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青蛙论坛 » 青蛙摄影论坛 » 摄影杂谈
用户名
密码
帮助 会员 日历 标记论坛为已读

回复
 
主题工具 显示模式
旧 06-20-2002, 19:14   #1
baobao
包包
 
baobao的头像
 
注册日期: Feb 2002
来自: 上海
帖子: 1,153
精华: 0
菜鸟入门--摄影术语

焦点 - 平行光线通过透镜形成的像点
焦距 - 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像距 - 像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焦距的功能与作用:
.焦距长短与成像大小成正比,焦距越长,成像越大,焦距越短,成像越小。

.镜头焦距长短与视角大小成反比,焦距越长,景角越小,焦距越短,景角越大。

. 焦距长短与景深成反比,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 焦距长短与透视感的强弱成反比,焦距越长,透视感越弱,焦距越短,透视感越强。

. 焦距长短与反差成反比,焦距越长反差越小,焦距越短反差越大。

焦距、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镜头基本公式:

高斯成像公式 1/F=1/U+1/V
F——焦距、U——物距、V——像距

相对口径——光圈直径与焦距的比值,计算方法与有效口径相同n\\\'=d\\\'/f

有效口径——镜头人射光瞳最大直径与焦距之比 n=d/f

景深

摄影时向某景物调焦,在该景物的前后形成一个清晰区,这个清晰区称为全景深,简称景深。

.使用大光圈,景深小
.使用小光圈,景深大
.物距小,景深小
.使用广角镜,景深大

决定景深的三个基本因素:
.光圈 光圈大小与景深成反比,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焦距 焦距长短与景深成反比,焦距越大,景深越小。
.物距 物距大小与景深成正比,物距越大,景深越大。

景深与像深

像深——景深前界和景深后界分别共轭的两个成像平面之间的距离。 像深与景深相对应,像深越大,景深也就越大。

确定景深的标准:135相机可允许的模糊圈直径一般为 1/30 mm,即0.033 mm。


超焦距:

当镜头聚焦在无限远时,位于无限远的景物结成清晰的影像,同时在有限距离某一点上的物体也能达到清晰的标准,近于这一点的物体就模糊起来,那末,这个物体到镜头之间的距离就是超焦距。
.超焦距越大,景深越小。
.光圈越大,超焦距越大,光圈开大一级,超焦距就增加0.5倍。 .焦距越长,超焦距越大。

尝试一下:
如果某光圈的超焦距为10米,则调焦在10米时,景深为5米~∞,使景深增加了1/2超焦距,即5米。 运用超焦距可把景深范围内不同距离的动体都清楚地抢拍下来,免去调焦时间。

明度

镜头明度的大小就是光通量的多少
.口径大通光量多,明度就大,反之明度小
.明度大小以光圈系数按倍数来计算
.明度的大小是决定暴光的曝光的重要因数之一

场曲

在一个平坦的影象平面上, 影象的清晰度从中央向外发生变化,聚焦形成弧型, 就叫场曲.

原因是中心离镜头近,周边离镜头远
.一般拍照团体人像,安排成弧型,就是纠正这一缺点

二道火快门

第一步先按下空挡,快门钮的一半;第二次按到底,快门才开

.它能防止手振和减少按快门的时差,并能避免误碰快门钮,造成浪费.没有二道火快门的相机,误碰以下快门钮,就浪费一张底片.

反光板

锡箔反光太亮, 可以用褶皱法使反光散射柔和;
用白纸反光板也叫柔和;
用白漆刷白的反光板, 容易变黄失去反光效果.

柔光板

在太阳与被摄物之间, 用白薄塑料布, 尼龙布等, 可以是光线柔和, 降低反差.

反光伞

反光伞外观和普通伞一样. 伞内面是银白色, 反射能力强. 使用时将伞安置在可以变换角度的云台上. 用强光灯照射伞内, 散射出的光线很柔和, 阴影亦淡, 是理想的光源. 拍人像特写时, 不受强光的刺激, 最适合于拍摄人像和静物.

