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X G系列相机展望
原载《照相机》 1999(1) 作者: 朱春平  

  日本京磁(KYOCERA)公司在1994年德国科隆博览会上,推出了康太克斯G系列首部机型 Gl,率先宣布了旁轴取景测距可交换镜头高级相机进入了AF时代。这款相机性能直逼80年代后期中高级 AF单反相机,首次在可交换镜头的旁轴平视取景相机机种上实现了微电子技术控制的AE, AF, AW,以及连续2张/s的AF,最高快门速度达到了1/2000s,TTL自动闪光同步速度达到了1/100s,在功能指标上与京磁230AF、美能达а-7000等AF单反相机相当,但与美能达7xi、9xi,佳能 EOSl,尼康F4比还有较大差距。虽然如此,由于其精美的外观设计,选用高级数合金材料打造机身的精堪的加工工艺,以及配套推出的4款蔡司T*高素质定焦镜头,面市伊始,就在喜爱旁轴平视取景相机的摄影人士中形成了近年来难得一见的购销热点, 此后,京磁公司再接再厉,又在1996年科隆博览会上推出了AE、AF、AW等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的康太克斯G系列第二款机型 G2,最高快门速度在AE时达到了1/6000S, TTL X闪光同步速度也达到了1/200s,连续 AF速度达到了4张/s。这己使G系列成为京磁公司80年代中期开发135AF单反相机及T系列AF高级旁轴取景袖珍相机以来,将先进微电子技术与旁釉平视取景可交换镜头相机的灵巧、典雅成功结合的又一个技术结晶。如果说康太克斯Gl推出时,还有不少资深摄影人士持观望态度的话,那么到G2推出时已令不少莱卡M6级的用家心动、解囊欲试了。这一切,都令人对京磁公司刮目相看。

  那么,为什么在目前世界上众多的照相机生产厂家中,似乎只有京磁公司对开发可交换镜头的高级旁轴平视取景135AF相机情有独钟呢?换句话说,康太克斯G系列推出的历史渊源、技术与市场背景又是怎样的?

  “康太克斯”原是德国蔡司公司在1932年推出其首架使用带齿孔35—胶卷的旁轴取景平视测距相机康太克斯I时所用的相机品牌名称。康太克斯I型首创耐候性很好的金属纵走帘幕快门,改进后的产品最高快门速度达到 1-1/1000s;首创交换镜头的内外卡口(重量大的广角或长焦镜头用外卡,标准焦距段的镜头的重量较轻,用内卡);首创使用长达100mm的测距基线,提高了测距精度。这些,都使同时期推出的莱卡相机相形见拙。此后,1934年蔡司推出了快门帘速达1/1250S的康太克斯II型。1936年又推出设计有机载硒光电池测光表的康太克斯III型,而莱茨公司推出具有接卸硒测光表的M3,已是1954年的事了。在开发配套的镜头方面,蔡司公司籍于其1848年成立以来独占世界顶级光学技术领域的优势,开发生产了28mm/f8天塞结构的广角镜头。1936年推出180mm/F2.8大口径松纳镜头(配有专用反光取景器),在当年的柏林奥运会上出尽风头。可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蔡司公司在旁轴平视取景测距相机制造领域领先同挤。二战后,西德蔡司公司还在1959年推出了康太克斯IIA型,1951年择出康太克斯IIIa型,性能均比战前型号有所改进。此后蔡司公司又进入135单反相机制造领域。只是由于日本电子工业的逐渐崛起,照相机电子化进程已势不可挡,西德蔡司公司相机产品才渐渐在市场上失宠。1970年陷入经营困境中的西德蔡斯公司放弃了在德国本土生产照相机,转而与日本雅西卡公司合作生产康太克斯品牌的135单反相机。80年代初,雅西卡公司并人日本京磁公司后,这一合作仍得以继续。这样看来,康太克斯G系列的诞生,实际有着蔡司公司在经典旁轴平视取景可交换镜头测距相机开发方面的深厚技术积淀和历史渊源的。有意思的是,康太克斯I型首创的双卡口机械性能是如此地出色,以至于到了60年后的1993年,日本适马公司在推出其机身一体化首部135AF单反相机时,仍念念不忘这一优秀设计思想,将其改进后应用在 SA-300A单反相机上。

