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青蛙论坛 » 青蛙摄影论坛 » 摄影杂谈
用户名
密码
帮助 会员 日历 标记论坛为已读

回复
 
主题工具 显示模式
旧 06-02-2002, 12:22   #1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Contax G2专题

CONTAX G系列相机展望
原载《照相机》 1999(1) 作者: 朱春平  

  日本京磁(KYOCERA)公司在1994年德国科隆博览会上,推出了康太克斯G系列首部机型 Gl,率先宣布了旁轴取景测距可交换镜头高级相机进入了AF时代。这款相机性能直逼80年代后期中高级 AF单反相机,首次在可交换镜头的旁轴平视取景相机机种上实现了微电子技术控制的AE, AF, AW,以及连续2张/s的AF,最高快门速度达到了1/2000s,TTL自动闪光同步速度达到了1/100s,在功能指标上与京磁230AF、美能达а-7000等AF单反相机相当,但与美能达7xi、9xi,佳能 EOSl,尼康F4比还有较大差距。虽然如此,由于其精美的外观设计,选用高级数合金材料打造机身的精堪的加工工艺,以及配套推出的4款蔡司T*高素质定焦镜头,面市伊始,就在喜爱旁轴平视取景相机的摄影人士中形成了近年来难得一见的购销热点, 此后,京磁公司再接再厉,又在1996年科隆博览会上推出了AE、AF、AW等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的康太克斯G系列第二款机型 G2,最高快门速度在AE时达到了1/6000S, TTL X闪光同步速度也达到了1/200s,连续 AF速度达到了4张/s。这己使G系列成为京磁公司80年代中期开发135AF单反相机及T系列AF高级旁轴取景袖珍相机以来,将先进微电子技术与旁釉平视取景可交换镜头相机的灵巧、典雅成功结合的又一个技术结晶。如果说康太克斯Gl推出时,还有不少资深摄影人士持观望态度的话,那么到G2推出时已令不少莱卡M6级的用家心动、解囊欲试了。这一切,都令人对京磁公司刮目相看。

  那么,为什么在目前世界上众多的照相机生产厂家中,似乎只有京磁公司对开发可交换镜头的高级旁轴平视取景135AF相机情有独钟呢?换句话说,康太克斯G系列推出的历史渊源、技术与市场背景又是怎样的?

  “康太克斯”原是德国蔡司公司在1932年推出其首架使用带齿孔35—胶卷的旁轴取景平视测距相机康太克斯I时所用的相机品牌名称。康太克斯I型首创耐候性很好的金属纵走帘幕快门,改进后的产品最高快门速度达到 1-1/1000s;首创交换镜头的内外卡口(重量大的广角或长焦镜头用外卡,标准焦距段的镜头的重量较轻,用内卡);首创使用长达100mm的测距基线,提高了测距精度。这些,都使同时期推出的莱卡相机相形见拙。此后,1934年蔡司推出了快门帘速达1/1250S的康太克斯II型。1936年又推出设计有机载硒光电池测光表的康太克斯III型,而莱茨公司推出具有接卸硒测光表的M3,已是1954年的事了。在开发配套的镜头方面,蔡司公司籍于其1848年成立以来独占世界顶级光学技术领域的优势,开发生产了28mm/f8天塞结构的广角镜头。1936年推出180mm/F2.8大口径松纳镜头(配有专用反光取景器),在当年的柏林奥运会上出尽风头。可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蔡司公司在旁轴平视取景测距相机制造领域领先同挤。二战后,西德蔡司公司还在1959年推出了康太克斯IIA型,1951年择出康太克斯IIIa型,性能均比战前型号有所改进。此后蔡司公司又进入135单反相机制造领域。只是由于日本电子工业的逐渐崛起,照相机电子化进程已势不可挡,西德蔡司公司相机产品才渐渐在市场上失宠。1970年陷入经营困境中的西德蔡斯公司放弃了在德国本土生产照相机,转而与日本雅西卡公司合作生产康太克斯品牌的135单反相机。80年代初,雅西卡公司并人日本京磁公司后,这一合作仍得以继续。这样看来,康太克斯G系列的诞生,实际有着蔡司公司在经典旁轴平视取景可交换镜头测距相机开发方面的深厚技术积淀和历史渊源的。有意思的是,康太克斯I型首创的双卡口机械性能是如此地出色,以至于到了60年后的1993年,日本适马公司在推出其机身一体化首部135AF单反相机时,仍念念不忘这一优秀设计思想,将其改进后应用在 SA-300A单反相机上。

  京磁公司成立于1959年,以生产精密电子产品和精密仪器为主。80年代雅西卡公司并人京磁公司并成为该公司相机事业部后,京磁公司的低档普及型相机仍沿用"雅西卡"商标;高级MF135单反相机使用“康太克斯”牌AF单反相机国内用“雅西卡”品牌,国外用“京磁”(KYOCERA)英文品牌。80年代以来,京磁公司在相机开发上成绩不俗。1986年推出该公司首架机身一体化AF单反相机230AF,这是继美能达、佳能、尼康公司之后,第4个加入135AF单反相机竞争行列的照相机生产厂家。1990年京磁公司推出 AF高级135平视取景袖珍相机康太克斯 T2,这是1985年推出的采用35mm f/2.8蔡司T*松纳镜头,1S-1/500S电子镜间快门的AE时代的首架高级旁轴乎视取景测距不可交换镜头的袖珍相机康太克斯T的升级换代产品。同年又推出顶级MF单反相机康太克斯RTS 135单反相及,采用京磁独家专有技术棗陶瓷真空吸盘技术确保胶卷平直在焦平面上。1993年又推出了性能进一步提高(增加了焦点预测AF功能,填充式、慢同步TTL闪光模式等)的300AF单反相机。这都表明,京磁公司在 AF控制技术及高级相机制造工艺上的成熟,为康太克斯 G系列推出奠定了技术基础。事实上康太克斯G系列在保持MF旁轴平视取景测距可变换镜头的诸多优点的同时,应用电子技术带来的宽广的快门速度适应范围和机械快门无法比拟的快门速度准确性,多模式AF性能,以及 AF、连续 AF性能无疑使经典MF旁轴取景高级相机脱胎换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竞争活力。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由于旁轴平视取景可交换镜头的高级相机相机具有一些单反相机不可替代的优点,特别是经过莱卡技术人员的几十年不懈努力,使这些优点更为突出,这类相机仍受到一些资深摄影人士的喜爱。事实上,自蔡司公司放弃康太克斯旁轴取景测距相机生产后,可以说莱卡口系列一枝独秀在这一部分市场上。这当然是拥有既有经典旁轴取景可交换镜头相机制造技术与经验,又有AE、AF成熟电子技术支持的康太克斯品牌相机的生产合作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何况.1984年推出的莱卡M6,功能上的单一与手动机械操作,似廉颇老矣已难以与 AF单反相机相题并论。所以康太克斯G系列的诞生,既是旁轴平视取景可交换镜头相机电子化进程中的必然结果,又是京磁公司及其卡个康太克斯相机合作生产者意欲分肥于这一市场的利益驱动。

