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单个帖子
旧 01-29-2002, 15:51   #5
piloteer
注册用户
 
注册日期: Apr 2001
来自: shanghai
帖子: 6,394
精华: 1
从新浪上再盗版些资料过来:




主题:有一个遥远的黔东南
版权所有:绿猗 原作 提交时间:21:47:49 01月07日





在都市喧嚣中呆久的人
逃跑是条幸福的出路
黔东南的遥远
不在于路途
而在于那些与心灵相关的细节


养人的田园——凯里


凯里是苗语的译音,意思是“开垦田园”,是从一个苗寨发展而来的。当年的田园牧歌早被城市霓虹所替代,繁华掩埋了单调,可见人的力量也可以沧海变桑田。
我们住在州政府招待所,出门就是卖日用品的夜市,对面是小吃夜市。我们就把自己放在这样的声色犬马之中养着,贪心地想把凯里生活的精粹都一网打尽。
在凯里很养眼,街上有的是美丽的苗妹和苗家阿娅,她们头上挽着髻,插着各色的花还有彩色梳子,领襟和袖口都绣着花,神情都是一样的清静快乐,让人觉得美得很。我的一个朋友以前去苗寨,喝了一个小苗妹端的水,结果人家那碗水不是随便喝的,喝了要作女婿,好说歹说才脱了身。街上有好多卖冰粉的,我们几个人特意挑了个最漂亮的苗妹妹的冰粉摊,眼睛又黑又深,看谁都好像深情脉脉,不爱说话,总是笑笑的。我们老偷偷地看人家,戏说她如果看上了谁也许就做一碗最浓最香的冰粉且不收钱,这样一来一往便成就冰粉西施佳话。可惜苗妹妹有阿哥了,当后来去看到一个憨厚的苗哥哥搬冰粉桶我们才把故事结束。
凯里还很养胃,最著名的当然是苗家酿造的酸汤。这种食之令人欲罢不能的酸汤是把淘米水放入木桶、竹筒内加工而成,还要放入鱼香菜、木姜子等香料。菜式有酸汤鱼、酸汤鸡、酸汤鸭等等,吃的时候还要配一碗由辣椒、腐乳、香菜调制的蘸水,美味无法形容。吃盒饭也会给酸汤喝,在塑料袋里,用吸管吸。早餐可以吃肠旺面、牛肉粉,夜市上点炒的菜都是酸酸的、辣辣的。
我们前后经过凯里两次,永远都在吃饭上费尽心力,馋被我们美化为从味觉上升到精神的熨贴。一边说馋是我们对凯里人民热爱生活的高度拥护,一边大快朵颐,这样的日子实在让人乐不思归。
凯里养耳是最后一天体会到的,因为走之前的清晨被呜呜的乐声吵醒,气得我半死。到窗前一看,却是一些人在跳芦笙舞,有老有少,也许是排练节目也许是跳着玩。乐声单调,却不枯燥,有竹的那种清新,有平凡人的快乐。
养人的凯里就用这样传统的方式送走了我们。