  京磁公司成立于1959年,以生产精密电子产品和精密仪器为主。80年代雅西卡公司并人京磁公司并成为该公司相机事业部后,京磁公司的低档普及型相机仍沿用"雅西卡"商标;高级MF135单反相机使用“康太克斯”牌AF单反相机国内用“雅西卡”品牌,国外用“京磁”(KYOCERA)英文品牌。80年代以来,京磁公司在相机开发上成绩不俗。1986年推出该公司首架机身一体化AF单反相机230AF,这是继美能达、佳能、尼康公司之后,第4个加入135AF单反相机竞争行列的照相机生产厂家。1990年京磁公司推出 AF高级135平视取景袖珍相机康太克斯 T2,这是1985年推出的采用35mm f/2.8蔡司T*松纳镜头,1S-1/500S电子镜间快门的AE时代的首架高级旁轴乎视取景测距不可交换镜头的袖珍相机康太克斯T的升级换代产品。同年又推出顶级MF单反相机康太克斯RTS 135单反相及,采用京磁独家专有技术棗陶瓷真空吸盘技术确保胶卷平直在焦平面上。1993年又推出了性能进一步提高(增加了焦点预测AF功能,填充式、慢同步TTL闪光模式等)的300AF单反相机。这都表明,京磁公司在 AF控制技术及高级相机制造工艺上的成熟,为康太克斯 G系列推出奠定了技术基础。事实上康太克斯G系列在保持MF旁轴平视取景测距可变换镜头的诸多优点的同时,应用电子技术带来的宽广的快门速度适应范围和机械快门无法比拟的快门速度准确性,多模式AF性能,以及 AF、连续 AF性能无疑使经典MF旁轴取景高级相机脱胎换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竞争活力。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由于旁轴平视取景可交换镜头的高级相机相机具有一些单反相机不可替代的优点,特别是经过莱卡技术人员的几十年不懈努力,使这些优点更为突出,这类相机仍受到一些资深摄影人士的喜爱。事实上,自蔡司公司放弃康太克斯旁轴取景测距相机生产后,可以说莱卡口系列一枝独秀在这一部分市场上。这当然是拥有既有经典旁轴取景可交换镜头相机制造技术与经验,又有AE、AF成熟电子技术支持的康太克斯品牌相机的生产合作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何况.1984年推出的莱卡M6,功能上的单一与手动机械操作,似廉颇老矣已难以与 AF单反相机相题并论。所以康太克斯G系列的诞生,既是旁轴平视取景可交换镜头相机电子化进程中的必然结果,又是京磁公司及其卡个康太克斯相机合作生产者意欲分肥于这一市场的利益驱动。

  去年3月,终于传来了莱卡公司推出M6改进产品的消息,但实际上只是取消了28mm镜头亮框线,将取景倍率恢复到0.85(M6为O.72),有效测距基线从49.9mm延长到59.1mm而巳, 这多少令人感觉到莱卡公司面对康太克斯G系列的一些无奈。