  去年3月,终于传来了莱卡公司推出M6改进产品的消息,但实际上只是取消了28mm镜头亮框线,将取景倍率恢复到0.85(M6为O.72),有效测距基线从49.9mm延长到59.1mm而巳, 这多少令人感觉到莱卡公司面对康太克斯G系列的一些无奈。

  从照相机电子化进程步入AF时代的立场上分析: AF旁轴取景可交换镜头相机与AF135相机相比有那些特点? 康太克斯 G系列存在与发展的理由是什么? 对展望康太克斯G系列发展趋势与前景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 AF技术为旁轴取景可交换镜头相机提高测距精度特别是中长焦距镜头的测距精度提供了新的模式,也为旁轴取景相机发展注人了生存与发展的活力。由于MF旁轴取景相机测距原理属三角测量法,MF精度是一个与取景器的放大倍率、镜头焦距、有效测距基线长(为取景倍率与基线长度的累积)以及测距系统设计结构方式相关的量,使用中长焦镜头时因焦精度远不及单反相机的五棱镜裂像、微棱镜聚焦屏复合调焦系统。有人曾将莱卡M4P与美能达XD相机的调焦精度做过测试与比较,发现镜头焦距在80mm左右时两机调焦精度相当;小于80mm时越趋向广角端前者比后者调焦精度越高;大于80mm时越趋向长焦端前者比后着的调焦精度越低,大于180mm,前者几乎无法调焦。故无论是莱卡还是康太克斯旁轴测距相机,配套的180mm以上的镜头,均另行设计有“反射取景箱”,通过磨砂屏调理。然而,对 AF调焦方式来讲,目前广泛应用的被动式透镜分离式相位检测AF系统的精度,理论上只是一个与AF检测模块中测距组件单位面积上的 CCD数量与排列间隙相关的量。与 CCD数量成正比,与 CCD元件间隙成反比。AF系统在长焦端的精度几乎与短焦端几乎无区别, 且系统检测光线既可以设计成TTL方式也可设计成非TTL式。在目前的照相机镜头分辨率水平下,CCD AF组件已能基本满足照相机对AF精度及检测范围的要求。这样,经过恰当的设计和AF方式的选择,从理论讲,旁轴平视取景相机AF精度完全可与AF单反相机媲美。由于被动式AF系统属系统论中所指的“闭环控制系统”,输入系统量与系统输量没有误差,元器件及机械老化磨损引起的AF系统精度降低可以自动补偿, 其检测方式适用对AF控制精度要求很高的场合,但其造价也要比主动式红外AF系统高不少。对于康太克斯G系列这种面向专业人士的高级旁轴乎视取景相机,也不例外地采用了被动式AF系统外加红外主动 AF辅助调焦装置。但是,被动式 AF系统既可设计成“相位检测”系统(如上述的透镜分离AF系统),又可设计采用“三角测量”法,以及“反差检测法”系统。由于技术保密原因,笔者尚未能见到详细的 G系列AF系统的设计资料,然来自生产厂方的说明资料称:G系列采用了“基线式”三角测量AF设计原理。G系列的AF系统是属于三角测量法中的“VAF”系统(1975年首用在柯尼卡C35AF相机上,由美国霍尼威尔公司研制,属半导体分割传感器检测);还是属于“FCM”系统(首用在1981年推出的奥林巴斯 C—AF相机上,日本精工研制,亦属半导体分割传感器检测),以及“SST”系统(首用在1981年推出的佳能AF35MU相机上, CCD传感器检测),甚至是京磁改进或者新开发的传感器件及相关电路尚不很清楚,但是三角测量法中的所有AF系统的同一致命弱点是在中长焦端AF精度低的弊病同样表现在康太克斯G系列上。这也是至今G系列尚未推出焦距在135mm以上的中长焦镜头的原因之一。这样看来 G系列AF系统的改进势在必行。并且,进一步拓宽AF检测范围,从目前G2上的EV3一EV19扩大至EV1-EV20;增加焦点预测等功能,也是 G系列在功能上匹敌135AF单反相机应该追求的目标。当然G系列上的“AF基线测距”已非同传统的基线测距概念。

  其次,旁轴平视取景相机取景器视野明亮,亮度损失很小,较弱光线下仍能很好地取景、对被摄主体进行聚焦。其取景视野亮度与镜头相对孔径无关,这对使用性能价格比良好的最大相对孔径较小的各种焦距镜头十分有利。目前的 AF单反相机,其五棱镜取景系统在使用50mm/f1.4标头时,其亮度损失一般在2级以上(佳能 EOS5、宾得Z-lP为2级、尼康F90为2.2级, F4s为2.5级),在微弱光线下对被摄影物取景以及对准被摄主体聚焦的能力显然不及旁轴取景的康太克斯G系列。而在使用象28-70mm/F3,5-5.6, 75-300mm/f4-5.6这些口径更小的通用变焦镜头时,取景器亮度损失会更大。对于以往的 MF单反相机来讲,一般都使用楔角为8度的裂像棱镜,其棱镜被遮黑造成无法调焦的摄影镜头的临界最大相对孔径为 f4.5。对于AF单反相机来讲,在 AF检测范围内,虽然无因镜头相对孔径小于f/4.5造成调焦失灵之虞,但由于相对孔径小造成弱光线下取景视野昏暗,难以取景或对准被摄体选择聚焦的情形依然存在。当然,目前康太克斯 G系列上的取景器设计,还没有达到最理想的情形,还有进一步改进完善的必要。事实上,在 MF旁轴取景测距相机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上,为提高三角测量基线测距系统的精度,除在照相机体积允许范围内尽量增加测距有效基线长外,还为不同焦距镜头使用时设计了保持最大放大倍率的“变倍取景器”。在这一方面,莱卡公司技术人员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 在1980年莱卡M4P推出时,即实现了随六种镜头焦距改变而作视场涵盖率与放大倍率相应改变的变倍取景器, 然而这种机械变换变倍取景系统的不足是十分明显的,特别是在配合变焦镜头方面---去年莱卡公司推出M系列首枚28mm---50mm变焦镜头,但与机身配合时只能在28—35—50三个档位上实现机械间断变倍取景。然而80年代以来,在内置镜头的旁轴袖珍相机佳能IIB上已出现了连续变倍取景的雏形,1986年世界首架内置连续变焦镜头35-70mm的宾得ZOOM-70袖珍相机上,首次出现了与镜头变焦同步的连续变倍旁轴平视取景器。在最近推出的宾得ESPIO 200便携相机上,其旁轴平视取景变倍系统已能和相机内置的40-200mmf/5.1-13的4.2倍变焦镜头相适应。如何进一步改进将这种连续变倍取景系统设计在AF高级旁轴平视取景可交换镜头的康太克斯G系列上,是京磁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为虽然在康太克斯 G2已实现了比莱卡 M6有改进的、与4种变焦镜头配用时全视场取景涵盖率(实际上取景视野一般设计时略小于镜头的有效像场,即比实际摄得的画面要小), 但仍无法实现能与变焦镜头同步的连续变倍取景, 目前,市场上可交换镜头中变焦镜头的销售份额占到80%以上,如果旁轴取景可交换镜头的AF相机在设计与变焦镜头同步的变倍取景上没有重大突破,对其进一步发展将是非常不利的。

