是遥遥无期的事情。

  当时流传一个笑话,e-b ay.com的女掌门梅格·怀特曼问上帝,她的网站何时盈利,上帝说,再等一百年吧,梅格觉得自己等不到那一天了,于是嚎啕大哭。接着亚马逊的贝索斯问上帝,亚马逊何时盈利,结果上帝嚎啕大哭起来。现在的情况是贝索斯再不用受这些人的嘲笑了,借着圣诞节的销售高潮亚马逊盈利了,但这种利好消息究竟是来得早还是晚,谁都没法下个定论。现在的一种通行说法是,网络的寒冬就要过去,春天已经来了。但网络真的有过寒冬么?

  谁虚构了冬天

  不错,从来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或经济现象能像互联网这样大喜大悲过,当初.com公司的爆炸式膨胀让我们改变了商业里什么叫快的观念。但当.com的无数精英和楷模以同样快的速度倒下去变成先烈的时候,我们发现,互联网时代从来就没有过什么冬天和春天,所谓的以.com为代表的新经济时代与其说是一种商业现实的表述,不如说是某些既得利益成员别有用心的口哨,吹口哨的就是那些想快速撤出投资的风险投资家、那些“诱骗”客户购买商业建议的咨询公司、那些被这一切弄得飘飘然的普通投资者,当然还有那些被这商业泡沫推上浪尖上的职业经理们。一家投资银行的CEO说的更加直接,“风险资本投资家、股市、炒股人合谋创造这样一个,实际上尚未出现的热潮。现在回头看看,.com时代不过是一个实验、一种疯狂革命下的一种激进的新思路。

  蜕变的.com

  现在清醒了,亚马逊也盈利了,但许许多多的奉亚马逊模式为圭皋的.com有的散了伙,只留下甲级写字楼里一地的废纸,有的转行干起了别的什么。单纯地依靠浏览器地址栏里那个带.com后缀的名字已经不能搞来钞票了。曾任N e tva lu e中国区市场总监的詹姆斯说:“我的确相信人们需要一场混乱和炒作来形成某个成功的模型,出对了牌的公司将毫无疑问会成功挺过这场衰退。其他一些还要吸取前车之鉴,继续寻找可行的商业模式。”

  最早从这场疯狂的“互联网大革命”里清醒过来的.com无疑是幸运的,在他们钞票还没有花光之前迅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存策略,而不单单是依靠吸引眼球过活。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旅游网站开展了传统的商务旅行服务业务,并且这一业务正逐渐成为他们的盈利核心。尽管仍然还叫.com,但傻瓜也看的出来,他们跟那种有个门脸专门给人预定房间、预定机票的商铺没什么区别,不同的是多了一个互联网的平台而已。问题就在这,蜕变的.com真实的作为不再是靠吸引眼球去吸引广告,而是回归到传统行业中,而网站不过是多种销售渠道中的一种罢了。这或许能给被人们视为无所作为的.com一个重新申诉的机会,来表明自己不仅是互联网的积极分子,也是产业的实干家。更确切地说,在他们自己虚构的冬天之后,终于明白真正地干点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完)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2-20-2002, 12:43   #6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35岁,真的老了?
韩晨霞 等


韩晨霞(以下简称韩):以前人们工作到50岁才会觉得自己老,时代变迁越来越快,现在外企,我们35岁左右就被认为已经老了,时有被淘汰的紧迫感。我们身边突然出现了许多优秀而又年轻的女性经理人,这让我们感受到压力。35岁的男性经理人被说成是如日中天,可此时的我们却被称为“夕阳的余晖”。但是,我们身边也有一些相当自信的“老”女性经理人,她们的秘诀是什么呢?

