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路维的吧台,CSS信息正在加载中...

路维的吧台

欢迎来到路维的吧台>>   | 我的首页 | 文件夹 | 驴行酒瓶 | 心情酒瓶 | 图片酒瓶 | 资料酒瓶 | 网语酒瓶 | 随笔酒瓶 | 开心酒瓶 | IT酒瓶 |

朝鲜歌剧《红楼梦》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10年五月07日, 07:57

    有幸在北京电视台剧场欣赏了朝鲜血海艺术团的歌剧《红楼梦》。感觉朝鲜同志沿着中国越剧版《红楼梦》的反封建、追求自由的主题,大胆运用传统高丽音乐有机结合西洋美声唱法,成功实现了这一中国文艺名著的本土化,朝鲜不愧是音乐和艺术的民族。艺术家们很敬业,很严谨,能感觉到全团从上到下从政治和艺术两方面高度重视、经过了精心刻苦的排练,因而赢得全场观众多次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另一方面,从剧场气氛中也能感受到中国观众对朝鲜同志怀有真挚和深厚的阶级感情,尽管中国媒体近几年来对我们的友好邻国表现得有些刻薄和嫌贫爱富。唯一有些遗憾的是,该剧全部服装和造型都由中国文化部应邀派出的专家设计和提供,尽管十分华丽,但在我看来多少有些画蛇添足,变得酷似八十年代电视连续剧的翻版。我倒宁愿看看朝鲜人原本是如何设计红剧人物的服装和造型的。呵呵。

不吃饭的,请举手!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9年六月27日, 00:11

     陪十来名埃及朋友访问合肥。出了机场坐到中巴上,已是将近晚上十点钟。飞机上国航不知为何没提供晚餐。跟当地的陪同商量了一下,准备抵达宾馆后安排一顿晚餐,但考虑到餐厅马上要下班,陪同建议统计一下用餐客人的人数。

    于是我大声说:“吃饭的,请举手!”

    只有一位女生,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大家都不吃晚饭吗?

    团长看出我的困惑,说你最好问问谁不吃饭。

    于是我再次大声说:“不吃饭的,请举手!”

    大约4、5个人举了手。这样,需要吃晚餐的人就统计出来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式提问?后来忍不住了,还是去请教团长。

    团长说,我们埃及和你们中国一样,都属于东方文明。传统上,我们都羞于向别人开口要东西,所以别人要搞清楚我们的真实想法,最好是问我们不想要什么。

    文化的不同,往往要从最基本的地方入手去理解。埃及是一个受援大国,每年仅美国一国就要提供十几亿美元的援助。但是在埃及人民的内心深处,却仍然保留着七千年古老文明赋予的神圣自尊。

    想要同一个国家交朋友,首先要理解它的人民的内心。现今世界互联网已何止发达,但是面对面的交流,永远是任何高科技手段无法取代的。

    “不吃饭的,请举手!”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问话。


四十不惑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8年二月20日, 08:09

    如果人能活80岁,40岁就是人生过半了。如果只能活60岁,那么这个人三分之二的生命已经结束了。如果是那些不到50岁就劳累猝死的人,他们哪曾预料到,40岁风华正茂之时,就已临风卷残烛?四十岁,想想是个可怕的年龄。

    回忆已经走过的日子,仿佛瞬乎间一掠而过。想想今后的时光,看似长久,却已时不我待。

    四十不惑。今后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浪费每一分钟,去专心倾听生命的脚步,悉心品味生命的甘醴,静心享受生命的恩赐,善心对待生命的造化。

    人到四十,身心依然年轻的我,步入人生的黄金十年。


情人节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8年二月15日, 06:53

今天情人节,马路上随便观察,好象与去年有点不同。第一,手里捧花儿的少了,可能是去年太滥今年逆反了吧。第二,漂亮的女孩儿基本上都不捧花,手里捧花的长相都显得比较丑。是否是花儿反衬造成的错觉?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在麦当劳门口,一傻小子打开门让女朋友进去不算,还一定要扮绅士把我也让进去,男人真累真虚伪啊,呵呵。但愿天天情人节,不仅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也创个双丰收。


我的2007,我的2008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8年一月08日, 06:59

    2007年是个有意思的年份。先是在生态恶化到连太湖水都不适合饮用的时候出了个“正龙虎”的笑话,然后又在举国狂欢之余一不小心蹦出个叫作“欧阳坑”的阴沟。这还不算,又有好事之人煞有介事地说毛老人家早有谶在先,那就是整整50年前的那句“寂寞嫦娥舒广袖,忽报人间曾伏虎”。还有一件事也挺让人纳闷儿,南京的一个摔断腿的老太太指控救她上医院的小伙子是肇事元凶,而法院可真就判了小伙子赔钱。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快得我真的要认不出来了。变化,还包括我的想象力。鉴于世界气候大会刚开过不久,这年的圣诞节早晨儿子从袜子里掏出圣诞老人的礼物时,我神秘兮兮地告诉他,我看见圣诞老人今年来咱家时没有乘坐雪撬——全球气候变暖了,北极的冰今年融化了,他老人家只好改坐了月光动能电瓶车。

    2007年对我来说也是个值得记住的年份。在而立的最后一年,终于有了一些可以能证明“而立”的证据。先是这一年9月有了一辆私车(2005年买的那辆19万公里的N手大宇或许算是个模拟“而立”吧),再是6月底出国前一天买下了一套也可以称为“小产权”的住房。年底的时候,听到一个消息说是有了升职的希望。在而立即将告别的时候,终于有了些“而立”的“象征”。

    可是,在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时候,却疑惑了。

    被儿子传给老婆、老婆又传给我的一个小流感击中了。在床上躺了整整一个星期。2008年的第一个星期。

    朋友建议我读一些历史,读一些南怀瑾。


2007《天使之爱》——爱丽·伍德浪漫钢琴音乐会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7年十月02日, 07:39

ALI WOOD.bmp, 107 KB

    国庆节,一家三口去北展剧场观看了2007《天使之爱》——爱丽·伍德浪漫钢琴音乐会。先看看票务网上的评论是怎么说的:

Classic 经典

Romantic 浪漫

favorite 挚爱

popular 流传

经典音乐与梦幻现场的唯美融合

触动心灵的旋律 新古典音乐的视听盛宴

美国钢琴天使:爱丽·伍德 Ali Wood

来自美国的钢琴天使爱丽·伍德,是活跃在当今世界舞台上的最年轻、最富时代感的钢琴家。1998年10月,爱丽·伍德成功登台纽约卡内基大厅举办专场演出,此后,邀约不断、好评如潮。

外形青春靓丽、金发碧眼的爱丽·伍德,出生于澳大利亚,4岁学琴,11岁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钢琴神童,12岁就获得第26届澳大利亚钢琴比赛冠军,并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乐团合作演出。17岁时爱丽即作为首席钢琴独奏家在音乐会上演奏,引起了国际音乐界的瞩目。

德国实力乐队:潜龙乐队Tshianlong Band

来自德国的潜龙乐队由键盘手、吉他手、贝司手、鼓手组成,是一个享誉欧美的创作型实力派优秀组合,对古典音乐的深厚素养和功底,以及对现代音乐的理解和把握,使得每位乐手都有着非凡的现代音乐表现力和现场感染力,与钢琴天使爱丽·伍德的默契合作,将把音乐会的风格和内涵很好地诠释。

德国名家编曲:Volker Schulz and Volker Thies

《天使之爱·浪漫钢琴音乐会》的22首曲目,全部由德国名家Volker Schulz and Volker Thies重新改编配器,新编曲目既传承古典、又融合了新世纪音乐的元素,相信整场音乐会的曲风将带给现代音乐爱好者Hi-Fi的感觉。

钢琴界的帕瓦罗蒂——《中国日报》

爱丽是一个能引起轰动的人——《纽约邮报》

来自布里斯班的钢琴家让美国为之疯狂——《AAP New York》

澳大利亚的天才钢琴家让加拉加斯眩晕——《加拉加斯每日邮报》

绝对的无所畏惧的……她有着抓住观众注意的天才能力—纽约的音乐会运营商,钢琴界的巨人……有能力的,精力充沛的……她正在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巨星——《加拿大劳工评论报》

    其实音乐会开始时对这位美女钢琴家颇有些不以为然。曲子、演奏风格和伴奏配器与里查德·克莱德曼几乎完全一致,达芬奇画了《蒙娜丽莎》是天才,如果再有人临模这幅画,无论他多么神似,也只能算是个功夫不错的庸才。此外,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的第七年了,当代的人们自信、自我,追求野性的解放,已经没有人愿意再回味上世纪九十年代那个小资情调刚刚朦胧的时代。乐队的鼓手我也不喜欢,十分刻板,僵硬,没有表现出音乐的灵性。总之,爱丽·伍德在演出上半场除了《蓝色狂想曲》,给我的印象只是刻意模仿克莱德曼,是不是她不知道克氏曾经红透大半个中国?我听得多少有些困倦。半场休息时,有一些观众已经退场了。在下半场,情形有所变化。克莱德曼的影子消退了不少,钢琴家演奏了几首很激情的曲子,顿时展现出她很高超的功底和男人般的气势,尤其是《黄河协奏曲》,就象是一名中国人对音乐的理解和诠释,观众的热情也随之调动起来。

    总结:这是一位罕见的很阳刚也很有才华的女钢琴家,在商业化潮流的驱使下来玩玩浪漫音乐,但不够聪明,缺乏自己的独创风格和曲目。她在灯光和乐队伴奏上下了一番功夫,但似乎同北展严肃的剧场格调有些不协调,还不如放到一个酒吧或者露天演出场地更好。

 (阅读全文)

从提香到戈雅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7年七月28日, 06:39

    今天上班打开电脑,赫然一条团委的紧急通知:下午组织广大青年同志前往美术馆参观《从提香到戈雅——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藏艺术珍品展》(De Tiziano a Goya: Grandes Maestros del Museo Prado),报名前100名可获此机会。怯生生打个电话问,老头子可以去吗?回答是欢迎老同志参加。又问了一句:老头子可以带小孩儿吗?回答是可以。又问老头子可以带两个小孩儿吗?回答是我们研究一下。15秒钟后得到了批准,于是下午就带着儿子、儿子和表姐去了美术馆。

    以往看了不少西方绘画展,但除了现代大师毕加索和米罗,对西班牙古典绘画并没有什么印象。这正是此次的兴趣所在。然而进了展厅,才发现其实全部52幅展品中,多数是意大利画家的作品,从宗教、神话、生活、景物的题材看,藏品总体上有了不少世俗的印迹。正因为不刻板空洞,这些作品才展现了十足的魅力。从用光和色调来看,有不少比较接近伦勃朗的风格,是我很喜欢的。最后是西班牙大师戈雅的五幅作品,内容象征意义很浓,但对画面本身来讲说实话印象并不太深,回到家只记得那幅《死去的野鸡》,儿子也说这幅是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

 (阅读全文)

大兴之行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7年七月20日, 05:56

预览 预览 预览

    今天去大兴参观,为的是了解国情。在北蒲洲营村参观了村委会,气派得胜过毛里塔尼亚的议会大楼。村委会旁边是村信息服务站、卫生所、超市,好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进了一家农户院落,整齐漂亮的瓦房、太阳能热水器、新建的吊炕,只是房子大,儿女们都去城里工作,家俱显得少了一些,房子感觉空荡荡的令人产生一些遗憾。国家出资兴建了一排排蔬菜大棚,每个大棚旁边是一幢小仓库,顶上红红的瓦,很让眼睛一亮。

    在国家第一生态农业村留民营村印象最深的有两样。一是沼气处理厂,粮食喂鸡,鸡粪发酵沼气,沼气供火、电,沼气废料脱硫处理后加工成肥料,把整个村子带入很成功的农业循环经济。难怪安南还到这里参观呢。第二是村老支书,长得跟毛泽东极端相象,不仅成功把留民营村提前带入和谐社会,本人还成了一大旅游资源。

    下午参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规模和进驻企业的高档次很是令人咋舌。参观了北人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立体物流仓库。之后去日资企业SMC扫了一眼。前不久,一个同事在这附近的亦庄将近7000/平米买了一套房子,这个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应该会给她带来可观的收益吧。我既没有经济头脑,又没有经济实力,就省得去琢磨了。