  第三,旁轴平视取景系统相机由于无反光镜装置及相关运动机构,摄影时机件运动噪声很低。康太克斯G系列AF相机仍继承了这一优点,但由于增加了马达连续进片等功能,其运动噪声高于莱卡M6,但仍明显低于AF单反相机。在单张进片方式下,仍能满足对拍摄噪声要求严格的场合如音乐会的拍摄等。从美国《大众摄影》(PoPularPhotograpy)公布的测试资料来看,在离相机0.5米的正前方,单次拍摄时佳能EOS5的噪声平均值为60.7分贝,康太克斯G1为55.4分贝;连续高速拍摄时佳能EOS5为64.5分贝,康太克斯 Gl为56.6分贝。

  第四,旁轴平视取景相机的交换镜头的设计比单反相机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单反相机由于要在镜头的后部及焦平面快门间留出反光镜的运动位置,故摄影镜头的后顶焦距值较大,特别是在短焦距镜头设计时,要刻意设计出像方主点位于整个镜头后方的光学系统。例如,尼柯尔8mm/f2.8鱼眼镜头,像方主平面应位于焦平面正前方8mm处,但是8mm内无法容纳反光镜、曝光窗、及焦平面快门的厚度。故尼柯尔8mm/f2.8鱼眼镜头事实上采取了前面加负组光学系统的设计(也称反摄远设计),才得以使该镜头安装在像面定位距为46.5土2mm的机身上去, 但这样做的结果,却增加了镜头的长度和体积也就增加了镜头的造价, 而旁轴取景可交换镜头的相机因不考虑反光镜箱问题,设计上有较大自由度。设计者可以首先从注重镜头的光学素质及良好的性能价格比角度出发,设计镜头的光学系统。康太克斯 G2上配用的21mm/f2.8拜奥冈(Biogon)镜头尺寸只有59×35.5mm,重量只有180g,比康太克斯单反相机上配用的同一焦距镜头轻了许多。另外,由于AF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 MF旁轴测距相机基线测距系统近距离测距能力和精度,所以康太克斯 G系列配用镜头的最近拍摄距离都设计得比莱卡M系列MF镜头近, 例如,莱卡 MF索米克郎M35mm/f2镜头的最近拍摄距离是0.7m,而AF卡尔·蔡斯普拉娜C接环的35mmf/2镜头最近摄影距离为0.5m,而两者的结构又都7片5组。如果G系列的AF系统改进后,最近拍摄距离还应有所缩短。当然,无五棱镜及反光镜箱相机体积也小巧。

  综上所述,康太克斯 G系列在 AF系统、取景系统等方面的改进设计还有很大的空间,性能更完善的康太克斯G3新机型推出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当然,在突破技术难点,设计出更高性能的取景、 AF等系统同时,又不得不考虑相机的造价,因为现在的旁轴取景测距系统造价及技术制造难度已超过单反相机的取景测距系统。京磁公司如何在相机性能与成本之间游刃,尚须拭目以待。日本资深相机评论家西平英生在评价G系列时,由于上述原因表示他“只好持观望态度”。然而,作为一种其它相机目前尚不能完全替代的机种,在其发展空间上我们有理由表示乐观。
上传的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6-02-2002, 12:23   #2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 关于G2、 M6与巧思 》

http://photo.sina.com.cn 2000年1月15日 15:32 冬熊
----------------------------------------------------

  老兄的E-MAIL收到了,你的状态让狗熊想起当初自己买G2时的心情。说句老实话吧,恐怕任何旁轴相机背后都有一个巨大的身影,那就是--莱卡。无庸讳言,今天所有的旁轴相机,都是“踩着莱卡的肩膀”发展起来的。现在市场上常见的专业级135旁轴取景相机不外乎5种:莱卡M6康泰时G2 哈苏XPAN 柯尼卡RF,宽容一点还包括柯尼卡巧思。其中柯尼卡RF还没有上市,(据说也不便宜 ),哈苏XPAN情况比较特殊,狗熊孤陋寡闻,还没见哪位DX在用,比较常见的就是莱卡M6 G2和巧思了。

  说着G2怎么怎么扯到莱卡巧思上来了?主要是老兄E-MAIL中提到的要求“坚固耐用、防水防尘如F5、设计合理在恶劣环境中一如既往”等等,尤其是“顶级”,让狗熊想到的第一台相机是莱卡M6。

  狗熊选择G2,初衷是在“看家”装备之外,想有一台“随时拍拍”的相机,于是开始了“大规模”的比较,从巴尔达开始,经历了亚西卡T5,理光GR1,康泰时T2、莱卡MINILUX、最后到了柯尼卡巧思。当时准备了一大堆资料反复比较最终全印在了脑子里,而且狗熊还不遗余力地找有这些相机的哥们死皮赖脸地借用试机,比较结果初步选中了柯尼卡巧思,偏偏在哈尔滨只有一台黑巧思标价7,000RMB摆在柜台里,几经唇枪舌战,那位特别能说的经理以为奇货可居,到6,000无论如何不肯让步了,弄得狗熊心里有点不平衡,因为狗熊记得几年前巧思买4,000狗熊还觉得太贵呢。

