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单个帖子
旧 09-12-2001, 13:04   #2
chyangwa
蝌蚪-小毛驴
 
chyangwa的头像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画意摄影流派的缘起

  前面说过,历史上的高艺术摄影,主要指的是以英国摄影家所建立的早期受绘画中的拉斐尔前派影响的摄影流派,在1850年至1870年之间达到顶峰,画间摄影流派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30年代早期终止。这一流派的产生主要是想打破高艺术派摄影家保守派的一统天下,主张各类艺术家要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不依附于刻板的传统模式。从表面上看,画意摄影流派也是强调美感比题材本身更重要。强调画面中的影调、线条、平衡等因素的重要性超过画面的现实意义,同时,为了表现美的效果,一切世俗和丑陋的题材都要避免出现。

  然而,和高艺术摄影的一个明显的区别是,画意摄影流派已经很少采用类似拼贴、叠合等方式产生类似绘画的效果,而是强调通过直接的拍摄或采用特殊工艺的制作手法,产生画意效果。比如为了消除和避免画面中不必要的细节,通常使用模糊清晰度和控制影调等方法来加以消除,因此获得了许多摄影艺术家的赞同。

  有趣的是,当制造商们煞费苦心,急于提高镜头的分辨北和干版记录细节的能力,改进印制照片的方法时,画意摄影流派的摄影家们却在力求达到相反的效果,比如有的摄影家在拍摄前,先把纹理很粗的干版表面曝光一会儿,以减少画面中的逼真效果。有的则在拍摄时采用针孔成像原理,或是干脆在拍摄时摇动三脚架,让画面产生轻微的模糊、柔化效果。

  当时的画意摄影流派的摄影家还很喜欢采用一种白金印相法(铂盐印制法),这种产生于1883年的方法不用传统的明胶,而是涂着一层感光剂和铂盐,它感光非常慢,加一些甘油就能在印相时对局部影调进行控制,而且画面影调丰富,没有表面光泽,非常适合印制在纤维纸上,产生合适的画意效果。比如当时的英国摄影家弗雷德里克·伊文思(Frederick Evans, 1853-1943)就擅长这一印相法,并把这一方式看作是摄影艺术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后来,由于战争引起了白金奇缺和价格飞涨,在1916年,铂盐相纸停止生产,伊文思的信心因此受到打击,一度和其他几位摄影家放弃了摄影工作。同时引起画意摄影家兴趣的印相法还有碳素印相法、油彩印相法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推进取画意摄影的发展。

  除了制作工艺外,一些画意摄影流派的摄影家还不断从新的绘画流派中汲取养料,比如法国的印象派等。在19世纪末,日本艺术开始传入西方,它那奇特的构图和稳固而生动的形状结构,对西方艺术家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们在拍摄过程中精心使用光线和控制曝光,力求达到和日本绘画相似的效果。比如深受其影响的美国摄影家费雷德里克·霍兰·戴(Frederick Holland Day, 1864-1933),就是首先建议将摄影视为一种精美艺术的唯美主义者的倡导人之一,也是画意摄影流派的早期领导人。戴是一位杰出的人象摄影家、画家以及技艺高超的装潢、装帧和照片制作家,他拍摄的一些耶稣十字架等画面曾经引起争议,并一度与摄影分裂主义的领袖施蒂格利兹竞争,以画意摄影运动的代言人活跃于摄影界。可惜的是,1904年,一场大火焚烧了他的数千张照片、底片和素描,使他一蹶不振,退出了摄影界。

代表作品:
图一、埃塞俄比亚酋长;

图二、无题
chyangwa离线中   回复时引用此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