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A

查看完全版本 : 细说120相机 ZT


chyangwa
01-24-2003, 11:01
中国摄影2002-11专业器材PROFESSIONAL EQUIPMENT

细说120相机

On 120 Mid-format Cameras

文/孔立航#

Text by Kong Lihang

160多年前的相机,其体积大得惊人,20世纪问世的莱卡135相机,实实令人可爱。如果你对135相机的成像素质仍不满意,使用大片幅相机又嫌它繁琐笨重,那选择120中片幅相机是最合适的。

回忆几十年前在国际文化交流工作中,多国与我国合作出版的文物,考古名胜等巨型画册,所提供的感光片均是120及4×5以上的片幅,大片幅底片确有它的优越性。事实上我国的许多出版社,从事广告制作、婚纱摄影、工艺美术、文物考古、园林建筑、科研成果、展览图片以及对成像素质要求较高的业余摄影者,也都在使用着120相机。数字相机问世后,近年在专业120、大片幅相机上也配备了数字后背,一机可以两用,显然是件好事,但是仅此一数字后背的售价就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恐怕在摄影专业单位中也难以普及吧。所以传统相机与数字相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只能是相互并存着,什么在五年内要淘汰传统相机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
http://www.chinaphotocenter.com/cphoto/2002-11/2002-11p70-1.jpg
早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就出现了3种形式的120相机,一是旁轴取景式的,二是双镜头反光式的,三是单镜头反光式的(图1)。图1中左图是德国的蔡司依康Zeiss Ikon,配置105/6.3无膜镜头,快门时间有B门,1/25、1/50、1/125秒,旋转镜头估计距离调焦,由红窗观看过片的张数。图1中德国罗莱Rolleiflex双反相机,上方镜头取景调焦,下方镜头与上方镜头同步移动进行拍摄,这台相机在我国建国初期,直到60年代,在新闻摄影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大多数历史照片都是出自罗莱,它可拍6×6cm方形片幅12张,镜头不能更换,虽然它也生产了一只单管的远摄镜,装在上面取景调焦,然后再移到下面进行拍摄,但操作上极为不便,日本玛米亚公司仿造了一台C330相机,对镜头作了改进,镜头双双更换,可用广角、远摄镜头,雅西卡124G是模仿罗莱更相似的,但制造工艺的精细令人叹服,机身上可以电子测光,这比罗莱又略胜一筹,中国上海也仿制了4型、4A、4B、4C双反相机,工艺制造略为粗糙,镜头为1组3片,开大到F5.6以上,边缘上清晰度较差。当时的出口型为3组4片天塞型。日本的双反相机早已停产,罗莱把它当做经典相机极少量的还在供应,总之,日落西山的双反相机是该进博物馆了。早在1925年美国就推出了格来弗来克司GRAFLEX(图1右)单反相机,体积过大,操作不便,没有多久就偃旗息鼓了,但是它能去掉一个取景镜头的单反形式,经过几十年设计师的不断改进,单反已成了今天最时髦的相机。

http://www.chinaphotocenter.com/cphoto/2002-11/2002-11p70-1-1.jpg

http://www.chinaphotocenter.com/cphoto/2002-11/2002-11p70-2.jpg

今天在国内最受欢迎、销量也占第一位的120单反相机,应该是日本的玛米亚(Mamiya)RB67,已停产的第一代PRO型,第二代PRO-S型和正在供应的PRO-SD型,人们都在使用着,它可以拍摄6×7、6×4.5cm画面。这几种片幅深受人们的欢迎,它可以随时更换卷片盒,配有由37mm~500mm(包括鱼眼、移轴、微距、人像)的多种镜头,推出SD第三代产品的同时,又有几款APO更高级的镜头供应市场。此相机属于机械相机,坚固耐用,镜头卡座上附有皮腔装置,能够最大限度的向前延长,以利近景的拍摄,延长到任何位置均有标尺显示,并标有倍数的增加量,皮腔因数的标明,使摄影者可以迅速的增减曝光量,以求获得准确的曝光,这一独特的设计,加重了它专业标准的份量。附有PD眼平测光取景器,更方便了用家,售价在同等相机中又是偏低的,这一切都是它备受用户欢迎的原因。为了横、竖幅更换的方便(片盒转动即可)机身只能大于7×7cm,看上去是偏大些,重量也显得偏重,这恐怕是它的不足吧。

