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车的书

杭州 荷花

— 作者 runlong @ 01:38

周末去杭州走了一下,体力果然大不如前。

听说满西湖的人都用G9+皮套,让我有点不爽。 回来看了G9的片子,感觉不很锐。Canon就是这样.

杭州没啥好拍的,只能拍拍荷花,过过按快门的瘾。



广州 沙面

— 作者 runlong @ 07:19

沙面不是面,是一个地名,从地位上有点像外滩。

在广州住了半年,不上不下,略有了解,但最终没有爱上这个城市。



亚洲 尼泊尔 去博卡拉的路上

— 作者 runlong @ 08:11

剪影照,非黑即白。

简单粗暴。



35楼

— 作者 runlong @ 19:29

用三脚架的时代过去了。所以照片有点糊。

这种偏糖水照得片子,ISO调到200心里都有点不甘心。继希望于VR吧。

小屋的屋顶已经只能看到天空了,城市的高度夜以继日的向上,这大概也是当年买35楼的理由。

小白说,怀念小屋的屋顶。

然后我爬到了35楼的楼顶,站在屋顶上,满耳都是汽车喇叭声。



亚洲 尼泊尔 翠苏里河

— 作者 runlong @ 06:37

我对竹子感情特殊,到哪里都喜欢拍。



上海 35楼

— 作者 runlong @ 03:25

台风来临之前



小白又说错了 顺便说器材

— 作者 runlong @ 07:00

小白又在主观臆断,我用一张5分钟前排的照片来粉粹他的判断---runlong的干燥箱里也有L E I C A. 而且给他配了一条杜马克的背带。

数码无疑是强大的。 拍上面的照片的时候ISO调到1600的时候,显示还是LOW。于是我第一次把ISO调到HI 9 ,放到电脑上看,效果绝对可以接受。

那么还有什么理由让我们再回胶片时代呢?

答案就是 对大师致敬,对传统相机制造厂致敬,对自己摆弄相片的时代的纪念。

用胶片的日子和用数码的日子,毫无疑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至少是两种节奏。

04年,数码单反还是奢侈的玩意儿,我抠门的人居然会花万五买了s2pro。在上海电视台拍昆剧牡丹亭的时候,昆剧团的官方摄影师,硬生生的被我连续的快门声弄得烦躁不已。

我们有多久没有开看片会了?数码时代开始之后,这个相互亮骚的活动就没有了市场,当然还有BLOG推波助澜。

那么我们还需要什么器材?

向大师致敬: 一台电脑,盗版的PS,24寸的显示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形似大师。

向传统相机制造厂致敬: 松下虽然有LX2,但是不要忘了,他还是靠了leica才有了一点点市场。SONY那就是个玩具。 还是NIKON,Canon 吧,这里不能抗日。

对自己摆弄相片的时代的纪念: 对于我,要买一个FG20+马达,一个F3。 是不是还应该去找些乐凯放冰箱里?

至于其它的,如果H1能在万五拿下,说不定我会去买,因为他还是蛮骚包的。

————————

小白说道了1-100岁的主题,于是我也开始想....

想不出,无解,还是随便拍吧。

亚洲 尼泊尔 纳加科特



因人而异

— 作者 runlong @ 03:52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主观,喜欢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到别人头上。尤其是男的。姑且我称之为占有欲的表现。

小白昨天问我,1岁拍到100岁的想法怎么样。当时我忙于给远在加拿大的领导汇报工作,回答了一句:因人而异。

小白显得很困惑。

先把这个“因人而异”的事情放一放,说一下下午LUKA对我的表扬,我得在这里记一下,10年以后,我要告诉我的女儿的。

LUKA夸我的照片很国学。 我当时乐坏了,咧着嘴笑,对这屏幕。坐我对面的小伙子傻掉了,以为我把屏幕当镜子,自恋的微笑。居然有人能把刻板表达的如此有意境,看来LUKA深得她老板的信任,这水平还真不是一般人学的来得。

后来我厚着脸皮心理在做比喻,小白的照片有点像油画,注重细节,透视,一看就很值钱的那种。 而我基本上是国画,只有感觉,而且这种感觉别人还不一定能看懂。

那么,如果我去拍1岁到100岁。我想1岁的孩子,我会拍一堆尿布+小孩子的一个手,30岁,拍正在相亲的男女,在星巴克,60岁,拍正在安排给子女相亲的父母,在老年人活动室。 反正人物不会超过我画面的1/2。