  从照相机电子化进程步入AF时代的立场上分析: AF旁轴取景可交换镜头相机与AF135相机相比有那些特点? 康太克斯 G系列存在与发展的理由是什么? 对展望康太克斯G系列发展趋势与前景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 AF技术为旁轴取景可交换镜头相机提高测距精度特别是中长焦距镜头的测距精度提供了新的模式,也为旁轴取景相机发展注人了生存与发展的活力。由于MF旁轴取景相机测距原理属三角测量法,MF精度是一个与取景器的放大倍率、镜头焦距、有效测距基线长(为取景倍率与基线长度的累积)以及测距系统设计结构方式相关的量,使用中长焦镜头时因焦精度远不及单反相机的五棱镜裂像、微棱镜聚焦屏复合调焦系统。有人曾将莱卡M4P与美能达XD相机的调焦精度做过测试与比较,发现镜头焦距在80mm左右时两机调焦精度相当;小于80mm时越趋向广角端前者比后者调焦精度越高;大于80mm时越趋向长焦端前者比后着的调焦精度越低,大于180mm,前者几乎无法调焦。故无论是莱卡还是康太克斯旁轴测距相机,配套的180mm以上的镜头,均另行设计有“反射取景箱”,通过磨砂屏调理。然而,对 AF调焦方式来讲,目前广泛应用的被动式透镜分离式相位检测AF系统的精度,理论上只是一个与AF检测模块中测距组件单位面积上的 CCD数量与排列间隙相关的量。与 CCD数量成正比,与 CCD元件间隙成反比。AF系统在长焦端的精度几乎与短焦端几乎无区别, 且系统检测光线既可以设计成TTL方式也可设计成非TTL式。在目前的照相机镜头分辨率水平下,CCD AF组件已能基本满足照相机对AF精度及检测范围的要求。这样,经过恰当的设计和AF方式的选择,从理论讲,旁轴平视取景相机AF精度完全可与AF单反相机媲美。由于被动式AF系统属系统论中所指的“闭环控制系统”,输入系统量与系统输量没有误差,元器件及机械老化磨损引起的AF系统精度降低可以自动补偿, 其检测方式适用对AF控制精度要求很高的场合,但其造价也要比主动式红外AF系统高不少。对于康太克斯G系列这种面向专业人士的高级旁轴乎视取景相机,也不例外地采用了被动式AF系统外加红外主动 AF辅助调焦装置。但是,被动式 AF系统既可设计成“相位检测”系统(如上述的透镜分离AF系统),又可设计采用“三角测量”法,以及“反差检测法”系统。由于技术保密原因,笔者尚未能见到详细的 G系列AF系统的设计资料,然来自生产厂方的说明资料称:G系列采用了“基线式”三角测量AF设计原理。G系列的AF系统是属于三角测量法中的“VAF”系统(1975年首用在柯尼卡C35AF相机上,由美国霍尼威尔公司研制,属半导体分割传感器检测);还是属于“FCM”系统(首用在1981年推出的奥林巴斯 C—AF相机上,日本精工研制,亦属半导体分割传感器检测),以及“SST”系统(首用在1981年推出的佳能AF35MU相机上, CCD传感器检测),甚至是京磁改进或者新开发的传感器件及相关电路尚不很清楚,但是三角测量法中的所有AF系统的同一致命弱点是在中长焦端AF精度低的弊病同样表现在康太克斯G系列上。这也是至今G系列尚未推出焦距在135mm以上的中长焦镜头的原因之一。这样看来 G系列AF系统的改进势在必行。并且,进一步拓宽AF检测范围,从目前G2上的EV3一EV19扩大至EV1-EV20;增加焦点预测等功能,也是 G系列在功能上匹敌135AF单反相机应该追求的目标。当然G系列上的“AF基线测距”已非同传统的基线测距概念。

  其次,旁轴平视取景相机取景器视野明亮,亮度损失很小,较弱光线下仍能很好地取景、对被摄主体进行聚焦。其取景视野亮度与镜头相对孔径无关,这对使用性能价格比良好的最大相对孔径较小的各种焦距镜头十分有利。目前的 AF单反相机,其五棱镜取景系统在使用50mm/f1.4标头时,其亮度损失一般在2级以上(佳能 EOS5、宾得Z-lP为2级、尼康F90为2.2级, F4s为2.5级),在微弱光线下对被摄影物取景以及对准被摄主体聚焦的能力显然不及旁轴取景的康太克斯G系列。而在使用象28-70mm/F3,5-5.6, 75-300mm/f4-5.6这些口径更小的通用变焦镜头时,取景器亮度损失会更大。对于以往的 MF单反相机来讲,一般都使用楔角为8度的裂像棱镜,其棱镜被遮黑造成无法调焦的摄影镜头的临界最大相对孔径为 f4.5。对于AF单反相机来讲,在 AF检测范围内,虽然无因镜头相对孔径小于f/4.5造成调焦失灵之虞,但由于相对孔径小造成弱光线下取景视野昏暗,难以取景或对准被摄体选择聚焦的情形依然存在。当然,目前康太克斯 G系列上的取景器设计,还没有达到最理想的情形,还有进一步改进完善的必要。事实上,在 MF旁轴取景测距相机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上,为提高三角测量基线测距系统的精度,除在照相机体积允许范围内尽量增加测距有效基线长外,还为不同焦距镜头使用时设计了保持最大放大倍率的“变倍取景器”。在这一方面,莱卡公司技术人员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 在1980年莱卡M4P推出时,即实现了随六种镜头焦距改变而作视场涵盖率与放大倍率相应改变的变倍取景器, 然而这种机械变换变倍取景系统的不足是十分明显的,特别是在配合变焦镜头方面---去年莱卡公司推出M系列首枚28mm---50mm变焦镜头,但与机身配合时只能在28—35—50三个档位上实现机械间断变倍取景。然而80年代以来,在内置镜头的旁轴袖珍相机佳能IIB上已出现了连续变倍取景的雏形,1986年世界首架内置连续变焦镜头35-70mm的宾得ZOOM-70袖珍相机上,首次出现了与镜头变焦同步的连续变倍旁轴平视取景器。在最近推出的宾得ESPIO 200便携相机上,其旁轴平视取景变倍系统已能和相机内置的40-200mmf/5.1-13的4.2倍变焦镜头相适应。如何进一步改进将这种连续变倍取景系统设计在AF高级旁轴平视取景可交换镜头的康太克斯G系列上,是京磁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为虽然在康太克斯 G2已实现了比莱卡 M6有改进的、与4种变焦镜头配用时全视场取景涵盖率(实际上取景视野一般设计时略小于镜头的有效像场,即比实际摄得的画面要小), 但仍无法实现能与变焦镜头同步的连续变倍取景, 目前,市场上可交换镜头中变焦镜头的销售份额占到80%以上,如果旁轴取景可交换镜头的AF相机在设计与变焦镜头同步的变倍取景上没有重大突破,对其进一步发展将是非常不利的。

