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十二月 27, 2005

我的诺曼底

   “父亲是一个职业军官。10万精兵组成的德国军队从不介入政治活动,他们既不入党也不选举。这是魏玛宪法的核心原则,以此防止类似南美国家的军事政变。当军人为一个民主政体效力时,‘服从’、‘勇敢’、‘纪律’都被誉为美德。可政府一旦被国家社会主义所控制,军人的美德就被打上问号。父亲从未以服从命令推托责任,他自始至终都在为国家鞠躬尽瘁。在一个民主政体里,‘悄然判罚’是很困难的,可是在专制国家就在所难免。让我们一起巩固民主政治吧!不论何时,都要杜绝任何可能背离民主原则的美丽诱惑。”

                                      摘自:唐师曾《我的诺曼底》-隆美尔和他的儿子


星期一, 十二月 26, 2005

《第九突击队》

连续一个星期的加班,今天难得空闲,从网上下了一部苏联电影《第九突击队》。 2005年岁末,我终于看到了一部唯一震撼我心的高品质电影。 可惜是网上下的rm格式文件。真希望能在电影院里亲自再体验一下这样的电影。 想想现在在热播的 “无极”等国内电影热片市场, 咳...... 什么时候能多放放欧洲拍的好电影片呀。   “无极”的宣传里透露的投资金额要比《第九突击队》多多了,也不知道是否是真的, 现在国内电影人也很会搞市场抄作了。 希望将来能有更多实在内容的电影来充实。否则感觉又是建筑在沙滩上的高楼。

 继《守夜人》、《土耳其开局》后,另一部俄罗斯电影《第九突击队》(9 POTA)刷新了国内票房纪录,它自9月29日上画以来,在首个周末收得770万美元票房,至少180万观众入场观看,成为俄罗斯历来开画票房之冠(《守夜人》首周票房仅500万美元),截至10月16号,它累计票房达1900万美元,已突破《守》(1600万)、《开》(1800万)两片的纪录,成为俄罗斯历来最卖座的国产片。

 电影的预算为900万美元,有1500名现役士兵参与拍摄,而且他们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二部和以拍摄007系列影片闻名的英国Pinewood电影公司合作。导演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的父亲就是曾经导演过巨片《战争与和平》、《一个人的遭遇》的谢尔盖·邦达尔丘克。 