同学小聚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7年七月17日, 08:44

    高中毕业二十年后,同一届同学,同班的,不同班的,记得的,不记得的,认出来的,认不出来的,说过话的,没说过话的,聚在一起,这种感觉真好。


板寸宣言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7年七月17日, 07:28

人在想要励志,或者是想要改变的时候,总喜欢把毛发拿来作宣言书。或是蓄胡子,或是刮胡子;或是留长发,或是剃光头。记得大学时有一次不如意,一下子差不多三个月拒绝刮胡子,幸亏当时胡子长得慢,也比较稀疏。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头发一直是顺着脑顶旋儿的方向,从左边顺往右边,不长也不短,不精致也不纷乱,就象大多数八十年代步入社会的男人一样,让头发即便处在身体最显眼的部位,却最不引起人的注意。昨天,忽然间我也打起头发的主意,想试试理个板寸会是什么样子。

请示老婆,老婆理也不理,说爱怎样就怎样,哪怕出去找个小蜜。于是就跑到平日理发的蓝兰发屋。只有老板一人在家,说是女儿来北京,老婆陪着逛街了,你想要板寸还是明天老婆在的时候来吧,还是她理得好。碰了壁,想要变型的欲望却越发旺盛起来。

今天上了班,就给单位的理发室打了个电话问问。结果多少有些出乎意料,人家说我们这儿也能理板寸,你现在就来吧。

几年来,头上的白发渐渐增多,就很少去单位理发。周末在家附近结果了再锔点颜色,第二天棒小伙儿一般精精神神地去上班,谁也不会知道自己原来有白头发。今天在单位理发,恐怕就要现原形了。不过我倒是没有担心什么,快四十的人了,有几根白头发算不了什么吧。

理发师傅是个十分精细的人,左瞄右瞄不停地找平,约么半个小时,说你看看,上了年纪的人理个短发精神吧!说得我有点愠愠的,我什么时候成了上年纪的了?!戴上眼镜一瞅,哇呀,白发怎么会那么多!头顶、两侧,有些部位已经是茫然一片了。晕倒。

离开理发室,一路怯生生的,生怕见了熟人,三躲两躲钻回办公室。过了一小会儿,一小子见了,呦,你理发了;隔壁的大姑娘见了,叫一声哇塞酷毙了。出乎意料,谁也不说哇呀这么多白头发,我倒反而觉得有些别扭和虚伪。只是后来新来不久的一个小姑娘说了一声,我刚才在背后没认出你来,还以为是老X呢。

晚上回到家,在镜子面前仔细端详,理发师傅的手艺确实了得,头上的白发确实多得远远超出了心理预期。

买好了一瓶染发剂,我却决定不再染发了。板寸,是我想要的,即便是花白或是全白的板寸。不是为了改变,是要回归本原;从此不必再刻意伪装着什么,也不必依靠伪装去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只要自己不在乎,就不曾有什么是值得在乎的。王阳明云,存在即我心。今天我懂了。

我的板寸宣言。


毕业20周年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7年七月05日, 00:58

    适逢高中毕业20周年,为了这个缘故,久无音讯的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渐渐恢复了联系,CHINAREN校友录里越来越热闹。大家已经在着手制订周年大联欢计划了。二十年后再相会,一种莫名的激动。

    跟几个同事聊,他们也是刚刚或者将要举行高中毕业二十周年的大聚会。

    我想问,为什么不是十年,也不是十五年,而是恰恰在二十年的时候,大家的思念一下子变得如此强烈呢?这两个年头,我都不在国内,似乎在国内的同学也没搞什么象样的聚会。到了三十年的时候,我们是会举行更为盛大的庆典,还是热情会渐渐消退,恢复成往日的一如止水呢?

    谁能给我一个答案。


夏至这一天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7年六月22日, 20:13

    互联网真是好东东,让现代人有了这样一种结识和交往的方式。可能平日很少联系,可能毕生不一定见面,但一想到几千公里之外一位朋友会记着你,便有了莫名的慰藉。人的存在,是在他人的头脑里。

    此为记。夏至这一天。


两本传记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7年六月22日, 05:38

    老朋友徐匡从博茨瓦纳回国休假,聚会之余,赠送我两本他的最新译作:《倾听雅尼》和《英国制造》,关于音乐人雅尼和埃尔顿·约翰的传记。

    徐匡,许多人都不理解,这个人似乎有皮古怪。生活上也算不上顺利。但从他的这两部书中,我可以读出他的洒脱逍遥,他的处世境界,他的自我陶醉。我们大家缺乏的就是这种跳出尘世怪圈、享受自我意义的乐趣。放下一切俗套的亲情和名利,不倦追寻他梦中的生活,这就是徐匡。


往夕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7年四月13日, 07:24

    晚上和儿子吃必胜客的时候接到一个电话,是田力峰打来的。说是今年到了我们班中学毕业20周年的纪念日,大家正准备聚一聚,时间地点待定,详情请立即登录校友录。

    乍一听吓了一跳。可不是,已经整整20年了。这么多年大家各自忙各自的,相互来往的只是其中一少部分,有的恐怕名字都要忘记了。

    20年,聚一聚,是不是到了怀旧的年龄了?

    我可是个天生喜欢怀旧的人,不过日子久了,是不是连怀什么旧都要忘记了。


民调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7年四月05日, 07:18

      前几天不知什么调查机构搞了个所谓民调,问的是你最愿意去工作的十个部门。鬼晓得怎么回事外交部居然排到了第十。现今的小年轻们会喜欢外交部?有没有搞错呃。或许是把外交和外交部两个概念搞混了吧。这不,今天就听说在部里干了刚刚两年的隔壁同事小宋递交了辞职申请。真是有人星夜赶考场,有人辞官归故里。如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祝愿小宋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和生活。

主宾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7年四月04日, 06:38

      晚上到阿拉姆大使官邸本来只是坐陪,是他为一个部长访华举办的晚宴。没承想中方主宾临时有应酬,来了寒喧几句就走,手下的司长也跟屁离去,就剩下孤零零我一个中国人和小翻译。我问哥们儿穆罕默德参赞,是不是我也撤退算了,你们自家人吃吧?但他非要我留下不可,说来的都是客,咱们谁跟谁呀!于是我就自然而然成了主宾。

      当了外交官十五年,没想到这个第一次是这样不经意到来的,嘿嘿。看来单打独斗也没什么了不起,大大方方应付过去了,虽然自我感觉稍显嫩了点。挺好玩儿的事情。

      今天还是我和老婆喜结连理12年的日子,送了她一本《华东自助游》算是礼物,因为她周末要去福建名为出差实为游玩几天。恰好晚上儿子还捧回了“奥运有我”东城区少儿英语口语大赛的二等奖证书,尽管他很不爽,说本以为会得一等奖的。有这么多高兴的事情,就忍不住写上几笔,以为记。


伊拉克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7年三月13日, 08:08

    明天,年轻的同事就要出发

    去一个叫做伊拉克的国度

    一个很熟悉的国度

    他要去了,我才觉得那儿其实很陌生

    这是他的选择

    他,离我那么近

 

    他选择只身远去

    妻子在北京平静等他

    他回来的时候,

    有个可爱的娃娃已经出世,

    一起来迎接勇敢的爸爸

    这是他的选择,和她的选择

 

    兄弟,祝你一切平安,来年再见!


格林纳达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7年三月10日, 13:02

    忘不了的眼神,有些迷离,有些哀怨,有些自责,有些无奈。

    迷离。已经发生了这么多,今后还要发生什么,不知道。

    哀怨。年轻的心,却要承受突如其来的抉择,一切原本都可以顺其自然。

    自责。本来可以如想象中那样,幸福,无忧,但爱人为他承受的却更多是痛苦,包括精神和肉体。

    无奈。他想说,命运或许就是这样,抑或是暂时,也可能是永远。

    在一个鞭炮的硝香还未散尽,同龄人正激动憧景着这个“金猪”年为他们带来健康、好运的猪宝宝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袭遍北方大地,也冰冷了这个无辜年轻人的心。他将远赴加勒比海中这个由三座孤岛组成的陌生国度驻守,消耗,或叫做奉献,宝贵的青春年华。然而此时却发现新婚爱妻意外怀孕了。不知算不算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决定,她毅然决然堕了胎,辞去工作,将到那个遥远的地方陪伴他度过漫长的荒凉夜晚。

    他是单纯的。想把他的故事告诉所有人,只有这样才能稍许慰藉或许平生以来第一桩痛苦,包括我这样一个素不相识的人。

    不记得他叫什么名字,或许今后再不会见到他。但苍白疲惫的脸庞映出的那个眼神,深深打动了我,抹不去,忘不掉。

  格林纳达。别为我哭泣。


新年音乐会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7年一月13日, 00:17

    今年新年很爽,年底年初共听了三场音乐会。

    先是中国青年交响团的新年专场音乐会,小提琴大师薛伟先生借机讲解了《西班牙交响曲》,还演奏了《梁祝》全曲。听过盛中国和俞丽拿的《梁祝》,相比之下,薛伟更加细腻、哀婉、凄美。

    之后是在人民大会堂听英国管弦乐团首场新年音乐会。英国人的演奏有板有眼,中规中矩,但总感觉生气少了一些,就象这个民族一样,既缺乏法国人的浪漫和轻浮,又没有德、奥人的热情和奔放。期间,钢琴王子李云迪演奏了李斯特的《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这首曲子号称难度最大、最能反映钢琴表现力,可惜那天大会堂没有开音响设备,我又坐在二楼后排,还恰巧赶上流感开始进攻北京,周围咳嗽声不断,影响了效果和心境。

    再者就是昨晚在世纪剧院听以色列红星大卫·多尔(David D'or)演唱会,中国歌舞剧院乐队伴奏。令人吃惊的是,这名男歌手居然有一张完美的女高音,在世界上恐怕是独一无二。尽管技艺精湛,洋溢着犹太人天生的忧郁和孤傲,飘荡着仙女般的悠扬和洒脱,但一开始我的感官多少有些接受不了,不如闭上眼睛,权当作女歌手来听。看来还是太保守了吧。最喜欢的是同台演出的幺红,真正的女高音,丰满而又热情,高亢而又淳厚。台上的背景牌很能打动人:“中国和以色列——建交十五载,友好一千年”。我怎么就想不出这样好的创意?


圣诞节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6年十二月26日, 07:38

    在北京,圣诞节与耶稣无关,与基督教无关,充其量只是一场新式的狂欢节,在年轻人眼里也算是次情人节吧。

    忘记是哪一年的圣诞夜,我们从突尼斯教堂看热闹回家准备睡觉的时候,老婆忽然心血来潮地问,世界上真的会有圣诞老人送礼物吗?我说当然有啊。没想到她立刻找来一只袜子挂在门背后,嚷道我明天要收到礼物啦!搞得我不知如何是好,天已经很晚,无法出去买礼物,绞尽脑汁两小时后,终于从冰箱找出一颗鸡蛋,拿彩笔画个小人儿,再写上句祝福的话,装进袜子,安心睡去。破解了老婆故意出的难题,我很得意,第二天早上老婆也很快乐。于是乎我们家从此就有了过圣诞的传统,我自然就成了圣诞老人的秘密使者。圣诞老人的礼品每次都很小,一盒巧克力,或是一件小摆设,但带来的快乐却是大大的。有了儿子以后,圣诞老人的礼物就更是必不可少。老婆还是继续凑热闹,门后的袜子就变成了一大一小两只。不过儿子早上起来取出礼物的欢乐劲儿,最是让所有人欢喜。儿子对圣诞老人深信不疑,去年还认真地说,我昨天真的好象听到圣诞老人马车铃铛的声音了!今年的圣诞夜,老婆不好意思再挂她的袜子了,不过在我劝说之下还是挂了一只。第二天,老婆“意外”地得到一袋高乐高,儿子得到了一只漂亮的圆规和一袋气球。都是儿子想要的,他自然很是高兴,不过倒底是长大一些了,忽然问了一句,真的有圣诞老人吗?会不会是你们装扮的?我当然是极力否认,儿子也就不再问了。不论是真是假,天真无邪的童心最是可爱、可贵。

    儿子说要吃PIZZA,圣诞夜就跑去必胜客。不清楚圣诞老人和PIZZA有什么渊源,下午5点多到的,却已经排到第113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等到座位的时候,已是晚上7点40了。不过大家吃得很开心,没有这样超火爆的人气,也就显示不出圣诞节的与众不同吧。

    Merry Christmas!