同时出现的还有RZ67电子相机,除了上弦过片可一次性完成外,其它功能与RB67大同小异,售价比RB67多了3000元左右,所以使用者就少多了。

http://www.chinaphotocenter.com/cphoto/2002-11/2002-11p70-3.jpg

图3之右是近几年推出的AF 645电子相机,它等于是放大了的135AF相机,熟悉了135AF相机的影友,用不着细说也就了解了它的功能等,除了可拍摄比135画面大2.7倍的645画面外,电子功能基本上是由135相机上移过来的,在AF之前它有超级645、1000S等645手动相机,AF 645问世后并没有引起什么特别反响,潘太克斯645N比它提前问世,二者区别是玛米亚可以更换片盒,其它功能也是大同小异,摆弄两台相机,觉得没有什么值得细说之处,轻便小巧真是一个特点,背上它在爬山涉水时可以减轻一些负担,但是在售价上都提高了不少,日本产品在电子方面大做文章,看来是大势所趋,想躲是躲不过的。
http://www.chinaphotocenter.com/cphoto/2002-11/2002-11p70-4.jpg

单反相机风靡今天的时代,玛米亚前些年又推出了别出心裁的旁轴取景120相机,随后2000年勃朗尼卡(Bronica)也推出了RF 645,傻瓜相机为了小巧轻便几乎全部是旁轴取景的,120相机也走这条道路,莫非也向轻便方向发展,玛米亚M7型机身加上专用的43、50、65、80、150、210mm六只镜头,快门时间有B门、8秒~1/500秒。还附有自拍、光圈优先功能,看上去是很实用的。试拍几卷后,留下深刻印象的它的镜头成像,感到它的成像素质决不比哈苏的蔡司镜头逊色。于是找出了国际上对两种镜头的测试评分,其中50、80、150mm与哈苏的50、80、150mm相比,M7的三只镜头平均得分为3.8,而哈苏的三款镜头的平均得分为3.74,这使笔者颇为吃惊,一贯认为蔡司、施耐德、罗敦司德德国的三大名牌镜头是无与伦比的,今天却让玛米亚M7的几只镜头给比上了,这说明了日本在光学上也在穷追猛赶,在机身上德国对日本应该俯首称臣,在光学上德国似乎仍有骄傲之处,看来这一观念是不能一成不变的,就普遍意义而言,德国光学镜头仍然占有一定优势,但是从售价上比较,那德国镜头的优势就差之甚远了。旁轴取景最难的是取景范围的变化,多年前的康泰克斯G1、G2,近年的M7和勃朗尼卡RF 645都可以根据焦距的长短,自动变换取景范围,这应该说是相机革新方面的新成就,但是它还有它的局限性,不能像单反相机那样更为自由。M7还设计了135附件,也可拍摄135胶卷,画面是24×65mm,相当于窄幅的120画面,装卸120、135胶片前,更换镜头前必须先关上遮光帘布,用以防止漏光。M7与RF 645的区别是6×7cm片幅和6×4.5cm片幅,RF645目前只有45mm f/4、65mm f/4和135mm f/4.5三只镜头,其中45mm f/4的分辨率,使用最佳光圈F8时中央为80线对/mm,边缘为54线对/mm;65mm f/4的分辨率,中央为80线对/mm,边缘为45线对/mm,这在120相机上已是相当优越了,对日本镜头应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玛米亚M7见图4,勃朗尼卡RF 645见图7。
http://www.chinaphotocenter.com/cphoto/2002-11/2002-11p70-5.jpg

http://www.chinaphotocenter.com/cphoto/2002-11/2002-11p70-6.jpg

http://www.chinaphotocenter.com/cphoto/2002-11/2002-11p70-7.jpg

图5为潘太克斯67和645N,说到潘太克斯当然也就想到宾得和碧浪之家,这些翻译都来自香港,如果你用潘太克斯和勃朗尼卡的发音到世界各地相机店,相信店员不会给你拿错相机的,如果用宾得和碧浪之家发音,那对方听得懂才怪呢,翻译也要考虑到它的通用性,何必非要闭门造车呢?潘太克斯67也等于是放大了的135单反相机,机身镜头较重,在眼平位置上取景,再用一只手调焦,加上反光镜板弹起的震动,能否稳住相机倒是一个问题,它拍摄6×7cm的画面,除了配备了太空马Takumar多层镀膜SMC高级镜头,成像不错外,其它特点就没有什么了,潘太克斯120相机没有可换片盒的,这也是个美中不足之处。645N是自动调焦相机,加进了电子功能,想了想也没有什么值得细谈了。

