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A

查看完全版本 : 摄影艺术的殿堂对穷人一样开放--张明龙(祝贺新坛 !)


郭铁师
07-18-2001, 20:30
摄影艺术的殿堂对穷人一样开放--张明龙


记得笔者第一次捧读刚刚到手的纽约摄影学院教材,立马知道该书是我所接触过的摄影教科书类里的最优秀的一种,不但图文并茂,且风格亲切可人,似和你娓娓交谈。尤其是对初学者的器材选择上,以量入为出的原则告诉人们钱不多丝毫不影响搞摄影艺术的创作。任何档次的相机只不过是一具工具而言,都能创造出各自的艺术效果,看那幅描写大雾中的山景幽幽、径曲的小路,直探天际似映似没的画面,得益于那架低级的简易相机以及那支光差十分严重的廉价的镜头。在这里相机与镜头的缺陷造就了山景中的灵气,倘君当时用尼康F3加上原厂的顶级镜头,我想未必能够拍出那么理想的效果。在这里眩光、球差、色差起了大的作用,有些体材需要那种眩光,产生一种灵气,增加神秘感。
英国焦点出版社出版的“肖像摄影”的作者奥·克罗伊在该书的器材和用途一章里谈到:在肖像摄影中用光学质量极为精密的镜头是没有必要的,老式的人像镜头有几项光学上的缺陷,还有那些简单的价廉的消球差镜头或者有其它光学缺陷的古老镜头,即使在今天仍可用于肖像摄影。至于拍摄的人像清晰与柔和也是摄影者的爱好所决定着作品的艺术倾向,有些人追求高清晰度,喜欢把人物表现得栩栩如生,也有些人喜欢轮廓不鲜明的柔和线条,前者表现老年人的特性需要高清晰度,而后者为了使妇女的柔美在镜头上产生柔化似乎更适合,那么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与特性,拍摄出高清晰度的作品,是否必须要那些光学质量极为优秀的、昂贵的高档次镜头呢?笔者认为没有这个极对的必要性,因为我们谈的问题是人像摄影,大凡人像,在画面上所处的位置,一般以居中为多,那么众所周知,三片结构的柯克型结构的镜头完全可以胜任任何类型的人像拍摄要求(柯克型镜头有着中心分辨率高、边缘分辨率低的特性)更何况人们往往故意利用它的光学缺陷来点缀人像的特殊效果呢!
九十年代始,中国大陆的人像摄影领域几乎被港台风格的婚纱摄影席卷与占领,国内的个体摄影室也象雨后春笋似的冒了出来。那种风格清新的大白脸加之柔和与朦胧的画面的所谓港台明星照、憧憬着年青少女们的明星梦,这股热潮至今仍使我迷惘与不解。记得当年对于这种柔化与朦胧而又不失清晰的技法,笔者曾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试验,来研究这种柔化。从价格昂贵的柔化镜头到价格便宜谁都能负担得起的柔化镜片。说实在回顾那时的这股追逐风潮也很有意思,笔者认为那种能使人人美化但非常缺乏被摄者个性的所谓港台风格的明星照与婚纱照就其技法手段而言也可属创新一类。笔者认识不少过去在国营相馆的特级摄影师、一级摄影师,论资格他们都不浅,论摄影的基本功底都很厚实,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年摄影师还是科班出身。这些技师们当年的心情十分复杂,想学港台风格,面子上过不去不说,技法上对他们那些以传统为主流的经典派的确是出了难题,一时间竟然连模仿都不成,有些老摄影师竟然认为照这类风格的照片非得用柔镜片而且是德国罗登司脱的依玛贡不可,那几年国营相馆被大量涌入的港台影楼以及国内的新兴派的私人影楼冲击得门可罗雀,关停并转成了那些相馆的归宿,哪还有什么资金去添置那种昂贵的柔化镜片依玛贡(Imagon)呢?