天鹅湖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6年九月29日, 10:01

12953_b.jpg, 78 KB

    昨天晚上一家三口在保利剧场看了莫斯科古典模范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这是我第二次看这出剧。第一次大约是1993年吧。不过这次演出的虽然票价昂贵,达480元一张,但是演出效果却很是一般。首先服装不精致,除了天鹅们还是经典的纱裙,其他宫廷人等穿得更象是一个中亚大公国的传统装饰,太俄罗斯化了一些。其次,演出太过拖沓,节奏慢极,7点半开始,加上两次休息,到快10点半才结束,上次看似乎没这么长啊,许多观众休息时居然都睡了。最要命的是演员们虽然功底都不错,但显然演得很不投入,不像是艺术,脸上没什么表情,动作也无动感和感情,像是在被动地完成一套套规定动作而已。国运衰,人心散。一个民族,一旦丢掉了精神,是件比经济衰退更难挽回的事情。


浩沙健身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6年九月21日, 18:41

    经过3个月的耐心等待,浩沙终于让步,接受了我坚持的价位。不过是张两年卡,漫长了一些吧。无商不奸。贵在坚持。

    要和楼下的福利体彩露天设施说再见了,心中多少含着一丝谢意。


商鞅和赵武灵王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6年九月14日, 08:01

    历史人物之所以为历史人物,是因为他创造了历史。商鞅和赵武灵王就是打小时候就钦佩无比的革命历史英雄人物。

    不过,创造历史即便是最伟岸垂青的事业,但那也只是他们人生的短短一段时间而已,他们也有常人常犯的弱点。偶读史书,略晓一二,不禁为他们唏嘘起来。

    商鞅固然坚决变法,连太子的老师也给捉来杀一儆百,气得太子十年闭不出门,一朝登基,尽管秦国因商鞅已兵强国富,但新主子还是恩将仇报。商鞅一心为公,却搞得在秦国无立足之地,别国也不敢收留,最后竟落下个车裂惨死的下场。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自己的叔叔想不通,他穿着西装去做思想工作。后来,赵国在一秦独强的战国时期竟然因为服装改制而中兴一时。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赵王年老后竟然优柔寡断,拿不下决心立哪个儿子当接班人,后来想了一个和稀泥的办法,打算分给两个儿子每人半壁江山。然而二人谁也不领情,老大掀起内乱,围住赵武灵王行宫唯独不许他出来。千古颂扬的武灵王只能靠掏房檐下鸟蛋充饥,最后竟被活活饿死。

    看来,为人处事,一不能把事情做绝,要给自己留条后路;二要当断则断,不能妇道心肠。如果做不了历史人物,做个小小俗人也是不赖的。即便多犯几次错误,也不致于惹来杀身之祸,可以平平安安无忧无扰度一生。

    夜读战国,略有俗感,是为记。


谁能帮我一个小忙?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6年九月13日, 02:21

如果要形容两个好朋友隔了一段时间重逢,可以引用哪一句古诗呢?好象以前见过的,但要使用了,临时却想不起来。谁能帮我想想?

大学同学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6年五月22日, 07:04

    晚上手机忽然响个不停。

    先是BEHA,兴冲冲地告诉我,远赴广州的SOUAD这么多年终于回北京了,但是只呆一天。几个女生约好了明天晚上在海淀区聚一聚,还请来了班主任ALI老师。问我能否也过去。她还不忘记告诉我,是从别班的HAO那儿讨来我的手机号。

    然后是SAFA,同样是兴冲冲,说了同样的几句话。我倒是多跟她聊了几句,告诉她从网上得知她已经攻下博士了。她说唉呀信息时代可太厉害了。我忽然想起来向她打听她的同乡NABILA同学,她说在厦门工作,具体也不清楚。看来我上次在网上GOOGLE到的那个人就是她。

    14年了,那时还不知道什么叫互联网,大学毕业后彼此天各一方,互无音讯。偶尔有个把同学相聚,对其他人的消息也都只言片语,不甚了了,只是大约知道谁谁嫁了,谁谁发了,谁谁出国了。虽然都是同一专业出身,但走上的路却是五花八门。隔行如隔山,慢慢的,可聊的话题渐渐少了,互相联系的愿望也淡了。我算是班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干上专业这一行的,不知道是应该庆幸,还是应当嗟叹清贫。毕竟我的岗位是难以给同学们带来什么实际利益的。再加上出国多年,即便是想见的,也不知道在天涯的哪个角落了。

    我似乎是个同情弱者的人。有一次在埃及想起了一个嫁到那儿的女生,便动了恻隐之心,到处打听她的去向。可是那儿同样也是个人海茫茫的国度,嫁过去的中国女孩子有数百个。终于无果而终。

    有的时候,我好象也是个挺记仇的人。现在还记得BASHAR在一个新学期的第一天,一脚踢破了公共教室的讲台。从那时起,便立志不与之为友。毕业后,他去找过我两次,还热情地约我再见面,可我一点兴致都没有。

    SOUAD倒是我很想见的女生。很爽朗的天津人,在男生面前从不装嗲摆谱。ALI老师也是回国后一直想去拜访的。不过这段时间忙得要死,天天晚上都要跑到办公室加班,况且她们似乎也没有联系到什么别的男生。只好一一向她们致歉。

    晚上给SOUAD打个电话谢罪。她声音还是那么爽快,但她说已经辨不出我的声音了。问了问孩子几岁了之类的话题。她的女儿和我儿子一样大,我说呵呵大家都没耽误光阴。除此之外,大家彼此也没再说什么别的事情。

    挂上电话,忽然有些恍惚。好象过去的岁月,过去的朋友和同学,离自己很远很远。打开电视,播放的是许巍。穿过二环路的地下通道,弹吉他的小伙子唱的也是许巍。许巍的歌曲,经常唱的是一逝不复返的惝惘,让人的思想飞到理想的巅峰,心情却落到现实的谷底。我一向很喜欢许巍,可是今天听起来,感觉这种歌声,这种心情,同样距离我很远,很远。


鸡年,禽类纪念碑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6年一月23日, 05:51

    这个鸡年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沉重的一年。禽流感此起彼伏,2005年成了名符其实的鸡之年。全球各地,不论何处,只要发现禽流感病例,方圆5公里之内,所有鸡只不论大小,不论是否健康,均被扑杀,或焚化,或深埋。

    我联想起电影《马可·波罗》里的镜头。中世纪欧洲黑死病大流行的时候,出现病例的家庭,甚至整个街区,被军队全部封锁,人关在家中,门窗被钉死,然后一把火烧掉。所有居民不论贫富,是否健康,均被杀害。许多城市人烟绝灭,变成废墟。

    在人类掌握的知识还无法把握自然的时候,为保护自己不被灾害灭绝,人们往往被迫采取极端和残酷做法,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一只病鸡漏网。无数无辜的禽类,就这样被消灭掉了。我不知道它们临死前是不是在喊着冤枉。

    我相信人类终将战胜禽流感。但我也希望人类战胜禽流感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人们不要忘记那些被无奈地宰杀的禽类,以及蒙受巨大损失的农庄主人,在全球首先发现禽流感的那个地方,树立起一座纪念碑,让我们表达人类对禽类的歉意,也让我们记得,人类在自然界中曾经是那么弱小,弱小到不得不以牺牲道德和仁爱之心来换取自已的生存。


西西里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6年一月18日, 15:47

正在寻找去西西里岛的游轮。

昨天晚上按着电话查询台给的号码打了个电话,发现对方居然是港口控制塔的值班工作人员,一听我是中国人十分热情,答应帮助我联系。半夜12点的时候回电话向我介绍他的朋友和朋友的老婆旅行社的经理,说他们可以向我提供关于西西里的一切信息。

下午去维纳斯旅行社找港口老兄的朋友的老婆,结果不巧,人已经翘班走了。便沿路一边走一边打听,找了另外几家旅行社,有一些在做游船生意。但多数船都是星期六大年三十开,不合适。后来终于发现了一家星期四开船,我一算,2月2日出发7日回来,挺合适,便非常高兴地记下了起程和归航的时刻,又问了价钱,满意地回来了。临走不忘和旅行社的业务员大姐挤眉弄眼,结果人家一高兴送了两张2006年日历。

傍晚却忽然意识到,今年是1月29日星期日至2月4日星期六放假,我又犯了糊涂的老毛病,把1月份算成只有28天了。绝对不能坐星期四的船。

失望之余又给港口控制塔的老兄打了个电话,还是那么热情,说老弟你别着急,明天你来找我,老哥带你一路去寻摸,直到你手里拿到船票为止。

当地人分为两种,第一种占多数,十分真诚朴实,在你有困难的时候宁愿多走五里路也要帮助你,不接受任何报酬,真正是阿拉伯人的仗义,这是我在这个国家感到温暖快乐一个重要原因;而另一种人很狡诈,先是小帮你一下,然后邓上找你要钱。今天下午在大街上问路时就遇到这么一位。他向我大致指了指方向后便说我想喝饮料你能不能给我一点茶钱?这种人已经见过一些,积累了一点经验,便厚着脸皮笑着十分客气而又肯定地说,不能。他又问,我帮助了你难道你不给我点钱感谢我吗?我说给不认识路的人指路是大家都应该做的呀,你看到别人要钱了吗?搞得他讪讪而去。

港口控制台的老兄因为还没有见过面,暂时不好下判断,但是如此热情促使我心里多少打了个问号。不过为自己的这个问号多少感到有些羞愧。


跟老外探讨信仰问题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6年一月10日, 16:00

    跟一个单纯的老外朋友去70公里以外的SIDI KHALIFA的罗马古迹参观。那个地方遗留的建筑并不多,但很开阔,又建在离海不远的山坡上,因此很给人以沧桑的感觉。

    不知为什么,也许是被这里的永恒和肃穆所感染吧,我们谈起了信仰问题。他娶了一个漂亮的阿拉伯女孩儿,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履行了仪式,皈依了伊斯兰教,算是个倒插门穆斯林了。但他低声告诉我说,他内心其实不信任何宗教,包括基督教,只相信自己有个上帝。他的上帝就是他的信仰。

    说得也是,基督、伊斯兰、犹太三大宗教,其实崇拜的都是一个上帝,真的有必要子丑寅卯如同兄弟分家一样搞得那么泾渭分明吗。当今世界上那么多人为宗教信仰斗来斗去的,真是不值得。

    他转过头来小心翼翼地问我,如果不介意的话,那么你信仰什么宗教?

    我说,我不信教,但我头脑里的信仰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简单地说,中国人的头脑是道、佛、儒等宗教和思想共同作用产生的综合体。(哈哈我没说我还用共产主义思想和三个代表的法宝武装着呢。)

    他便问我,他听说过道教,那么什么是“道”?真是一个难心用语言描述的词,但又不能不做解释。我想了想,却一下子想起崂山上和尚和老道武斗后各占一段地盘后形成的怪怪的建筑群,有些想笑,但嘴上对他说,道家认为,万物都是由相对应相转化的两个方面组成的,比如男女,上下,日夜,喜悲,人在喜的时候,就应该想到这是悲的开始。他称此言极是。后来,我告诉他,我快要回北京了。他马上说,噢,你的苦日子要开始了。我一下子有些不明白,他便解释说,你不是说喜就是悲的开始吗,你要回国同家人团聚,在这么高兴的时候,不也就是苦日子的开始嘛。呵,活学活用啊。过后我才想起,还应该再向他宣传一下老子的无为思想才对,精气和炼丹之类就免了吧。说实在道家对我来说也是挺陌生的。

    他又问我什么是“佛”,我说,佛认为,人自出生起就是苦的,苦的原因就是欲望。消除苦难的方法就是消除欲望,因此削去头发,放弃一切,清心寡欲,死后才可以清静,不再轮回转世为人,或者畜牲蚊蝇。信佛的人除了少林寺都是不杀生不吃肉的,扫地也会小心,以免伤及无辜小蚁,下辈子受到佛的惩罚或者干脆就变成被你误杀的小蚁。他问我,你扫地也会很小心吗?我说我不会,许多老太太会这样。但我要是不小心杀害了小动物,有的时候也会FEEL GUILTY的。这个时候我想起家乡云泉寺的尼姑,做法事的时候等级分得很严格,她们并不象是万事皆空的思想,还是很在乎自己的地位和级别的。想得有些糊涂,就此打住,不再信口开河。

    我问他你知道孔夫子吗?他说不知道。看天色不早,便简单地对他说,孔夫子的思想对中国人影响极大,他主张和谐、中庸。许多基本的问题平时不多去想,需要向人解释的时候,自己一边解释一边琢磨,反而有些悬虚无底,无所适从了。

    不知道他是否明白我说的话,天黑了,肚子有些饿了,就商量起去哪儿吃饭这个更重要的问题,信仰问题就抛之脑后了。

    其实我认为,人天性都是主张行善的,各种主流宗教和思想都要让人变善而不学坏。然而人的思想一旦成形,不同体系的哲学就会变得很难相互题理解和容纳,人与人交流真的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都说殊途同归,因何而殊,殊在何处,不是专家学者不容易说清楚,作为思想溯源尤为复杂的中国人,就更难说清楚了。但话再说回来,即便能够说清楚,又能耐这个困惑的世界和困惑的人们如何呢。


Good Will Hunting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6年一月08日, 15:56

    人生是一幢由一个个偶然堆砌而成的房子。建好的房子,供灵魂寓居。

    房子建好了,就无法推倒重建。灵魂藏在这幢房子里,不论房子多么简陋和脆弱。

    灵魂需要MATE。但是灵魂又不愿意打开自己的门窗,就永远不会有灵魂的MATE进来。

    有的时候,灵魂需要有一个人来主动叩响它的大门,哪怕呆上仅仅几个小时,说上几句话,也足以改变人的一生。会有几个灵魂会有如此幸运?