熊毅敏(以下简称熊):我是做人力资源工作的,这让我对各大公司招聘经理人的要求很敏感。我发现一个好玩的现象:大约在1992年,各个公司招聘女性经理的要求是25岁以下,最大不超过28岁;后来,年龄要求提高到30,最大不超过32岁;现在,我又发现许多运作规范的公司,尤其是大的跨国公司,它竟然拒绝聘用年轻的经理人。


看重别人的认同

韩:35岁的女性经理人阅历丰富,能够熟练地掌控一个项目或企业运作的全部过程,并且追求完美、力求成功;而年轻的女性经理人,她们的思路新颖,敢于大胆尝试,因为她们有着大把的青春,她们失败了还可以再来。

熊: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过于注重别人的眼光;而年轻人根本就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我们都在追求实现自我,35岁的人更看重别人的认同;而年轻人则看重自己的感觉。

欧阳星(以下简称欧阳):这也是做事的出发点不同。35岁的女性经理人做事不是在尝试,而是在确保事情的顺利完成。

韩:有人认为,结过婚的女性经理人有着众多的“角色”,同时也背负着各种责任,这让她不得不审慎地对待所有的事情,包括工作。


从巅峰上“滚”下来?

熊:更重要的,这样的女性经理人对别人会很宽、博爱,对人的理解也更加透彻。而且她会有更大的亲和力。

欧阳:我也相信这一点。没有结婚的女性会很任性,但是结婚后,由于要面对、处理各种问题和关系,这让她逐渐会为别人着想。而在家庭生活中的处理方法,她又会同样应用于工作中。这样,她的成功率也会高。也有人说,一个职业女性到35岁,是到了她职业生涯的巅峰。

熊:那她就即将从巅峰上“滚”下来——有危机。我的一个朋友就跟我说,一个女性如果在35岁还无法在事业上成功,那她就不可能成功了。当然,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不同。现在有很多新兴的高科技企业,创业者都是年轻人,他们希望能聘用和他们谈得来的人。同时,他们还有这样的顾虑:聘请一个年纪大的人,我能否“镇”得住他。这让我感受到一些压力,起码是对我关闭了一扇门。


可能会失去商业机会

韩:在任何经营管理会议上,你都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些35岁左右的女性经理人说话非常谨慎,有十分把握也只说到七分,但是年轻人就非常大胆。有时你会觉得她们的话有些鲁莽、幼稚,这让你很难放心地把事情交给她们去做;但有时你也会发现她们有那么多的新思路,让你觉得耳目一新:她们在推动我们这些思维太过稳定的人去创新。如此,我们就对她们有了一种拿不起,放不下的感觉。

欧阳:这也说明,尽管我们做事的成功率比较高,但因为我们思考问题审慎,下决定的过程较长,也会失去很多商业机会。

熊:而且她们的思维是放射性的。比如,从A点到B点,我们的走法就是那么一个,可能是最直接、效率最高的一个方法;但她想的方法会有很多个,常常会有些意想不到的新东西出现。

韩:所以,一个团队中什么样的人都得有,形成互补。我们的内涵、历经逆境所磨练成的意志品质、阅历等积淀下来的东西不是任何一个聪明人可以取代的。


自信,游刃有余

韩:欧阳,你在工作中就很自信,可以说是游刃有余。你的经验是什么?

欧阳:我在这个部门的时间很长,我手下有十几个人。我对公司的机制很了解,假如在哪个地方出现问题,我会立刻知道它的辐射效应是什么。打个简单的比方,假如老板生气,我不会太紧张,我知道他为什么生气。但比我年纪小的同级别女性经理人碰到这样的情况压力会很大,有些无所适从。她们甚至会加班一个晚上来讨论老板为什么生气,而我在把应对措施分派出去后,照样是回家吃饭睡觉。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的“上进心”不是很大,我对权力没有多大的兴趣。我不会要求自己必须做到一个力所能及的位置把工作做好,没太多压力,自己快乐就好。

韩:这就是我们女性和男性的区别。他们的成功大多是个人欲望驱使、权力驱动。

欧阳:有时这也是社会的压力。社会会对男性说,35岁的你应该是什么样,40岁的你应该是什么样;而对女性不会有太明确的要求。即便有,做不到也没人说你。

熊:社会对女性在事业上没有什么要求,但它会在家庭问题上对女性形成一种压力。假如你因为工作而忽略了家庭,那就有很多人指责你。


太老了,这么老

韩:35岁的男性经理人在众人眼里,是个精力充沛、成熟而富有经验的能手;而35岁的女性经理人,老板的评价是“too old ,so old ”(太老了,这么老)。富有戏剧性的是,女性的成功多是跟随着自己的一种感性认识,只觉得做这样的工作很有意思,没想着非得达到什么较高的位置。这种不同的心态,也让女性经理人和男性经理人有着不同的“结局”。

