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ma AF 17-35mm f/2.8-4 EX
技术数据:
焦长:17-35mm(实测17.21mm至32.69mm) 光圈:最大f/2.8-4(实测f/2.88-4.04),最小f/32-45
镜片结构:12片11组 视角:对角103-63度 焦长刻线:17-,20-,24-,28-,35mm 变焦操作:逆时针旋转变焦环60度至35mm端
对焦操作:逆时针旋转对焦环70度至最近对焦距离50cm 镜身规格:最短86mm,最长91mm,直径89mm 重量:约397克(14盎司)
滤镜尺寸:82mm 可供卡口:佳能AF,美能达AF,尼康AF,宾得AF,适马AF 标准附件:软套和遮光罩 价格:定价920美元,美国市场参考零售价格480至500美元
外观与操作:在过去六年里,适马公司在超广角变焦镜头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992年推出21-35mm f/3.5-4.2,重19盎司,1995年又推出重10盎司的18-35mm
f/3.5-4.5,现在其将被光圈更大,变焦范围更广的17-35mm f/2.8-4所替代,当然其重量重了4盎司。
新款镜头的变焦环和手动对焦环包裹有握持性很好的棱纹橡胶环,漂亮的哑黑色磨砂镜身,大且白色醒目的焦长及公制和英制距离刻线。甚至自动/手动对焦切换钮亦明亮显著。有实用的17mm和35mm景深刻线。变焦环阻尼好,转动顺畅。对焦环同样顺畅,当切换至手动对焦模式时,转动轻松,手感佳(测试使用的为佳能卡口)。前部滤镜环在变焦和对焦时不转动。其佳能和适马卡口使用了超静音自动对焦马达。
测试情况:SQF值测试情况(扩号内分别为20x24吋SQF得分值和等级):
17mm:f/2.8(58.3/D), f/4.0(68.3/D), f/5.6(70.7/C+), f/8(79.7/C+),f/11(81.0/B),f/16(79.8/C+),
f/22(72.5/C+),f/32(60.4/C)
24mm:f/3.5(74.4/C+),f/5.6(88.3/B+),f/8(88.9/B+),f/11(85.5/B+),
f/16(78.8/C+), f/22(73.6/C+),f/32(63.9/C),f/38(54.7/D)
35mm:f/4.0(71.4/C+), f/5.6(80.0/B), f/8(85.7/B+), f/11(86.9/B+),f/16(83.9/B),f/22(77.7/C+),
f/32(65.0/C), f/45(47.5/F)
SQF值显示该镜头和其前面两款镜头一样,在所有焦长段一直略高于普通水平。像场弯曲17mm和24mm处一般,35mm处则近乎于零。畸变对此变焦范围来说特别低,17mm处为可察觉的桶型畸变(1.5%),24mm处为轻微的桶型畸变(0.95%),35mm处为极小的枕型畸变(0.5%)。焦平面曝光精确度17mm处f/2.8时由于四周光量下降呈1/3档欠曝,f/4至f/16时1/3档欠曝,f/22至f/32时2/3档欠曝。35mm处,f/4时由于四周光量下降呈1/3档欠曝,f5.6至f/22时几乎没有误差,f/32至f/45时1/2档欠曝。由于1/2至2/3档欠曝看来较大,因而建议当清晰度不是非常特别要考虑的问题时,使用此类超广角镜头时应避免小于f/16的光圈。
17mm处的最近对焦距离为46cm(放大率为1:20.5),中央到边缘锐度除f/32时为很好外,其余均为极佳。最佳光圈为f/8。
35mm处的最近对焦距离为49cm(放大率为1:11),中央锐度f/4至f/22时极佳,f/32时很好,f/45时可接受。边缘锐度f/4时很好,f/5.6时好,f/8时可接受,f/11时很好,f/16至f/32时极佳,f/45时可接受。最佳光圈为f/22。
使用情况:反转片实拍测试,除最小光圈时中央到边缘锐度略软外,其余所有焦长和光圈下均锐利,反差好。四周光量下降17mm和24mm处自f/4消失,35mm处自f/8消失。眩光在所有焦长和光圈下均得到很好地控制。很难再找到使用比之更加便利的超广角变焦镜头。
结论:各方面表现俱佳,畸变小得令人吃惊。为得到最好的结果,我们建议避免使用特别小的光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