    我不明白,自我封闭的灵魂,为什么一定要去开启,寂寞一生,无雨无晴的日子不也很好么。

     信任一个人容易,轻信别人的人是傻瓜,永远不信任所有人最难。在我看来,不信任任何人的人是圣人。

    有人说,不付出信任的人,不会受伤,但内心却会痛苦、无措。

    未必都是这样吧。轻易付出信任的人,会很痛苦,这一点确切无疑。

                              ————观电影《Good Will Hunting》杂感


土豆事件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5年十二月07日, 12:41

    生在北方,最喜欢吃的是烤土豆,用家乡的话说,是烤山药蛋。我爱吃烤山药蛋,胜过烤白薯,胜过烤羊肉串。

    小时候冬天围着炉火烤火的时候,经常求哥哥或姥姥往炉膛里放上几个大山药蛋。等到快吃饭的时候用炉钩钩出,掰开黑黑硬硬的壳儿,就着热气飘香,一边吹凉一边把熟透成小块儿的土豆肉送进嘴里,那个香劲儿,至今还不觉得有什么东西能赛过。坝上的土豆个儿大,水分少,淀粉多,极少需要蘸糖吃,有的时候愿意蘸些醋,更多的时候是什么也不蘸,土豆自身的香味就足够品味的了。

   有一年在非洲,居然百年不遇地碰到一位年近60岁的同镇老乡,当时好象已经是官至中纪委高专了吧,可是老人家吃饭时一定要点薯条儿,临走时给又我留了一大堆从国内带来的薯片,说是怕国外吃不到土豆特意带来的。 看来只要是坝上人,似乎一生都离不开山药蛋。这种嗜好土气了一些,可是喜欢和钟情的,就是这么一点点有时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的土气。

    中午下班回家,不知怎么忽然又想吃烤山药蛋了,于是一边做饭一边把两只土豆扔进烤箱,准备饭后吃。因为烤山药蛋至少需要1小时时间,饭前吃是怎么也来不及了。

    可能是最近劳累过度,心情也不怎么好,记忆力便明显衰退了。吃完了饭,看了一会儿《教父》原版DVD,然后回味着电影情节直接跑到床上午休,山药蛋还在烤箱里受煎熬的事情早忘到九霄去外。到了该上下午班的时候被闹钟叫醒,隐隐闻到一股糊味儿,却也没多想,便离家向办公室跑去。

    晚上一进门就闻到很重的焦糊味儿。琢磨了半天,才猛然警醒。天哪,土豆居然已经烤了5个小时!赶快关掉烤箱,打开抽烟机。屋子里是无法呆了,就决定出去跑步。已经很久没跑步了。跑步回来,烟味儿已经淡了不少。打开烤箱,取出黑漆漆的两个土豆,硬硬的,还是原来的形状,并没有成烧成灰烬。于是有了一些侥幸,看看是不是里面还能残留一点点肉。掰开一个,一股烟灰飞出,里面已经空空如也,全成黑黑的木炭了。掰开另一只,也是如此。于是笑一笑,庆幸没有发生火灾。

    烤山药蛋,过两天再吃吧,但愿下次不要再忘掉。


论交友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5年十二月04日, 13:39

    A friend is easier lost than found.

    这句英语谚语翻译出来,就是“交友难,失友易。”

    以权交友,权倾则情绝;以利交友,利尽则人散。我无权并不慕权,无利也不趋利,学问不深,城府更浅,在别人看来没有交友的价值,在自己看来也没有什么必要。况且以情交友,似乎已经不是我这个年龄的人应该去做的事情了。所以,一直没多少可以称为挚交的朋友。

    可是,我掌纹杂乱,天生是一介感情丰富之人,体现在交友上,则是似乎有种毫无目的的痴慕。人生在世,除了父母兄弟老婆孩子之外,最尚机缘,最值依眷的,莫过于朋友了。父母兄弟老婆孩子固然亲密,相互之间也可以是无间的朋友,然而彼此身份不同,在社会中的角色不同,思想的交流总有局限之处。总想自己的每一段人生路上,能不能都能找到一两个志同道合之人,让思想从头脑封闭的空间完全释放放出来,和朋友一同碰撞沟通分享,让前路更加明光,让智慧更加升华。于是,多年来笃记着一句话:“ 人生得一知己足已,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对周围之人诚心以对,只求诚心能够求得一两个朋友,算是一种回报吧。现今碰壁而归,回头想起来,这种想法多少有些疯疯癫癫,以后是不是应该好好收敛一番。

    办公室是利益交汇最多、最复杂、最容易发生观点和利益冲突的地方。以前就有人警告过我,不要想望在办公室交到朋友,尤其是在上下级之间。我不止一个昔日的上级,在我们已经没有利害关系后,我们经常在MSN上聊天,谈自己的感受,可以算是好朋友了。我也相信,只要善待自己的下属,工作上诚心指点,生活上细心帮助,岂有交不到朋友之说!固然唐僧是无法感化妖怪的,办公室里虽然有顽冥不化的,但毕竟将心比心,只要是正派之人。日久应该也能成为朋友吧。同年轻人在一起,感受新的空气,新的思想,新的思维方式,我盼望能有几个年轻我几岁甚至十来岁的朋友。交友如读书,交到真正的朋友,是一种真正的提高,学识的提高,人生境界的提高。而且,同朋友在一起,多几分快乐,少几分孤单。在异国他乡的日子里,应该有朋友在身边,否则,太清苦了。

    慎交友,多吉祥。交友就像品一杯白开水, 有味没味全靠自己调配。 给它放糖, 它就甜美;给它放盐,它就会变味。父母兄弟老婆孩子有天然的稳固纽带,相比之下朋友关系最无相制相牵,也就最为多变。

    现在,似乎一切都过去了。发生了不少让我失望的事情。视为知已朋友的下属,我有一天忽然发现从开始自己只是一厢情愿。隐隐然属下近来许多工作做得很粗糙,显然是在机械的应付,又让人感觉是在故意较劲。拉下脸来批评,实在是于心不忍,他也可以说自己就是这样的水平,让人说不出什么来;我是有什么大的不对之处吗,他也不肯说。朋友做到这个份上,居然影响到工作,真是让人有些伤心。与其这样,不如当初就公事公办,毫无感情的爱憎,办公室就会变得很简单。但愿我是多虑了。伤心之余,忍不住去请教一位十分景仰敬重的即将退休的老上级。他已经看穿世事。他笑笑说,别的不怪,只怪你无权,才无人在乎你。想想这句话对我目前的处境不一定适合,却也不无道理。

    一直在思考什么是代沟。桥要从两头一齐修起,代沟需要双方共同填补。“一顶八角帽,你戴起来感觉真英武,他偏说真傻冒儿。”一位朋友这样向我这样解释。

    曾经试着去填补代沟,现在看来这个沟是填不上了。一如交友,需要双方一起做的事情,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两个人不在一起,而是在一起的时候彼此却视而不见。想起了一首歌名儿想笑:“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A friend without faults will never be found.

    这句谚语我把它翻译成:“人至察则无徒”。君子之交淡如水,自然一些,平常心一些,固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激情,却也善始善终的恬静。这篇博客一边写,一边想,写到这里还是想多去自责自醒吧,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聪明绝顶的老婆也不是没劝过我。知已朋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万事都是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少一些感性,多一些平淡,日子久了,谁能做朋友,我是否配做谁的朋友,一切都会自然水出。

    本来想写一篇孟德斯鸠式的论说文,写完看上去却更象是一篇批评与自我批评。“保先”的成果吧,呵呵。就此打住。


变故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5年十一月19日, 14:44

    已经过去的这一个星期似乎发生了许多事情。

    忙得发疯的一个星期终于过去了。在床上长长地睡了一觉,稍微缓过精神后,便跑到办公室上网。打开青蛙博客社区,发现一个好朋友已经删去过去写的所有文章,在那片BLOG里,就象是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从开始的时候就不大敢相信真的有这一片完全脱俗的空间,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向陌生人讲出,找到自己心理的依托,也让大家一同分享,不论是痛苦,还是快乐,失恋,还是无缘的伤感。

    这个虚拟的世界,是个鱼龙混杂的世界,人可以扮演各种角色,男可以扮成女,老可以扮成糼,按照自己的理想,把自己塑造成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因此,在这片虚拟的世界里,充斥着虚假、掩饰,如果你完全相信了它,你就陷入了一个说不清的感情的陷阱。甚至危险。

    可是,我还是宁愿相信。因为它是唯一可以讲心里话的地方。

    然而,久而久之,在这个虚无的世界里,我也开始有些茫然了。

    把我引入博客世界的朋友已经离开这里很久了。

    现在,博客世界里交流最密切的朋友,把自己几年来的情感的倾诉,轻轻收回自己的活动硬盘雪藏,再也不肯让别人分享。

    我呢,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还会撑多久呢?

    不知道。就象当初完全没料到自己会当博客一样,不知道自己何时也会悄悄地离开,无声无息。


开斋节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5年十一月03日, 13:54

   明天可能就是开斋节了,又赶上总统政变上台的纪念日,当地人要一下子放假5天。为了赶在节前把工作上的事情办完,一整天发疯似的到处赶场,上午忘记吃早饭喝水,也基本上没来得及吃什么午饭,在斋月最后一天,我倒是糊里胡涂地把了一天斋。傍晚交待完所有的事情,终于可以坐在办公桌前定一下神儿,却忽然感觉一阵旋晕。有些累虚脱了吧。

    下班后,还是舍不得放弃环山跑步,于是嘴里胡乱嚼了半块巧克力出了大门。因为累的缘故,速度比平时慢了一些。前几天开车丈量了一下距离,不多不少正好3200米,跟估计得差不多。冬天这个时候,山上已经漆黑一片,有一大半路程根本没有路灯。但在悄无一人的寂静山林里,反而觉得很放松爽快,有一种独享世界的自得。

    回到家的时候,全身已经虚软得快要瘫倒了。打开电视机,把自己扔在沙发里,再也不想动弹一下。新闻播音员宣布,鉴于各地长老已经在傍晚看到了月牙儿,正式宣布明天就是开斋节。想想此时众多阿拉伯兄弟们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景象,不禁微微笑了一下。

    孤独的人最需要温情,然而在这个世界上,人们似乎越来越吝啬,吝啬得就连脑中的一丝挂念和嘴上的一声问候也不情愿付出。

    人在孤独和需要温情的时候,博爱和怜悯之心便会变得强烈,这似乎有些不合逻辑。我虽然不能为朋友们带来什么实际的利益和好处,就道一声祝福,给他们送去一滴快乐吧。于是,尽管疲惫无比,还是强迫自己拾起手机,发几条短信,打几个电话,道声新年快乐。

    开斋节是穆斯林朋友们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虽然这不是我的节日,可是我很满足,自认为尽了一项做人的义务,告诉他们,我也在分享他们的快乐。或许我的问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多余的,然而哪怕只有一个朋友此时正感觉形单影孤,他便会得到一丝安慰,因为他会得知,至少还有一个人惦记着他。


MY WAY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5年十月07日, 14:40

    我目前好象正处在热爱Light Jazz的阶段。不久前一天在音像店看到了FRANK SINATRA歌曲精选,就让店伙计放来听听。第一首歌就是这首My Way,一下子勾起多年前的回忆。

    上初中的时候,很喜欢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申葆青教授主讲的《星期日英语》。不仅有许多深入浅出的文章,老太太亲和又娓娓动听的讲解,还有许多很经典的英文歌曲。有一次葆青教授就播放了这首My Way,并做了详细讲解。当年我的英语很烂,听不懂讲解,也没记住歌唱家的名字。然而说来奇怪,这首歌旋律乍听再普通不过,我此后也再没有听过,然而它却深深印在脑海里,时常涌出来绕梁,从此就有了挥之不去的My Way 情节。

    不久前一天,在汽车里偶然听到FM广播里法语和阿拉伯语翻唱的My Way,心中立刻兴奋起来。久违了,老朋友,看来你已经飞到世界角角落落了,不知是否已经有了中文版。听说有个日本电影《黄尾蝶》也拿这首歌作插曲,不过我并没有看过。

    夜里,躺在床上反复听着SINATRA的这首歌,细细品味。现在才明白,这原来是歌者在他人生之路将尽时的一次总结。当我们即将告别人生,回首前路,如果欣慰多多,遗憾寥寥,不论是贫富贵贱,只要曾经如自己所愿去做过,生活过,行走过,爱过,笑过,哭过,奋斗过,失败过,不论是否最终如愿以偿,只要不曾委屈自己的性情,就应算是不枉此生了。我忽然明白这曲普通的旋律为何如此让人难以忘怀——因为它恰好地描绘了普通人的理想和生活目的,这就是在一生结束的时候拥有欣慰和安宁,告诉世人:我一生随心所欲,没有窝囊地生活。

    每个人,每天都应该 I do it my way,这样在生命行将划上句号的时候,就可以平静地说:I did it my way.