据我观察,她们不是因为想做经理人才做了经理人,而是因为想把每件事情做好。工作的繁忙让我无暇顾及个人爱好,没时间画画,没时间性学习插花。我就老在想,自己会以什么方式来做“结局”。我觉得,还是激流勇退好。假如一次会议上,当一大帮年轻人在畅谈全新的经营策略,而我却听不明白,或者反应不那么敏捷的时候,我想我就该退出职场了。

欧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恐惧:升到一个较高的位置,如果再降下来怎么办:两年前,我工作的压力特别大,我很想辞职,怕被降职。但后来经过这么多事,自己的心态平和了许多,总在告诉自己:只要工作着快乐就好,别太在乎自己是否会降职。也许当我们“too old”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去别的小公司,坐到一个较低的职位。


有点不可爱

韩:有人说男性成功了会扬眉吐气,而女性成功了则会很压抑。前者成功会有很多人为他喝彩,而后者会有强烈的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我经常问别人是否觉得我们这些女性经理人可爱,他们说:如果这个女性经理人还没有抛弃太多的传统美德,那么还能认可她。但对她的评价只有聪明、有才、不容易。

一位男性朋友说,跟你们女性谈话,谈低浅的怕你们瞧不起,谈高深的怕你们听不懂;而当发现即便谈高了你们也听得懂的时候,你们就真的一点也不可爱了。

欧阳:他就不会觉得我们善解人意吗?


做回你自己

熊:我对自己将来的打算就是40岁左右退休回家做专职太太。我相信假如有一天我离开了自己的岗位,手下的几个女孩会很轻松地接手——我在工作中很注意授权。她们对我没有形成太多的压力。我把事情放手交给她们做,我就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甚至会有更多的时间来提升自己。我能感觉到自己每年都会有进步。

韩:所以,35岁的女性经理人面对年轻后来者的挑战,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回你自己。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没有人可以取代。然后,不断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让自己更独特。毕竟,我们的经验、阅历、对事情的判断分析、对过程的掌控、对别人经验教训的汲取,以及我们的视野或者见识,不是年轻人可以取代的。另外,要学会真诚地欣赏后来者。我也相信今天的社会应该是合作大于竞争。

欧阳:我会顺其自然。假如我到了50岁,工作压力还在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围,周围同事之间也很融洽,对工作也还有兴趣,我就会做下去。因为工作给了我们太多的好处,让我们找到精神依托、朋友、信息、自信。否则,我会有脱节的恐惧。毕竟,现在每个人都是靠自己的智慧在竞争,而不是权威。我觉得如果市场变得很规范的话,我们这些“so old ”女性会更有竞争力。(完)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2-20-2002, 12:45   #7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白领贫民
小周


他们挣得不少、花得更多、有钱时什么都敢买,没钱时便一贫如洗,他们消费各种与原始功能无关的附加值,甚至广告,是小资文化的拥护者,他们被称为白领贫民。

白领贫民以单身居多,既无银行存款,又无自己的物业,月初交际、泡吧、打车,月末蹭饭、借钱、睡觉。只租房不买房,只打车不买车。

白领贫民大多数收入花费在服饰、吃饭、交际、泡吧、旅游上,他们自成一派的时尚、消费、交际关系,与众不同。对喜欢的东西不计较价格,无论经济窘迫与否,在面对真正喜欢的东西时,白领贫民就会显示出惊人的爽快,绝不计算,绝不犹豫。

有钞票的日子毕竟短暂,没钱的日子又让他们感受到穷人的滋味。三十出头仍与父母住在一起,交很少一点伙食费,他们不再指望靠攒笔钱来养老,而是趁着还有钱赶快消费。没钱的日子里,父母永远是最后的靠山,衣食的最后保障。在高薪与贫穷的双重压力中,白领贫民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韧性和张力,没钱的时候他们可以蜗居在父母家中吃闲饭。他们自称“大丈夫能屈能伸”,他们深信“千金散尽还复来”。

越来越多的高薪族经常感到没钱,也经常借钱。有钱时他们俨然就是奢侈的款爷、款姐,什么都敢玩,什么都敢买,没钱时便一贫如洗,艰难度日。他们可以无牵无挂地花钱购物、玩乐,过“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花钱对于他们来说,带来的是快乐的感觉。(完)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2-20-2002, 12:49   #8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打开韦尔奇的脑袋
贾双林


关于财富,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正榜样?

