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青蛙论坛 » 青蛙摄影论坛 » 游手好闲
用户名
密码
帮助 会员 日历 标记论坛为已读

回复
 
主题工具 显示模式
旧 01-04-2003, 22:59   #1
kelly
莫非
 
kelly的头像
 
注册日期: Jan 2002
来自: GZ
帖子: 2,880
精华: 0
中国的城市歧视(ZT 21CN)

中国的城市歧视[四]——北京人横什么?

记者

北京人横什么?

离权力近,有“中心感”

“不到北京不知道官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新民谣。首善之区高官云集,长期生活在共和国的心脏、生活在国家权力中心周围,北京人天然地具有一种“中心感”,思考问题主动地以全国为视野,那份指点江山舍我其谁的自信和见多识广的大气常常令外地人自愧弗如。

外地朋友初到北京,印象深的往往是北京人“说政治”的热情。一个出租车司机,侃起大山来,一定会令人大吃一惊,从领导人到下岗职工,从公开报道到小道消息,从国家大事到家长里短,他都能天马行空侃侃而谈。

其实,热心于说政治,在北京文化中是个由来已久的传统。话剧《茶馆》中常四爷就因议论时政而入狱,王掌柜也不断地提醒茶客“莫谈国事”。数百年的政治中心,目睹着潮来潮去、城头变幻,北京的命运与国家政治的风吹草动息息相关。关心政治就是关心自己,北京人将自己的智慧和想象力毫无保留地倾洒在政治之上。

有人说,这是北京人特有的“皇城根儿”意识,不管怎么样,北京人时时沉醉在一种幸福的体验之中——作为天子脚下臣民的自豪与骄傲。北京人不会满足于两耳不闻窗外事、关起大门过好自己小日子的生活,他们认为,作为“首都人”,关心政治是天经地义,即便政治的一举一动往往不一定直接影响自己的命运。从中不难看出北京人身上那抹可爱的理想主义色彩。离传统近,有“正统感”中华文明主要发源并成熟于北方特别是黄河流域,北京文化无疑是中华文明的代表之一。在北京,我们常常感受到传统的厚重,一种无形的力量。靠近传统,北京人自然地具有“正统感”。

这种“正统感”主要表现在自觉地扮演着中华文化传统的传人角色,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严肃而认真地关注民族前途以及文明走向,努力使传统中的积极因素薪火相传。

这种“正统感”使北京人格中具备了令人钦佩的精神力量,那就是信念。几年前曾经有人预言:北京人在长期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培养出的自尊正面临危机,因为市场经济是以利益驱动为原则的,面对着广州、深圳、上海市民越来越饱满的腰包,北京人的自尊将被击得粉碎。但是,今天的事实令这个预言不攻自破,北京人相信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有这样一位北京青年,留美归国后担任美国某大公司的中国总代理,这个职位在别人的眼里也许风光无限,但他经常处于一种心灵的煎熬之中,因为每做成一笔生意,就意味着他替美国人在中国赚了一笔钱,尤其目睹了部分有权势者在对外合作中的中饱私囊,他更是痛苦异常。为了解脱自己,他最终辞去该职,再度赴美工作。三年前一个小老板给北京一家青年杂志写信,倾诉自己内心的苦闷:经商过程中道德在沉沦。由此在该杂志上引发了一场讨论。但广东人却对此事嗤之以鼻,他们说:有什么好讨论的?该干嘛干嘛就是了!

传统是一条河流,在向前流动的同时不断有新鲜溪流的注入。北京人密切注意着外来文化对自己文化传统的影响,注意着自己文化传统的细微变化。比如北京人对首都建筑特色的苦苦追寻,既不能全盘照抄欧美风格,也不能一路青砖灰瓦琉璃顶下去,于是就在左来右去的争论中找不着北。

“正统感”令北京人产生了过度的文化优越感,事实上是自古以来的天朝心态一直未曾泯灭。优越感的突出表现是北京人特有的“不服输”劲头。去年甲A联赛最后一轮北京国安与辽宁抚顺那场大战堪称惨烈,许多人不理解北京队何以如此拼命。本来实力占下风,如果输球绝非意外。乖巧一点的队也许会送个顺水人情给辽宁队,同时还乘机向老冤家山东队暗施冷箭。但北京队偏不,因为他们永远争第一,他们永远不服输,他们要捍卫北京人的尊严。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象洋葱,只能一层一层地剥,有时还得流泪。
kelly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1-04-2003, 23:01   #2
kelly
莫非
 
kelly的头像
 
注册日期: Jan 2002
来自: GZ
帖子: 2,880
精华: 0
中国的城市歧视[六]——上海人傲什么?