(写于2005年10月7日。因受垃圾跟贴骚扰,故删掉重贴)

 (阅读全文)

国庆随笔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5年十月01日, 14:06

    国庆节。不知从何时起,提起这三个字,首先想到的是旅游和商品打折促销,国庆的本来意义却早已忘在脑后了。远在大洋彼岸,在想家的日子里,忽然想应该为国庆写上点什么。上次为国庆而写,应该是小学命题作文吧,叫做“国庆期间最有意义的一件事”。那时不能不写,放假结束后一定得交老师的。还记得有一次为了有“意义”可写,班主任给了几个地址,命令我们去拥军优属做好人好事,等拿着扫帚抹布全副武装敲开第一家门的时候,发现出来的竟是另外一个班的女老师。晕毙了。

    现在,静静坐在电脑旁边敲击键盘的时候,北京应该是黎明时分了。时差的缘故,这种差别有时候能让想象力变得奇特。就在此时,一轮红日应该从长安街东北方向升起,橙黄色的光线穿透微微的晨雾,一队步伐过于整齐的仪仗兵护着国旗,从天安门下极其机械严肃地走出来。在北京秋日的清晨,空气的凉意,色彩的暖意,眼皮的睡意,胸中的庄严,都奇特地交融在一起,凝成一种介于超脱和非超脱之间的难以言状的感觉。每过一段时间,就想去天安门广场看日出和升旗,然而每次看完,都不知道应该怎样写才算是一篇合格的国庆颂歌。

    在北京皇城根下生活,脑里满日凡夫琐事,“中国”这个字眼儿似乎距离我的生活很远很远。然而一旦远离了亲人故土,就会一下子明白我真的是中国人,有一个无论如何一定要返回去的地方叫做中国,这个国家对我来说真的是无比重要。

    十多年以前第一次跨出国门,不知为何,从一开始就觉得自己既渺小,又弱小。当地人很热情直爽,在马路上经常会有人拦住问一句:日本人吗?答曰不是。韩国人吗?仍然摇头。台湾?我回答说,我来自中国大陆。对方一般会“噢”地应答一声,眼睛里往往会流露出一丝不屑。在那个年代,我们穿着很土气,见识很短浅,腰包也很羞涩,不敢逛豪华商场,只能在地摊上跟当地穷人一起挑挑捡捡。在人口只有区区2百来万的小国眼里,拥有10多亿人口的中国竟然无足轻重,可以视而不见。

    短短的十年,在我们对生活和环境越来越牢骚满腹的时候,世界好象在跟我们开玩笑。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当地人同样热情,当你被拦住的时候,一般会直接问是不是中国人,好象日本和韩国已被丢在大西洋了。或者根本不问你,直接把你喊作李连杰、成龙或者是李小龙,调皮一些的小伙子还会在你面前摆个滑稽的把式。我的一个新加坡朋友十分不耐烦,几次向我抱怨说,当地人为什么不喜欢问“你是哪国人”,而是一开始就说“你是中国人吗”,好象全世界黄皮肤黑头发的人都应该是中国人似的。我知道他很嫉妒我。确实是这样,中国公民一夜之间已经变成了人人争抢的金矿,全世界都竞相拉拢中国人去旅游、消费。我的几个朋友国庆想去埃及玩,旅行社一见是中国人,价格马上就涨200美元。朋友气得要死,我对他们说,你们应该高兴才对啊,咱们中国人盼星星盼月亮才终于盼来了被宰的资格。

    在这里,只要我说是中国人,我就会受到十分友好的对待。博物馆收票员会请我免费参观;路边的警察会对我竖起大拇指;商店的伙计会跑过来痛斥美国的霸道,一定要中国为他们出气;不论参加什么样的研讨会,中国的崛起总是必谈的话题。中国,世界工厂。中国,世界研发中心。中国,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这么多年,我经常感慨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工作压力太大,同样都是人,那些老外们(虽然在这里我才是真正的老外)吊儿郎当也能房子汽车混得相当不错,中国人最勤劳,但活得真辛苦。但现在看到这种辛劳终有收获,中国在亿万中国人的辛劳之中发展了,壮大了。生为中国人,已是很体面的让人羡慕的事情。我在这个地方受到善待,是因为我身后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子民很勤劳,使这个国家已经一点一点富裕强盛起来。在这里,我要心里说一句祖国生日好,也要真心感谢国内每一名勤奋工作的中国人,因为你们种植的辛劳之果,我在这里已经品尝到了。


心疼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5年九月26日, 14:56

    有熟人要从北京来,就请妻托他捎点零食,顺便也问朋友要点什么。朋友起先说是几张CD和一小点东西,结果朋友在北京的朋友给妻送去了差不多7公斤物品。

    妻不高兴,但还是答应了。头一天晚上把朋友的物品从朝阳门带到东直门家里,减掉部分准备捎给我的东西(其实本来也是我准备分给这个朋友吃的),装上了给朋友的所有物品,加上箱子一共11公斤,第二天向单位请假一个人拎着从东直门一直到木樨地,出地铁后还得走半站地。

    让瘦弱的妻带着那么重的箱子折腾那么远的路,我真的有些心疼了。妻一个人守在北京,独自带着年幼的孩子已经够受罪了,我居然还给她找这样累的事情去做。我这个做丈夫的是不是太白痴了。有些后悔不该麻烦妻。

    当我把东西交给朋友,有心无心讲了讲妻的不快后,朋友竟然拿去称重量,然后在他的东西是6.5公斤还是7公斤这个问题上跟我纠缠起来。我真晕菜了,脑子有点反应不过来。 我刚才对他讲什么了,是不是有什么话说错了?


雨中秋月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5年九月21日, 14:53

中秋节,对无数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享受温馨亲情的美妙日子。然而,远在万里之外的另一片大陆,我却宁愿日历本上没有这个节日,尽管头上的这一轮明月,几个小时前刚刚款款掠过家乡的上空,捎来亲人的千般思念,万般祝福。

中秋联欢会,异乡他国一群中国人驱除乡愁的方式。桌上摆着中餐和洋河大曲,同事从国内背来了稻香村月饼,音箱里响着《彩云追月》,可是似乎大家都没有兴致,没什么人唱卡拉OK,也没人讲笑话,只是平静地聊一些与乡情和中秋无关的应景话题。一场最最平淡索然的聚会。

终于捱到散场。时间还早,刚刚9点半。不愿让剩下的时间继续百无聊赖下去,于是约上几个好朋友。走,上后山赏月去。 

长满橄榄树的山顶,前面不远处是万家灯火的城市。很喜欢街灯、车灯和家灯的橙黄色,总是很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皎洁的月亮已高挂在天空,在如莲的云朵中禅行而过,既深不可测,又指手可摘。听说今年中秋节夜晚时分,我所在的这片地中海土地是全地球离月亮最近的地方,而北京的上空浓云密布,是一个没有月亮的中秋。今年能看到月亮,而且是在离月亮最近的地方,我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想了许久,可是实在想不透,反而觉得脑子里空荡荡的。

拿出相机,对着天空拍了几张照片,准备发给国内没能看到月亮的朋友。实在是不懂夜拍技巧,除了一个模糊的亮点,别的什么也拍不出来。取出带来的一块月饼,切成4份,分给朋友。与家人分离的日子里,朋友是一副润滑剂,让孤寂的心少一些苦涩,多一些温馨。原以为已经过了需要朋友的年龄,现在却发现,在人生的漫长道路上,朋友始终会是心灵的需要。茫茫人海,知己其谁。朋友,心灵旅途中因缘而遇的短暂同行人,不知他从何而来,也不必问他往何处去,然而只要同行一程,相互分享一点欢乐或忧愁,启迪一丝人生的理性,指点一下前行的方向,走过的道路就会有趣味,有精彩,有回忆……

除此之外,还有音乐。坐在树下的长椅上,我开始吹奏托塞里的《小夜曲》。山顶寂静的中秋月夜,口琴单薄却悠远的声音应该是一种恰当的注解吧。我愿意今年中秋节能够在我的音乐声中结尾。

天边划过一道又一道闪电,响起了闷雷声,月光已被完全遮挡在云层后面。过了一会儿,秋夜的细雨开始落下,发出一阵细微的沙沙声。雨不期而至,但大家都不愿离开,似乎发现,雨中的中秋夜更能沁人情感。我便继续吹着口琴,一首接着一首。

雨越来越大,沙沙声已经变成哗哗声。我仍旧坐在长椅上,雨水滴透树叶,又顺着头发流下,打在琴上,淌遍全身。雨水中的口琴感觉更加滑润,吹奏起来更加自如,音乐声也似乎更加细腻忧婉。琴声想要表达些什么,是思念故土亲人,共鸣中秋夜之美,还是感念游子浪迹天涯的怅惘,诉说人世之倏忽无常?不去问,也不去想,在雨中只是投入地吹奏,奏给朋友听。

安忽然问:“你的琴声为什么总是这样内敛,就象你为人一样。能否换一首欢乐一点的曲调?”

“是吗?”我问,“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内敛呢?”

没有回答。我便想为他找出一首快乐一些的曲子,我应该学过不少的。不过半天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是今晚太投入了吧。同样是独自驻足这片北非的土地,即便在同样的中秋雨夜,安仍然象往日一样随遇达观,纲和帅还是那样尽情体验着简单的生活,而我却更易随风物而动,难掩音乐尽诉心中的冥思。人就是这样不同,朋友也是如此吧。

又过了许久,4个浑身湿透的人恋恋不舍地一起往回走。到山下的时候,雨忽然加大,我们便跑到不远处体育场售票窗口下躲雨。这个时候大家又象小孩子似的有说有笑了,在路灯光线下指点起面前如注的雨水。我猛然想起,曾经有一年的一个傍晚,我和爱人好象也是跑到这个窗口下躲雨吧。

精彩的人生,由一幕幕简单平常的生活镜头组成,因为太平常了,有的时候竟然会不小心忘记。过多少年后,纲和帅这对情侣会有一天记起这个躲雨的窗口吗?想到这儿,我不禁偷偷笑起来。在中秋夜行将结束的时候,我找到了一点幸福甜蜜的感觉。


《黑镜头》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5年九月12日, 00:49

    黑镜头,记录人类的苦难。记录下来的,只是极少的部分,因为人类的苦难,实在是太多。在苦难太多的时候,不如选择忘却。摄影者在记录历史,也在改变历史。按下快门的瞬间,苦难永久地保留下来,再也不会被忘却,就给许多如同我一样的人,增加了对人生的思索、对精神的历炼、对未来的恍惚。

    黑镜头,也记录人生的欢乐。然而只要人活着,欢乐就会很多而不会太少,否则我们不会选择继续生活。于是黑镜头下的欢乐,总是会被轻易地忘却,就如同自己的欢乐也会被轻易忘却一样,因为人会不停地寻找新的快乐,寻找快乐的欲望是无尽的。人的快乐各不相同,但痛苦却是惊人的一致,当欲望继续前行而人力已行将耗尽的时候,如果身边有摄影师悄悄按动快门,一张动人之作就产生了。一致的东西,总是容易让人共鸣和感动。

    黑镜头,也记录人世的历史。每一张历史的精典照片,不论是肯尼迪中弹,还是二战美英苏三巨头的会面,还是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一起欣赏雕塑作品,都会让我再次怀疑,历史究竟是由谁创造的。在人从幼小到成年的过程中,为什么会被轻率地灌输了那么多奇怪却又难以洗去的思想。领袖们既然那么喜欢留影,却为何不愿承认自己是历史的主角?