其实柔化镜头有不少光学上的缺点,而这些缺点恰恰是现代镜头所努力去消除的,而那种用现代技术有目的地保持那些光学上的缺陷来达到设计时的初衷与要求看来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加之产量不大,以及购买这类镜头不外乎是那些商业所需所以生产商把这类镜头定价很高,这种作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决不能原谅的,言归正传,当时经过一阵探索加之港台风格的秘密武器的外泄,那种令顾客喜爱的时髦的流行风格(个个都可变成美人的摄影风格)原来是拍摄前,经过一番十分讲究的化妆,发型,以及造型设计,拍摄时,光圈或低光位柔光(大平光)冲印制作进加上尼康柔化镜片所致。一时间,市面上的尼康柔化镜片货源紧缺,大有洛阳纸贵之势。
那么这种后期加柔的效果怎么样呢?笔者认为后期冲印时加柔能产生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既柔化皮肤,又保留着最大的清晰度,尤其是这种柔化不产生重叠虚影,大幅度放大致36寸至40寸(35毫米底片)也不显露颗粒,更何况,影楼所用的都是6×6或6×7底片的120胶卷多,其实这种放大时的柔化并非最新发明的,不过是过去没被人重视,但是笔者必须提醒诸位影友,柔焦照片的冲印是世界上最难印的,拍摄时加柔化镜片以及拍摄时不加柔化,而冲印时加柔,或者直接用柔化镜头拍摄,这三种技法,所能产生的效果均不一样,实践证明,如用作在商业上,那么后期冲印加柔为最最理想,但所用的镜片非尼康莫属,倘君用在艺术上,那么就象本文前面所述任何的柔化手段均可应用,哪怕是不花钱的黑色纱网、凡士林膏以及形形式式的代用物都可产生所需的效果。在商业上就其使用的效果,后期加柔的尼康镜处所柔化的效果,已经是作为港台风格的必备的武器之一。就其使用的数量来看,后期加柔(用尼康镜片)的用户,远远超过使用依玛贡这类正宗的柔化镜头,这就象皇帝在宫里用膳,吃惯了山珍海味,偶然尝到了民间的菠菜豆腐汤的那种野味觉得十分的新鲜与刺激。笔者可以告诉大家,一种能够产生类似尼康柔化镜片的柔化效果的附加镜且价格远远低尼康的价格当属法国高坚的083、084二种方型镜片,前者适应年龄不大的妙龄女郎,而后者比较适合中年妇女,倘若你想尝试一下港台风格的明星照而讨好你的女朋友,那么高坚的滤镜价位是最合你意的,况且效果接近尼康品牌,何乐而不为呢?
有不少朋友询问我照人像用哪种焦距镜头合适?对于经常被问到之如此类的问题,的确令笔者难以给予合理的答复,如按教科书上的常规回答,那么85mm至135mm为最理想,这部分焦距所摄的人像透视比例都较理想,那么国外摄影杂志经常出现的用广角镜头所摄的人像作品又是那么具有冲击力,这又从何说起呢?而最近一时期笔者也开始喜欢用35毫米镜头拍摄人像,而过去笔者尊循传统的教导,从未用过短于85mm的焦距摄人像,笔者不敢说变焦镜头不如定焦具有优越性,但笔者自从使用了俄制85mm/2定焦后所摄底片经常用之放大36寸至40寸以后,就开始对所有的变焦镜头失去了以往的热忱,而近期又常常使用俄制35mmF2装在笔者的尼康F相机上,又改变了拍人像必须用长于85毫米的中焦镜头之法定概念,笔者开始认为此文开头所谈的任何相机都能从事艺术摄影一样任何焦距的镜头都能拍摄人像创作,搞艺术创作不必尊循刻板的条条框框,就如初学构图的所谓黄金分割的清规戒律现在不是也被突破了吗?但有一点得提醒诸位,大凡不安份于规律搞艺术的人也必定是非常熟悉经典的规律的人,尤其是懂得艺术的发展商,在创新这么一条真理上选择85mm焦距以外的镜头是否也能搞人像的艺术创作呢?回答是肯定的,50mm、35mm、28mm直至20mm的超广角镜头均能搞人像的艺术创作,那么长于85-135mm以上的200mm、300mm也照样可以搞艺术人像的创作,换句话讲如果你手中有现成的镜头, 那么你不必拘泥于那些陈规滥矩,非得等到所谓的人像镜头到手方可搞人像创作的想法是不可取的,除了人像、风光艺术摄影也一样没有刻板的所谓风光镜头谁说拍风光非有广角不可,美国的李无先生不是经常用200毫米端的焦距拍风光嘛?