在路上·侗乡

从凯里到榕江才算是真正深入黔东南。路况很不好,车一过就卷起尘土,每个在车里的人都是灰尘满面,有时候路两边的车窗里的人都互相呆呆地看,脸上全是土,那情景差点把我们笑疯掉。从一座山翻到另一座山,全是盘山道,恐怖的是司机拐弯从不鸣喇叭,总是“嗖嗖”就过了,弄得我们比司机还紧张。
一路上山水却让人终生难忘,这里的山,有桂林山的灵秀劲儿,又有桂林山没有的峭在里面。满天的阳光,而草木繁盛,水气氤氲。随处可见野生的百合和五倍子开在山坡上,春天还会有野杜鹃和兰花,花自开自落,全由天然。到处都是溪水山泉,空气也是透明的,水滴滴的。经过一个又一个小镇,总能看到穿花戴朵的苗家女人。最好看的要数桃江女子,她们穿着炫烂的围裙,大都是桃花颜色的丝线绣的,有时在激流的溪水边,有时在古老的木桥上,有时挑着筐卖那些水灵灵的菜,有时在洗衣裳。那种美不是晴天霹雳地震得人目瞪口呆,而是缓缓地,一点一点控制你的眼、你的心,最后成为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记忆。
榕江到从江一路沿着都柳江走,江水清澈极了,侗寨的鼓楼和风雨桥落在榕树或凤尾竹之间。到中途下起雨来,骤密的时候前面白花花一片,在山的高处往下看都是峡谷,清翠之中白色的雾气如丝绦飘洒着。偶尔有披着蓑衣的放牛人和水牛一起在大树下躲雨。路上几乎没有车。就在雨当中,山当中,我们的车慢慢前行。那种寂静之极的美,把思维挡开,只剩梦境。
我们到的第二天正赶上赶集,附近乡里的人都来了。侗家女子的装束又与苗家的不一样,她们头发也挽髻,但一般只插木梳不插花,她们的美丽之处是在服装上。她们最隆重的穿法是绣着精美花边的肚兜外罩半长的外套,下面是及膝的百褶裙,绑腿直到裙边,绑腿上系着彩色丝线。这套服装都由侗布制成,黑色泛青,可能是用桐油之类的东西浆过,亮亮闪闪的,异常的漂亮。不过穿着全套的人很少,大概就两三个妇人,应该是属于生活比较优裕又比较爱美的。她们上衣很时尚,热了外套一脱就是好看的肚兜,比夏天城市前卫女孩的打扮毫不逊色,脖子后面的系带扣还都是银饰。而侗家的刺绣相当的有特色,与苗族相比,她们喜欢用蓝色或黑色为经线,白线为纬线,经纬线交织而呈现出反正不同的抽象效果,很有象征主义的意思,极精致。在路上偶尔会看到放牛的女子坐在路边绣花,看着她在那么美的山水中的剪影,让人无言以对。
从从江到肇兴,山变得越来越小巧秀丽。贵州的山、水、林、洞在这里体现得很周到。溶洞很多,路边溶洞的泉水都是可以喝的。水又甜又凉,对酷热难当的人来说不亚于荒漠甘泉。还看见有姑娘在溶洞边洗头,很是有趣。
到了从江县城,基本就处于侗乡环绕之中。侗族一般都靠水而居,风雨桥和鼓楼是侗乡的代名词。风雨桥是楼廊式的桥梁,桥面铺木板,两旁装栏杆,有坐凳,形成长长的甬道。在高增见过一个寨子,山涧从寨门流过,风雨桥直通鼓楼,桥边一棵大榕树,好些大人、小孩或躺或卧,狗和鹅懒洋洋地走来走去,悠闲得要命。在侗乡,风雨桥处处皆是,形状各异。有的在隔河相望的寨子之间,有的建造在远离寨子的田坝或山口里,桥边常常会有榕树,桥上总是非常凉快。地坪风雨桥是其中相当著名的一座,它始建于清朝,长大约30米左右。它的结构相当复杂,奇特之处在于它的顶棚做成了鼓楼的样子。我们在热得要疯掉的状态下到了桥上,居然有凉风阵阵。听说晚上明月照水,姑娘小伙子要在这里对歌。老人们都说,风雨桥是充满爱情的地方
后来去了以鼓楼群著称的肇兴,它是中国最大的侗乡。鼓楼是宝塔式的亭阁,飞檐斗拱。最奇异的是不用一根铁钉铁铆,全靠杉木的榫卯相衔。鼓楼飞檐的翘角尖如鹰喙,檐上绘着龙凤花卉和侗乡风情,层层彩檐,逐级而上,依次缩小。尖顶是个巨大的葫芦。鼓楼的重檐为四角、六角或八角。侗乡是一寨一鼓楼,一姓一鼓楼。鼓楼相当于侗族的礼堂,既可以集会议事,也可以载歌载舞。
肇兴是个很闲适美丽的小乡镇,溪水透明见底,人情纯朴。小饭馆极便宜,我们还第一次发现鸡蛋如此好吃。如果住在那里,早上可以去撒网捞鱼,中午可以去风雨桥乘凉、聊天或迷糊睡过去,可以什么也不用想,看阳光在吊脚楼之间慢慢移动。或者在明月夜晚,让歌声和泠泠水波荡去心中尘埃。
我们没有留下来,我们知道,自己只是过客。