    黑镜头,也记录人们的良心。世界是如此之大,人的力量却是如此弱小。弱者是如此众多,我们的财富却如此有限。当那个苏丹女童拖着瘦弱的身体,奄奄一息向难民救济站爬去的时候,一只兀鹰在不远处冷漠地注视着,等待饿死的她成为它的一顿美味午餐。摄影者应该耐心寻找最佳时机和角度等待这张传世之作的产生,还是应该赶走兀鹰,抱起女童跑到救济站?摄影者按动快门后,他号啕大哭一场;荣获普利策奖后两个月,他自杀了。《黑镜头》,登载了上千幅照片,但最让我忘不了的,还是这张女童和兀鹰的照片。黑镜头是一面无情的镜子,让每个人直面审判自己的良心。


在雨中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5年九月07日, 14:47

    出门的时候,天气仍然闷热异常,但西边天上已彤云交错,刮起阵阵乱风,看来很快就会下一场大雨。犹豫了片刻,还是迈开了双腿,决定照常上山跑步。

    天空灰蒙蒙,一忽儿放亮,一忽儿暗淡,正如几天来的心境,说不清究竟为什么这样无常,只有奔跑在路上的时候,才会片刻轻松和自在。多年来习惯了懒惰和不规律的生活,从来没想到过,会有这么一天,奔跑会变成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象冥想和读书。过去问朋友为什么喜欢跑步,他说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答案简单却费解,一如奔跑的生活方式已悄然移植到我身上那样,至今仍然觉得有些怪诞。今天朋友已很少跑步了,偶尔跑的时候,也只为锻炼而已。人就是这样,以为会沿着一条轨迹一直固定走下去,但时常会忽然无端推翻自己,否定自己,走向相反的另一面,所谓人生的新阶段。我怀疑我是不是会总是这样,毕竟心情不会永远年轻无着。

    不远的天空上,树叶被风吹得作响。今天步伐格外轻松,因为有风与我作伴,有树为我歌唱。风越来越乱,越来越大,不远处已扬起阵阵沙尘。抬头望去,秋天的叶子已被风揪起、撕碎,飘洒在空中,纷纷落在头上,路边。从小就喜欢读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在常人看来肃杀可怖的景象,在我却象田园诗一般,醉一般细细品味欣赏,一如雨前这条山间小道。

    就这样在风中,在落叶下,挥舞着双臂,大口地呼吸,想要占有所有空气,拥抱这个纷乱却简单的世界。丛林中已不见一人,只有我还在孤独而快乐地奔跑。下坡的时候,亮起一道闪电,响起一声闷雷,接着雨滴一个接一个落下,不一会儿就变成瓢泼大雨了。道路被雨冲刷得打滑,路两边已汇成浑黄的小河,跑鞋不经意间已浸满了雨水。雨滴打在热得冒汗的身上,丝毫不觉寒意,反而有种荡气回肠的快感。9月的第一场雨,一场特大的雷阵雨,一场豪雨,一场好雨。全身淋浴一般已然湿透,干脆放下脚步,在雨中慢慢走起来,好好体味一下雨中的感觉。

    人为什么害怕挑战,害怕风雨,我问着自己——风雨中的我难道不是如此惬意?雨滴打在头上,顺着面颊流下,想哭却哭不出来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把它当成泪滴,没有人会发觉你是不是在哭,只有自己晓得,或是连自己也说不清楚。

    在人生的风诡云谲中,为什么要选择逃避,梦想去寻找只属于自己的净地,我问自己——在噪杂和躁动中难道就不能把握航船,享受完美的生活?看穿云雨,随遇而安,做个简单的人,这否就是我的理想,我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是人选择生活,还是生活选择了人,这个问题,谁能告诉我答案。

    不知不觉,雨渐渐变小了,天边悄然出现了一道绚丽的彩虹。我沿着马路痛快地往回走,路边躲在警察岗厅里躲雨的家伙好事地盯着我,鬼清楚他在想着什么。如果他要问我,就会说,在雨中奔跑,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到家了,甩掉鞋袜,脱去运动服,抖抖头发上的水珠,推门进屋。进屋的一瞬间,忽然在想,跑和不跑,在雨中和不在雨中,进和不进这道门,除了心情外,究竟还有什么区别?什么可以称得上是一种生活方式,反而有些糊涂了。


两个多余的人死去了……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5年八月02日, 14:20

    打开电视机,得知阿拉伯世界两个重要的人物死去了。

    确切地说,是两个多余的人死去了。一个是沙特国王法赫德,另一个是刚当上苏丹第一副总统不到一个月的加朗。王侯将相驾崩,自有继任者歌功颂德,也会有史学家盖棺定论,他人只需当作看客就够了。但我还是忍不住用感性的眼光来闲说两句。

    法赫德,可谓阿拉伯半岛一代枭雄,担当王国霸主30多年。工于心计,醉心平衡,在那个多事之秋的石油宝库,历经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自己血不染刃就狠狠地涮了伊朗和伊拉克两个冤家,最让我佩服的是居然可以玩老美于股掌之间,迫使它乖乖地撤出驻军,这在当今世界可并不多见。然而岁月弄人,一世英雄不幸中风瘫痪,卧病多年,名为国家元首,实则大权早失,生不如死,而旁人早视其为多余的人,只是在估算着驾崩之日。这一天终于来了,他算是解脱了吧,王宫上下尽可松一口气。除了隆重的葬礼之外,一切都如平常日,能有几人真心为之哭呢。所以说,大丈夫要死就要死得其时,死得其所,卧病在床抽丝般地死去,最最难过,最最窝囊。

    加朗名气远比不上法赫德,可我却几乎禁不住为之唏嘘了。当年的非洲丛林马克思主义者,往小里说是为讨个说法,往大里说是为争一个独立王国,便拉一帮黑人兄弟躲进原始森林一干就是20来年,将军功未成,已有万骨枯,竟有200万苏丹人死于非洲这场耗时最长的内战,而他却从格瓦拉式的理想家沦为靠走私木材和珠宝为继的军阀。理想,事业,个人生活,这么多年,究竟图着个啥?大概是廉颇老矣,其心也哀,终于肯同北方政府媾和,在今年7月初当上了苏丹第一副总统。他走下飞机同巴希尔总统握手拥抱的那一瞬间,连我这个不搭界的人也为之动容。迈出这一步对一个军人来说是多么不容易,然而最终迈出了,就算是个可以大书特书的伟丈夫。和平协议白纸黑字写着南方黑人地区6年过渡期后再决定统还是独,但明眼人都明白,靠战争没有得到的,和平时期更不会垂手而得,从签署和平协议那一刻起,加朗已是个写完了历史的人,被历史所抛弃的人,已是个多余的人。这张和平协议只是他一个体面的台阶,只是对那200万冤魂的一个交待,于他重要无比,于别人却只是一张纸而已。于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他乘坐的飞机不失时宜地坠毁了。我这样说并不是怀疑飞机被人做了手脚,我相信确实是非洲赤道地区恶劣气候所致,而苏丹似乎早有副总统飞机坠毁的传统。他死得这样早,这样匆匆,和平协议的墨迹还未干透,副总统宝座还未坐热,匆匆得让多数人来不及反应,匆匆得会让多少人为他兔死狐悲。这样一个枪炮下的不死鸟,居然肯就范于命运,这样轻易地死去,就象是一部大型话剧没有到尾声即嘎然而止,会让观众觉得不痛快。然而我却认为这样的死难道不够悲壮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既然已成了多余的人,就不要再让历史等下去,就应该这样痛快而去,决不拖泥带水,惶论是造化开了他一个玩笑,还是他开了造化一个玩笑。更让人慨叹的是,他竟然还是死在他生长和战斗的那片南方土地上。我曾有幸流浪到那个神秘的丛林边,那是一片天苍地茫草长过人的富饶之地,是一片任何男人死在那儿都不会抱憾的壮美之地。我还记得那里天、地和草都无比美丽和苍茫,我当时激动得只想趴下去同大地紧紧地拥抱,跳起来化作苍鹰兀然盘桓。我不知道身归于斯的加朗现在会作何想,只知道他身后再不会洪水滔天,苏丹将再不会有如此惨烈的内战。

    两个人,两个多余的人,就这样在差不多同一天死了,但死法并不一样。

冥冥之中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5年七月29日, 02:36

    昨晚查看过去在朋友BLOG上发的回帖,又读了其中关于他的一段文字。

    他是我第一次出国后遇到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朝夕相处了将近两年。回国想找他联系的时候,却在电话里他父亲口中震惊地得知,已经去世很长一段时间了。如此年轻英俊又富有活力的他,万万想不到竟永远只能停留在记忆中。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时时想起他,为青春和生命之花的脆弱而惋惜,为他不幸又痛苦的最后那段日子而难过。

    在他短暂的一生结束前,他并未有过华彩的片断,互联网也还没有在中华大地普及。我不愿他象流星一样一闪而逝,永无痕迹,不愿他只存在于他的父母、朋友的记忆中(他年幼的孩子或许根本不会对他产生任何直观的记忆)。于是,决定把那段文字搬到我的BLOG上,注上他的真名,再加上几句怀念的话,不仅是为了证明他曾经在这个世界存在过,也是暗想,通过这个捉摸不透的虚无的网络世界,是不是也可以向冥冥之中的他传递亲人和朋友的一丝怀念呢。

    然而写毕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无论怎样上传,电脑总显示发送错误。试了多次后,脑海里忽然闪现一个让人紧张却又有些激动的念头:莫非真的存在着冥冥世界,他在那里感知着世间不时发去的思念?莫非互联网的数字信号不仅替覆盖了整个地球,竟也连通了另一个世界?莫非他不愿意他的大名写在互联网上所以才导致发送失败?

    于是,我放弃了,停止上传,关掉电脑回家。

    深夜了,白天的热气仍然没有完全褪尽,夏日天空布满了少见的薄云,使今夜不见了深邃的月色星光,只有神秘的雾霭笼罩天空。我想,但愿真的有这样一个冥冥世界,让所有在人世间曾经苦难和失意一生的人,在另一个世界终于忘却并得到满足,欣慰地感受着亲人和朋友的怀念,并用爱抚的目光注视着我们这些仍然活着的人。真的,希望故去的朋友仍然存在于某一个世界或空间,希望这个地方就在曾经爱过他们、仍然记得他们的人的周围,并不遥远。


湖边琴声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5年七月24日, 14:32

    月夜。星光。树影。街灯。微风。鸟鸣。湖中几片叶子。

    还有我,坐在湖边,心情象水一样平静透明。

    漂浮着,融化着,湖中的几片叶子。

    叶子互不相识,彼此沉默无语,却都漂泊在同一片湖水中。是有缘,还是无缘,留给缘自己去说吧。

    就如同浪迹者,身在芸芸人海中,却往往会感到更加孤单,只有在月夜下的湖边,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才会感觉到自已——自己的心跳,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世界,属于自己的自由而无羁无绊的世界。

    我,已经习惯了独处,月夜下,湖边,沉思,或无所思。

    今夜的湖边。奏起了忧伤的布鲁斯。他说,我来为你奏一曲吧。是他,夜夜弹奏着电吉它,排遣,或享受着,他的孤单。

    今夜的湖边。浑厚而稚嫩的男低音。他说,我来为你唱一曲吧。是他,常常低吟法国抒情歌曲,诉说着对远方的思念。

    月夜。星光。树影。街灯。微风。鸟鸣。湖中几片叶子被微风吹到一处,不久又吹开,漂散。

    月夜星空下的湖边,婉转悠扬的歌声和琴声,加上似有所思的我,一定是一幅很美的风景画吧。就象那几片湖中的叶子,即便再无缘聚,但从此不会忘记那个有琴和歌的夜晚。

    湖边,那是一个有琴和歌的夜晚。那天夜里,没有孤单。

 (阅读全文)