装饰光

装饰光主要是打出眼神光, 使用的是较小的灯. 或者在其他光种达不到的地方, 细部加强亮度, 表现质感和轮廓. 亦用这种灯光消除人物面部的缺陷, 如使瘦削的面庞显得丰满些.

白头

指的是一种摄影镜头. 平时我们使用的大多是镀了膜的镜头, 因为是增透膜, 所以反光比较少, 于是镜头看起来是淡紫色的. 而我们现在说的是那种没有镀膜的镜头, 所以反光比较多,看起来泛着白光, 所以称为白头.


光圈和快门

光圈和快门是照相机中控制曝光的关键装置,也是学习摄影首先要弄清楚的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控制光线的装置, 因为影像由穿过镜头的光影投射到软片上,为了能使到达软片的光量得到控制, 便由开启光圈大小来进行调节。光圈中心开口的大小代表光圈的数值,通常用F+数值来表示。数值愈小,孔径的开口愈大,进光量愈多,反之进光量愈少。通常在拍摄时所说的“开大光圈”, 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小, 把光孔开大的意思, 如从F5.6调大一级到F4、或二级到F2.8等。同样,“关小光圈” , 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大, 把光孔关小的意思, 如从F5.6关小一级到F8、或二级到F11等。这种习惯上的说法是和镜头上所标示的光圈数值正好相反的, 注意不要弄错。

快门是照相机中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 常用的135单镜头反光相机一般都采用焦平面快门。焦平面快门一般拥有前幕和后幕两张帘幕,它们是靠一个上紧的弹簧装置来驱动水平或垂直地通过胶片平面,以往水平走向的焦平面快门较多,现在几乎都被垂直走向的快门所取代。当按下快门钮时,前幕开始自上往下走动,然后依照快门速度留下一定的空隙,后幕紧跟着追赶下来,光线就从前幕和后幕之间所预留的空隙投射到胶片上,使胶片感光。空隙越宽,通过的光量会越多,空隙越窄,通过的光量便会越少。快门速度越快,空隙便会变窄,速度越慢,空隙便会变宽,焦平面快门就是这样以时间长短来调节光量的。在快门速度的标示序列中可以看到,如1/4、1/8、1/15、1/30、1/60、1/125等。不难看出,它们之间是倍数关系,是指几分之一秒的曝光时间。譬如说,1/30秒是1/60秒的两倍时间,而通过快门的光量也是两倍。反过来1/30秒是1/15秒的二分之一时间,而通过快门的光量也是倍减。

光圈和快门是调整和控制曝光量的装置,它们是倍增或是倍减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来得到相同的曝光量。例如说,光圈F8、1/30秒为正确曝光值时,如果用光圈F5.6、1/60秒,或是F11、1/15秒来组合,它们所得到的曝光量也是一样的。这样,摄影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来选择光和快门速度。

光圈和景深有密切的关系,因为通过调整光圈的大小可以直接控制景深。景深是指在镜头聚焦调节中,所能清晰成像的最远部分和最近部分之间的距离。光圈的孔径最大(F值最小)时景深最小, 孔径最小(F值最大)时景深最大。

当我们知道光圈不但能控制光量, 而且还能控制景深时, 在摄影表现中, 便可以有效地利用它。在实际拍摄中, 譬如以开大光圈, 选用小景深, 就能从距离不同的诸多物体中突出某一物体, 使它能够得到强调, 而它的前后的景物便不在清晰的焦点之内, 从而避免喧宾夺主的现象。另一方面, 如果收小光圈, 选用大景深, 这时照片中的前后景物都将控制在清晰的焦点之下, 相片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和细节。在初学摄影时,可以用大光圈和小光圈来练习拍摄一些照片, 看看是否能达到同表现的内容有效地相结合, 力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多作这方面的练习, 日积月累, 便会熟能生巧, 在日后的摄影创作中自然地应用自如。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 收小光圈有利于增加景深, 但并不是拍摄时把光圈收得越小越好, 如果孔径太小, 镜头会产生衍射现象, 影像的细节会受到影响而变得模糊。事实上, 对于大多数照相机镜头来说,从最大光圈收2~3挡,也就是F8左右为最佳光圈孔径值, 因为在这时镜头的像差和衍射会有着最佳的折衷。

