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单个帖子
旧 03-14-2002, 01:09   #48
tessarphoto
斑竹
 
tessarphoto的头像
 
注册日期: Jan 2002
来自: 上海
帖子: 1,766
精华: 0
引用:
最初由 chyangwa 发布


那就有劳 tessarphoto 了, 蛙们感谢您。


这一阵比较忙,实在没空自己动手写,就找了几段书上的内容ocr下来了,先贴上来大家看看。里面内容基本的都有了。有一些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希望同志们提出来讨论。
以下是文章:

入射光与反射光的测量
机外独立测光表大都是宽角测光器,一般感应窗的入射角为30度左右。虽有的测光表可配备10度或窄一点的感应窗,但也只能称作宽角测光器。
这些测光表通常用作反射光测量,如果在表的感应窗加盖上乳白色球形散射盖,则可用作入射光的测量。

反射光的测量:
在大多数摄影中,我们的胶片影像是拍摄由被摄体上反射出来的光线。所谓的摄影术,就是控制被摄体的亮度与影像影调值之间的关系。使影像能传情达意地表达被摄体。由此可见,摄影师对反射光的测定,既应是十分仔细认真的,又是有生命和积极意义的。
测反射光是在相机位置,把测光表指向被摄体,将照射到被摄体的反射光进行计量。在测光时一要注意应使被摄体的测光面的部分大于测光表的感应窗的入射角。要做到这点,一般只要控制测光表到被摄体的距离就可达到,除非被摄体的测光面本身就小于测光表在一定距离时感应
窗的入射角。二是要注意测光表感应窗的方向一定要在相机与被摄体的被测面的轴线上,并要防止有除此反射光以外的其它任何杂乱光的射入,
以免影响测光数据的准确性。
测反射光时,测光表所感应的反射光是综合了被摄体的明、暗及中间影调的三部分光线的平均亮度值。或者说,测光表的亮度值是它量度范围内所有亮度的平均值,而不论这个量度范围内的明暗比例如何。用这个平均值来决定曝光时,被镊体中的中间值部分,即反光率为18%,或者说,密度值为0.7的部位,都会在影像中被反映为中性灰。

入射光的测量:
在测光表的感应窗上加上球形散射盖后,其入射角等于180度,实际上等于使所有照射到被摄体上的光线都柔化在一起。入射光在测量时,通常是把测光表置于被摄体前,尤其是在闪光摄影时,应尽量贴近被摄体表面,并将感应窗对准相机机位。
入射光的测量在量度上等于光源投入被摄体的光值,亦等于被摄体各部分不同亮度的平均值。入射光测定时与反射光测定不同的是,不会理会被摄体的影调特点及反光程度,不管被摄体是灰色的,还是白色或黑色的,它的指示数据都是一致的。在有明暗分布的被摄体中,反光串刚好等于18%的平均值的地方,在胶片影像中才能获得中性灰的反映。
从理论上讲,一个很精确的测光表以入射光法测得的光值与使用反射光法从18%的反光率的标准灰板上所测得的光值应是一致的。如果光线与被摄体的明暗分布都较均匀,使用这两种方法都会得到准确的数据,因为被摄体和各种亮度是由它的各部位不同反光率所决定的,而18%的中性灰又是从白到黑的各种反光率的几何中点。
实际上这两种测光法所得到的平均值,在被摄体上刚好等于它的地方,会在胶片影像中得到正确的中性灰的反映,其它较亮、较暗的部位都会相对于灰色导表的对应明度,再现于影像上。如果不是这样,或需要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修正与补偿,或需要对被摄体的光比进行调整。

要点:
任何测光表或测光法都是“机械”式的量度,都以反射率为18%的中性灰为测光基准。在使用反射光测光法时,从被摄体某一部分测光并以测得的数值决定曝光时,该部位就在胶片影像上反映为中性灰。使用入射光测光法时,只有被摄体中为中性灰值的部分在胶片影像中表现为中性灰。无论使用哪种宽角测光表,对于被摄体明暗亮度比例不均或除中性灰外的哪种影调偏重,都需要对曝光进行补偿。
在一般情况下,对被摄体的点测光关键是要准确选择被摄体中为中性灰的部位进行测定,否则,也会导致整体影调的偏移。
使用宽角测光表测光时的注意点为:测反射光时,要尽量靠近被摄体,并避免杂光和投影进入感应窗和被测部位。作入射光测量时,
如使用灯光,则也应尽量靠近被镊体,因为不论是闪光灯还是其它连续光源的发光强度,在短距离的衰减也颇大。
tessarphoto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