勃朗尼卡(图6)是日本专门制作120相机的公司,早期相机配用过尼康镜头,现在改由腾龙光学公司经营,相机有GS-1(6×7cm片幅),SQ-A(6×6cm片幅)和ETR-Si(6×4.5cm片幅),2000年推出了RF 645破天荒第一次生产了旁轴取景相机,它的相机在中国市场上反应平平,远远竞争不过玛米亚、哈苏,三种相机也都备有多款镜头,但在锐度上,反差上不及玛米亚镜头,所以它的用户并不普及,售价上也不比玛米亚低,在竞争上显得贫乏无力,也只能把它当作平平的专业相机吧。
http://www.chinaphotocenter.com/cphoto/2002-11/2002-11p70-8.jpg

说起富士(Fuji)相机,先说说它的首台富士卡(Fujica)G690,早在1968年即已问世,可更换67、100、180三只镜头,快门时间有B门,1~1/500秒,当时还设计过带测光装置的,镜头采用EBC多层镀膜工艺,6×9cm画面极适宜拍摄风光,团体人像,商业广告等,当时影响很大,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巨型“莱卡”(图8上左)。后来为了提高其可靠性,就将可更换镜头的设计改为固定式的镜头,成为一头一身了(图8上右)。称为690,它比135的片幅要大6倍多,再加上富士龙(Fujinon)成像极佳的镜头,所以成了具有独到之处的一台专业相机,它陆续又生产了680Ⅲ型6×8cm,另有一台680GX属于单反相机,体积较大,前面可以调节镜头上下、俯仰、摇摆功能,用以调整被摄物体的变形(图8中),身大体重,使用并不方便,而价格高昂,所以问津者极少,人们也不了解它的存在了。近几年又在645上下功夫,GA645、60/4;GA645、45/4;GA645、55~90/4.5全成了自动调焦的电子相机(图8下)相机倒也小巧轻便,怎么欣赏也像是台高级玩具,也可能就是为给旅游者设计的吧,市场销售价格尚能接受,但它的一头一身,实在令人别扭,这就是富士相机的个色,笔者试拍成像很好,但作为专业工具是不会选购它的。

http://www.chinaphotocenter.com/cphoto/2002-11/2002-11p70-9.jpg

http://www.chinaphotocenter.com/cphoto/2002-11/2002-11p70-9-1.jpg

罗莱6008Integral是由6000系列发展过来的,它已成了电子相机中的典范,集众多功能于一身,而不需要大量的附件(图9左图是较早的单反相机SLX,右图即6008),机身内置TTL测光系统,可识别不同的ISO值,也设置了中央偏重点测光,也可重点或多点式测光,加入了光圈优先、快门优先自动曝光,也有手动、自动包围、多重曝光及曝光补偿等功能,最高闪光同步可由1/500秒到1/1000秒,这倒是世界之冠了,马达可连续卷片,每秒两幅,可更换6×6或645片盒,使用镍镉电池,充电后可作500次曝光操作,用蔡司30mm~1000mm的多款镜头,也有由施耐德(Schneider)为它设计的大光圈镜头,移轴和变焦镜头等,实际上它已是一台全电子化的专业相机了。

哈苏除传统的500CM、503CW(图10)外,它的2000FC也是电子相机,它与罗莱使用的镜头都是蔡司提供的,也可拍6×6和645片幅,功能大致相同,这里就不必再重复了。
http://www.chinaphotocenter.com/cphoto/2002-11/2002-11p70-10.jpg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在120相机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相机,如德国林哈夫(Linhof),日本骑士(Horseman)612相机(图11)片幅为6×12cm,相当于4×5页片,它们都附有专用的取景器,拍摄前镜头上必须附加圆心渐变中灰镜,否则就中心画面偏亮,四角偏暗,因不是常用相机,也就一说而过了。
http://www.chinaphotocenter.com/cphoto/2002-11/2002-11p70-11.jpg

http://www.chinaphotocenter.com/cphoto/2002-11/2002-11p70-11-1.jpg


另一种是摇摄相机,德国有诺宝(Noblex),中国的凤凰也仿制了一台,摇摄约140。,可拍团体合影、风光等。瑞士还出了一台赛兹120。、360。全景相机。

以上众多相机中有没有笔者偏爱的呢?如果依笔者从片幅、镜头、片盒、操作和售价几个方面平衡后加以选择,毫无疑问的首选相机是玛米亚RB 67SD系列和玛米亚M7Ⅱ,选购相机因个人的需要不同,是应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