同光圈一样, 快门除了能调整和控制曝光量之外, 还能控制被摄体的清晰度。因为快门速度越快, 通过镜头的光线(影像)在胶片上停留的时间越短, 因此能够把瞬间的动作记录下来。如拍摄运动物体或体育比赛时, 只要使用高速快门, 就可以把运动中的一瞬间定格下来, 这也是摄影所特有的表现语言之一。相反, 快门速度越慢时, 光线(影像)在胶片上停留的时间越长, 移动中的被摄体就会留下流动的影像, 这也是摄影中表现动感的一种独特方法之一。但对于不同的运动物体, 到底用多少快门速度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就得在实际拍摄中去积累经验了!



此帖于 06-20-2002 19:17 被 baobao 编辑.
baobao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6-20-2002, 19:18   #2
baobao
包包
 
baobao的头像
 
注册日期: Feb 2002
来自: 上海
帖子: 1,153
精华: 0
景深入门

除了曝光和测光的复杂方面之外,摄影爱好者通常会发现景深是最难掌握的一个概念。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这是一个基于主观判断的假设的系数。如果说有人确实对这些技术方面的问题于以重视的话,那么另一些人则仅是为了应付夜校课程而死记硬背,而许多人几乎完全忽视技术问题或者只吸收一些急需的东西。我得承认,在起初景深似乎像是一个抽象的理论,当时关于”弥散圈”的讲稿颇能说明我对这个问题的态度。

后来,我终于体会到景深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为了创作而取得特殊效果方面的实用价值。下面我将以完全实用的术语逐步介绍如何控制景深,并在每个部分都增加了新的信息。

*理解基本理论

通俗地说,景深就是在所调焦点前后延伸出来的”可接受的清晰区域”。

实际上,在任何照片上只有聚焦了的平面才是真正清晰的。然而在观赏者看来,这一平面前后的物体也可能会显得相当清晰。清晰范围的差别基于好几方面的标准,在下面几个部分中我们就会接触到。教科书在解释景深时往往要讨论“最小弥散圈”但那是一个对于实际应用并非必要的技术问题。

例如:你在天然动物园将镜头焦点调在阴影处孟加拉虎的眼睛上,在底片上它的眼睛就是最清晰的。而这时老虎的嘴,还有其身后的树皮,在最终的照片上也显出可以接受的清晰影像。当你的视线从调焦点眼睛移开时,模糊的程度就逐渐加大。在近处前景和远处背景上的物体离虎头越远清晰度就越差。
baobao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6-20-2002, 19:20   #3
baobao
包包
 
baobao的头像
 
注册日期: Feb 2002
来自: 上海
帖子: 1,153
精华: 0
接着下面的贴子!!!

*选择“合适的”光圈

光圈口径是影响景深的基本要素。概括地说,小口径光圈(由较大的 f/数值表示)比如f/16或f/22,产生广泛的清晰调焦范围。相反,大日径光圈(由较小的 f/数值表示),比如 f/2.8或f/4产生短浅的景深,前景和背景上的可接受的清晰范围要小得多。

创作一幅作品而非简单地拍照,光圈的选择就是一个基本的要素。即便在使用程序曝光模式时,你也应该在可行的情况下选用最合适的光圈和速度的组合。然而要注意,因为手持相机拍摄,如果长时间曝光,被摄体的移动或相机的抖动都可能使照片模糊。因此。你得采取妥协的办法:选择一个远非理想的较大光圈以保持足够的快门速度。

