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青蛙论坛 » 青蛙摄影论坛 » 摄影杂谈
用户名
密码
帮助 会员 日历 标记论坛为已读

回复
 
主题工具 显示模式
旧 10-26-2001, 18:11   #1
郭铁师
Moderator
 
郭铁师的头像
 
注册日期: Jun 2001
帖子: 179
精华: 0
为标准镜申冤



安素·阿当斯说它毫不实际,卡地亚·巴桑却以它为荣。标准镜的定义众说纷纭;而焦距的重要性,又是否看乎摄影者的眼光?细心观察各大师的作品,可能发现他们对镜头选择的逻辑论。

从众多的实际经验考虑,标准镜——焦距与所使用底片对角线长度相若的镜头,不论在拍摄用途及审美角度来说,均毫不实际——这是我强烈的个人观点。

安素·阿当斯(Ansel Adams)在其著作《相机与镜头》(Camera and Lens)内对标准镜作出了以上无情的评价。除阿当斯外,珍·史密夫(Jene Smith)亦甚少使用,但是卡地亚·巴桑(Cartier Bresson)却以使用这种镜头为荣。李察·艾佛唐(Richard Avedon)曾利用其75mm固定标准镜的双镜反光机拍下不少精采照片。另一方面,爱德华·维斯顿(Edward Weston)则一直把显得过时的11.5寸焦距标准镜装置于其8×10寸相机上。华奥夫·吉普逊(Ralph Gibson)更直言不喜爱广角镜的夸张效果。“摄影大师”课程(大师们包括区佛唐、宾恩、爱申斯达德、侯斯曼及斯坦恩。)的一篇论文直截了当地说出:“标准镜是一匹战无不胜的良驹,它能令摄影家们创作出绝大部优秀的摄影作品。”

另一边厢,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Pasadena,被一致公认为全球最佳摄影学府之一)的学生,均在首学年被要求采用210mm以上的4×5相机镜头完成大部份的作业(4×5相机的标准镜约为150mm)。

正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能否在此下一定论:焦距并不重要,只在乎摄影者的眼光呢?我并不赞同此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一下众摄影大师们的作品种类,便可发现一套他们对选择镜头的逻辑。

阿当斯通常使用六枝以上的镜头及两个机身,这与其早期的商业作品与工业着很大的关系,然而,阿当斯最为家传户晓的作品为一系列宏观的美国西部风景作品。在其作品集《安素·阿当斯》(Ansel Adams)收集的117幅作品内,其中却有32幅为人物照片,部份更为街头拍摄的。由此可见,阿当斯与其作摄影家有着一个不同之处,便 是在器材使用及摄影题材方面均颇为广泛。

即使如此,阿当斯却似乎对标准镜存有偏见。他曾指出,摄影者必须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及触觉,并在作品中充分洋溢。他认为一枝广角镜可以替他辨到这点。一枝4×5相机使用的121mmSuper Angulon镜头更是他钟爱的器材,这枝镜头提供极大的涵盖角度,令相机前、后板的活动范围得以增加,从而令画面各部份的景物均处于清晰范围。非常有趣地,121mm这焦距,地极为接近4×5相机使用的标准镜头。

卡地亚,巴桑与爱德华·维斯顿同时相信:器材的选择,贵精不贵多。若巴桑在其摄影工作上从未使用其配上50mm标准镜的徕卡相机的话,他宁可永远不让别人知道这事。另一方面,他亦刻意令人们知道他的照片是由3全底放出,并无任何裁位。

巴桑一直尽量令自己只选用一款镜头拍摄,目的无非为了准确地捕捉“决定性的一刻”。拍摄景物的决定性时刻,通常都不容考虑,别说更换镜头,甚至是换上另一部机身说会令大好时机被错过。一部操作快捷简便的相机,实际上已成为他身体的一部份。与维斯顿一样,巴桑从未为使用测光表而烦恼过。在不同的场合、时间,他的天赋触觉自能告诉他如何利用其已熟能详的50mm镜头取得最佳的效果。既然如此,为何还要为选择镜头而费煞思量呢?