  当岁月迈进2002年时,杰克·韦尔奇已经67岁了,可全球经理人几乎人手一本《杰克·韦尔奇自传》;沃伦·巴菲特已经72岁了,可华尔街的新生代重新拜在了这位投资界老前辈门下;彼得·德鲁克已经93岁了,可世界顶尖商学院再次把他的著作奉为管理经典而重新研读。

  在人们最新一轮寻找财富榜样的浪潮中,基本上没那些青年才俊们什么事,跳入了人们眼帘的,恰恰是三个已届暮年的老英雄。他们的昔日辉煌和在今天所达到的高度,无不成为这个世界上还在为财富追逐的人们所必须温习的职业圣经。
 
  杰克·韦尔奇的影响是令人信服的。1981年,也就是韦尔奇成为通用电气(GE)的CEO的头一年,该公司收入大约为268亿美元,而2000年则将近1300亿美元;当年,韦尔奇接管通用电气时,公司市值大约为140亿美元,而今天市值已高达4900亿美元,通用电气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有价值的公司。

  去年,杰克·韦尔奇退休了,他的自传在动笔之前就被时代华纳公司以700万美元的天价竞标购得北美版权,超过了历史上的所有自传作者。现如今,全球的经理人几乎人手一本《杰克·韦尔奇自传》,中国也概莫能外。

  韦尔奇的过人之处到底在哪里?我们需要打开他的脑袋。


裁员为什么

  当45岁的杰克·韦尔奇执掌GE时,这家已经有117年历史的公司机构臃肿,等级森严,对市场反应迟钝,在全球竞争中正走下坡路。按照韦尔奇的理念,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只有在市场上领先对手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韦尔奇重整结构的衡量标准是:这个企业能否跻身于同行业的前两名,即任何事业部门存在的条件是在市场上“数一数二”,否则就要被砍掉——整顿、关闭或出售。

  于是韦尔奇首先着手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减少管理层次和冗员,将原来8个层次减到4个层次甚至3个层次,并撤换了部分高层管理人员。此后的几年间,砍掉了25%%的企业,削减了10多万份工作,将350个经营单位裁减合并成13个主要的业务部门,卖掉了价值近100亿美元的资产,并新添置了180亿美元的资产。

  可当时正是IBM等大公司大肆宣扬雇员终身制的时候,从GE内部到媒体都对韦尔奇的做法产生了反感或质疑。也正是由于不为所动的铁腕裁员行动,韦尔奇还得了个“中子弹杰克”的绰号。

  多年后,韦尔奇为当年的决断寻找的理论依据是:这是一个越来越充满竞争性的世界,游戏规则在发生变化。没有一个企业能够成为安全的就业天堂,除非它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更让韦尔奇自豪的是:“在GE,我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终身就业,但能保证让他们获得终身的就业能力。”


大象无形的管理

  在管理上,韦尔奇自有他独特的方法,最为著名的莫过于“聚会”、“突然视察”、“发手写便条”了。韦尔奇懂得“突然”行动的价值。他每周都突然视察工厂和办公室,匆匆安排与比他低好几级的经理共进午餐,无数次向公司员工突然发出手写的整洁醒目的便条。所有这一切都让人们感受到他的领导并对公众的行为施加影响。

  韦尔奇也十分重视企业领导人的表率作用,他总是不失时机地让人感觉到他的存在。他向从直接的汇报者到小时工等几乎所有的员工发出的手写便条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为这些便条给人以亲切和自然感。韦尔奇的笔刚刚放下,他的便条便通过传真机直接发给他的员工了。两天之后,当事人就会收到他手写的原件。他手写的便条主要是为了鼓励和鞭策员工,还经常是为了促使和要求部下做什么事。

  韦尔奇认为,挑选最好的人才是领导者最重要的职责。他说:“领导者的工作,就是每天把全世界各地最优秀的人才延揽过来。他们必须热爱自己的员工,拥抱自己的员工,激励自己的员工。”作为一个过来人,韦尔奇给公司领导者传授的用人秘诀是他自创的“活力曲线”:

  一个组织中,必有20%%的人是最好的,70%%的人是中间状态的,10%%的人是最差的。这是一个动态的曲线,即每个部分所包含的具体人一定是不断变化的。但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必须随时掌握那20%%和10%%里边的人的姓名和职位,以便做出准确的奖惩措施。最好的应该马上得到激励或升迁,最差的就必须马上走人。


以全球公司为师

  尽管韦尔奇和GE本身在过去20年达到了很高的高度,但韦尔奇却一直强调GE是一个无边界的学习型组织,一直以全球的公司为师。

  他说:“很多年前,丰田公司教我们学会了资产管理;摩托罗拉和联信推动了我们学习六个西格玛;思科和Trioloy帮助我们学会了数字化。这样,世界上商业精华和管理才智就都在我们手中,而且,面对未来,我们也要这样不断追寻世界上最新最好的东西,为我所用。”

  GE之所以能成为赫赫有名的“经理人摇篮”、“商界的西点军校”,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CEO都是从这家公司中走出,除了的严格淘汰的人才体制,最重要的就是这种无边界的学习型组织。在这样的组织下,每一个经理人无时无刻不在自觉地精心雕刻自己,从专业知识到职业技能,从管理手段到说话方式,从画好一张表格到接好一个电话,写好一个E—mail,到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目的是随时能够接受更高的挑战。

  从个人财富来说,杰克·韦尔奇算不上什么大款,但“全球第一CEO”和“企业界一代宗师”的殊荣,也足够让这个67岁的老人安度晚年了。(完)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2-26-2002, 20:15   #9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新白领的生存状态



如果必须用两个词来描述新白领的职业生存状态的话,那没有比“紧张”和“压力”更确切的了。

由于收入较高,新白领在生活方面可说是游刃有余,比如不少人拥有私家车、自己的房子等等。但这只是他们的生存状态的副题。主题自然是他们的职业生存状态。

新白领的职业生存状态绝不像人们看到的高档写字楼、高档办公设备、光鲜的外表等等那么美丽轻松。对待工作,他们几乎人人奋不顾身,加班是家常便饭,他们精力充沛而且努力上进,也许晚上回到家时已累得精疲力尽,但只要在办公室里,他们永远不知疲倦为何物。新白领有着很强的紧迫感和压力,他们担心会被老板炒鱿鱼,担心自己负责的业务没有进展,担心别人超过自己,担心在竞争中处于下风。

有关调查表明,新白领中的职业恐慌症和年龄恐慌症是非常强烈的。由于竞争的加剧,他们越来越强烈地承受这种压力。由于精力和知识的长期透支,使新白领的充电意识非常强。在我们进行问卷调查的几种重点职业中,几乎都有90%的被访者认同终身学习的观念,并且其中的大多数都在进行着各种培训和学习。

新白领们在生活、知识、职业奋斗中走在了同龄人的前面,但他们更不敢言退。他们是无法后退的人。(完)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2-26-2002, 20:15   #10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我怎么才算成功?



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导“白领人如何打工”的文章,甚至有白领厚黑学等学问的出现,情不自禁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白领人的成功?

难道那些熟练地掌握了炒老板鱿鱼、不断逼使老板给自己加薪的人,就算是白领中的成功者吗?如果这就算是成功,那么,这种成功的档次也实在太低了,成功已经被贬值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

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一个事实必须要注意到,如果把白领人比作一趟列车的话,那么白领人为之服务的公司就是这趟列车的运行轨道。如果列车仍在开往富饶之地,而你却脱轨了,无论如何这算不得成功。吴士宏离开微软公司被炒得沸沸扬扬,但她实际上就算不得是位白领中的成功者,因为微软仍在发展,而她却脱轨了。吴士宏的成长历程和进取精神确实值得赞赏,但这与白领人的成功是两码事。