  偏偏当时常在新浪转悠,对G2 XITEK的文章十分神往;偏偏当时有一笔冬熊本来以为泡汤了的广告拍摄费“ 意外归来”,使得狗熊“熊性大发”,直接花16,000拿下了5件套的G2。顺便说说,冬熊手里的不少相机来历都跟“ 熊性大发”有关。

  说这些并非为了回味,冬熊以为买G2的人一般都有两个参照点:一是莱卡M6;一是柯尼卡巧思(当然还包括莱卡 MINILUX等等在内),因为旁轴并非普遍流行的机器,而且也不便于“干活儿”,所以选中这些相机的人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为了便利可靠,从“用”出发,一种更看中品味身份(当然也包括质量),“玩”的成分居多。前者一般多选择巧思 莱卡MINILUX之类,后者通常直奔莱卡M6。如果想“玩”与“用”“平衡得刚刚好”,那么最佳选择当首推M6!因为在狗熊看来,G2更大程度是是一台更趋向于实用的相机,虽然16,000的标价以及让不少朋友觉得奢侈了,但同M6 比,尤其是考虑到配套镜头,G2实在显得很“朴实耐用”了。说到这里又要谈那个伤感情的问题--钱!!!相信老兄未必是腰缠万贯之人,不过如果想一次解决所有问题,那么为了莱卡M6还是值得出力流汗一回的。顺便说说,狗熊发现莱卡M6 最具吸引力的,还不是那些真正的大款,而往往是介于“有钱和没钱之间”的弟兄们。狗熊有一个特别执著的兄弟M6机身在枕头边放了8个月才买下了苏米克隆50MMF2。狗熊对此只有感动……对于不是很熟悉旁轴并非“非他不可”同时又不很宽裕的朋友来说,柯尼卡巧思确实是十分理想的选择,因为除了不能更换镜头以及最高速度低了点之外,巧思几乎可以满足对旁轴的一切期望。只有对“身份、”“顶级”不很看中,同时对像质及实用性有很高要求的人,才适合推荐G2。G2不见得就是完美的相机,不过说到这里,G2的些许缺点其实已无须太苛求了,因为针对特定的需要,你几乎是别无选择。

  冬熊夜游之笔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此帖于 06-02-2002 12:26 被 chyangwa 编辑.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6-02-2002, 12:24   #3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说说G2


--------------------------------------------------------------------------------

Xitek


--------------------------------------------------------------------------------



其实G2哥对G2已经作过了非常精确的叙述,我只是画蛇添足而已,说说我的一些体会。

多年前,我对ZEISS 135镜头总抱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向往,其中一个原因是当时它们的价格极不透明,不像现在,到处都是报价。当时在国外都是Phone Call。当时我认识的影友中还没有用ZEISS镜头的,对它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直到96年,我的一位朋友从香港带回报价,才发现它们并不是我原来想象的那么贵。于是乎就用3900港币买了一支135/2.8 Sonnar回来,再买个二手的YASHICA MP108配它。

当CONTAX G1出来后,多次动念头想将它收回来,无奈当时钱不够使,买了它就不能买其他的头了。幸好没买,G2出来后,G1的价格哧溜哧溜地下降。看到这情形,也就作壁上观,等它跌到我认可的价位时再买它。

我觉得G2哥的话是很有道理的:G2不是适合每个人的。G2的长处在于所谓的“普通摄影”领域,如记实、风光、人像等,如若要搞微距和远摄,G2就无能为力了。所以要在配齐了一套(这可是因人而异的理解)135单反系统后,才能考虑购买G2。

我认识的一个影友原来有一台EOS 10,狂拍了一阵子,觉得不好玩了,动念换成G2。我劝他先别买,他楞不听,就出掉EOS 10进了G2+G45/2。大约拍了10来卷,才发现G2的确不如单反那么好玩,于是乎又要将G2换成CONTAX Aria。在以较大幅度的砍价后,我终于拿回了G2。

关于G2的功能指标,G2哥描述地较详细了,我不罗嗦,简言之:G2除了没有P和S档以及景深预视外,啥都有。不过谁又见过有景深预视的旁轴机呢?

G2的机身设计和制造可是一流的,用料是钛金属的,做工严密,拿在手上是很舒服的。快门震动也很小。

操作上也是合理的,AF时,我很喜欢用机背的对焦按纽;MF时,前面的转轮有一种滴滴声的感觉,也是很好用的。

其他的G2哥也说完了,我说说G2的不足:

1、镜头盖是否取下不知道;

2、由于采用混合式AF系统,有时对焦点会对到其他位置上;

3、镜头前端尽管不转动,但会前后伸缩,如果做成完全内调焦就更好了。外面除了有光圈环能动外,其他都不动才好;

其他的好象就没啥了,不过我觉得机身顶部有一块平坦的地方,在那装上一个俯视取景器,就像T2那样,就功德圆满了,偷拍就更方便了。估计G3会装上一个吧?(I think.)

至于镜头的素质,我有一次外拍,天阴无日,同时用G2+45/2和MAMIYA 645PRO TL+80/2.8拍同一个景(负片,曝光参数一样),回来发现,G2的要比645的强多了,层次和色彩都出得来,显得水灵;反观645的,干巴巴的。

后来有心试验,得出我个人的体会:在阳光天,反差又不是太大时,ZEISS头与其他日本头的差别很小;但在阴天或反差大的时候,ZEISS头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体现在层次和色彩上。

我决定再添上G28和G90,往下一步再配上G21;如果有3000元左右的G1,也弄个回来玩玩;等G3出来而且价格降到合理的位置时,也搞个回来。。。。。。

出门拍风光,G2+G28+G45+G90拍反转,M645+45+80+150拍负片,足矣。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6-02-2002, 12:25   #4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 关于G2:另类的相机,另类的摄影方式 》

http://photo.sina.com.cn 2000年1月12日 16:38 Xitek,冬熊
----------------------------------------------------
  Eyestart: 有G2的朋友请进,请教,G2有没有防尘和防湿气的专门设计?

  G系镜头G2兄曾说过密封性不错,所有G系列都是如此吗?

  G2兄和Xitek兄的文章已经拜读不下10次了,一直在犹豫是否应该购买G2套机.平时都用惯点测光和分区测光,对中央重点测光不是很熟悉,会不会令G2有很大局限性.

