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蝌蚪-小毛驴
注册日期: Nov 2000
来自: 上海
帖子: 8,285
精华: 6
|
jura 摄影手记
我很欣赏以前在新浪网友的 jura 的文笔, 今天再从我的硬盘里上传一些。 好象现在的新浪找不到这些老文章了。
新浪摄影分类精华区
SinaPhoto
摄影手记(一):第三只眼看世界(上篇)
提交者 : jura 于 北京时间 10:22:01 02/02/98:
请牢记这一点,对宇宙而言,4年与40亿光年没什么区别。
(To the universe, 4 days are no different than 4,000,000,000 light years.
I try to keep that in mind)
Robert Kincaid《廊桥遗梦》
一、 摄影的地位
列宁曾感慨:“视觉的刺激是最具有冲击力的,也是最直观的”。
音乐和绘画都是用来表达心中的感受,是语言文字的扩展。但有许多东西是语言无法
表达的,必须借助其他手段。要是语言能够表达一切,何必再费心费力搞音乐、
搞美术?全用语言岂不更省事?
摄影作为现代写真技术,能够逼真地再现自然主体的本来面目。虽然摄影师在主观
创造性方面略输于古老的绘画艺术,但就模仿自然的基本特性而言,摄影超过了绘画。
与绘画一样,摄影的关键在于“师法自然,超脱自然”。通过镜头的取舍,光线、
色彩、结构、角度及景深的创造性的控制和运用,完全可以创造出超出自然本身
物理特性、被赋予人类情感的画面。这就是摄影艺术对自然的再创造,
也是人类与自然之间交流对话的升华。
二、 摄影艺术中的诗情画意
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中大多借景抒情,字里行间无不充满诗情画意。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曲岸小桥山月过,吹皱一湖春水”;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西风故道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这些诗句从诗情到画意,由画意到诗情,两者交相辉映,水乳交融。
一幅好的摄影作品本身应该就是一首歌、一阕词,能够讲出一段晓人以理,
动人以情的故事,同观众进行心灵上的对话和情感上的交流。
所谓“The pictures that do the talking or the singing”。因为,
画面是凝固的音乐,而音乐是流动着的画面。因此,我们只会看照片还不够,
还要懂得读照片,在照片中听出音乐来。
三、摄影的主题
那么,拿起照相机以后拍什么?这便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过程了。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瞬间,除了极少数决定性瞬间外,绝大多数都是非决定性瞬间。
传统的摄影家们认为,摄影就是要凝固住这决定性瞬间。然而,现代的摄影流派则
认为,摄影还要抓住非决定性瞬间。因为, 摄影的真谛在于抓住些能够展示物质
本性的东西。
因此,一拿起相机后,就应自然地产生一种“长出第三只眼睛”的感觉。
关键不在于寻找不平常的题材,关键在于把平凡的东西拍成不平凡的作品。
有一点是明确的,在江山多娇、万物关情的大千世界里,要能做到
“看山看水看风景,观人观物观天下”。把自己的心路历程、点滴心绪,
同自然中的人文景观紧密地结合起来。
(待续)
新浪摄影分类精华区
SinaPhoto
摄影手记(二):第三只眼看世界(下篇)
提交者 : jura 于 北京时间 10:26:18 02/02/98:
“我都50多了,还在观察光线。”
Robert Kincaid《廊桥遗梦》
四、摄影的基本概念
摄影有五种基本语言:光线、色彩、结构、角度和景深。藉此,使摄影主题从两维的
平面空间跃然而出,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把观众拖入画面中所描述的故事情节中来。
