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青蛙摄影|摄影论坛|摄影聊天|-> 更新时间: 10/18/2002  加入收藏夹

 
罗伯·法克兰 Robert Ftank 摄影即生活 东方再起的法兰克 年前收到一本从法国寄来的罗伯·法兰克(Robet Frank 1924-) 选集,才知道这位早在十七年前(1958)就放弃静照而转向电影制作的 摄影家,竟然又开始发表照片了。这批新照片十分特异,尺寸和电视荧 幕的比例类似,一看就知道不是用135或120相机拍的。他要不是用 立得相机,就是直接由影片胶卷单格放大的。有的以单张型式出现,有 的两三张并排,有的是整条胶卷的连续影像,有的还在上面写字“Good bye”、“Make Love To Me”、“NTW YWWWb DWy 1981”……字迹了草粗暴, 和照片的诡异气氛颇为吻合。 法兰克,这位只以一本书《美国人》(Les Americains, 1958法国 Delpire出版)就奠定大师地位,而与布列松分庭抗礼,成为各执报导摄 影两大派别之牛耳者,自然在影史上是个不可捉摸的异数。 他的创作生涯极短,前后只有十年(1948~1958),而完成《美国人》 这本划时代巨作的时间更短——只有两年(1955~56)。然而他的每张 照片都像一枚炸弹,把传统的摄影法则都炸碎了。他的拍摄手法是极 其随兴、草率,品质是极其粗糙,焦距也不很精准,构图也极不稳定—— 换句话说充满了缺憾。然而正由于这股“缺憾”的特质,才完全反映了 作品的内容——破碎的美国、孤立的美国人、无情的人间、绝望的年代。 至于法兰克为什么会在声誉日正中天之际,毅然地放弃摄影的真 正原因,始终没有较合理的解释,不过有一件巧合的事是不容否认的: 那就是当他的一架使用多年的莱卡(LeiCa)相机丢掉时,他就干脆把其 他相机也锁在贮藏室里,与静照挥手告别。次年(1959)发表了一部电 影《拉扯我的雏菊》(Pull Mr Daisy),也许从电影得到了创作的满足吧, 法兰克从此很平均地每两年出产一部影片,而在摄影圈内消声匿迹。 直到这批新照片出现之前,大家都以为他绝对不会再发表静照了。 我们很难理解法兰克再度露脸的真正用意,他到底打算东山再起 呢?还是兴之所至的玩那么一票而已,不管怎么样,今年六十一岁的法 兰克又在影坛上掷下一枚炸弹,这次的威力更大,令人不得不重新对他注目——罗伯·法兰克宝刀未老 罗伯说法兰克 一九二四年十月九日出生于瑞士苏黎士的法兰克,是个极不愿谈 自己的人。在当代大师之林的专集里,不管是那一本,文字介绍篇幅最 少的一定是他。甚至连自己唯一的《美国人》影集,也只请了好朋友 ——打击诗人杰克·库鲁克(Jack Kerouac)写了千字不到的序文,其中 有关他个人性情的描写,我们几乎只能找到这么可怜的一句: “罗伯·法兰克,瑞士人,不碍事,友善,带着可单手举起并按快门 的小相机,吸吮着一首美国的哀诗,映在底片上,足与世上的悲剧诗人 齐名”。 他的年表更是奇特,一定注明着“法兰克说法兰克”(RObert Prank )(Chronoloxv bV Frank)—— Par Robert)——法文版,或“法兰克写自己”(Chronology 美国版,更特别的是其中还有很大出入: 美国版:1947前往美国,1950在纽约结婚 法国版:1950前往美国,1954在纽约结婚 美国版:1955出版《美国人》 法国版:1958出版《美国人》 连自己写的生平都有这么大的出入,实在叫人无从捉摸起。不知 道他以后出的别种版本又会是怎么个说法?笔者就两个版本综合得到 下面的答案(不知是否无误): 法兰克的第一任太太名叫玛丽(Mary),生有巴比罗(Pablo)和安德 烈(Andr’e)两子。 1960(三十六岁)那一行这么写着:“决定把我的相机放在贮藏室。 观察够了,猎取够了,也捕捉得够了(有时),什么是‘黑’?什么是‘好’? 上帝在那里?我拍电影去了。如今我得和经过镜头前的人说话。这并 不容易屯做得不特别成功”。 