白领人的定位决定了白领人的成功和收获不可能超越公司的成功,只有公司成功了,白领人才能成功。试想一下,如果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是个糟糕透顶的企业,那么,怎么会有总裁维尔奇的成功?跳槽可能会增加白领人的收入,但这种个人收入的增长,与一家企业由小到大而给员工带来的收入增长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李嘉诚的秘书几十年来一直是洪小莲,她从几千元的工薪族,做到身家上亿的工薪族,享受的是公司成长的回报。这种回报并非是因她个人的学识和经验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做的等价交换,这显然是不等价交换,很大程度上仅仅因为她忠诚地呆在这趟车上。

与微软出来的吴士宏相比,联想集团的杨元庆就是个成功的白领人,他至少懂得为自己保留享受公司成功的机会。

不错,每个人都有个性,但当个性与公司文化出现矛盾的时候,明白了白领人的成功必须建立在公司基础之上,那么“削足适履”就不会那么痛苦了,毕竟“削足适履”虽然好做不好听,但总比好听不好做要强得多了,谁让你是白领人呢?一个也许有益的建议是,与其煞费苦心地琢磨自己的利益,还不如更多地关心一下你和公司这趟车是否正在开往富饶之地。(本文由三九健康网提供)(完)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2-27-2002, 12:22   #11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也许我就是那个“微软的清洁工”
靳生


有一个人去微软公司找做清洁的差事,面试后,人事部门向他要电子信箱寄发录取通知和文件。这人说没他没有计算机。人事部门告诉便他说,对微软来说,没有e-mail的人等于不存在的人,所以微软不能用他。这人只好用口袋里仅有10美元到便利商店去买了10公斤的马铃薯,挨家挨户转手兜售,两个钟头后他卖完了马铃薯,获利了100%。这事给了他一个启发――他这样可以挣钱养活自己。从此,他就认真地做起这种生意来,好运气加上自己的努力,5年内,他建立了一个很大的"挨家挨户"的贩售公司,提供人们只要在自家门口就可以买到新鲜蔬果的服务。他去买保险签约时,业务员向他要e-mail地址。他只好说自己没有计算机,就更别提电子信箱地址了。这让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很惊讶,说他有这么大的一个公司,却没有e-mail。想想如果有了计算机和e-mail还不知可以做多少事! 他却说:“我会成为微软的清洁工。”

在求职期间,我在网上读到了这个《微软的清洁工》的幽默故事,当时只觉得很好笑,笑微软公司用人"高标准"的死板,也笑那个差点成为"清洁工"的老板,那么抗拒网络时代的潮流竟也能做成些大事,看来真是运气奇佳。

当公司人事部经理很客气地送我出门时,我不知怎么脑中竟又闪过了这个幽默故事......这家公司面试我时很满意,特别是我当写的那一个文案,更让他们称奇。但最终还是因为我没有英语六级证书而把我拒之门外了。经理说,请示过老板了,他们也很遗憾,但这是公司的规定,不好破格了。他让我去努力考下英语六级证书来,到时再来看看吧,也许那个职位还空着呢。我知道这只是他对我的安慰。我这才发现,我面临着和"微软的清洁工"一样的糟糕局面。那于那个想到微软找份清洁差事的人来说,有没有电子邮箱并不重要。虽然对于我想从事的工作来说,有没有英语六级证书,也好像并不太重要。

大概因为求职的挫折吧,我重新回味起当初一笑了之的幽默故事了。这才发现这不仅仅是个惹人发笑的笑话,更富有生活哲理的智慧。我恍然大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短处,一次的挫折并不意味着世上的路都堵死了。关键在于自己是否能够像那个"清洁工"那样承认且避开短处,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从而发挥自己的长处去竞争......

也许我就是那个“微软的清洁工”!这样想着,我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对未来又充满了信心。 (完)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2-28-2002, 10:18   #12
老男孩
注册用户
 
注册日期: Dec 2001
帖子: 475
精华: 0
刚看完who moved my cheese一文,大青蛙就又来给俺上课。

老男孩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回复


主题工具
显示模式

发帖规则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不可以回复主题
不可以上传附件
不可以编辑您的帖子

vB 代码开启
[IMG]代码开启
HTML代码关闭
论坛跳转



所有的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现在的时间是 02:13.


NewvBB Core 1.1 Final - vBulletin v3.0.3
中文化与插件制作 NewVBB.com™ 2024。
友情连接        
摩托车.上海.中国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
沪ICP备010502
沪ICP备05000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