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换上什么取景器,机身的快门都是电子控制的,这点需要注意,该在没有电池或电量不足以操纵快门的情况下,会发生快门打开后无法关闭的情况,这时候及时更换新的电池,相机便可以重新操作。
相机有反光镜锁和多重曝光开关。反光镜锁是非常有用的功能,对于减小机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重曝光的原理就是将上弦和卷片分离,多重曝光开关是一个小扳手,由于拍完一张后该扳手不会自动归位,所以有误将多个影像曝光在一张底片上的可能,我在使用的时候就有这样的经历,浪费胶卷不说,还很耽误感情和精力,所以大家务必在使用完多重曝光后将该扳手复位。
相机后背是机身的一部分,打开后背,取出片架时机身胶片计数器自动归零,在片架上进行胶卷的装卸很方便,片架上有详细的装片示意图,即使是新手,在认真看过图后也能进行装卷的工作。这70年代的产品,如此体贴用户,倒显得现在一些相机厂家产品的漫不经心。把片架装进机身的时候,如果装到位会听见咔嚓一声非常清脆的金属声,声音非常悦耳,这就表示用家可以合上后背进行拍摄了。
相机的最高闪光同步速度为1/60秒,在当时算最快的了,即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横走布幕帘6cm的行程能够实现1/60秒的闪光同步也是很不容易的。相机提供两个闪光同步线接口,一个是X同步接口,另一个是FP同步接口。X同步也就是我们常用的闪灯接口,FP同步接口大家可不要误会,呵呵,不是现在那个高速同步,70年代闪灯系统不是很发达,那时有很多用户还在使用一次性闪光泡等一次性闪光设备,这个同步接口就是用来接那些玩艺的,所以现在没什么用了,不过这也算是历史留在机身上的一个烙印吧。腰平测光取景器上有同步热靴,我觉得意义不大,即便是单灯摄影,离机闪灯的效果往往也要更好。
相机配套的镜头是玛米亚Sekor 80/2.8 C,镜头是6片5组结构。该镜头在最大光圈的时候成像就很出色,在收缩到F8时解像度最高,此头逆光控制很不错,但我还是建议给镜头配上一个遮光罩,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镜头上有一个M档/A档的转换开关,当开关放在A档时候,镜头始终最大光圈,直至拍摄时快门释放前自动收缩至选定光圈,当开关放在M档的时候,光圈叶片和光圈环是连动的,即选定光圈是多少,实际光圈就是多少,M档的一个重要意义是最大限度的减少机震,也是就说在拍摄的时候连光圈收缩时候产生的震动都没有。而它预测景深的功能由于机身上有景深预测拨杆而变得意义不大。几乎所有玛米娅镜头上都有一个红色的塑料圆点,安装镜头的时候将圆点对准机身上的红点就可以顺利拧上镜头。
相机的自拍拨杆能够提供长达10秒的自拍预备时间。另外,机身内部的防反光涂层和反光镜背面的黑绒都为照片的通透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该相机使用一枚6V碱性电池,电池大小类似于CR123A锂电,机身上有电池检测按钮,靠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电池电量。(图5)
另外,除了玛米亚原厂镜头以外,现在市场上有售潘太康转M645的接环,如果用家留心二手市场的话,可以买到东蔡司的二手潘太康镜头,靠接环转接在M645机身上。德国镜头无论从手感还是成像上都不逊于日头,这样就多了一种镜头的选择,而且价格更便宜。东德头中比较有名的有四款,分别是50/4广角,120/2.8人像,180/2.8人像,300/4望远,四头都有MC和非MC版本,在选购的时候要注意。
总而言之,这是玛米亚公司一台非常成功的相机,是在实用至上原则下设计和制造的产品。而经历20多年的风雨后,现在具有非常高的性价比。我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以后,除了不可换背以外没有发现明显的不便之处。机器的可靠性也相当好,曾经陪我爬山涉水,磕磕碰碰,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这是一台中产阶级的120,适合工薪摄影爱好者以较少的投资体验中幅的乐趣。
摘自“色影无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