例如:在英国拍摄由石头拱廊形成框架的场景照片。你可以把焦点放在靠近中景的喷泉处并按下快门。实拍6张,第一张用f/4第2张用f/5.6,以此类推直到用f/22拍。过后你再仔细观察所印出来的8X1O英寸照片。 用f/4拍摄的第一张照片上的拱廊和背景城堡影像都不清晰。

用 f/11拍出的这一切看起来”差不多清晰”但仍然不符合你的标准。用 f/16拍出的拱廊、喷泉和背景城堡影像都显得够清晰,而目你的朋友认为这张是最佳照片。而用f/22拍出的影像则模糊不清,这是由于使用低速快门且没用三脚架而造成了相机抖动。

用望远镜头拍摄的照片往往显得景深浅,导致有人认为这是长焦镜头固有的光学属性。实际上正如文中说明的那样、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图丽AF400毫米f/5.6AT-X镜头,用 f/5.6,柯达Elite 1OO胶片。)

*选择较长或较短的焦距

任何人使用28毫米和300毫米焦距镜头都会发现广角照片通常有广泛的景深范围。相反,那些用长焦距拍摄的照片一般说来景深都很浅。这种情况通常导致一个简单的结论:在任何己知的光圈挡住上,焦距越长,景深越短。如果你需要较大景深的画面,就用较短焦距来拍。

以上所述似乎是在实践中对景深的评估。但实际上这些说法颇有点迷惑性。景深不会因焦距不同而有所改变,这是一个光学事实。不信吗?那么就用一只35毫米镜头和一只200毫米镜头进行一次具体测试。首先,用长镜头拍摄站在开满鲜花的长篱笆旁的一位朋友。然后换上广角镜头靠近拍摄,让她在取景器中同先前拍摄的影像一样大。用10倍放大镜观察这些幻灯片,你会发现可接受的清晰调焦范围(核对那些花朵)几乎是相同的。假设它们在透视上是不同的:线条与形状的表现肯定是不一致的,在各种距离上物体之间的表面距离也是不一致的。广角镜头产生”扩大了的透视”增加了物体之间的表面距离。这能产生一种光学幻觉,使得粗心的观察者认为在这些照片上景深是不同的。

只有在用于相同拍摄距离和相同光圈时广角镜头才会比望远镜头产生更大的景深。然而由于表面景深的差别,使得焦距和拍摄距离的选择成为重要的创作考虑因素。(腾龙AF2O-4O毫米变焦镜头,f/16、加偏振镜,维尔维亚胶片。)

*在相同位置变换所用的焦距

公平地说,长焦距镜头确实减少景深,而广角镜头则扩大了景深-一但只是当你的拍摄距离是相同的时候。实际上是影像的大小影响着景深,而不论使用什么镜头。不论你从远处用长焦距镜头还是走上前去靠近被摄体用焦距较短的镜头拍满画面景深都将是较浅的。

例如:在与一座历史性大厦隔着一条马路的草地上坐下来用28毫米镜头以f/5.6拍摄一幅其入日处的照片。仍在同一位置,但换用 100-300毫米变焦镜头,以100毫米、200毫米和300毫米焦距再拍3张,都用 f/5.6。检验照片你就会发现,在这几张照片上大厦的门显得越来越大,而可接受的调焦清晰范围却随着每次焦距的延长而明显变小。

所以,长焦距镜头就真的能比广角镜头产生更小的景深吗?不错,但这只能以在相同的拍摄距离上使用的时候。这是由于被摄体影像放大倍率的增加而减少了可接受的调焦清晰范围。

*改变相机与被摄体的距离

如同我已提到的那样,景深是受相机到被摄体距离影响的。当你对非常靠近镜头的东西调焦时,所得到的景深就非常小。当你对较远处调焦时,景深就会更大,而且景深因焦距不同而改变。