从《行者》说开来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5年七月15日, 12:53

    朋友这两天有点郁闷,侠义好事的我便发去一首旋律优美的柏柏尔民歌《行者》供其解闷儿。没想到朋友喜欢得不得了,听了两天还不过瘾,来信一定要我把整个专辑都发过去。心里虽然嘟囔着这家伙太贪得无厌了,但还是照做,一首一首转成MP3传过去。果然不出我所料,刚传了两首,就失望地嚷嚷起来,只有《行者》好听。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我们的生命,大概是一桩桩让人心痛让人不堪回首的遗憾杂乱堆砌而成的吧。然而大家都不喜欢遗憾,于是经常说,假如当初怎么怎么样,我就会怎么怎么样。有一天假如忽然变成了真如,便会义无反顾地去闯去试,结果呢,往往是遗憾变成了失望,因为现实毕竟不如梦想那样随心所欲。失望的时候,万念俱灰,心如死水,再无心幻想或梦想。遗憾是痛,但它是有梦者的痛,遗憾的生活是美丽的生活;失望也是痛,但它是死寂的痛,死寂如火星表面,失望的生活是灰暗无光的生活。

    刚刚结婚的时候,有的时候禁不住想,这么一个天地之间上下五千年独一无二的“我”,就这么一下子揭开了自青春萌动十多年来无数猜想揣测的谜底,交付了摆在眼前如此具体活鲜的“她”,这究竟是冥冥之中的安排,还是一种只有上天才能看清的偶然?世界上那么多美丽妩媚的MM,难道从此就与我再无牵连?于是,惶惑不解。这种惶惑不解是不是多少有点遗憾的味道,至今似乎也说不清。婚姻真是一种说不清的事情。十年过去了,二人的生活有许多精彩,但更多的是平淡,我们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走了过来。在结婚十年纪念日那个晚上,二人回顾往昔,却发现我们的生活是那样精彩,那些平淡无盐的日子全数淡忘过滤,就好象是从未有过。那一晚,我对自己说,我知足了,此生无憾。

    知足者常乐,到了差不多不惑的年龄,方知此言确实不谬。想起一个典故。一个小伙儿问智者,怎样才能找到爱情。智者答曰,你去前面麦田去吧,摘一支最饱满的谷穗回来,只可以前进,不能后退。小伙儿在田里,看到了饱满的表穗,但疑惑前方是否还有更饱满的,于是弃之而继续前行。就这样疑惑着直到麦田将尽,却再见不到更饱满的,才着慌起来,胡乱采了一支,向智者交待。智者问:你知道怎样找到爱情了吗?答曰:知道了。知道的时候,却是遗憾。人在必须作出取舍选择的时候,只要抱定非其莫属的信念,哪怕前路真的还有更大更诱人的麦穗,心也会不为所动,便不会遗憾,也就不会失望。所谓知足常乐。

    智者的麦穗,多少年前就记住的故事。在写这篇文时,我却发现居然又得到了一点新的启示:即便遗憾,但手里毕竟有了麦穗,守护好这片收获,何尝也不是不枉此生。又想起一个昔日的同事。年轻聪明又仪表堂堂的他,却娶了一名不仅不漂亮而且智商有些问题、也无特殊家庭背景的女子。大家均呼不可思议,但他从容地面对了无数惊诧和不解,这么多年两个人居然波澜不惊平平安安地走了过来。现在大家虽然偶尔仍会提起他,但更多的是佩服他的淡定和知足。爱情,真是一种奇怪的东西。


桃李时节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5年七月10日, 14:49

    近来喜欢在夜半三更的时候去游泳。

    在静得连微风都听得见的泳池,映照的是布满邃谧天空的繁星似锦。跃入池中,身体浸在这一片星星点缀的池海中,每一块肌肉、每一寸皮肤立即完全放松,失去了羁绊的重量。池并不大,但在夜色的蒙胧和暗淡里,我却感觉仿佛是漂游在无穷无尽的苍穹之中,让身体获得摆脱一切的自由,让思想飞翔得更远,更虚无缥缈,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我喜欢在暗夜的池中静静地思索。在这样一种虚无又无为的氛围中,今夜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想起了我的中学母校。哦,这几天已经到校庆90周年了吧。

    数月前,曾回到母校隔着铁栅栏望了几眼。昔日的灰色平房早已被几幢气派的楼房取代,过去的礼堂已经变成了一个多功能室内体育馆。大操场上新铺了塑胶跑道,为校庆而建的形象工程已经悄悄地完成了。

    听说,母校的不少老师还记得我,直到现在有时还会把我当作“勤奋”学习的榜样向学生们提起。我那时想,校庆的那几天我已是远渡重洋,无法亲身返校,是不是可以发一份贺电,让老师们知道我仍然没有忘记他们。

    校庆的日子不知不觉地到了。在自由思想的泳池中,我庆幸自己及时想起了这件大事。可是,可是,我却没有了发贺电的心境。

    还在上学时,经历过母校的70周年大庆。那天好是热闹,一大群老的壮的,气派的寒酸的,鱼贯而入,在大礼堂开会,在食堂开宴,我们这群在校生却好象成了外来的看客。成名立业的,自然要被请到VIP一列,普普通通的,只能象我们学生一样当作陪衬。从那时起,一种陪衬者的隐痛,就宛如一条细细的毒虫,在内心深入扎了根,生了芽。原来学校同其他任何地方一样,都有着相同的生存规则。说她势利,可能有些不公,但实在是找不出别的更贴切的词汇。谁说势利就一定是个贬义词呢。

    在此时此刻,热闹之中的母校在想什么呢?返校的昔日学生在想什么呢?这番情景就象一个巨大的轮回,不断地重复着,原来看似丰富多姿的世界,却是如此简单的一场戏剧而已,所不同的只是换了时间,换了道具,换了演员,换了观众,于是所有的人都会以为,又是一幕唯我独享的感人记忆。

    我还依希记得,毕业的时候,老师眼中的满足和失落。叮嘱我,今后要为母校和老师争光,将来成家立业后一定要回来看望他们。

    时光荏苒,当年的意气风华已悄悄被苍老的年轮代替。见到老师说什么呢?我想说,老师,我活得好累。

    可是, 老师们希望从我口中听到的一定不会是这样泄气的话。他们要的是,他们眼中当年的好学生,如今一定会是一个给母校继续添彩的,十分优秀的,成功的人,能够继续让他们当作榜样的力量,教导一批批前仆后继的新一代书虫。于是,与其让母校失望,不如把自己隐藏在这远方暗夜里的一泓池水中,让那个昔日的传说依然那样完美吧,何必去残忍地将它打破。

    我还想说:老师,尽管我没有获得丰盈的财富,也没有成为大名鼎鼎的学者,也没有官场上的得意春风,但是,正如你们教导我的那样,我至今仍在堂堂正正地做一个正直和善良的人,我至今仍在努力工作着。虽然在一架庞大的机器上我充其量只算是一个小小不起眼的部件,付出了许多,回报却无几,但至少我是一个有能力付出、而对自己的付出无怨无悔的人。这样说,老师们是否仍然会失望?

    很喜欢罗丹的雕塑《巴尔扎克》。一个被失眠痛苦折磨的老人,披着睡衣在深夜里独自漫步。尽管无数笔下的永恒人物涌出他的脑海,活灵活现地伴在他身边,尽管世界上已有了无数痴迷的读者,但他还是如此孤独寂廖,所能做的,只是在这样一个无人打搅的夜色下象幽灵一般逡巡,让已几近枯竭的文思得到哪怕仅仅一丝微微的安宁。

    此时,在母校的那片土地上,灿烂的阳光一定已经普照校园,一场热闹的欢庆场面已经开始,让无数人为之兴奋、感慨。学校将收获名誉,或许还会有些大款的慷慨捐助;老师们将收获满足,一种为之奋斗一生欲求、却为出家人所不耻的成就感;而当年的同学们再度聚首,除了重温年少的回忆,定会收获一些新的客户和关系网上新的网结。总之,皆大欢喜,人生大戏中的又一场欢乐颂。

    而我,此时却躲在一片遥远大陆的暗夜一隅,静静地浸在无欲无求、无喜无忧、无重无负的星空与水波的混沌之中,悄悄地说,祝福你,感谢你,我的老师,我的母校……


音像店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5年七月03日, 13:02

心情空虚的时候喜欢逛音像店。

    今天星期六,决定让忙碌了一整个星期的人稍稍放松一下,给身体和心情都放个假,让疲惫的身体跟着飘忽的心情飘一飘,走一走。

    今天心情并不算十分空虚,但不知为何,车轮却如影随风,不知不觉还是把自己飘到了那家音像店。

    在炎热的夏季,MAKNI商场乳白色的走廊显得更加淡静。这并不算是一家档次太高、面积很大的商场,我在此也没买过几件象样的东西,但这里众专卖店的装饰,来去的零散人流,对我浮躁的心境来说实在是恰到好处。在这里,总好象能抓住一些我要找、而且属于我的一些感觉,似乎狂野的马儿也总会有一处僻静的饮水槽。Champs Disques 音像店就座落在商场地下一层的一个僻静角落,不象国内的商场,会选在显眼的楼梯口。小老板已算是老熟人了,好象早已明白我心有所思,因此,见了面,简单打个招呼,并不热衷向我推销什么,也不再聊天,心甘情愿把这个淡定的空间全部留给这个找寻和享受自己心境的人。

    一个小时过去了,店里并无什么顾客。我喜欢这种属于自己的无人打扰的空间,如果永远是这样该有多好。

    共选了三张CDCraig David Slicker Than Your Average》, Michael Bublé 的《It's Time》, Peter Cincotti 的《On the Moon》。一点 LIGHT RAP,一点 LIGHT JAZZ,一点LIGHT GOSPEL, 一点FELLING GOOD,共同的特点,都属于轻轻的淡淡的动中有静的风格。

    是我的性格如此,还是已到了不再有力量追求狂野的年龄。记得我也曾有过魔症般喜爱摇滚的如烟时代。

    慢慢悠悠地驱车回家,肚子也有些饿状了。

   淡淡的心情,轻松的身体,好象心神重有所归。

   但重归何处,就连自己也说不清,只知道刚刚从音像店走开。


感动晚餐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5年六月18日, 15:48

    中午,吃掉了国内带来的最后一包方便面,开始发愁晚上那顿怎么解决。

    烹调,是中国人最原始的爱的方式,最含蓄的爱的方式,最直接的爱的方式,也是我最最渴求的爱的方式。

    可是……

    孓身一人,早已习惯与方便面为伴,让它同叫早的闹钟一起,每天提醒我,一个无缘被人爱,也无缘向别人奉献爱的人。

    坐在干净却空荡的餐桌前,同样空荡的心对着对面衣镜中的我发呆。

    那是一个缺乏阳光、激情和力量的嶙峋男人,一个百无聊赖的男人,

    一个顾影自怜的男人。

    不知道过了多久,可怜起镜中这个陌生男人来了。

    享受不到爱的人,让我来好好爱你一次吧。我决定认认真真地做一道菜。

    从冰箱里找出一块不知道冻了多久的牛肉。切成片,滴上酒,洒些盐,最后,恰到好处地倒入孜然。搅拌。    锅里倒入油,放入肉片,点火,翻炒,仅一分钟,菜烧好了。

    一分钟,仅仅一分钟,竟然是爱与不爱的距离。

    味道,十分理想。嗯,我并不算一名太差劲的厨师吧。

    风卷残云过后,充盈的胃对着镜中那个男人笑了。

    那个无缘被人爱,也无缘向别人奉献爱的人,

    此刻却享受了爱的滋润,变成了一个心满意足的人。

    我对他说,仅仅一分钟,原来爱是那么容易。

    那么容易施与,那么容易接受。

    人,那么容易获得满足。

    那么,今后我要好好爱你,镜中的男人。

    请你打起精神,再不要嘘声长叹。

    我爱你,就象爱别人,你也会得到我的爱,就象所有人一样。

    凝神着镜中的男人,一个从此爱自己,也被自己爱的人……


感动沙拉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5年六月15日, 17:04

SALAD.jpg, 36 KB

    感动这两个字,似乎是个很久远的尘封。

    今天早晨醒来后,我就决定做一个平静的人,远离所有的朋友,忘却远行的冲动,让岁月恢复既往,象钟摆一样不紧不慢、不爱不忧地轻轻滑动。这才是原本的我。

    傍晚,疲惫地拖动着双腿向前走,脑子却无趣地想今天吃什么打发肚子。方便面,还是蛋炒饭,还是通心粉?