总之你有现成的各种镜头也都可发挥其作用都可用来搞创作,人家不屑用的那些反常规摄影的镜头焦距你都可拿来试试,说不定你用后的感觉会使你茅塞顿开,你的作品会有一种新意境,要知道艺术贵在创新,我国一位著名的画家说过,把彩色片拍成黑白,把黑白片拍成彩色那就好了,好的画家知道惜色如金,那么市面上经常有处理的彩色胶卷,彩色反转片、彩色负片(灯光型、日光型)有过期几个月的也有过期若干年的。这些彩色反转片,彩色负片并不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笔者认为若是价格很便宜,不妨买一些搞创作用用,或许这种过期的彩卷在色彩还原上与正常的不同,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你又不搞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摄影,你搞得是摄影艺术,你是否想到过这种过期的胶卷所出的效果恰恰是你的创作所追求的。笔者还看到过美国有一位发烧友用一号放大纸放制很厚的低反差底片,所出的效果是那么地令人难忘,整个画面仿佛被一张半透明的硫酸纸复盖着凡是看到这张画面的人总免不了用手去揭那张根本不存在的复盖物。这张本应用粗号纸去放大的底片,在试验了整整一盒纸后得出了以上的结论。所以,一旦你在做片子时缺乏与底片相匹配的相纸,那么你可千万别丧失信心,试试违反常规的作法或许也会发生类似的奇迹,给你的作品增添新意而有别于常规方法所产生的平庸之作。
近十年来俄罗斯器材的大量出现,对穷烧友来讲实实在在是一种福音。笔者年青时学摄影的那个年代却没有这等好事。俄制照材价格低廉,这大家都知道,但便宜没好货这句所谓的“金科玉律”只能用在日制照材上,而不怎么适用俄制照材,其原委大家也许都了解,俄制器材是长期在计划经济制度下的产物,所以用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很难评定俄制照材,而俄制照材在中国大陆却出奇地便宜,这无不得益于边境上的民间贸易,难能可贵的是俄制照材十之八九是德国的仿制品,如尤比恰尔牌子的镜头除了一款“12型”外几乎全部都按德国蔡司耶纳的产品为蓝本,翻开德国光学史,你就能知道老一代的松纳镜头SONNAR全都被设计成三组式,如85/2是7片3组、200/4是四片三组,135/4是6片3组,50/1.5、180/2.8、50/2等全都属于3组或松纳结构,这种经典设计就是按现在眼光来看也是相当优秀的,前苏联生产的光学镜头的品种规格之繁多,其光学技术在世界上也算是强大的,比镀膜CD超低色散非球面莹石玻璃,高折射镧系玻璃等开发与应用普及,可见其实力也。笔者用尼康50/2.8放大镜头与俄制50/2.8维加镜头对比放制同一底片。因为是有意识作对比故所有各种操作实施都十分细致,结果是锐度上两头略有少许差别,尼康胜出一筹(笔者的那枚俄制放大头是在90年代初购入的,只花了50元人民币)。在锐度上有些少许差别是要用眼睛仔细地对比方能看出来的。笔者认为这些少许差别一旦被人们了解了的话,在显影液上作些调节,提高一些反差,再作进一步的缩小差距,也不是不可行的,完全可以放心大胆的使用。所以穷烧友们,你还耽心什么呢?!只要你有信心搞艺术,合理地选用好俄制照材,什么85头啦!20毫米超广角啦!500毫米折反头啦!16毫米鱼眼啦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笔者相信一旦你拥有这些俄制的镜头加上一套纽约摄影学院教材,你的技艺势必会提高,只要持之以恒,相信你会很快地进入殿堂,不信,咱们拭目以待!!

2001.7.6.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