提示:拍摄特写照片,比如微距摄影,要记住景深将以英寸来计算。相机的放置要能使其胶片平面与被摄体平面-一也许是一只黑脉金斑蝶的翅膀--平行。

你不必使用诸如 f/32之类的细小光圈以使蝴蝶完全置于景深之内。使用较大的光圈就能用较高的快门速度,这将能减少因相机或被摄体移动而产生模糊影像的危险性。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大多数镜头在用中挡光圈时能提供较高的分辨率。

例如:你使用一只最近调焦距离为8英尺的3O0毫米镜头,假设选用光圈f/8。你在索诺拉沙漠中发现一株开花的仙人掌,并从车上抓拍了几张,此时仍嫌它太远,处在镜头标尺的无限远位置上。之后你就走上前去直到距离被提体8英尺时再进行第2次拍摄。

在第1次拍摄的照片上美景中的仙人掌相当清晰,起码可以辨认得出来;而在背景上的仙人掌看起来也都表现得很清晰。然而在近摄的照片上,只有你看中的那株仙人掌是清晰的。那些在背景上的仙人掌成为看不出轮廓的浅绿的色块,而前景中的仙人掌则被浅景深所虚化了。在这两种情况下,仙人掌距离调焦点越远就显得越不清晰。

切记:当你靠近或远离被摄体时,另外两个因素--取景框中被摄体的大小和透视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在10O英尺处的形体和线条的表现以及物体之间的表面距离要比在8英尺处时显得大不相同(此点可在取景器上看出来。)
*确定“正确的”焦点

作为常识,景深在通常的拍摄距离上是按下列方式分布的:景深向焦点前方延伸大约1/3,向焦点后方延伸大约2/3。你想得到大景深吗?那么就把焦点大致设在大场景的1/3处。

尤其是使用自动调焦的单镜头反光相机拍摄时,让相机来设定焦点是很诱人的。虽然”仓促拍摄”对于捕捉稍纵即逝的动态瞬间也许是必要的,但是在情况允许时控制确切的焦点是很重要的。即便对于使用自动聚焦相机来说这也是很简单的-一通常在重新构图时只要轻按快门或就能把焦点锁住。

例如:当你处在赛车现场并看到停在附近的3辆高性能跑车:一辆黑色保时捷车位于前景,一辆红色宝马车处在其后,一辆白色莲花车处在背景中。这时,你发现一位名人靠在最近的一辆车上,他的蓝眼珠清晰可见。你必须马上做出决定:是把焦点放在接近中景的宝马车上以获得最大景深,使3辆车同时都清晰;还是仔细地把焦点调到前景的人物身上,这样你就能把他的照片拍得毫发毕现以展示给你的朋友看?

当把现场中一个鲜明的目标作为主要被摄体时,通常你应把焦点调在最重要的地方:人物的眼睛,游艇船舷上的字母,或者洞穴壁上的宕画。尽管象在其他部分所谈到的那样你确实对景深保持某种程度的控制,但在此时景深却已成为次要问题了。
baobao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6-20-2002, 19:20   #4
baobao
包包
 
baobao的头像
 
注册日期: Feb 2002
来自: 上海
帖子: 1,153
精华: 0
接下贴

*选用超焦距调焦

有一个能够产生最大景深的特殊点--一把焦点准确地对准这个“超焦距”位置。它是仍然能够使无限远处的被授体保持足够清晰的最近调焦点,这样景深就从调焦距离的一半处一直延伸到无限远。当然景深会因选用的光圈和镜头的焦距不同而有所不同。然而这一技术确实会让你拍出的画面增加景深而你又不必把光圈收缩到最小,以至于因相机震动或被摄体移动而造成影像模糊。

例如:你用一只50毫米镜头在一条马路中央拍摄时代广场。你想把整个地区都拍摄清晰,但又无法把光圈收缩到超过f/11(再小的光圈就要求使用1/30秒的慢速快门,这会使行驶中的汽车模糊)。使用超焦距的办法,你可以把焦点设在30英尺处,这样做就取代了会把焦点对在前景上的金发美人的自动对焦系统。在取景屏上,因为大部分影像似乎处在焦点之外而会显得不顺眼。你坚持拍下了这张照片,结果发现在印出的照片上从15英尺到无限远的所有景物都相当清晰,即都处在景深之内。