水中镇远和龙舟节

虽然我不喜欢去游客人多的地方,但我必须说,我喜欢镇远
舞阳河从城中穿过,真正的依山傍水,楼就在山前,水就在楼前。走在街道上,冷不丁就看见老的门楼或古代码头。直视前方,就看见笔釉峰上青青一片。
镇远以前是个苗寨,因为交通便利,日渐繁华,曾作过黔东南州政府所在地,是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不过它的苗家风情早就荡然无存,倒是中原文化在西南地区的一个遗迹。它的古建筑风格接近山西,门楼装饰很多,砖雕很有特色。老巷子都是青石板铺成,走在里面,偶尔有犬吠,挨着山壁也会有人家,灰砖的门楼在那里,镌着深有寓意的门联。这些遗迹都是当年那些恪守儒家传统的经商者留下的,商为儒家不齿,儒家却是中原人挥不去的记忆。
青龙洞古建筑群是出家人的地盘,依山势而建,有悬空寺的味道。游客不多,清寂一片。石板路和石桌上都有青苔,想起王维的那些禅诗。草木葱茏,鸟鸣三两声,倒有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意思。
听朋友说农历五月二十五是一个叫马号乡的苗族人的龙舟节。我们好不容易坐上了去马号的中巴车,问车老板什么时候能到,车老板笑盈盈地说:“我们也是去看热闹的,放心吧。”
中巴车人越来越多,都是拖家带口去看龙舟节的,最后我和一个小孩挤在一起,一只鹅在脚下和我抢地盘。路上的人越来越多,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苗家女子成群结队,都像过节一般快活。
等我们到河边,已经是人山人海。不敢坐那种摆渡的渡船,觉得会掉到河水里去。岸边已经摆开了各种小吃摊,还有小商品,男人喜欢的烟杆、女人喜欢的项链、小孩喜欢的玩具应有尽有。好久没感受过世俗热闹的我们也追着苗姑娘要买银饰,就差点把她的头花抢过来戴了。一个苗妈妈用绣得极美丽的背扇背着小孩,小孩头上带着有银饰的花帽,好看得很。苗族的刺绣喜欢用鲜艳的颜色,一味的花团锦簇和单纯快乐。
龙舟逐渐出现在江面,划桨手们都在船上三两成群聊天。他们都穿着咖啡色苗家布作的衣服,浸过桐油以防水。腰带都是银的,有些背上还有银的蝴蝶饰。蝴蝶是苗族的图腾一类的东西,苗族有蝴蝶妈妈的传说。后来我注意到,每艘船上都有两个鼓手,一老一少,都带着银项圈,小孩头上也是银冠,漂亮得很。有人拎着头上涂着红印的鹅,估计是赛完后扔在水里给大家助兴的,像《边城》里的故事。
站在人家的吊脚楼上看龙舟赛,赛手卖劲,观者热烈。那种气氛让人想到边城的翠翠和二老,像不可能再来的往事,让人甜蜜又惆怅。
赛完后天色已晚,江面已有层薄薄的雾,好些大人喊小孩的声音,招呼同伴的声音,顿觉人情温暖。我想,一定也有翠翠和二老的故事在发生着,在冲破这迷雾的感觉。
从这里离开,我就离开了黔东南,它给我的是水,我却留下了干涸。




__________________
海龟+海螺
piloteer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