所谓摄影,拍到最后,就是拍修养。把你读的书、走的路、学来的、听到的、
你的知识、见解、情感、性格、才能、道行,一并凝练成一触即发的直觉,
体现在你按下去的快门上。
五、摄影师应具备的素质
诗人的灵魂,作家的直觉,运动员的反应和画家的眼力,还有三十岁人所拥有的
那份活力、热情和永不停歇的闯劲,是这些东西构成了摄影家。
摄影家要打开观众的眼睛。摄影家应该比观众看到更多的东西。现代的高级“傻瓜”
相机使任何人举起相机来都能拍照。但区别摄影家和大众的奥秘在于,
摄影家知道在瞬息万变的那一秒按下快门。
摄影不应仅仅是对人物主体的外部物理特征进行简单的复写。因为,当某种表情或
现象被瞬间转化为底片的潜影之后,它便不再是简单的表情或现象了,
而是能够自我表达的一种观念、一种情绪。
六、摄影的局限性
“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这句古诗还真道出了摄影作为视觉艺术
的局限性。
有位老摄影家如此悲叹:“我永远无法把我所知道的一切拍下来。一幅照片可以是
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形容词、一个短语,但永远成不了一个完整的句子、或段落,
更成不了一个单独的章节。就自我表达而言,摄影艺术的这种缺憾是我一生的痛
苦”。
--------------------------------------------------------------------------------
新浪摄影分类精华区
SinaPhoto
摄影手记(三):人生之道不欲盈
提交者 : jura 于 北京时间 10:30:38 02/02/98:
“谦受益,满招损”。
《书经》
人生之道:“不欲盈”。凡事做到九分半就已差不多了,该适可而止。
非要百分之百,或者过了头,那么,保证你适得其反。
《书经》也说:“谦受益,满招损”。“谦”字亦可解释为“欠”。万事欠一点,
如喝酒一样,欠一杯蛮好,不醉,还能惺惺寂寂,脑子清醒。如果再加一杯,
那就非丑态百出不可--“满招损”。所谓“美酒喝到微醉处,好花看到半开时”。
留一点缺憾,反而有了美感。如一件古董,有了一丝裂痕,摆在那里,绝对心疼的
很。若是完好无缺的东西摆在那里,那也只是看看而已,绝不心痛。
可是人们总觉得心痛才有价值,意味才更深长。
心理学上有一种“蔡戈尼效应”,是说人们之所以忘记已完成的工作,
是因为欲完成的动机已得到满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这一动机便会时时地
提醒他完成这项工作。
同样,人生最高境界不是如何地多说一点,而恰恰是相反,怎样少说为妙。
子曰:“人不知,己不愠,不亦乐乎!”
经济学有一个理论,叫做“经济效益”,也叫“投入产出比”,
就是怎样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是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
乃至人类进步的最基本的奥秘。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摄影。
刚开始拍片子的时候,恨不得把天下的所有良辰美景、人间万种风情都摄入镜头,
赤橙黄绿青蓝紫,面面俱到;可是,拍了几百卷胶卷后,忽然有觉得,
拍片子拍到最后,是如何把东西、颜色拍少了。怎样把彩色片拍成像黑白片一样
精炼达意,把黑白片拍成让人能从中看出七色彩虹。因为,从红色到黄色之间,
还存在着无穷尽的过渡色。
同时,怎样尽量少拍东西,或不拍东西,把芸芸众生和世间万物有机地过滤、
浓缩和升华,最终使镜头里的画面构图更洗炼精确。
Less is more,isn't it。
--------------------------------------------------------------------------------
新浪摄影分类精华区
SinaPhoto
摄影手记(四):归去来兮,做大地文章
提交者 : jura 于 北京时间 10:35:32 02/02/98:
“绘画不应是一种结论,或静止的顶点,应是一种幸会的机缘,