记者

上海人傲什么?

2000年5月1日,上海市政府宣布:黄浦江上三座大桥、江底两条隧道的过桥费、过路费一律取消。这笔不小的财政收入就这样放弃了,上海人打的是什么算盘?实际上,交通的便利将浦东的房地产开发、夜间娱乐消费及上海的汽车业都带动了起来,随之而来的经济效益可谓财源滚滚。但是,交通费降低导致车流量骤然加大怎么办?上海人自有办法,对出租车进行单双号限制,问题就解决了。

上海人精明。这几乎是所有外来人士的第一观感。在这个城市里,电视台制作的那些智力竞赛类型的节目,诸如“脑筋急转弯”、“智力大冲浪”之类,总是吸引着相当多的观众。上海人交往最忌“聆不清”(即傻乎乎不辨风色)。上海人的精明主要表现在他做事的方面:轰轰烈烈承办了那么个规模空前,场面壮观的八运会,居然可以做到政府不怎么出钱,最后算起来还略有盈余。头一回做《财富》论坛的东道主,就能做得像模像样,皆大欢喜。更不用说那些仅仅用了几年时间营造,就能引得每一位来访的国宾击节赞叹的新兴建筑群和繁华街道。给一点空间,给一些政策,给一个创意,就能还给你一份出乎预料的惊喜。这就是上海人的精明,这就是上海人的本事。

令人感兴趣的是,上海人的这种精明,并不仅仅局限于智力层面的算计和揣摩,它有时还带着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性色彩。有人说,上海人几乎不同情失败的英雄,他们只认可成功的强者。然而,功利心极重的上海人却也并非势利到毫无品位和情趣的地步。尽管在他们精明的心目中,财富是衡量价值的一个颇为要紧的尺度,但他们是绝对不会欣赏一个毫无品位的暴发户。在这里,由才智的积累和地位的优越所共同引发出的某种气度,往往成为一杆无形的标尺。沪语中总是会有一些当令的语汇来贬损那些在此方面显得有所欠缺的人。

时下最常用的是由乡巴佬一词演化而来的“巴子”。这“巴子”并不是用来指称那些来自穷乡僻壤的人或广义的外地人的。因为就算你是个货真价实的城里人,甚至是本地一个腰缠万贯的大款富婆,只要行事言谈做派之间偏离了一定的品位,而显得在心智上不符合这个大都市的应有层次,都可称之为“巴”。

由此便很容易理解,那一大批收入未必是最高,却受过良好教育,有着聪慧心智和时尚品位的沪上白领阶层,能够成为这个城市现如今公认的形象代言人。上海人的这种无与伦比的精明,及由此而生成的品位意识,其价值就在于永远追求高档,追求完美,追求合理,追求合算,追求当今最好的。这也正是一个城市不断发展的潜在动力。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象洋葱,只能一层一层地剥,有时还得流泪。
kelly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1-04-2003, 23:02   #3
kelly
莫非
 
kelly的头像
 
注册日期: Jan 2002
来自: GZ
帖子: 2,880
精华: 0
中国的城市歧视[五]——广州人牛什么?

记者

广州人牛什么?

离市场近,有“打拚感”

陈先生的妻子近来总怀疑丈夫晚上去嫖妓,不然为什么10点以后楼下有人一喊“拔鸡毛”,他就趿拉着拖鞋下楼,几个小时才回来。不过,经过暗中的跟踪追击,事情终于得到澄清。近日海关对走私烟的打击力度加大,陈先生经营的烟摊生意不景气,他打探到楼下的大排档需要人手收拾活鸡,于是借此挣点外快。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1这句话反映的是广东有钱可赚和广东人热衷于赚钱两层意思。前者是客观环境,后者是主观精神。在广东人的意识中,只要国家不乱天下太平,多捞点银纸比什么都重要,也比什么都安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广东人的口号,而是他们的内在要求和行为准则。

有个报载统计数据很显广州人的体面:4月份全广州人均收入1079元,你咋舌不咋舌?事实上,许多广州市民月薪都不足千元,但他们习惯“炒更”,干副业,接私活,或身兼多职,于是才能赢得可观的进账和小康的生活水准。