1969(四十五岁):“玛丽和我分居了—…·生活舞蹈在—…·琼 (June)和我去住在 Nova Scotia(注:在加幸大)——一条路的尽头。我 们盖了间房子,偏饭海洋,我花很多时间往外看,相机仍在贮藏室。我 等待”。 1974(五十岁):安德烈于十二月二十八日因飞机失事丧生。 1975(五十一岁):“在加州有份工作:教书。琼和我结婚,现在我们 回到这,L(注:Nova Scotia),俯看着冰冻的水面。活着不是很美妙吗? …… 正在拍一部电影,有关一群在岛上简陋小屋里的人们,赤手空参谋 生存,而冬天就要到了。岛顶端的灯塔看守人正谈论着气候,以及以前 的气候—…·我母亲把我有时忘在一旁的照片整理并保存起来。我要 感谢她在我还是刚起步时就对我满怀信,c。” 英文版到此结束,法文版还有1977、1978等有关电影制作的记事。 以上短短的追忆就是法兰克认为生平中最值得一提的事了,也只有怪 杰如他者,才会这样说自己,充分反映了他那不与世俗妥协的性情,这 种性情也在作品中表现了出来——向传统挑战、批判世俗道德。 黑?好?上帝在哪里? 法兰克不只在视觉影像上掀起革命,他会如此重要,全在于把美国 五十年代的文化做了最深刻的批判,而与“打击的一代”(Beat O·neration)、“放逐的一代”、“摆荡的一代”等地下文学的精神互相应 在转向报导摄影之前的法兰克,曾受当代最重要的艺术指导波洛 德维奇(Alexey Brodovitch)的指导,而替HarperbBazaar杂志拍照很快 科就厌倦于名杂志和经纪人的僵化要求,而于二十九岁那年,与史泰钦 (i.SteiChen)前往欧洲,为“战后欧洲摄影家”(Post War European InotograPhers)的大展览挑选照片。回美后,他申请了古金汉 (G’ggenheim)基金会的奖助,由于受到伊文斯(W.Evans)的协助他成 为8一个获得此奖助金的欧洲人。有了财务的支助他便开始旅行整个 美国,并且以空前的手法记录了绝望时代的孤立形象。 在法兰克的照片里,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都是他表现的题材:如 E动点唱机、空房里的电视、电梯门口一瞥、马路汽车—…·等,美国对他来说是由孤立的个人所组成,人们对周道的一切感到焦虑不安,遗5 在个人的世界里——即所谓工业奇迹——并深为所苦。 他反对布列松的“决定性时刻”哲学,认为“摄影不该记录无所为d 刹那,摄影不必要攫取情绪最高涨的瞬时”,而采用十分不经意的手3 去拍照,开创了即兴(SnaP)摄影的新领域。 有人批评法兰克丑化了美国人,无情的拆穿了“美国梦”。不过1 定他的人却这么认为: “法兰克表现了社会的分裂、人类的孤立,但在绝望的脸孔中,人。 有他的尊严与高贵,他的照片是对生活的肯定,出自爱,而不是根和] 无可否认的,法兰克的即兴技法完美地构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从 他的照片上,我们可以隐约感觉到伊文斯的影响——对世俗对象意义 的了解和构图的平实感,以及布兰德(B.Brandt)的启示——超写买、 诗意和纪录性的手法。 这两种极端的风格,在法兰克身上有很巧妙的汇合。他曾这么为 自己的作品下过莫测高深的注脚: “黑与白是希望与绝望的影像。’ 什么是黑?什么是好?上帝在团 被提出,最后希望与绝望结合在 什么是黑?什么是好?上帝在哪里?这些问号在法兰克的照片中 —一被提出,最后希望与绝望结合在一起,成为和谐的黑白影像,令人 从无可寄望的宿命中觉醒起来,勇敢的接受现实,并向命运挑战,而法 兰克的东山再起,就是明证。
 
 

当前日期: <-|联系我们|青蛙摄影|摄影论坛|摄影聊天|->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
沪ICP备010502
Copyright 2000-2001 © chyangw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