也是一种不间断的体验”。
----毕加索
一幅好的照片应当是这样,或许你只看过一次,但是以后只要你一闭上眼睛,
就会回想起它,品味咂摸,尤其是当你每次用“心灵的眼睛”来审视它时,
你总会学到一些新的东西。
的确,拍的东西应该激起观众的共鸣或联想,或许是观众早已积郁于胸、
无法排遣的胸臆,或许是从未有过的冲动和感动。这时候的作品起不起名字
已无关紧要,这时候任何语言的描述都显得累赘多余。只能是意会而无法言传,
画面与观众之间已成为一种心灵的感应和交流。
由于生理上的局限,人们看书或朗读时只能一个字一个字读、或一行一行地看,
这样在感情交流共鸣上便存在一个时间差(所谓“滞后共鸣”),无法立即产生共鸣;
而摄影由于利用了图像视觉刺激,对人的视觉细胞进行了最直接的作用。
因此,反应是瞬间同步进行的。这便是摄影等视觉艺术的优势所在。
古人云:“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大地的文章”。
因此,摄影便是最忠实、最逼真地记录和反映“大地的文章”的工具之一,
而且还可以通过艺术的加工,使得“大地的文章”随时反映摄影者的心路历程。
“我以我眼看世界”。这是一个主观反映客观的过程。不妨采用鲁讯所谓的
“古今中外、皆为我用”的“拿来主义”哲学。
1、以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眼光,再用现代欧西摄影手法加以表达和再现;
东方的朦胧神秘(山水写意画)和西方的精细写真(依靠镜头的锐度和相纸的细腻)
完美有机地结合起来。
2、以西方现代摄影界流行的独特视角,反映属于文艺复兴时代的古典美
(如田园风光、浮游在云海上的峰峦等等),赋予经典的主题,以现代人的理解和诠
释,把经典的东西拍成具有前卫色彩的东西。
(The End)
--------------------------------------------------------------------------------
新浪摄影分类精华区
SinaPhoto
摄影手记(五):使用随身拍(傻瓜机)的十大体会
提交者 : jura 于 北京时间 02:11:58 02/14/98:
记得是Mastercard还是谁做广告,称
“You can*t leave home without IT”。
洒家以为,这里的it指的就是傻瓜机(P&S随身拍)。
无论在哪儿,想找洒家借个火儿,没有。
要借机子?有!
洒家腰里总别着把T5。
唉,人生苦短,
这西飞的日头谁能阻拦,
且用这小小一把T5,
记录下生命中的每个亮点!
下面是洒家使用“随身拍”的十大体会,贴上供新朋老友共勉:
1、 选择“良”机。即使是傻瓜机,也有好赖之分。尽量买好一点的,
如价格性能较好的YASHICA T5等。
2、 变焦定焦。尽量甭买变焦(尤其是大变焦比)的傻瓜机,实践证明,
定焦傻瓜机的成像质量远远高于变焦傻瓜机。
3、 快门操作。端稳相机,“挤”快门,而不是“按”快门;
在屏住呼吸或吐气时“挤”下快门;
4、 频频“闪光”。天越亮,越要使用闪光灯,进行补光,
这样可以消除阴影,增加细节和层次。拍人物照时,在室内把机子上
的闪光灯冲上,这样可以居高临下,增加照明范围;在室外拍,
闪光灯冲下,这样可以配合日光,消除脸上的阴影(眼睛、鼻子和下巴)。
5、 高速胶卷。尽量使用高速胶卷,提高成像质量,200度是起码要求,
最好使用400度彩卷。
6、 自动对焦。拍摄风景时,尽量不用AF自动对焦功能,使用机子上的
无限远锁定功能。
7、 防止眩光。逆光拍照时,防止阳光直接照射在镜头上,造成眩光。
用手稍微在镜头上上方遮一下。
8、 四角留边。拍人时,取景器四角稍微留出些边儿(一般取景器里均
标明)。因傻瓜机属于旁视取景,有视差,本身会切掉画面一些边缘;
而冲洗照片时又会再去一点边儿。
9、 夸张变形。傻瓜机一般是35mm或28mm的广角镜头,不要离得太近,
造成鼻子大,耳朵小的尴尬。
10、 信手“捏”来。大胆利用无取景构图,不用把机子非举到眼前再拍,
不妨随意点染,信手“捏”来,往往能抓拍到意想不到的生动瞬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