在广州城郊,农民自己的地像变幻魔术,他们完全根据市场行情生产出效益,今年栽花卉,明年就把苗圃变成鱼塘,再下一年可能又填了鱼塘种上无公害蔬菜。在广州国企,下岗的工人会去卖蔬菜开铺面做小本生意,或发挥一星半点的特长去教授儿童书法、办技能班或自行创业。广州人很少热谈政治,也很少对下岗或物价上涨乃至城建大动干戈举家迁徙做出剧烈回应抗争。广州人有点“逆来顺受”,化解和消受生存磨难与命运挫败的能力极强,或许他们由来自始便以港人生活模式为崇仰范本,培养出一种趋利为核心的务实精神与商品意识浓厚的社会心理和群体观念。

广州的天河新城和环市高层建筑群有“香港中环”的美喻,实质则是都市“白领粉领灰领和金领”们打拚竞斗的“广州森林”。从一个公司最底薪做起,积累数月的经验马上跳槽到另一公司涨高了薪酬;尔后再积累数月经验又跳至一家薪酬更高的公司……层层递进,永无休止——这是所有城市白领青年人在广州的奋斗轨迹缩影。在广州工作,老板可以不看你的来路、地位、年龄、性别甚至学历,他只看你能否为公司带来效益,这才是你所体现的价值。于是,在广州打拚的所有事业中人或谋生中人,都不必着意于拚外表、拚穿戴、拚气质、拚谈吐、拚心计、拚人际关系、拚三亲六戚……你只需拼出自己的实力、特长,拼出你智慧的“市潮或商业实绩,就等于打拚出了站稳广州做“人上人”的梦想将来。

离生活近,有“舒适感”

广州人对拖鞋的专爱也许是全国之最。他们不仅可以趿拉着五元一双的“真”拖鞋上街,还同时与国际接轨,由女士们作为时尚“呱嗒呱嗒”地登大雅之堂。其实,脚后跟是最不可招眼的部分,皮儿糙肉厚、褶子横生,穿拖鞋岂不是暴露无遗?可人家爱拖鞋者说了,舒服!是啊,很多广州人喜欢光着脚丫穿鞋,图啥?舒服而已。

广州人图舒服图得要紧。为了舒服,他们喜着T恤;为了舒服,他们爱穿波鞋(运动鞋);为了舒服,他们经常打的;为了舒服,他们桑拿、按摩、洗头或沐足;为了舒服,他们逼得消费场所皆须装空调;为了舒服,宴席不在家里摆,要摆也会叫饭店送菜肴酒水来……为了舒服花钱,为了花钱搏命,这似乎已成广州人的公共座右铭,进而形成颇有地方特色的“享乐文化”。

广州的服务行业善于迎合这种心理。就拿享誉世界的“食在广州”四个字来说吧,而今已不仅仅表明广州人爱吃、会吃,还说明广州有的吃。而后者又可细分为“任何时候有的吃”、“任何地方有的吃”和“任何人有的吃”三个含义。早茶、午饭、下午茶、晚餐和夜茶,末了还有宵夜,二十四小时可以不停地吃。在广州,有人的地方必有吃的去处。一个新兴住宅区,楼还没住满,食肆酒楼先如雨后春笋般开了张,至于人流量大的商业区,供你吃喝的地方则多如牛毛。这是个自由平等的现代化城市,吃的乐趣各阶层都有权享受。腰缠万贯的可以出入“白天鹅”、“花园”或“国际”;普通白领可以去酒楼、食坊;至于学生或蓝领,则可去价平量多的大排档;即使是民工朋友们,也可以吃盒饭或者粥粉面嘛!这些特性同样可以体现在广州其他各种消费行业,真正实现了第三产业“服务周到,方便千万家”的承诺。追求舒适的广州人刺激了服务行业的发展,而机制健全的服务业又肯定并鼓励了人们的这种追求,二者合作愉快,皆成蒸蒸日上之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象洋葱,只能一层一层地剥,有时还得流泪。
kelly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回复


主题工具
显示模式

发帖规则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不可以回复主题
不可以上传附件
不可以编辑您的帖子

vB 代码开启
[IMG]代码开启
HTML代码关闭
论坛跳转



所有的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现在的时间是 18:15.


NewvBB Core 1.1 Final - vBulletin v3.0.3
中文化与插件制作 NewVBB.com™ 2024。
友情连接        
摩托车.上海.中国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
沪ICP备010502
沪ICP备05000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