*少用无限远调焦

我在拍摄田野和城市风光中很少用无限远调焦,因为用这种方法,任何前景部分都有可能是模糊的,而这类被摄体对画面来说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它们可以为二雏的照片增添三雏的效果。再者、用这种方法大部分景深都会处于无限远的后面,而对画面失去实际价值,“浪费”了景深。 然而,在拍摄体育运动、赛车和野生动物时,如果被摄体位于很远的地方,那么,无限远调焦可能是有用的。在这类情况下,你能够容忍取景器中一部分影像是模糊的-一因为你的主要目的是拍出一个绝对清晰的被揭主体。
有些单镜头反光相机带有景深预测按钮,它把镜头光阑收缩到所选定的实际”工作”光圈上。这是目测景深所需要的,因为没有它的话,你永远是只能通过现代相机的最大光圈去观看景物。

按下景深预测钮,你就可以看到景物分别在f/8、f/11或f/22时的效果,能够一目了然地评估出哪一部分景物非常清晰、一般清晰或完全虚掉了。调焦屏自然会变暗,在最小光圈时几乎变黑,除非照明极完。你在决定这个控制系统“无用”之前,切记自己的眼睛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适应较暗的光线。

把光圈调到f/4,然后到f/5.6,等等,缓慢地移动到更小的光圈。这时由于取景屏逐次变暗,而你的眼睛为了改善弱光下的视力,瞳孔就会开得更大。即便如此,在乌云密布的日子,若用f/22拍摄,景深预测可能确实没有什么用处取景屏大暗以至于无法评估可接受的清晰区域。拍摄自然特写照片时,可以用手电筒照亮被摄体作为调焦辅助手段。在一般的惰况下,所用光圈起码不小于f/11,这类预防措施就没有必要了。

但是要记住,任何景深目测都是一种估计而非科学技术。例如,在很小的取景屏上看起来清晰的前景在 16×20英寸照片上就会显得很模糊。然而,特别是在高倍摄影中(用微距或望远镜头),景深预测是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装置。尤其是当可接受的清晰范围非常浅短时,在若干挡光圈和调焦点上进行最深预测是很重要的,这种技巧有助于创作出技术上优秀的影像。

例如:当你在一个村庄为一位钉马掌的铁匠拍摄带环境的人像使用一只80-200毫米 f/2.8变焦镜头调至200毫米一端来拍摄,你把光圈设在f/8以获得正确曝光,你迅速地拍摄以抓住锤子敲打钉子的瞬间。当你的照片洗回来后,背景上的绿色越野车的轮廓马上就能认出来,而一只部分模糊的棒球帽插进了前景。在你用f/2.8取景时,这两者都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在用f/8拍出的影像上,两者都成为严重分散注意力的东西。

为避免这类失误,特别是用望远镜头拍摄时,就要使用最深预测系统。景深预测是有用的--除非是用镜头的最大光圈拍摄,唯有此时说景深用不着预测才是准确的。

*查看镜头景深表

说实话,有些摄影师承认目测景深遇到很大困难,另一些人则根本就没有发现这一技术相当可靠或准确。如果你属于其中一类,那就学会辨认镜头上带有这种标志的景深表吧。在当前,许多人不学,而另一些人则发现在有些变焦镜头上景深表设计不当或很差:它们往往让人难以(或无法)判断任何已知焦距/光圈组合的景深。

如果你的镜头上带有合适的刻度,那么先调焦,再决定可能提供足够景深的光圈。现在看一下景深表上所选光圈的两个f/数字,它们表示在最终影像上可接受的清晰距离(近与远)范围。如有必要,可以改变调焦的距离。为了增加景深,还可以把你可能需要用的那挡光圈再缩小一级。