这样的100张照片,力量和感觉显然没法和小白拍摄的方法相比。

所以,主题还是因人而异。



继续闲谈 及 亚洲 尼泊尔 奇望

— 作者 runlong @ 06:30

答小白: 奇望全称是 奇望森林公园 在尼泊尔南部,以拥有犀牛和大象闻名。

关于下面那张照片,我在奇望及其他一些地方面对天空拍了一些植物。 以前拍过一组植物,但是没有坚持下来。



继续闲谈 及 亚洲 尼泊尔 奇望

— 作者 runlong @ 03:01

申明一下,我是个Nikon Fans, 买G9 是迫不得已,因为Nikon的小数码实在是太缤纷了,而且我却步入了中年。

我喜欢中长焦, 这个不是秘密。但是传说中成名作确是用24的Canon头拍出来的,想想有点讽刺。

喜欢用中长焦有以下一些理由

1. 广角有变形,包含的内容客观上会比较多。我控制不好。

2.我一开始比较懒,不高兴走了,然后就用中长焦多。后来才知道透视完全不一样,但是已经习惯用中焦了。

3.受中国山水画的影响,几乎没有什么透视的概念。长焦有效的压缩了空间。

4.中长焦通常都比较大,比较粗,比较专业,比较骚包。

所以GRD之流从来没有考虑过,因为当年我也有过GR1s。

这几天正在考虑是不是要买入50/1.8 和85/1.8。

————————————

亚洲 尼泊尔 奇望



闲谈

— 作者 runlong @ 19:06

纳木错(小白,娜娜,突厥人)  和 偶像OB 正在如火如荼的讨论着关于拍照的动力,当然之后衍生出相关的器材和技术流的问题。他们俩讨论的热情澎湃,如同热恋中的大学生,一起上课,一起上自习,早去的那个还得拿个本子占个座位,一起天天进步。 于是我犹豫是不是要写下面的东西。因为这么一些就好像有点第三者要挤进他们俩当中一样。 后来想想,他们都认为我中老年了,至少把这事儿还能当作一个严肃的认真的有追求的事情来想想,虽然我还认为我很愤青。

言规正传,拍照的动力的确很难描述,对于我这种又懒又没啥追求的人来说, 拍照其实就是对生活的记录。这样想想他们说我进入中老年了没还真的挺正确的。因为年纪越大,越喜欢怀念,对生活的记录就是对逝去的怀念。 小白(为了统一称呼,我现在开始用这个名字) 还是有想法的,因为他个子比我高, 我就顺便敬仰一下。 对于我,拍照除了记录,就是很虚荣的希望你们夸我拍的好, 让我感觉花钱买相机是个正确的选择。

为什么买G9,是因为骚包的年代过去了。 背着单反上街是一件很土的事情。 在星光里看着20多岁的小年轻,一个个斜挂着一个摄影包,再斜挂着一个三脚架,胸前在来一个D40。 汗顿时从脑顶慢慢流向嘴角-----难道当年我也这么傻么?  既然拍照的目的是记录,还是小数码更加合适一点。不过大概我骨子里还是骚包的,买G9之前,什么指标都没看过,只是觉得这机子漂亮。 买的时候还配了个皮套。

虽然是记录,但也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个其实对拍照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生活很杂,你所认为的系统,别人看起来就是支离破碎的。这个问题似乎是无解的。

如果将来我有机会印本书,书名就暂定为 《一个骚包男的生活》 

_______

昆剧, 名字我忘了,穆桂英啥的。



亚洲 尼泊尔 博卡拉 滑翔伞

— 作者 runlong @ 02:11

没想到,滑翔伞也能往上飞。

如果谁还要去的飞的话,要记住多穿的衣服,否则在飞的时候会很矛盾,一边想继续飞,一边又忍受不了刺骨的冷。

照片上的那个伞,是我老婆。 

20007年10月。



欧洲 德国 柏林 树

— 作者 runlong @ 06:55


欧洲 德国 汉诺威

— 作者 runlong @ 08:34


欧洲 德国 柏林 地铁站

— 作者 runlong @ 18:02

自行车能上地铁,这事儿让我羡慕了很久。



Powered by p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