被遗忘的《第九突击队》
一支光辉的力量消逝在了被遗忘的角落里,一支曾经是钢铁的雄狮最后沉睡在了荒凉的群山之中,一支伟大的军队最后只剩下了一堆没有灵魂的躯壳。
伟大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英勇的苏联红军几曾像如今这样,对付一帮残余的匪徒却如履薄冰,伟大的莫斯科保卫战中喊出“我们的身后就是莫斯科”的英雄红军几曾像如今这样成为了历史的硝烟。
当后人糟蹋了前人的遗产时,本来珍贵的遗产也变得分文不值。
当我看《第九突击队》的结尾时,我有一种伤感,一种深沉的伤感:那曾经让整个世界都为之惊颤的红军部队已经不复存在了!
就如主人公最后一句:“生活无情地抛弃了我们”“我们甚至不知道这伟大的军队在慌乱中遗忘了我们,把我们遗忘在那遥远的高地。”
我对影片拍摄的故事不感兴趣,但是真不知道,原来俄罗斯人也可以拍出这样场面宏大而真实的好片,影片的音乐和战争真实而残酷的场面,在我印象中,只有《拯救大兵瑞恩》可堪与之媲美,而俄罗斯人拍出的这部电影却比《拯救大兵瑞恩》更加震撼人心,它没有美国人的虚伪和矫饰。
影片的背景是1987年,那个时候,苏联入侵阿富汗已经快十年了,那个时候我们的对越自卫还击战也仍然正在接近尾声,不时,仍然有我军的鲜血洒在边疆。不同的是,苏联红军面对的这场战争是一场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的战争,注定是一场不义的侵略战争。整个侵阿作战,苏联最多时曾在阿驻军达六十五之众,他们的总体阵亡损失是一万五千左右,相当于后来的第一次车臣战争伤亡总数。
这部电影反思了苏联侵略阿富汗的荒谬,尽管电影里那些年轻的小伙子们高喊着:我们是为了国际正义而来保护阿富汗的,帮助他们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然而,只有他们的民俗教官很清楚地告诉了他们:我不善于在阿富汗作战,不管是谁,在任何时候他都不善于在阿富汗作战。全片里其实最出彩的就是这个教官。他面部的表情和讲课时那种郁闷的气氛,足以让任何人窒息。
在影片中,有许多令人震惊的场面,有许多让人感到一种真实战争气氛的场景,那些场景决不是像国产战争片里那种娘娘腔的气势,那是一种真实的临战气氛,几乎有一种恐怖的感觉;影片里那些子弹穿透和血肉模糊的场面,也决不似国产片里一遇到伤兵就是大量的绷带和假装尘土飞扬的爆炸;那些子弹呼啸的声音让我如此熟悉,那是真正的枪声,而不是国产片中那种乒里乓当地假热闹。
影片反映的是一个日落西山的强大红色帝国的没落,包括他们那支迷茫的军队,那些一腔热血的年轻人,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奔赴一个自己根本不熟悉的环境作战,他们尽了自己的义务。但是他们为之奋战的国家却遗忘了他们,在战争结束后两年,一个令整个世界的格局为之颠覆的事件发生了,庞大的苏联终于在经过了七十二年的辉煌后轰然倒地,被西方世界称之“邪恶的红色帝国”的苏联终于在内部的腐败和僵化中解体,西方世界利用了苏联对阿富汗的战争,大量消耗了苏联的资源,将本来强壮的苏联拖得奄奄一息。从七十年代起就一直转攻为守的美国赢得了冷战的胜利,苏联抛下了在阿富汗流下了最后一滴血的一万五千名士兵为之奋战的荣耀,成为了历史名词。
苏联红军四分五裂,他最大的继承者俄斯军队除了拥有庞大的核弹部队,他们所有的荣耀和战争智慧再也没有被继承下来。一九九六年,叶利钦在内外交困和一片反对声浪中开始了第一次车臣战争,这是一场本来应该是正义的战争,这是一场消灭叛匪和恐怖分子的战争,可是俄罗斯人在这场本应轻易取胜的战争中表现出了难以令人置信的笨拙和幼稚,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怯懦和消极。从前那支英勇善战的红军队伍除了遗留了下来先进的武器,其它的什么连影子都没有看见。直到普京上台后,第二次车臣战争,才隐约看到了那支善战的红军又回来了。
这是一部悲剧电影,尽管最后那个刺儿头说,“我们是第九连,我们赢得了胜利。”
是的,高地没有丢失,第九连胜利了。
但是,代价是:第九连,只有一个人,活了下来。
他所有的故事,都不再会有皆日的战友们分享,他后来所有的经历,他的同伴永远也都不会知道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想起了我们的国家,我们这个伟大的中国,我们那支伟大的人民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他们也曾经在祖国的号召下在异国的土地上,在我们漫长的边境丛林中,留下了无数的英勇的故事,那些年轻的生命,也曾经倒在那片热土上,永远不会再醒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然活了下来,多少年来,那场战争中产生的英雄却再有没有被提起,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带着战争的身体和心灵创伤如盐撒在了十几亿人群中。然而,这些年来,我们的国家却似乎遗忘了他们,再也没有见到一部反映那场战争的电影,再也没有见到一部血性和男儿刚强的电影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我们的导演们热衷于反映中美友好,热衷于那些纠缠不清的情感纷争,整支军队的最应该被铭记的灵魂被封存在了时间的隙缝中,或许只有当有一天,当政治需要时,他们又会被当作宝贝一样被利用起来,过后,又扔到垃圾堆中。
但是我怀念,当我看到《第九突击队》时,我缅怀那些在边疆牺牲掉的烈士,我想起他们在猫耳洞里那艰苦的岁月,我想起那些年轻的新兵在枪林弹雨里的颤抖和英勇,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我们民族最伟大的精英,是军魂!
但,为了大局,是的,“为了大局”,他们不会出现在电影里。
或许,永远不会!
“为了大局”,嘿嘿,嘿嘿!