  第三,旁轴平视取景系统相机由于无反光镜装置及相关运动机构,摄影时机件运动噪声很低。康太克斯G系列AF相机仍继承了这一优点,但由于增加了马达连续进片等功能,其运动噪声高于莱卡M6,但仍明显低于AF单反相机。在单张进片方式下,仍能满足对拍摄噪声要求严格的场合如音乐会的拍摄等。从美国《大众摄影》(PoPularPhotograpy)公布的测试资料来看,在离相机0.5米的正前方,单次拍摄时佳能EOS5的噪声平均值为60.7分贝,康太克斯G1为55.4分贝;连续高速拍摄时佳能EOS5为64.5分贝,康太克斯 Gl为56.6分贝。

  第四,旁轴平视取景相机的交换镜头的设计比单反相机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单反相机由于要在镜头的后部及焦平面快门间留出反光镜的运动位置,故摄影镜头的后顶焦距值较大,特别是在短焦距镜头设计时,要刻意设计出像方主点位于整个镜头后方的光学系统。例如,尼柯尔8mm/f2.8鱼眼镜头,像方主平面应位于焦平面正前方8mm处,但是8mm内无法容纳反光镜、曝光窗、及焦平面快门的厚度。故尼柯尔8mm/f2.8鱼眼镜头事实上采取了前面加负组光学系统的设计(也称反摄远设计),才得以使该镜头安装在像面定位距为46.5土2mm的机身上去, 但这样做的结果,却增加了镜头的长度和体积也就增加了镜头的造价, 而旁轴取景可交换镜头的相机因不考虑反光镜箱问题,设计上有较大自由度。设计者可以首先从注重镜头的光学素质及良好的性能价格比角度出发,设计镜头的光学系统。康太克斯 G2上配用的21mm/f2.8拜奥冈(Biogon)镜头尺寸只有59×35.5mm,重量只有180g,比康太克斯单反相机上配用的同一焦距镜头轻了许多。另外,由于AF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 MF旁轴测距相机基线测距系统近距离测距能力和精度,所以康太克斯 G系列配用镜头的最近拍摄距离都设计得比莱卡M系列MF镜头近, 例如,莱卡 MF索米克郎M35mm/f2镜头的最近拍摄距离是0.7m,而AF卡尔·蔡斯普拉娜C接环的35mmf/2镜头最近摄影距离为0.5m,而两者的结构又都7片5组。如果G系列的AF系统改进后,最近拍摄距离还应有所缩短。当然,无五棱镜及反光镜箱相机体积也小巧。

  综上所述,康太克斯 G系列在 AF系统、取景系统等方面的改进设计还有很大的空间,性能更完善的康太克斯G3新机型推出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当然,在突破技术难点,设计出更高性能的取景、 AF等系统同时,又不得不考虑相机的造价,因为现在的旁轴取景测距系统造价及技术制造难度已超过单反相机的取景测距系统。京磁公司如何在相机性能与成本之间游刃,尚须拭目以待。日本资深相机评论家西平英生在评价G系列时,由于上述原因表示他“只好持观望态度”。然而,作为一种其它相机目前尚不能完全替代的机种,在其发展空间上我们有理由表示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