  Xitek: 应该是有点防尘和防潮设计的。

  但这种设计不能保证不进尘和不怕潮汽,G2的密封性能的确是挺好的,我拆过一支G90头,密封性能也是很好的,毕竟这是定焦头,密封性是要比定焦好些。可惜它的设计不是“伪”内调焦的,只要将外镜桶弄长点,让对焦组在里面来回走就更漂亮了!外部除光圈调节环外就没有任何动的了。G2的CW测光是直接测焦平面的,不像许多SLR那样测等价量,我认为还是比较“准确”的。其实CW测光就是单分区测光,至于你用惯了多分区,适应它的测光也不难,以前的绝大多数S LR都是CW测光的。

  G2的测光元件在暗箱(既相当于SLR的反光镜箱)的底部,快门帘幕是18%的灰,加上G镜头的光圈是Pre set,即光圈调多少就开到多少,不象SLR那样,在快门释放时光圈才收缩,所以测光是直接测量帘幕的实际亮度,不用经过任何的换算。反之SLR的测光元件测量帘幕的等价位置的亮度,而且还是最大光圈的亮度。关于SLR的CW测光方式,请看网刊“影人影语”中的帖子:谈谈CW测光方式。

  冬熊: G2的测光--狗熊说说感觉

  作为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方式而言,G2的测光方式比较接近莱卡M6,是一种很接近局部测光的方式,一般来说还是不错的。不过狗熊习惯了F4的点测光,总觉得中央重点平均方式有点不保险,所以一般都结合ABC曝光方式或曝光补偿来用。G2的测光对反差过大光线复杂的情况一般不是很准,所以狗熊摄影包里还是常常放一块美能达4F测光表,不常用但心里踏实。

  Eyestart:再请教!

  冬熊兄提到,"G2的测光对反差过大光线复杂的情况一般不是很准",正是很多教材上都说明在反差过大时,中央重点测光和分区测光都不太适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都用点测光,但G2常用的测光只有中央重点,使我对G2的使用有点犹豫,按冬熊兄的方法,备多一个测光计是一个办法,除此还有其他更方便的方法吗?也许要靠经验了?有什么技巧可以介绍一下?

  G2兄在自己的文章中曾提到,"G2的测光系统是对涂在快门帘幕上的一条18%灰进行重点测光,其中基本屏弃了上下两条,左右也以中间为重。"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G2的测光象宽屏幕,是一种上下两边不测的中央重点测光,是否这样?如果是这样,这种设计的意图为何?

  为了解G2再翻看了些资料,G2应该是测距联动相机吧?测距联动相机和单镜头反光相机刚好相反,它们的优缺点刚好是互补的.G2和Xitek二兄一直强调G2的使用是有局限性的,是不是就是由于旁轴的视差引起的?由此造成G2 既不能微距,也不能远摄.那么在G2的设计焦距内(从16到90),视差是否已经基本得到纠正?如是初用G2,还会不会出现主体不全的现象?

  再,35和45两只镜头,G2兄比较推崇使用35,是从视野范围来选择的.但从评测来看,45的分数比35高许多.如果35,45都能适应的话,选45那只会不会更好?而广角端有16,21,28三只,G2兄个人认为从理论上讲这只镜头应该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完美的一只民用超广角镜头,不知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的?我在PhotoDO上看到对它的评价不是很高,看MTF似乎也不如后面两只.从使用和性能角度考虑,好象21的更好.

  :xitek:

  冬熊兄提到,"G2的测光对反差过大光线复杂的情况一般不是很准",正是很多教材上都说明在反差过大时,中央重点测光和分区测光都不太适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都用点测光,但G2常用的测光只有中央重点,使我对G2的使用有点犹豫,按冬熊兄的方法,备多一个测光计是一个办法,除此还有其他更方便的方法吗?也许要靠经验了?有什么技巧可以介绍一下?

  A、可以说任何一种测光方式都有它的局限性,我倒觉得测光表没啥必要,G2有曝光补偿,这就够了,如果不能用好曝光补偿,也就没有必要买G2了。;-)G2兄在自己的文章中曾提到,"G2的测光系统是对涂在快门帘幕上的一条1 8%灰进行重点测光,其中基本屏弃了上下两条,左右也以中间为重。"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G2的测光象宽屏幕,是一种上下两边不测的中央重点测光,是否这样?如果是这样,这种设计的意图为何? A、G2的帘幕上下是黑色的,只有中间一条是18%灰的,你的理解是对的,我认为没啥意图可说了。就好象点测光一样,有的是1%,有的是2.3% ,没有啥意图的,它就是这样做出来了。

  为了解G2再翻看了些资料,G2应该是测距联动相机吧?测距联动相机和单镜头反光相机刚好相反,它们的优缺点刚好是互补的.G2和Xitek二兄一直强调G2的使用是有局限性的,是不是就是由于旁轴的视差引起的?由此造成G2 既不能微距,也不能远摄.那么在G2的设计焦距内(从16到90),视差是否已经基本得到纠正?如是初用G2,还会不会出现主体不全的现象? A、G2的确是不能用长头的,它的视差校正是从28到90,21的头就要另外加取景器了。

  再,35和45两只镜头,G2兄比较推崇使用35,是从视野范围来选择的.但从评测来看,45的分数比35高许多.如果35,45都能适应的话,选45那只会不会更好?而广角端有16,21,28三只,G2兄个人认为从理论上讲这只镜头应该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完美的一只民用超广角镜头,不知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的?我在PhotoDO上看到对它的评价不是很高,看MTF似乎也不如后面两只.从使用和性能角度考虑,好象21的更好. A、我觉得G2兄选35的考虑是它的实用性,我的是45,其实用性的确不如35。我觉得买镜头不能先从光学质量开始考虑,而是先考虑该镜头是否适合自己的要求,然后再从适合要求的镜头中挑选光学质量好的镜头。G2兄说的最好的镜头是指BIOGON 21,而不是其他的,这与你看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狗熊:

  当着G2、XITEKP 这些“G2前辈”,狗熊觉得实在没什么好补充的了,不过既然讲到这里就忍不住瞎说几句。

  G2的性能前辈们已经说得很完整了,狗熊选择旁轴,主要还是从拍摄便利性、体积重量及镜头素质几方面考虑,一般说来,所有的旁轴相机--包括G2、M6在内,都不是很适合用来“干活”,一方面从旁轴的特点来说,长焦、微距等方面有诸多限制,而且不像单反专业机那样,有各种庞大的附件进行支持。另外,单从“架式”上也实在不利于挣大钱。狗熊有一次给部队拍一个挺高级别的会议,见一共只有20多人,就掏出装着35MM镜头的莱卡M3装在三角架上,结果惹得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首长大为不满,恶狠狠地问旁边的干事:“你们到底从哪儿找来这个照相的?”吓得本熊赶紧换上带图丽28- 70F2。6-2。8的F4,这才逃过了遭枪毙的恶运。