    终于到了门口。掏出钥匙准备开门的时候,发现地上放着一个小保鲜盒。下意识地拾起来,看到上面正在热恋之中的朋友海的一行小字:

    “Dear friend,

      We made a salad specially for you!

      Bon appetit! ”

    尘封的心情立刻荡起了波澜。当施予爱的人,获得了未曾想望过的爱的回赠,就会产生一种美妙的情感,这就叫做感动。

    年轻的朋友,祝福你们!


儿童节这一天,儿子送了我一份礼物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5年六月09日, 19:31

    99-2-11.jpg, 8 KB

    夜已阑珊,傍晚跑步后的浑身酸馂已让我极度疲惫。抱着枕头在空空荡荡的大床上无论如何翻侧,却始终不能入眠。窗外偶尔传来一两声短小的啾啾,一定是哪个与我同样孤单的小鸟在思念着远方的伴侣。白天,朋友们的欢乐、关爱,啤酒和冰淇淋的清凉,让日子过得并不缺乏滋味;但在当夜色催人入眠之时,我却发现世界上原来还是只有我一个人。头脑越来越清醒,干脆披上衣,来到电脑旁,让自己的思绪,记录在这虚无却让人慰藉的二进制世界里。

    自从离开的那一天,就想着要为儿子写点什么。

    我的儿子,在我31岁生日那天降临了。妻说,这是她能给我的最大最大最大的生日礼物。50CM长的身体,手脚时而作出婴儿特有的无意识的机械动作,却让新做父亲的我心醉无比,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舞蹈。他很安静,不喜欢哭,哭声也很小,哭的时候,尚未完全睁开的眼睛会挤出一两滴如小米粒儿大小的清亮泪珠。这是我平生见过的最小的泪珠,我相信这也是我能见到的最美妙的泪珠。我记得那天夜里,我也悄悄地流了泪,把他摆放在两只并拢的前臂上久久凝视,轻轻对着他,也对着我说,我要做一个,好父亲。

    岁月如箭一般飞快地驶过,儿子也以岁月同样的速度飞快地成长。养育儿子的辛劳早被儿子赐予的欢乐冲得无影无踪,但他不同时段的不同长相也被这种欢乐渲染得难以记清。于是我和妻经常看看录像和照片,满足地回想着如箭般岁月中的段段永恒瞬间,细细回味着一个个甜美的爱的故事。每当此时,儿子也在认真地看着他的“小时候”,时而发出咯咯的笑声。他,永远都是那样快乐无忧。

    妻经常不无嫉妒地说,他真的是属于你的生日礼物。我的儿子,对我有种天生的依恋和爱戴。每当妻对我发脾气时,他总是冲出来保护我;当妻问他最爱谁,他总会说爱爸爸。后来稍微大了一些,变得小有世故圆滑,妻再问起的时候,会说是妈妈,但之后总会悄悄趴在我耳边说一声“最爱爸爸”。有的时候,他也会在玩耍的空当儿忽然抱住我的头,轻轻却又深情地喊一声那个只属于我的爆破音。

    大雁,不论多么钟情草原,秋天来临时都不得飞向南方。男人,不论多么倦恋亲情,都属于远方的世界,不得不忍痛割舍,把心中的热恋装入行囊,一个人开始到陌生的世界流浪。

    第一次离开是他刚刚三岁不久。我反复告诉他,爸爸要远走两年,等你五岁的时候就一定回来看你。走的那一天早晨,是一个天空阴灰的早春之日,妻特地让我一个人送他上幼儿园。路上我不知还应该跟他再说些什么,象往日一样抱着他,却想抱得再紧一些,再紧一些。他却是极奇的乖巧,一副举重若轻,仿佛已经了解了这个世界的本原。把他送进教室门,帮助他脱去大衣,最后亲吻他一下,再轻轻挥挥手说声再见,然后站在院子里,愣愣地望着那扇门,那扇即将把一对亲情从此隔开的门。忽然,门又开了,老师领着儿子走了出来。年轻的女教师充满母性和同情的眼神望着我,轻轻地告诉儿子,让他说“爸爸走好!”儿子轻轻地说了,并在女教师的引导下向我挥了挥手,然后回到那扇门中。而我,赶紧背过身往家走,眼泪却再也止不住,任凭它纵横下淌,湿了脸颊,湿了衣衫,湿了整个世界,悲极而泣,泣而哽咽。为了那“爸爸走好”的瞬间,我此生都会感激那位可敬的女教师!

    时光如箭,在互联网的今天,父子可以经常在摄像头上相见,在MSN上讲述着他的经历和我的童话。曾看过一个电影把彼尔·盖茨描绘成冷酷无情的威尼斯商人,但我却对他深怀好感,因为正是此人缩短了时空,让无数远在天涯的亲人有缘咫尺。经过一年半的辗转,我终于可以把妻和儿子接到身边,在一个充满神秘的文明古国再度相聚。听妻说,儿子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天起就慌着要走,知道了要办签证还要买机票后才有所安顿,但天天都会问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去找爸爸。妻还说那是一个需要讲英语的国家,从此他便天天认真地学起了英语。见面的那一天,是个阳光普照的上午。北回归线的阳光当头照耀着,就象尼罗河仿古船上的鼓点,让心按奈不住地欢唱。在机场长廊经过度秒如年的企盼,一个红衣少年终于出现了,一瞬间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扑到我的身上。经过23小时长途飞行却只睡了一个小时的他,让我正抱着他,用两只小手摆弄着我,让我的头左右变换方位,要仔细看看爸爸的相貌。他笑着,嘴咧得大大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不停地轻声叫着“Dadi”。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他以为出了国必须讲英语,跟自己的爸爸也是这样!后来上了幼儿园,来自诺丁汉郡的慈祥老太太要给儿子起个英文名字,他说他要叫NEMO。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就是那条寻找爸爸的小鱼。

    爱了,却要离去;因为爱,才要相聚。如果上帝能满足我一个愿望的话,我会对他说,我只要爱和相聚,再也不要离去。然而上帝终归没有青睐于我,在苕药花开的季节,我又要远离亲人而去。

    这次,是在六一儿童节那一天。夜里我片刻未眠,不忍心让这最后的时光在梦中白白流逝。电视机中一遍又一遍轻轻播放着让千万家庭倍感温馨的蒙古语歌曲《吉祥三宝》。望着熟睡中的儿子,饱经分离之苦的我已不再自怜, 似乎儿子的茁壮成长也给了我更多的成熟和自信。灯光下和音乐声中儿子醒来了一次,问爸爸六一节你送我什么礼物?我顿时哑然。光顾着收拾行装,却忘记了在这个特别又特别的日子里,应该给儿子留下爸爸的一点爱的表示。儿子似乎明白我在想什么,没有再问下去,翻身继续睡了。

    妻恰好在外地出差,于是妻姐带着女儿和我的儿子到机场送我。已长成调皮迷你小伙儿的他,已学会不再外露对我的情感,在机场大厅不停地跑跳,要感染我的不是离别的凄楚,而是他的快乐和健康。说再见的时刻如箭般地到了。儿子趴在我怀中,父子两再一次温情地搂抱。想亲他,亲遍他的全身,然而感情同样不愿外露的我终于抑制住了,轻轻把他放在地上,同所有人说一句再见,然后目送他们向候机厅大门走去。

    这时,儿子忽然转过身来,飞快地向我做了两个飞吻,动作之快妻姐母女俩根本没有查觉。然后,就跟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蹦蹦跳跳地拉着妻姐走出了视线。我愣愣地回想着片刻前的一幕,有些不相信儿子竟会如此掩饰情感,一个只有男人才会掩饰的情感。转过身步入海关绿色通道,一边走一边还在想。忽然我领略到了什么,就象是儿子降生后第一次见到他时那样,我傻傻地笑了——

    两个飞吻。儿童节那一天,离别的那一天,儿子赠送了爸爸最精美的礼物。


捎点东西到非洲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5年五月27日, 08:58

要去非洲了,捎点东西给那里的插队知青吧。

有了互联网,不用再捎家信了。

那么捎点什么呢?

白薯三块,两块用来吃,一块用来种。(从此有诗为证:千里送鹅毛,万里送白薯)

泳镜一副。

纽扣电池两块。

香菇一袋。

冰糖一袋。

火腿肠若干。(队里吃不到猪肉也见不到猪跑)

日本芥茉两盒。

拖鞋一双。

黑芝麻糊两袋。

花椒一包。生姜一块。孜然、辣椒、辣椒粉各一包。鸡精一袋。(不能不吃中餐啊)

消毒纸巾若干。

CD-R空白光盘若干。

木玩具拼图一套。小拨浪鼓一个。

辛拉面一连体包。(为什么偏要吃辛拉面)

速溶咖啡一大包(真是有病,往咖啡的老家捎咖啡,象不象是教孔老二背三字经)。

云烟三条。

无心莲子二斤(道是无心却有心)。

钥匙链一个。

大片DVD若干。

如果行李还不超重,还可以偷偷塞几斤蒜苗儿。

要捎的东西真是太多太杂太好笑。

捎东西的人却不会笑。

因为他知道——

捎去的,

是亲人寄托的一点一点的思念,

变成的,

是知青难剪的一丝一丝的乡愁


找不到家的老人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5年五月10日, 06:42

5月7日长假最后一天去了植物园。多年未去,发现这里已经完全换了天地。往日的荒芜已经毫不见踪迹,换成了修理得别致整齐的景观,十分美丽如画。然而这多少让我有些归去来昔的失落感。为什么失落,自己也不大明白。

忽然间看到一位老大妈,挽扶着一位手持拐棍儿颤颤微微一步步慢慢往前挪的老大爷。老人身穿深蓝色上衣,看上去是个京郊农民。他一边挪步子一边嘴里念叨着——“回家,回家……”,走进任何一幢建筑都要进去望望,然后又失望地走出来,继续向另一个方向凄凄惨惨地慢慢走去。

大妈耐心地扶着他走着,无可奈何地向路人讲着他的故事。大妈说,他们本来是住在园里的,后来园林改造他们就被拆迁到园外住。老大爷适应不了,一心想回到原来居住的家再看上一眼。可是这里早就物去人非,哪里还找得到老家的踪影!于是乎就变成了现在的这副样子。

可怜的老大爷,执着地寻找着他心中的家。心中最纯最朴感情的失落,何时才是尽头。看来要一直找下去,或许找到入土为安的那一天吧。 没有家的感觉,是最孤独和悲伤的。

顺子的那首歌《回家》开始在脑边回响……


蟑螂小记

发表人:路维 | 发表时间: 2005年五月08日, 08:18

在厨房里干活是免不了杀生的。要不是杀鱼斩鸡,就是不小心让自己的手指头出点血。

回到北京,每天进入厨房后也是必会杀生的。但这几天恶狠狠宰杀的却是蟑螂。 满世界转悠之后,除带回一些奇形怪状的纪念品外(一不小心就会买成MADE IN CHINA),可能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箱子会沾上几粒蟑螂卵的原因吧,久而久之家里厨房就变成了蟑螂的联合国。

就象不同国度人种各不相同外,这种小生命也是大小各异。根据自己的经验,大至半寸长的应该是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小而又亮的可能是埃及的(古埃及人崇拜屎克螂,是不是蟑螂也沾了光),还有种颜色略微发暗体型中等的,我给它起名叫香港螂,因为有一次从香港运来几个木箱后不久,这类新品种就在眼皮底下落了户。还有一次见过长翅膀会飞的把我吓了个半死。

这些小生命具体长相是否也有差别就不得而知了,因为每次见面后我都顾不上仔细研究,操起鞋底就是打,面目全非的尸体则实在了不忍心研究了。蟑螂的生命力实在是太强了,真是前仆后继定要与我为伴。

后来有一次听说过财神爷好象就是蟑螂变的,这一消息着实让我有了些敬畏。打还是不打,经过再三思想斗争后虽然坚持要打,但心里多少犯了一些嘀咕——我摸彩票从来没有中过奖,是不是跟我天天欺负它们的缘故?


Valid XHTML 1.0 Strict and CSS. Powered by pLog
Design by Blog.lvw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