星期五, 十二月 23, 2005

累死了,长这么大,这次是最忙的3天了

第1天通宵做了200台pos机器。

第2天是通讯管理局因为部分域名没有备案,将服务器ip给封了。交涉到凌晨2天才恢复

第3天是因为论坛里被公安部发现有部分敏感话题,整台服务器给没收了。 现在交涉到半夜才算把机器拿了回来。


星期二, 十二月 20, 2005

加班

加班制作90台pos机, 结果弄到晚上9点时才发现机器的底层软件有问题。 只能明天联系杉德公司人来修改了。


星期六, 十二月 10, 2005

无趣

拖着疲惫的身体终于回到家了,过了一个实在是无趣的夜晚。下班后首先要忍受那蜗牛般的公交车,后来实在忍无可忍,只得要求司机半路让我下车,徒步走到了徐家汇。晚饭是去吃比萨,这东西在上海怎么就那么吃香。2人花个近百元也只能吃个半饱。到家又已是饥肠辘辘。逛太平洋百货更是煎熬,人多的呼吸都感觉窒息。 百元左右的衣服非要先标价400元,然后来个打对折,在满200送40。 商家真是会做生意。人人都象在抢购一样。看着营业员疲惫的表情,估计只有js老板们在窃喜吧。徐家汇夜晚的车流越来越壮观了。夜上海的景色的确漂亮,但也让人为道路的负载感觉疲劳。也许咱是杞人忧天。这座不夜城的繁华,并不属于我。我还是更适合在奉贤老家陪自己的家人,或者在嘉定的农田里帮姨妈干农活。


星期二, 十二月 06, 2005

土家烧饼

上星期在网上看到有人介绍七宝老街上有个土家烧饼很好吃. 就和晶提起,一起去七宝老街吃. 但后来天气一天天变冷了. 晶又是特怕冷的.所以一直就没去成.
今天下班,去地铁站接晶的时候路过旁边的公交车站,发现很多人排队在购买什么东西. 和晶商量过去看看,走近一看是家烧饼店. 奇怪呀,怎么有这么多人排队.数了一下,竟然有20-30人之多! 闻闻空气中的香味,还真有食欲了. 排队吧 好不容易轮到我们了,一问 2元一个烧饼,还可以. 买了4个.  看了看包装袋上的文字. "土家烧饼大王" , 原来就是上星期想去七宝吃的那家, 现在在我们这里也开了一个分店了。 我们两个谗得就在路边开吃了. 让彼此有快乐心情,其实就这么简单.  中国比萨,味道还真是不错.
 
 
土家烧饼大王   --- 中国式比萨
    恩施烧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当时一批移民迁移到恩施这块神气的土地上,从而美味的烧饼随着迁移的人们来到了恩施,这项独特的烹饪方法最先为杨氏所独创,从此在恩施烧饼这一美食广为传播,成为恩施土家和苗族人民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美食.
    恩施烧饼拥有独特的馅料,以油而不腻,口感柔和,入口既融,鲜香可口而闻名.因恩施烧饼的另一特色就是其松软细腻的面质,以此面发酵过程及为精细,而且不同的季节需要以不同的方法发酵面粉,才能做出美味的烧饼.
 
看完这段介绍文字,   恩施这个字眼觉得好熟悉,后来想起来,在研究摩托开318国道全程,上海-西藏樟木的线路时候,看到过这个地名. 呵呵,看来将来路过此地时候,要去实地考察品味一下

星期六, 十二月 03, 2005

给篱笆打工日记

给篱笆打工日记

2002年的5月,我们一行人去南麂列岛游玩. 并帮大白球夫妻拍了婚纱照.  游玩回来后1个星期, liba,jeffsh,piloteer 到我家来帮我过生日.  我们4个人就在我家的小桌前边吃边聊天. 当时谈到了搞个网站专门做婚纱摄影. 当时还都热血激动了一番, 但吹过以后也就淡忘了.    随后的几个月里,liba开始创办了他自己的篱笆网. 3年后的今天, liba已经成功的成为了上海最著名的婚庆网之一 http://www.51marry.com , http://marry.51tuangou.com , 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区别。 liba是踏踏实实去做了, 而我们其他几个人都没有将想法付之于行动的勇气和魄力.