  狗熊手里的旁轴主要用来搞本熊称之为视觉日记一类的东西。这方面旁轴的优势无可取代。抛开镜头素质、便利性等等不谈,两套相机放在包里可以让你有一种“时刻准备着”的自信。狗熊是学油画出身的,用哈苏、玛米亚这类大取景器的相机时,总有一种追求“完善”的本能。久而久之,这种习惯让狗熊对自己烦得要死。而M3、G2带来的则是一种全新的“看的方式”。在不那么执着的状态下,倒经常能发现一点新的东西。

  狗熊有一种不太恰当的感觉:从性能指标来看,G2似乎有点儿像一架装着钛质外壳的F90X,虽然有一个近乎豪华的外表,但G2实际上是一台非常扎实好用的机器。在操控上,用过F4以后,对G2的方式非常容易适应。而且这类旁轴相机经过一段使用之后,可以建立一种非常密切的人机关系。个中滋味非亲身经历很难体会。

  G2的测光不见得值得大为称道,但一般来说也绝对够用。相对来说,即使使用点测光,在光圈优先模式的时候也离不开曝光补偿。所以狗熊用G2基本方式是曝光补偿加ABC曝光一起使用。可以说,基本没出过曝光的问题。狗熊很喜欢G 2板主那句话,“凡是不值得用ABC曝光去拍的,就根本不值得去拍。”更何况G2相机的曝光补偿和包围曝光都设计在非常好用的位置上。

  旁轴取景相机不适合新手使用,因为在取景器里只能看见镜头的取景范围,却感觉不出不同焦距镜头的透视效果。所以,用这类相机,得对镜头语言有一定功底才行。对老手来说,用一种测光方式也就应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Eyestart:"旁轴取景相机不适合新手使用,因为在取景器里只能看见镜头的取景范围,却感觉不出不同焦距镜头的透视效果。所以,用这类相机,得对镜头语言有一定功底才行。"这种镜头语言应该是怎么去体会呢?是怎么样的感觉?

  "而M3、G2带来的则是一种全新的“看的方式”。"这又是怎么样的感觉?都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吗?

  在不断地向前辈们讨教的过程中,我对G2这种旁轴相机就越有兴趣.

  G2兄说道的"旁轴机看不见象单反机那样浅的景深,被摄体在取景器里永远是清晰的.这样旁轴机主对什麽样的景深,背景虚化中太具体,太微妙的变化是不那么容易预计的。就我而言,用旁轴机之后,我不得不更多的对所摄东西的几何构成,线条,光暗对比,事件发生的高潮之类的更重视。反过来,这也训练了我对这些因素的敏感。"这些都是要用心去体会吧.

  G2兄说的"我发现严谨的曝光和所用机器及胶片有很大关系。........。弄的我整个一个大退步。等改回了G2加Velvia之后才觉得自己的曝光又上了路。"G2多么玄妙呀!G2兄的这些深切体会不知还要拉多少人上G2 的贼船.

  Xitek兄说的"G2不是适合每个人的。G2的长处在于所谓的“普通摄影”领域,如记实、风光、人像等,如若要搞微距和远摄,G2就无能为力了。所以要在配齐了一套(这可是因人而异的理解)135单反系统后,才能考虑购买G 2。"三思而后行呀.

  Xitek兄说的"至于镜头的素质,我有一次外拍,天阴无日,同时用G2+45/2和MAMIYA 645P RO TL+80/ 2.8拍同一个景(负片,曝光参数一样),回来发现,G2的要比645的强多了,层次和色彩都出得来,显得水灵;反观 645的,就干巴巴的了。"说得让人对Zeiss镜头口水都流了.

  不过还有一点,兵器故好,也要因人,屠龙宝刀是好东西,但也不是人人都欣赏的.这G系镜头到底是什么风格?能不能让我欣赏呢?sharp?色彩丰富?去到哪一步呢?

  老实说,我也是很喜欢sharp的,记得有个摄友也曾说过,就喜欢sharp,喜欢把婴儿那细细的绒毛都拍得一清二楚.深得吾心.

  哪位前辈愿意寄几张佳作给我,不要Email的,相片,幻灯片都可以.我觉得扫上了电脑就和原来的效果差了几个级别了.让我领会一下"七种武器"之一的威力.最后加句俗话,"我愿意交学费".xixi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6-02-2002, 12:27   #5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2001年2月21日 17:58 新浪摄影网友kittyxu_zj

-----------------------------------------------------

  首先,G2和老的旁轴不同,他没有重影取景器,对焦是自动的,如果手动,里面有一个标尺可以提示你大概是在焦点前还是焦点后。如果你用过Contax RX就知道了。我使用后觉得还是手动重影的更直观一些(象Leica M6 和Mamiya 7)。由于这个原因,有很多人发现用90mm f2.8拍近物会对焦不准。G1用90mm时问题更多,据说G2的软件在90mm对焦有所改进。到底G2在90mm时聚焦准不准,这是一直有争论的问题,不过一定没有SL R准是肯定的。G2有16mm f8,21mm f2.8,28mm f2.8,35mm f2,45mm f2,9 0mm f2。总的来说,每个都是好头。其中21mm,28mm,45mm,和90mm是极品。我没有16mm,听说也是极品。21mm是极好的广角,外出拍景,设到Hyper Focal,几乎是个高级全自动。35mm如果用f8- f22,效果不比45mm的差。我虽然有21mm-90mm,用35mm的机会好像比45mm的多,因为它的角度更广些。测光是中央平均,没有Canon/Nikon的先进,老手应该没有问题。90mm以上没有镜头,如果要长焦,不要考虑G2。同样,如果要微焦,G2也不是你的工具。散光是1/200,一般补光可以了。可是,TLA的闪光灯极贵,别的灯配看上去不舒服。同时,G2换镜头要非常小心,你要抓中间的环,不然你会损害镜头或机身。由于是旁轴,21mm, 28mm,和35mm的镜头后镜片是突在外面深入到机身中的,换镜头不小心会划到镜片。三思后行,不要买以后会觉得有很大限制的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6-02-2002, 12:28   #6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 关于G2相机的若干问题 》
http://photo.sina.com.cn 2000年1月20日 15:28 新浪网友:CHI-CHI,XITEK,G2
-----------------------------------------------------------