什么是标准镜?一般的定义是与菲林角线长度相等的焦距的镜头。以35mm菲林来说,便是43.2mm,120则是84mm,而4×5则为162.5mm。若我们留心相机厂的生产方式,便会发觉市面上的标准镜的实际焦距是与上述有出入的。(35mm菲林为50或55mm,120为75或80mm,而4×5则由135、150直至210mm不等。)某些不能更换镜头的35mm相机(如奥林巴斯XA-4),其镜头焦距则为40mm,35mm甚至是28mm。

由此可见,所谓标准镜可以说是一个颇广泛的范围,如何界定则全属人们意愿的选择。如果阁下追求锐利程度的话,徕卡50mm Summicron绝对是无懈可击的选择。另一方面,巴桑利用其古老的Super-XX相机所拍的一张16×20寸照片,也令人看得回味无穷。然而,若非必要,最好不要尝试购买徕卡M系相机,特别是阁下打算使用众多不同焦距的镜头。使用观景窗取景的M系相机绝非一件好玩的事!

若各位要亲自闯进微距世界,一枝Nikkor 55mm Micro绝对是必需品,利用它,可轻易地对在花朵中央休息的甲虫儿来个特写镜头,当然切勿期望它在这种拍摄距离会给你很长的景深。这枝镜头更特别利于平面翻拍工作。其次,即使阁下把它指向太阳拍摄也得安心,因为镜片耀光的控制是极为出色的。

若然喜欢的是高速镜头,阁下大概不能在众多广角或远摄镜中找到f1.2光圈。但无论如何,广角镜是特别有利于手持相机作慢快门拍摄。除手震的影响较低外,并可在阴暗环境提供较长的景深。

现今大光圈的标准镜,除速度优胜外,其f1.4甚至f1.2的最大光圈亦可产生极浅景深的效果,以突出主体。

标准镜是否适合任何人?答案中否定的。虽然标准镜在我日常工作中所占比例很重,但我亦时常为广角镜的夸张及远摄镜的压缩效果感受到无比的乐趣。

标准镜还有什么好处?如果阁下打算拍摄全身的人物,或环境人像照片,相信标准镜是最适合不过的,特别是在街头的拍摄。

标准镜对我来说十分重要,它通常是我最后的,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最后,我想忠告各位读者,不论使用什么镜头或器材,必须首先对它们了解透彻。利用同一枝镜头不断地拍摄,抗拒任何换镜的意图。留心景物远近所带来的透视变化。破除一切规律(这必须是在你充分学会它们之后),自由地发展自己的路向。也许有一天,你会发觉,标准镜是你全部所需。也许你会成为下一个卡地亚·巴桑。

安素·阿当斯(Ansel Adams)
美国之宝,1902年三藩市出生,1927年成为职业摄影师,以拍摄街头人物及美国西部风景而闻名。1931年与爱德华·维斯顿等成产宣扬“直接摄影”的F64摄影组。阿当斯以“区域曝光法”及惊人的照片质素闻名于世,一张《韩南达斯的月出》作品,曾于1981年以71000美元创下最高售价的纪录,1984年逝世。

李察·艾佛堂(Richard Avedon)
1923年生于钮约,1944-50年跟随大师布朗度维兹(Alexey Brodovitch)学习摄影。二次大战时替“US Merchant Marine”工作,战后在纽约开设影室,逐渐成为著名的时装摄影师。艾佛唐被誉为时装及人物摄影的一代大师,并出版多本极为重要的摄影集。

爱德华·维斯顿(Edward Weston)
1886年出生。1902年开始接触摄影。1906年至达加州,并从事人像摄影多年,所拍摄的作品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对后世有着重大的影响。1948年后由柏金逊病的困扰而停止创作。1958年逝世。

卡地亚·布桑(Cartier-Bresson)
1908年法国出生。年青时研习绘画。1930年开始摄影。1935年跟随保罗·史烂德(Paul Strand)学习制造菲林,后从事新闻摄影工作。二次大战时被德国判狱,后逃狱成功并替“French Resistance”组织工作。1947年与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等开设Magnum照片社,其“决定性一刻”概念是摄影史上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摘自《摄影世界》1990.2.20/P.72.胡进仁
__________________
“不问你是谁,我要和你真诚面对”

郭铁师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
回复


主题工具
显示模式

发帖规则
不可以发表新主题
不可以回复主题
不可以上传附件
不可以编辑您的帖子

vB 代码开启
[IMG]代码开启
HTML代码关闭
论坛跳转



所有的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现在的时间是 03:14.


NewvBB Core 1.1 Final - vBulletin v3.0.3
中文化与插件制作 NewVBB.com™ 2024。
友情连接        
摩托车.上海.中国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
沪ICP备010502
沪ICP备05000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