例如:你躺在阳光明媚的科德角海滩,看看你的女儿在10英尺远处靠近海浪的地方正在堆沙堡。海面上有一只挂着五彩风帆的小船正沿着海岸线驶近。你对着沙堡调焦并把50毫米镜头的光圈设在f/16以取得充分的景深。此时景深表显示从7英尺到21英尺的所有景物都将表现得清晰。

遗憾的是,那只小船起码有100英尺远,所以它会有些模糊。不过没问题,你只要转动调焦环使景深刻度表中心左侧的“16”记号(表示f/16)对准无限远符号就行了。现在再看一下右侧的“16”记号。你会看到它对在距离标尺上的8英尺处。将焦点调到8英尺处并把光圈缩小到f/22作为额外的保险措施。在最终的照片上,孩子将会非常清晰,而小船也应该相当清晰,除非使用了让动体模糊的慢速快门。

用你的手中相机进行这项练习,直到运用自如为止。那么,这项技巧对于任何带有适当标志以便精确控制景深的镜头来说,在任何场合下都是有用的。

在4 X 6英寸的照片上,由于景深大,两座建筑物显得都在焦点上;在8 X 12英寸的照片上,远处的建筑物显得不那么清晰,但仍然能接受;然而把照片放大到 16 X 2O英寸时,画面缺少清晰度就变得非常明显了。(佳能EF20-35毫米变焦镜头,以20米一端拍摄,f/11,富士Super G2OO胶片。)

*考虑影响景深的其他因素

首先,景深取决于主观的判断。你可能把影像某种程度的模糊看成是“仍然清晰”的,而一位更挑剔的人则可能认为它是“模糊”的。

认真的微距摄影师应当知道在高倍放大的近摄作品上景深是均匀分布的。在调焦平面的前后景深大约是相等的。

我们所能看得出来的清晰度还取决于幻灯片的投影距离,照片的尺寸和观察照片的距离。可接受的清晰范围随着照片制作得越大而减小。在4×6英寸扩印片上看起来处在焦点上的前景物体在放大到16×20英寸的照片上或者从靠近观看的8×1O英寸照片上就会显得模糊。

本文提到的所有距离都与使用35毫米摄影器材有关。使用大幅底片时其概念是相问的,但是在同样光圈和同一拍摄距离时景深实际上会减少。这是因为较大的画幅需要较长的焦距才能从相同的拍摄位置充满取景框。例如,35毫米相机上的105毫米镜头相当于120相机上的200毫米镜头或4X5相机的36O毫米镜头。在同一拍摄位置上,用以获得同样像幅的较长镜头就会产生较浅的可接受的清晰区域。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用4X5相机拍的风光照片是使用f/32甚至f/64拍摄的一个原因。不过,座机的摆动与俯仰功能可以用来在较大光圈的情况下增加景深。这种性能可让胶片平面与被摄体保持平行,因为镜头可以离开光轴。有些35毫米相机具有透视校正和俯仰/摆动功能的镜头也能运用这种技术。

在一些包括镜头说明书在内的公开发表的材料中,除了超焦距图表以外,你还可以找到完整的景深图表。这些材料能让摄影师在不同的调焦距离上,迅速地预先确定以任何光圈与特定焦距搭配时的景深。
baobao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6-21-2002, 23:59   #5
tessarphoto
斑竹
 
tessarphoto的头像
 
注册日期: Jan 2002
来自: 上海
帖子: 1,766
精华: 0
牛!辛苦您了!
tessarphoto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回复


主题工具
显示模式

发帖规则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不可以回复主题
不可以上传附件
不可以编辑您的帖子

vB 代码开启
[IMG]代码开启
HTML代码关闭
论坛跳转



所有的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现在的时间是 04:30.


NewvBB Core 1.1 Final - vBulletin v3.0.3
中文化与插件制作 NewVBB.com™ 2024。
友情连接        
摩托车.上海.中国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
沪ICP备010502
沪ICP备05000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