  CHI-CHI:G2的问题

  现在网上好象都对G2赞不绝口。我来说几句它的缺点。一、没有点测光。这没什么好说的了。反正就是没有。没有就不如有好。

  二、测手背的办法,在G2上也不太好用。G2的长项是广角。在G2装上广角头时,从取景器里看,手背并不能占满整个画面。当然可以把手背再凑近点。但是,这时候早超过了50厘米的最近对焦距离了。我想取景器里的误差校正机构也失效了。所以,手背多半对不准镜头。

  三、在取景器里看不到光圈的数值。这功能连Minolta X300S,Nikon FM2之类的手动机都有。我想多数用过AF SLR的人肯定会不习惯这点。

  四、在M档时,快门只能整档调校,连半档都没有。当然光圈的调整可以是无级的。但是在取景器里又看不到。

  五、在A档,AE LOCK时,只是简单的锁住快门值。锁住后再调光圈,快门不会跟着变。烦。

  六、取景器在装不同的镜头时,也会变焦的。也就是说,取景器是有多片镜片的变焦镜。但是这里面的镜片都没镀膜。从取景器里看画面特别灰。

  七、快门声还是大。不要对G2的快门声有多小,抱任何幻想。有机会试试就知道。

  八、镜头盖的问题。在M档拍照时,测好光,先拍一张。盖上镜头盖,转转,换个角度,光线条件没变,不再测光,再拍一张。拍完一想,坏了,镜头盖没拿下来。哈哈。

  还有一点。在M方式下,都是整档操作的。但是,这时候看到了那个能1/3档调的曝光补偿钮,试着一拨,哈,无效。气煞。

  pnp1:老革命遇到老问题

  没揭镜头盖的事好象很早前常有人犯,那是用凤凰205和早期的傻瓜机的时代,后来都有钱买单反了,就忘了这茬了,如今又升级到了G2...哈哈

  G2:关于G2的若干缺点的看法:

  我发现自从我贴了七种武器的G2篇之后,特别是最近半年,有很多兄弟买了或正打算买G2。对于每一个打算买G 2的兄弟,我的建议第一句话总是:没有10年以上的摄影经验,最好不要买G2。当然,10年只是一个约数,有些兄弟可能非常勤奋而且拍照的机会很多,他可能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可能有用旁轴机的需要并且能够适应它,而另外很多兄弟估计要再多拍一段时间才可以。所以,我在七种武器里有这样一段话:

  “综上所述,从我的使用经验讲我对Contax G2几乎打满分。但对有的人而言G2则是一种应用面相当窄的照相机。(虽然它各项技术指标都非常先进)。主要差异就是它的旁轴。如果推荐大家使用,这是个带让步的正评价。毕竟, 它不适用于所有的摄影者。”

  其实在国外,使用旁轴机的也都是有很长摄龄的摄影师,他们多是有比较明确的摄影方向的,否则,用单反机的通用性要好很多。

  我看了CHI-CHI的帖子,我想,问题应该也出在这上面。其实他的问题是所有旁轴机都存在的,也就是说,这些都属于旁轴机的特点,即便是其他的旁轴,比如LEICA的M6,也基本上就是这样。所以,我说,这不能算是G2的缺点。我想CHI-CHI还是应该再适应一下旁轴机的使用,如果发现真的不行,就宁可抛弃它继续使用单反机。

  一点点说说CHI-CHI的问题吧。

  一、没有点测光。这没什么好说的了。反正就是没有。没有就不如有好。》我自己并不这么认为,我自己用G2的局部测光很少有暴光的问题。我想,对于一个老手来讲,一个中央重点测光就很够用了(是不是XITEK老说的这话?)。不是什么很大的问题。另外,可换镜头的旁轴做点测也有一点不容易,毕竟是旁轴。

  二、测手背的办法,在G2上也不太好用。G2的长项是广角。在G2装上广角头时,从取景器里看,手背并不能占满整个画面。当然可以把手背再凑近点。但是,这时候早超过了50厘米的最近对焦距离了。我想取景器里的误差校正机构也失效了。所以,手背多半对不准镜头。》我自己从来没有发现这种现象,包括我的21头。我想,可能你还是不太习惯。另外,G2是局部测光,你根本不用占满整个画面。还有,超过50厘米的最近AF距离,测光也一样可以使用。所以。。。。。。呵呵,解决了吧。

  三、在取景器里看不到光圈的数值。这功能连Minolta X300S,Nikon FM2之类的手动机都有。我想多数用过AF SLR的人肯定会不习惯这点。》表面上看是这样,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问题。我没觉得有什么啊。

  四、在M档时,快门只能整档调校,连半档都没有。当然光圈的调整可以是无级的。但是在取景器里又看不到。》你慢慢用吧,我就不说什么了。我觉得没什么不便的。调光圈很方便啊。

  五、在A档,AE LOCK时,只是简单的锁住快门值。锁住后再调光圈,快门不会跟着变。烦。》呵呵,AE LOCK就应该是这样的功能啊。如果你想“调光圈,快门可以跟着变”,那不就是光圈优先吗?

  六、取景器在装不同的镜头时,也会变焦的。也就是说,取景器是有多片镜片的变焦镜。但是这里面的镜片都没镀膜。从取景器里看画面特别灰。》这点我倒是同意,特别是取景窗外面比较脏的时候,所以,要注意不要印上手印什么的到取景器上,就象不要弄脏单反机的镜头一样。

  七、快门声还是大。不要对G2的快门声有多小,抱任何幻想。有机会试试就知道。》G2的快门声可不算大啊,否则你让别人拍你就知道了,问题是它的声音比较尖,所以拍的人听起来好象比较大。当然,G2的声音比M6大,但是M6是布帘的快门,速度就到1/1000秒,而G2是1/4000的刚片,你会选择哪个呢?毕竟比单反机还是小很多。

  八、镜头盖的问题。在M档拍照时,测好光,先拍一张。盖上镜头盖,转转,换个角度,光线条件没变,不再测光,再拍一张。拍完一想,坏了,镜头盖没拿下来。哈哈。 》呵呵,大问题,大问题。我原来把HEXAR借给网中人版主时,他也抱怨老忘了摘镜头盖。着可就没办法了,就象你举起相机发现没开电源,那能怎么办,能怪机器不好吗?呵呵,我自己的旁轴机在拍东西的时候从来是不盖镜头盖的,本来旁轴就是为方便抓拍用的,应该是举起来就拍,弄一镜头盖,不麻烦吗?

  XITEK:俺也来掺和掺和。

  1、的确对一个老手来说,CW测光足够了。但我不认为在旁轴机中实现点测光有困难。G2的测光元件是在镜箱的低部,它是测量帘幕的亮度,如果在测光元件前装上一个小透镜,让它只测量帘幕的一部分,还是能实现点测光的。如果测光元件是分区的,再加上一些算法,就可以实现多区、点和CW测光了,只是代价太高了,估计在G3中可能会见到。3、G头有数个触点,完全可以将光圈值传递到机身上,俺拆过G头,在光圈调节的地方没有任何电气元件,其实装上个电位器就可以知道实际光圈的位置了,这能做到,只是厂家不为或没想到。

  4、半挡是可以做到的,理由同3,厂家不为。

  其他同意G斑竹的看法。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6-02-2002, 13:34   #7
lwpynus
注册用户
 
注册日期: Mar 2002
帖子: 40
精华: 0
好!!!收藏!!
lwpynus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6-02-2002, 16:11   #8
bin_xu
注册用户
 
注册日期: Apr 2002
来自: 上海
帖子: 76
精华: 0
羌版,你现在还用G2吗?

羌版,你现在还用G2吗?
bin_xu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6-02-2002, 16:29   #9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我从来也没有用过G2呀。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6-02-2002, 16:40   #10
bin_xu
注册用户
 
注册日期: Apr 2002
来自: 上海
帖子: 76
精华: 0
不考虑钱的因素,你最想得到的旁轴是G2?

引用:
最初由 chyangwa 发布
我从来也没有用过G2呀。
bin_xu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6-02-2002, 16:53   #11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谈不上最想, 带G2还是很轻便的。 比F5省力多了。
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就象是强奸,如果无力反抗那就闭上眼睛好好享受.
工作就象是轮奸,你不行就赶紧让别人换上来.
社会就象是自慰,我们总要用自己的双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6-02-2002, 18:02   #12
ejz
注册用户
 
注册日期: Dec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375
精华: 0
G2的话题看了很多,对它的镜头无限向往,对它的若干缺点无可奈何,但是只要一拿到手里,所有的不满都会消失,剩下的只有想据为己有的感觉
ejz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6-02-2002, 19:09   #13
快乐肥仔
注册用户
 
注册日期: May 2002
帖子: 207
精华: 0
对俺手头的G2带给俺的喜悦,远远大于俺对它的稍微不满,这种不满也是来自它自身的一点点缺陷。
闲下来的时候,俺还喜欢听用镜头盖敲打镜头发出的金属声音,不是天籁,但很享受。
呵呵~~真是一个让俺卖骚的机会,毒人喽!!
上传的缩略图
点击图像查看原始大小

名称:  00063.jpg
查看次数: 270
大小:  87.0 KB  

此帖于 06-02-2002 19:45 被 快乐肥仔 编辑.
快乐肥仔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6-02-2002, 20:06   #14
namtso
proof collector
 
namtso的头像
 
注册日期: Jan 2002
帖子: 1,301
精华: 0
引用:
最初由 chyangwa 发布
2001年2月21日 17:58 新浪摄影网友kittyxu_zj

-----------------------------------------------------

  由于是旁轴,21mm, 28mm,和35mm的镜头后镜片是突在外面深入到机身中的,换镜头不小心会划到镜片。


35毫米的镜头不是BIOGON(镜头不在手边,这个怎么拼来着? ),后面不突出来的

今天用乐一下G2 35MM的做放大镜看底片,效果很好,就是视野小了点
没舍得多用,呵呵
__________________
When a feeling was there, they felt as if it would never go;
When it was gone, they felt as if it had never been;
When it returned, they felt as if it had never gone.
namtso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6-02-2002, 21:04   #15
快乐肥仔
注册用户
 
注册日期: May 2002
帖子: 207
精华: 0
BINGONT*21MM镜头后组凸起能更好的矫正畸变,因为后组设计的很复杂,边缘保护很脆弱的毛病就稍显明显了。28和35俺都没有,所以也不知道到底是咋回事了。
上个21的后屁股看看就清楚啦。
上传的图像
 
快乐肥仔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6-02-2002, 21:19   #16
namtso
proof collector
 
namtso的头像
 
注册日期: Jan 2002
帖子: 1,301
精华: 0
嘻嘻,偶有28和35,没你这个

咱们换吧要不,嘻嘻

说正经的,这头的PP有没有,贴来我看看。最后再推我一把我就上了,上海报价4400,好像很吸引阿~
__________________
When a feeling was there, they felt as if it would never go;
When it was gone, they felt as if it had never been;
When it returned, they felt as if it had never gone.
namtso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6-02-2002, 21:32   #17
快乐肥仔
注册用户
 
注册日期: May 2002
帖子: 207
精华: 0
俺拍的很差,呵呵~~4400块钱很划算啦,俺的是6100RMB买的呀,还有一大哥的是6700港币买的呀。快拿下来吧。要不以后真的会后悔的呀。
俺也厚着脸皮贴2张吧。呵呵~~
21MM的,盲拍的。REALA
上传的缩略图
点击图像查看原始大小

名称:  00024.jpg
查看次数: 257
大小:  58.8 KB  

此帖于 06-02-2002 21:52 被 快乐肥仔 编辑.
快乐肥仔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6-02-2002, 21:47   #18
香江菜
注册用户
 
注册日期: Dec 2001
来自: HK SAR
帖子: 120
精华: 0
28mm的屁股跟21相似,也是凸出来的,这2个头都是名头,非常好啊。

G2是我其中最喜欢的机子之一,出差时总带着,专程拍片时也常带上。
香江菜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6-03-2002, 18:05   #19
快乐肥仔
注册用户
 
注册日期: May 2002
帖子: 207
精华: 0
刚从http:/contaxg.com/里扒拉两张21的片子,继续找。。。。。。。
上传的缩略图
点击图像查看原始大小

名称:  phoneatyosemiteweb600_.jpg
查看次数: 226
大小:  63.8 KB  
快乐肥仔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旧 06-03-2002, 18:09   #20
快乐肥仔
注册用户
 
注册日期: May 2002
帖子: 207
精华: 0
刚从
http:/contaxg.com/
里扒拉两张21的片子,继续找。。。。。。。
上传的缩略图
点击图像查看原始大小

名称:  21-1jpg.jpg
查看次数: 242
大小:  66.4 KB  
快乐肥仔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回复


主题工具
显示模式

发帖规则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不可以回复主题
不可以上传附件
不可以编辑您的帖子

vB 代码开启
[IMG]代码开启
HTML代码关闭
论坛跳转



所有的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现在的时间是 18:53.


NewvBB Core 1.1 Final - vBulletin v3.0.3
中文化与插件制作 NewVBB.com™ 2024。
友情连接        
摩托车.上海.中国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
沪ICP备010502
沪ICP备05000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